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不擅長說和寫,背後都是不會思考

所謂不擅長說和寫,背後都是不會思考

文/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01/

在工作中,我們都見過這樣的人,他們總愛表白“我這人就擅長幹活,不擅長說也不擅長寫,我不表現自己”。

並且對那些能說會寫的人表現出足夠的“鄙視”!

我們承認表達能力有高低,但在工作場景下,其實不需要你寫的、說的多麼華麗和文采斐然,只需要簡單、明確就好。但連這個許多人也做不到。

在心理學上,將人們解決問題時的思考方式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直覺,由於積累了該領域大量的經驗、技巧和熟悉程度的提升,不需要去深入的分析就自然產生正確的行動和判斷。開車的老手在正常路況下,憑直覺就可以很順利的行駛,下棋的高手根據棋盤的情況自然的下出妙招都是這種情況。

另一種思維方式是

分析推理,由於問題複雜程度較高而重複度很低,很難直接套用成熟的方法和技能,必須在規則指導下進行按部就班的分析與邏輯推理。面對陌生事物和問題的時候都需要認真分析、嚴格推理,新手考駕照

停車的時候腦袋裡不斷默唸駕校學習的要領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所謂不擅長說和寫,背後都是不會思考

京東噹噹淘寶有售

無法簡單、明確表達的背後是對所表達對象掌握不夠深入,欠缺了深度思考、沒有進一步總結、提煉,本質上是還沒有真正掌握。而沒有真正掌握的原因,是人類大部分時候都逃避“推理”,是思維上的懶癌

對於自己真正掌握的東西,大部分人都能表達的很好。譬如你愛玩的遊戲、你熱愛的姑娘!

/02/

用語言和文字表達你的所見、所思,闡明自己看到的現象和知道的事實、說明自己的觀點都是表達。

表達能力很重要表現在兩點:

第1點:你認為自己怎麼樣都不算數,你必須讓別人認為你怎麼樣。你要影響別人對你的認識,建立別人對你的認可,必須藉助你的表達來完成。他們認可你的表達,進而認可你的人。要

讓別人知道你知道,讓別人認可你牛,則必須會表達!

第2點:表達甚或會限制和提升你的思考與學習。我們會發現,那些會表達的人也更加會觀察,譬如同樣的景色、同樣的場景,作家能夠描述的更合理。所以表達能力高會反過來推動你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

表達是一種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就需要訓練,但我們的生活和教育在這一塊給於的訓練機會比較少。

傳統的中國文化倡導統一思想,不鼓勵每個人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樣的結果是大部分的人表達能力因為在生活中沒有機會練習、在學習中生硬的練習,大都水平不高。另一個的結果是許多人也欠缺了表達的慾望:反正說了也沒用,為什麼要說?

所謂不擅長說和寫,背後都是不會思考

這樣就成了死循環:不需要我表達,我就不說;因為我不說,也就更加不會去表達。

因為不善於表達,許多人會有被埋沒,而且也會在工作場景下產生被忽略的感受,然後就只能自我安慰:我其實很牛,只不過是懶得說或寫而已。

/03/

如何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

核心在於要不斷的去練習:敢於表達、善於表達。世界上沒有什麼領導妙藥能夠突然讓某個人表達能力一晚上就提高到登峰造極,需要的是你不斷地去嘗試、練習、思考和改進。關鍵是做起來,不要認為自己不會。

當然這裡面也有一些方法,表現為:

第一個是訓練思考能力並持之以恆的思考。

表達的前提是要有需要表達的內容。當開會時,領導突然讓你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很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說、說什麼。

在任何時候都能夠系統、流暢的表達,背後是要能夠持續的思考,對於表達的部分內容有很多已經深思熟慮形成框架、部分內容進行過初步的歸納與整理、剩下的才可能臨時發揮。

養成思考的習慣,這句話說出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很多人沒有在日常生活中思考的習慣,期望與臨時能夠產生出火花來,這基本上不靠譜。

所謂不擅長說和寫,背後都是不會思考

在思考時,可以學習一些方法,譬如結構化金字塔什麼的,但這個也僅僅是一種當你有思考的原料時幫你梳理的方法,沒有原料思考也不會發生,所以不要認為學會結構化思考的方法你就真的會思考了!

