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不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東西就認為是“洗腦,一臉嫌棄。您怎麼看這樣的人?

蓬萊海市的旅遊記憶


看出發點 和自己的判斷 還要理性看待 我是不反對好的洗腦 最基本的選擇是不能傷害他人 [摳鼻]一般被錢錢騙時間的 自己要擦亮眼睛 往往騙子的東西都是帶蜜糖的讓人 一步一步掉進陷阱 別人說都沒有用得自己看得清


米團18679786


真正的教育是培養人獨立思考的能力,你愈思考,他便愈歡喜,即便與他不同,他也願與你交流與探討。洗腦則不然,洗腦者的目的是消除你的獨立思維能力,灌輸進他們的一套思想或理念,他們迴避質疑,容不得異見,你愈思考,他便愈害怕。

當某組織要洗腦,會將特定區域與外部隔離,使人們只能接受其製造的或經其過濾的信息,然後向人們反覆灌輸他們的思想或觀念,不斷強化。如果人們能夠自由地獲得外部世界的公開的信息,洗腦的外在條件就喪失了。如果人們可以堅持獨立地思考和加以辨別,用邏輯去推理,用事實去驗證,得出自己的判斷,那麼洗腦的內部條件就喪失了


大河青山


要提這樣的問或回答這樣的問首先得把什麼是洗腦的名詞解釋整清楚。記得就這頭條上就有條友闡述個這個詞。大體意思是要符合人類走向,進步的,不愚弄他人的,符合平等,自由的等宣傳才不叫洗腦,否則就是洗腦,騙人。如我坐在空調屋裡,喝著咖啡,摟著女人,大喊你擼起袖子幹,再給你整幾個好聽的詞語,什麼最光榮,什麼最努力,什麼平凡又偉大等,你這已經不是洗腦了,而是把人當傻逼整好不。


轎伕含笑終山林


什麼叫價值觀,價值觀是每個人的想法和觀察能力不同,價值觀是以多數人為證明。一人說你不行,那麼你可以噴回去,十人說你不行,你可以詳細介紹和解釋一下道理,百人說你不行,那麼你該反省自己的,再說人無完人,沒有十全十美,各自安好,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欣賞欣賞,少一些噴和被噴,嘴上留德。洗腦不洗腦自己要有腦才是。





平淡才精彩65


什麼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在階級社會中,不同階級有不同的價值觀念。

我們平時說的“三觀”,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三者是互相連結、相輔相成的。簡而言之就是“世界是怎麼樣的,人生是怎麼樣的,我該如何作出取捨?”三個問題。所以“價值觀”就是“是非觀、利益觀、取捨觀”,是對人具體行為指導作用影響最強的思維觀念。

比如“金錢至上、利大於義、仁義值千金、集體大於個人”,這都是價值觀,只不過有正確(利他)、有不正確(利己),當然這種正確與否也是在社會整個價值觀的大環境下來判定的。而這些價值觀指導個人行為,在社會中做出各種取捨,同時我們會根據整個社會認同的價值觀去對個人進行評判。

價值觀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歷史性與選擇性、主觀性的特點。價值觀對動機有導向的作用,同時反映人們的認知和需求狀況。

正因為如此,人類長期以來學習思考而形成的價值觀體系本身就是排外的,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會輕易改變,因為有主觀性的特點,我們都有主觀即正確的人類常識(只從自己角度出發),所以當人類的價值觀一旦形成,會自然地抵制、反抗其他價值觀思維的入侵。

因為價值觀的正確與否關係到本人過去學習和思考的存在是否有價值,一個人要對自己的過去做出完全的否定,才有可能接受新的、與原來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對事物價值進行重新認定和取捨,這類人,非大智慧或者大打擊難成。

價值觀的改變意味著“世界觀、人生觀”全部發生改變。

所以,因循守舊是最懶惰、最舒適的處理方法。也就是所謂的“舒適區”。這些人從來不對自己產生懷疑,就不會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產生懷疑,自然對價值觀不同的看法天然抵制。而如果對方反覆地宣講新的價值觀,這種認為對方是來“洗腦”的觀點是自然而然的。

不同價值觀的灌輸本來就是“洗腦”。舊有價值觀的形成本身就是學習“洗腦”而成,只不過先入為主罷了。

這沒有什麼區別,關鍵是對這種新思維的態度,是有態度的接受,還是全盤否定?如果人家說你“洗腦”的時候,還一臉嫌棄,那就表明了他的態度了:他不認同你宣傳的價值觀。

最難的是什麼?把錢裝進自己的口袋和把思想裝進別人的頭腦。

遇到這種人,走為上策。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看大勢,看潮流,看立場,看心眼,看出發點和落腳點。看老百姓認不認可,贊不贊同,接不接受。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宣傳孔儒,開歷史倒車就不得人心。


