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樂深入內黃縣聯繫代表並進行主題教育專題調研

原標題:李公樂在內黃縣聯繫代表並進行主題教育專題調研時要求

履職盡責擔使命 幫助群眾解難題

□記者 王慶華

“要以實際行動踐行人大代表職責,為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要紮實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11月6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公樂深入內黃縣部分鄉鎮,走訪看望省、市人大代表,並就鄉村振興等開展調研。他強調,要堅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代表工作、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等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聚焦重點任務,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臨近入冬,內黃縣張龍鄉龍康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尖椒、西藍花種植大棚內,卻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市人大代表、合作社理事長林新玉帶領村民流轉土地34公頃建起28棟育苗溫室,年育苗近5000萬株,幫扶全鄉485戶貧困戶到戶增收,成為該縣高效農業的帶頭人。李公樂走進尖椒大棚,與林新玉親切交談,詳細瞭解合作社發展和生產經營情況。“這些尖椒畝產能達到多少?最近市場價格多少錢一斤?能帶動多少農戶增收?”林新玉回答:“最近地頭價格1.1元一斤,只要品種好、技術好,產量就高,最高畝產能接近一萬斤。”交談中,李公樂勉勵林新玉,要充分行使人民給予的權利,忠實履行代表職責,不但要在群眾中廣泛收集民意和呼聲,還要帶動群眾轉變觀念、脫貧致富。林新玉充滿信心地表示:“村裡和周邊群眾都知道咱是人大代表,咱就得幹代表該乾的事,有責任引導農民發展高效農業。”

在內黃果蔬城、翔宇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等地,李公樂走進人大代表聯絡站,先後看望了劉長英、葉丁、任大御、何永正等代表,詳細瞭解了他們的履職情況,並就企業發展、城市管理等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葉丁是內黃縣城關鎮黨委書記兼縣住建局局長,他詳細彙報了代表小組正在醞釀的將丹江水引入內黃城鄉的議案建議,希望藉此推動解決全縣水源的置換問題。李公樂認真聽取彙報後指出,人大代表是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和先進典型,與人民群眾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繫,是黨委、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樑和紐帶。人大代表要充分利用聯繫群眾密切、接觸群眾廣泛、溝通群眾方便等優勢,積極投身社會事業出力獻計,帶動各條戰線群眾建功立業。

李公樂來到內黃中原陶瓷博覽城、萬洋國際城市綜合體項目等地,走訪看望了李水喜、張福瑜代表,詳細瞭解企業發展和生產經營情況,實地查看陶瓷展示廳及購物中心等設施。在高度肯定兩位企業家在當地經濟發展中所取得的成績後,李公樂希望他們始終牢記代表職責,珍惜代表榮譽,在抓好企業發展的同時,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多作貢獻。

內黃縣城關鎮李小汪村、中召鄉碾子頭村是該縣正在打造的鄉村振興示範村。李公樂先後實地查看了兩個村莊的村容村貌整治情況,詳細瞭解了“廁所革命”、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流轉、種植結構調整、產業扶貧用工以及村集體收入等方面的情況。針對脫貧攻堅摘帽之後應該怎麼做等問題,李公樂指出,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把脫貧摘帽作為新的起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要按照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一手抓未脫貧戶的脫貧解困,一手抓已脫貧戶的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全力做好脫貧摘帽後續鞏固提升工作。要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搞好規劃,統籌兼顧,有序推進,在做好通村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和地下管網改造的同時,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將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文化建設相結合,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民文明素養提升相結合,從而既增強農民物質獲得感,又提升農民精神幸福感,推動鄉村文明提升和環境整治互促共進。

調研中,李公樂就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強調,主題教育的關鍵是解決問題。群眾有哪些訴求?還有哪些不滿意?要著眼解決實際問題,把調查研究與履職盡責、完成黨中央部署的任務和當前正在做的事情結合起來,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在為民服務解難題上求實效,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主題教育目標任務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