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昨日(11月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火如荼召开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会向全球展示了一组鲜活的“上海城市名片”。

  大会重点介绍和展示上海的城市功能和营商环境。通过城市主旨推介,以及浦东新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的专题推介,向海内外投资者生动介绍了上海的发展前景和广阔机遇。

  大会现场启动了“上海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并发布了新一版上海产业地图(投资促进导引)。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参加上海推介大会的外资企业代表

  开放、创新、高品质的卓越浦东

  在上海城市推介大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表示,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开放为先,承担国家战略、参与全球发展,创下诸多“第一”的奇迹。当前的浦东,以上海1/5的土地、1/4的人口,创造了上海1/3的经济总量,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成为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浦东资料图

  杭迎伟指出,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浦东是外商了解中国规则、进入中国市场的首站。目前,已有3.5万多家外资企业、238家外资研发中心、32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浦东投资兴业。

  此外,浦东还拥有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目前,浦东率先建立了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跑出更多上海乃至全国的最快速度。新设企业最快当天设立,2天营业,不动产登记5个自然日完成,贸易通关实现以小时计算。企业和居民办事可以在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总体一次办成。新时代的浦东正再次出发,在上海市的政策聚焦支持下,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开放、创新、高品质”的卓越浦东。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

  临港新片区:到2035年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8月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全文公布。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标志着迎来自贸区新片区发展新时代。

  在今天的城市推介大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介绍了新片区未来发展目标。根据总体方案,到2035年,将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临港新片区

  新片区提出探索实施“6+2”八大制度创新,6即5个自由(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加1个便利(信息便捷联通),2即税收制度和风险防控两项制度。

  为保障“总体方案”落地实施,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促进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共涵盖九个方面,简称“五十条”,政策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突破性,亮点纷呈。例如,赋予新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举措在新片区优先试点,今后上海有更优惠的政策时新片区自动适用,确保新片区在全市政策最优。

  此外,在人才政策、财税金融政策、规划土地、交通出行等方面,均有多项特殊支持政策,助力新片区发展。

  作为一座生态之城、文化旅游之城、智慧之城、宜居之城,临港新片区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气度迎接全世界。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

  张江: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

  7万多家科技型创新企业,368家世界500强企业,数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每月授权发明专利1000多个,每天诞生至少30个创意软件,每30秒世界上就有一人使用这里的创新产品。

  曾经是阡陌农田、老旧工业区,经过28年的风雨沧桑,张江已经蜕变成现代化的高科技园区,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特色品牌。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航拍张江人工智能岛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介绍,张江已经成为科学发现的策源之地。这里有张江实验室、李政道研究所等国家级实验室、全球顶级科学家工作室;中以、中德、中芬、中新创新中心等国际创新平台相继入驻;3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纷至沓来;全球首例体细胞“克隆猴”等世界级成果来自张江;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飞上蓝天。

  张江还成为世界级企业的必争之地。全球TOP10的制药巨头有6家在此设立区域总部或全球研发中心;英特尔、台积电高通等全球领先集成电路企业云集张江。张江也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竞相布局的优选之地。

  彭崧表示,未来,张江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生态,延揽全球优秀人才,倾力打造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彭崧

  虹桥商务区:国际、开放、枢纽

  据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闵师林介绍,虹桥商务区是上海联动长三角的桥头堡,是上海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

  目前,虹桥商务区正在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促进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融合,提升服务带动长三角、引领长江经济带、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能级。基于此,虹桥商务区致力于打造国际开放枢纽,重点建设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以及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进博会前夕的虹桥商务区夜景

  闵师林介绍,如今的虹桥商务区是一片充满着创新、活力和愿景的热土。这里有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交通综合体;这里有国家会展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展综合体;这里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四海宾朋、万商云集、盛况空前,进博会对虹桥的溢出和带动效应更是显著。

  目前,虹桥商务区汇聚全球企业机构,总部经济聚集效应显现,海外贸易中心已见成效。未来,虹桥商务区将继续强化人才和企业的服务,加强专项资金等政策对企业扶持。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闵师林

  德勤谈上海:选择上海——恒新之城

  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创新活力与机遇令人瞩目。那么,第三方机构如何看待上海的营商环境,又如何评价上海的发展模式?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美丽的东方明珠向全世界发出邀请

  出席本次上海城市推介大会的德勤全球战略委员会主席乔礼和指出,上海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相当平衡,制造业贡献了近30%的GDP,相较之下,纽约这一比率仅占5%,新加坡为20%,凸显出上海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这为服务业提供了实体经济支撑,也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试验田。”

  乔礼和表示,上海始终未停歇创新的步伐,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3.98%,这个比重甚至超越大多数发达国家。

同时,乔礼和也引用了几个数字,彰显上海竞争力:上海连续7年被评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上海政务开放度排名全国第一;根据工信部的评估,上海产业数字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201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全球互联互通港口排名,上海港高居榜首。

  通过大数据分析,乔礼和认为,未来的上海可以持续增强在科创方面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科创中心。科创板、AI发展计划、智能制造、进博会等都是值得上海重点关注和发力的领域。

进博会期间,上海向全球递出了一组“城市名片”

德勤全球战略委员会主席乔礼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