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老戲骨李樹建:做一個本事比名氣大的普通豫劇演員

李樹建,當代豫劇領軍人物。豫劇“李派老生” 創始人。 主演代表作有豫劇《清風亭上》、《程嬰救孤》、《大登殿》、《鞭打蘆花》等。

豫劇老戲骨李樹建:做一個本事比名氣大的普通豫劇演員

李樹建的豫劇緣

“當年有一個豫劇團來我們村裡演出,演出的間隙我看見他們有白麵饃吃,於是我就想去唱戲了。”提到自己跟豫劇的最初結緣,李樹建說出的理由是如此簡單直接。“在這一行幹了40年,唱了40年的戲,這一輩子就獻給豫劇了。”李樹建說,自己這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許多豫劇院的同事紛紛下海經商,離開了豫劇行當,但李樹建卻越來越離不開豫劇了。在李樹建眼中,豫劇是一門貼近人民、極具美感的偉大藝術。

“豫劇最大的特點,一是通俗易懂。很多農村的老百姓可能字都不識,但提起豫劇的著名選段,都如數家珍,可以說這是我們人民大眾的藝術。二是唱腔優美,曲調悠揚。三是情真意切。豫劇大多表現深厚的家國情懷與人生理想,而且表現形式極具藝術美感,唱完一段全場從演員到觀眾無不動容。”

正是這種對藝術的熱愛支撐著李樹建走過了這麼長的豫劇之路。即使曾經山窮水盡,但堅持和熱愛讓他的豫劇之路不斷柳暗花明。“當時那個條件很艱苦啊,有的時候都要睡地鋪,甚至是睡羊圈豬圈,但是我既然認定了豫劇,就一定要做下去。”

豫劇老戲骨李樹建:做一個本事比名氣大的普通豫劇演員

李樹建《清風亭上》

李樹建的豫劇情

“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常香玉把豫劇從河南推向了中國,李樹建把豫劇推向了世界。”一直陪伴在李樹建身邊,忙前忙後的助理自豪地說。

李樹建帶領著他的豫劇團走過了全球27個國家,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聽到了中國地方的傳統藝術。為了使豫劇登上世界舞臺百老匯,李樹建足足籌備了三年。皇天不負有心人,2013年李樹建的《程嬰救孤》成功登上百老匯的舞臺,成為第一部獲此殊榮的豫劇。

而後李樹建還曾前往巴基斯坦演出,“那時候巴基斯坦正處在戰亂中,聽說在我們去之前已經有外國人在那邊不幸遇難。”李樹建想起當年的情景,還記憶猶新,“當時我們一下飛機,就被警察保護了起來,我們的車隊前後有軍方的戰車。到了劇場,我們要先熟悉地下通道,方便發生意外時及時逃脫。”“兩天演出順利結束,在我們剛要放下懸著的心,準備回到祖國時,卻得知了空中管制不能回國的消息。好在當我們熬過了寢食難安的一天後,終於回到了祖國,那一刻的感覺真好。”

豫劇老戲骨李樹建:做一個本事比名氣大的普通豫劇演員

李樹建的豫劇夢

李樹建的戲曲藝術不僅感染到河南的朋友們,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朋友都有很大的感染力。

一位來自西安的戲迷陳先生,在知道李樹建要到北大演出後,明知無票卻依舊坐火車趕過來。之前陳先生在網絡上看過李樹建的演出視頻,但從未有機會到現場感受豫劇的魅力。趕到北大校園後仍是無票,他只能在百週年紀念講堂外焦急地抬頭張望,多方詢問。苦心人天不負,幾經周折,陳先生最終從同學手裡買到了一張26日《蘇武牧羊》的門票。

他很是激動地說,“我終於有機會在現場去體會豫劇《蘇武牧羊》的感染力。李樹建老師的演出非常有感染力和教育意義,對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的精神訴求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重視我們的傳統文化。”陳先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也十分熱情地表達了對李樹建的敬意。“我對全國各地戲曲都很熱愛,但真正最能讓我感受到藝術魅力的還是李樹建老師,他的豫劇真是太精彩了。”

也許,李樹建最令人欽佩的地方就在於,他不僅是一個豫劇名家,更是把豫劇乃至河南文化的傳播作為使命的傳承人。而對於青年人,李樹建更是希望能夠把文化傳播的使命傳遞出去、傳承下去。(摘自文章,作者:羅易卓、李高楠,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