思考是為你的表達儲備原材料。

第二個是要積累表達的語料。

當你外語夠不熟練,但又需要跟老外去交流時,你會發現許多時候你明確的知道想說什麼,想要表達的意思已經深思熟慮很多遍了。但由於對另一種語言不夠熟練,你卻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句子合理的表達出來,這個時候就會抓耳撓腮。

不僅僅說外語的時候會這樣,用自己的母語表達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問題,如果你沒有大量的攝入要表達領域的語料,你就不知道如何表達、或者表達的內容十分刻板,令人生厭。譬如你讀大學的時候跟同學交流的語言,一定豐富多彩生動形象,你也用的得心應手。但這些語言卻不能用在職場上,職場上溝通的語言有自己的規範。還有假如你去菜市場、基層工作的人們中間,他們的表達方式也很生動,許多時候甚至令人叫絕,但可能卻不適合其他的領域。

要積累你表達的語料,需要弄清楚你的職業和崗位要求,如果是政府官員你就要多去讀相關的文件、政策或者黨報、領導的講話稿;如果是工程師,則需要了解你這個領域的術語名詞甚或你們的機構裡的工程語言。

這方面的練習,一個是閱讀,大量的閱讀,保證每天能達到你領域內嚴肅內容3000字以上(我見過有人日讀10000字以上,堅持了10年);另一個是觀察、記錄、學習,看高手是如何寫的說的。這裡面你會發現許多你根本不知道、不瞭解的詞彙和語言;再一個就是自己嘗試去說和寫。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提升你的專業度。

最不會表達的人,如果說到他擅長的領域,也會滔滔不絕。譬如一個不擅長寫作文的小學生,當講起他喜歡的遊戲時,會發現他說的十分生動、充滿激情而且會打動他人。

如果你對一個領域的認識達到一定的深度,其實你自然的會表達的流暢、準確而且富含感情。

/04/

寫作也是有層次的,在訓練中要考慮表達的層次性。

小孩們寫作文的訓練一般是從描述一件事情、一隻動物、一個觀點開始的,你的表達訓練也要從小開始,將小事情說明、說清楚、說優雅。再考慮將複雜的事情拆解成簡單的事情,去表達出來。

但這裡面其實很複雜,能寫一條好的微博,不一定能夠寫好一篇文章。能在微信裡面寫一個好看的文章,不一定能夠寫出一本有價值的書來,這兩方面要求的能力差距還是挺大的。


另一個層次性是語言還是文字,同樣的情況下語言更有感染力,但文字的記錄、鑑證和傳播效果更好。

所謂不擅長說和寫,背後都是不會思考

當然這兩方面也是互相促進的,如果語言表述很好,文字也不會太差。

這裡有一個誤區,是許多新開始練習表達的人總願意用華麗的辭藻和名詞術語,而真正的高手則追求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著名作家和編劇劉震雲則追求全文不要用“形容詞”。另一位知名的作家則認為,好的長篇小說最不重要的是文字,更重要的是它的佈局、結構和人物關係。

當然,我們不用寫小說,但這給我們啟發:在表達時不用多華麗的辭藻,而更多考慮邏輯關係、清楚明瞭、準確表達意思更重要。

/05/

表達相當於一個人的外表,而內在是提升表達能力的核心。

如果你肚子裡沒貨,如何巧舌如簧用戶也會發現;但如果你全是貨,卻表達不出來的,只需要學習一下基本的邏輯和金字塔之類的表達技巧,也很容易學會。

寫作能力是一種需要鍛鍊的能力,這種鍛鍊是一種值得花點時間、有價值的投資。

但這個投資是長線的,不要奢望3個月你的表達能力就提升很多,那種告訴你一晚上就能學會高效表達、21天學會寫文章的一定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

持續的輸入積累你的語料,嚴謹的分析和思考問題,堅持每天都要說和寫,持之以恆。

(本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該書已經上市,京東、噹噹和淘寶都有銷售)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