杞县八大景汉家传统文化

杞县八大景汉家传统文化

圉城夜月,圉城夜月在杞县十四景中叫圉镇谯歌。在明朝时候,圉镇是丘陵地带,山包上土岭上长着很多树木,当地的百姓砍柴,又背着挑子的,有背着柴斧的,唱着说着,在十四景中叫圉镇谯歌,砍柴的叫樵夫。在组织八大景的时候,内容也改了,名也改了叫圉城夜月,也叫圉城望月。这一景和蔡文姬有关

高阳晚渡。高阳晚渡在咱们杞县十四景中叫黄河远眺,“眺”是往远处看的意思。在宋朝宋神宗年间,黄河分为两股,改道南移,从常寨林入咱杞县,经过高阳、邢口、苏木,有流到寨岗流到郭和里。明朝嘉庆年间,黄河北移,迁出杞县境。这一个黄河古道,现在名叫“铁底河”,

双塔秋风,双塔秋风在咱十四景里叫上宋联芳,“上宋”指的是北宋,宋朝有北宋和南宋,北宋都城在开封汴梁,南宋都城在临安,“联芳”就是弟兄二人一起做状元,一榜两状元我们杞县人

南溪流云,南溪就是县城南关护城河以外护城堤以里,这一段河、溪水,就叫南溪。现在的位置就是桃庄和计划生育指导站就那一片,按地理位置来说。溪水清澈透底,天上的白云倒影在水中,天上的云在走,水中的云也在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分不出那是天上哪是人间,有时候还有木筏小舟在溪水上荡漾,“舟行溪水上,人在画中游”,还有野鸭、水鸟、鱼翔浅底。

河桥官柳。这一景是县城东关护城河上有一座桥蓝砖砌成了单孔大桥,南边是黑龙潭,北边是金水滩,一桥连着两潭。“官柳”就是管道上的柳树,管道就是杞县到裴村店乡的公路,在明清时候这是一个古驿道,从开封城到归德府,归德就是商丘,有打马扬鞭的差官传递公文,从管道上驰过,再一个管道上有升迁做官的有做生意发财的,有哦春风得意的,但是也有失落的,也有离乡背井的,也有乞讨的乞丐,

辰楼春霁。辰楼,就是“抚辰楼”,就是现在的县政府大门。抚辰楼建于元朝时候,杞县的知县孙柟栋以五万缗楮币购买县民史某‘岑楼’一座,当时孙知县买回来“岑楼”,当时不叫抚辰楼。在楼上高悬两个字“齐政”,叫“齐政楼”,就是齐心协力的“奇”,政权的“政”。到了明朝杞县的知县朱尚文加以扩修,又将“钟”和“鼓”置在楼之上,又叫钟鼓楼

西岗挺翠,在十四景里头叫富岗鹤唳。说的就是高高山,县城西边的高高山,现在已经成为平地了,成为工厂、居民住宅了。但是在明清时候,这个高高山,高数仞,方圆数百亩,在宋朝时候叫谷林山,在明朝时候叫新高山,后来还叫高高山,现在就叫高高山,这个高高山上树木葱郁,野花遍地,鸟兽栖息,小桥流水,“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景色优美。

空桑夜雨,还叫空桑烟雨。空桑夜雨在十四景里叫伊庙灵桑,就是杞县葛岗镇的空桑村,是伊尹的出生地,伊尹出生在一个大空桑树之中,灵气很大,在十四景里叫伊庙灵桑,“伊庙”就是空桑树,灵气很大。在组织八大景的时候叫空桑夜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