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诗有词有美堂,你知道有美堂在哪里吗?

苏轼写的关于杭州的诗不少是描述景点在雨中的景象,可见千年之前的杭州就是多雨的城市。的确,雨中的杭州别有一番风情。今天要说的就是苏轼写的《有美堂暴雨》。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蛟室泻琼瑰。

此诗大意为:那一阵惊雷好似在游人的脚底下突然响起,浓厚的云朵仿佛已进入有美堂,浓黑得拨不开。狂风挟带着乌云,把远在天边的海水吹得如山一般直立,暴雨从浙东渡过钱塘江,突然袭击杭城。西湖犹如盛满了雨水的巨大酒杯,湖水被灌满,几乎要溢了出来;密集的雨点如同羯鼓一样敲打着湖面、山林、大地。我真想唤来醉仙李白,让他用山间的飞泉洗脸,醒过来看看眼前这奇特的景象,这雨似是把蛟龙宫室里的珠玉洒向了人间。

《有美堂暴雨》是苏轼在熙宁六年(1073年)初秋写的,苏轼此时任杭州通判。这首诗描写了突然而至的暴雨,有声响、有景致、有形状、有色彩,更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视觉感非常强。读此诗,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雷声隆隆、暴雨倾盆的场景中,真是传神之笔。

钱塘故事 | 苏轼有诗有词有美堂,你知道有美堂在哪里吗?

《有美堂暴雨》

读罢此诗,你可能会好奇,有美堂在杭城的哪里呢?

北宋时,有美堂在吴山上,且很有来历。嘉祐二年(1057年),梅挚出任杭州知州,宋仁宗赵祯亲自赋诗送行:

《赐梅挚知杭州》

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

剖符宣政化,持橐辍才流。

暂出论思列,遥分旰食忧。

循良勤抚俗,来暮听歌讴。

一位州官赴任,皇帝亲自赋诗送行,那还得了?顺便插一句,宋仁宗对杭州之美评价极高。梅挚到杭州后,为回报皇恩,在吴山顶上建了一座楼台,取名“有美堂”,源自诗中“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

钱塘故事 | 苏轼有诗有词有美堂,你知道有美堂在哪里吗?

有美堂遗址

有美堂建成后,梅挚请欧阳修写了一篇《有美堂记》。欧阳修是何许人也?当时欧阳修不但官至参知政事,而且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在《有美堂记》中这样写道:

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又有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此文大意为:杭州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富裕、安定,能够享受快乐生活。这个地方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工匠,房屋非常华丽,有十万多间。整个城市与西湖、山林融为一体。来自福建的许多商船,穿梭于钱塘江和浩瀚的大海之间。来这个地方的人,不是朝廷的公卿大臣,就是皇上的侍从,或者是来自各地喜欢旅游的人。很多人在西湖边寻找合适的地方,买地建房,还筑起了亭台和水榭。朋友们在聚会的同时还能饱览湖光山色。在钱塘的其他地方,虽然也可以看到种种美景,但都不是全景。只有在有美堂里,钱塘山水之美和杭州人居物产之盛才会尽收眼底。人们说钱塘这个地方收有天下的美景,而有美堂又把钱塘之美尽收眼底,这确实是梅挚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而且很难忘怀的原因。

应该说欧阳修的《有美堂记》对杭州的评价是客观的,对有美堂的描述也是客观的。于吴山上登楼阁,欣赏杭城美景,左牵钱江,右揽西湖,湖光山色和参差十万人家尽收眼底。

钱塘故事 | 苏轼有诗有词有美堂,你知道有美堂在哪里吗?

有美堂遗址前的石碑

得到了欧阳修的《有美堂记》,梅挚又请北宋著名书法家蔡襄为之书丹,勒石立碑于有美堂前。于是,一个著名景点就这样诞生于吴山之上。有两位当时一流文化名人的联手作品,有美堂不可能不出名,文人雅士当然要去登临赏景,少不了要吟诗赋词。

熙宁六年(1073年),苏东坡游有美堂,暴雨突至,便有了即景而作的《有美堂暴雨》。到了第二年,知州陈襄调离杭州前,在有美堂设宴告别亲朋好友(可见有美堂已成官宦文人应酬场所)。应陈襄之请,苏东坡即席写下了《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此词大意为: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钱塘最美。登有美堂远眺,能看到千里之外。此去,您何时才能再回杭州?您醉倒在这里吧,就当作徘徊。河边华灯初上,是谁在弹唱水调?在夜深人静回家的时候,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澄澈得像一块碧绿的琉璃。

这首词既称赞了杭州湖山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达了苏轼对陈襄的依依惜别之情。

钱塘故事 | 苏轼有诗有词有美堂,你知道有美堂在哪里吗?

宋樟

可惜的是,有美堂在南宋时已被毁,后世在有美堂遗址上曾建至德观,屡毁屡建,终于没了踪迹。今人为纪念这段历史,在有美堂遗址前立欧阳修《有美堂记》石碑,当然不可能是蔡襄的手迹。

据传,当年有美堂前的大樟树今天仍在,樟树下有石刻“宋樟”二字。古树名木保护牌上标着——树龄:730年。究竟真伪如何?未知。不过,在吴山上,乃至在杭州,有这样的古树也是极为难得的。

能不能重修有美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