居家活佛


這是沒有是非、沒有正義的表現,人類有普適正確的價值觀,但因為文化、教育的問題,很多國人對價值觀、是非觀模糊了。中國文化講中庸,缺失對真理的追求,講中庸,因而沒有是非,當然,也就沒有了正義:成王敗寇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沒有客觀,只有主觀,沒有是非,也就沒有了正義,剩下的,只有立場。沒有客觀評判是非,也就沒有了對錯,沒有了正義:站在我的立場上,你和我不同,你就是錯的,對的,也是錯的。

很多人否認人類有普世價值觀,這必然導致沒有公共的基準,沒有公共的基準,談何對錯?因此,要改變題主提到的問題,首先要從常識、從人類自然天性角度,確立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正義的,什麼是非正義的。

按一些人的需要取捨對其有利,而不是對人類有利的價值,必然導致唯立場論,因為唯立場論帶來的非正義,必然導致對事物對錯認識的虛無,包括歷史的虛無。


魚眼貓眼鷹眼


任何一種宣傳和灌輸是不是''洗腦''?不取決於是不是宣揚什麼樣的價值觀。人們對於價值觀的認知是不相同的。任何人都有權利利用自己的資本去宣揚自己認為正確的教義、主義、思想和理論。無論這不同的主義、教義、思想和理論中,含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取向,都無所謂。把宣傳與自己的價值觀不同的行為認為是''洗腦'',沒有必要,也沒有道理。

如果任何個人和組織利用納稅人的錢作為資本,去經營任何機構去宣揚任何教義、主義、理論、思想或者價值觀,無論這宣揚的是對還是錯,那都是不可接受的''洗腦''行為。因為他們沒有權力支配具有不同價值觀取向的納稅人的錢。除非他們能夠取得全體納稅人的同意。然而這種取得納稅人同意的前提是不可能的,因為納稅人沒有統一的價值觀取向。

在不直接或間接侵犯個人自主權的前提下,個人有權力自主決定利用自己的資產去宣揚任何價值觀。

在沒取得納稅人的同意情況下,去支配納稅人的錢,宣揚自以為是的價值觀,那就是侵犯了納稅人的自主權。無論這種行為是不是把它叫做''洗腦'',那也都是應當被禁止的。

這種行為違反了人類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基本原則:嚴禁任何個人和組織直接或間接侵犯個人的自主權(在不直接或間接侵犯個人自主權的框架內,個人可以自主隨欲而為)。

歸根結底,利用納稅人的錢投資興辦各種機構去宣揚自以為是的價值觀,進而限制或者禁止個人以自己的資產去宣揚個人自以為是的價值觀,這不僅僅是以權謀私的''洗腦''行為,而且是侵犯 個人自主權的精神壟斷與精神奴役了。


真牛46


我們首先明確一下什麼是價值觀。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看,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包括人)有無價值和價值大小的一種認識和評價標準。

價值不是一種實體,而是主客體之間的一種關係,即客體以自身屬性滿足主體需要和主體需要被客體滿足的效用關係。怎樣來確定這種效用關係,就是一個價值觀問題。一個科學合理的價值評價必須符合以下兩個要求:一是對客觀事物狀況的正確認識,二是對人的需要的正確認識。但是,因為世上的人各種各樣,個人有個人的緣法,各自的境遇千奇百怪,價值觀自然也多如牛毛,各自不一,有的科學合理,有的偏執瘋狂,有的狹隘自私,有的寬廣博大。

世上無論什麼東西多了,就雜了,就會產生爭執矛盾,更不用說價值觀如此重要的事情,它決定了一個人在面對各種情境時,會做出不同的決策舉動。不同價值觀的人,絕大多數的時候都合不到一塊去,情況好點的話,話不投機半句多,相互不搭理,就好了。但是人總有一個毛病,愛評價別人,好的壞的都要說幾句,認為不合自己意思的,更是要口誅筆伐。於是我們看到了一部恢弘的謾罵攻擊史。

從百家爭鳴中,我們可以一窺價值觀不同,互相之間,會產生多麼激烈的爭論。儒家罵法家霸道殘暴不仁,不近人情;墨家批判儒家之道足以喪天下;儒家痛批道家清靜無為,隱士看見孔子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假仁假義。不近人情看過論語的人都知道,孔老夫子被一些隱士罵“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儒家說名家:“好治怪說,玩琦辭”,巧辯詭譎,法家也批判名家玩弄辭令,破壞法律。大家互相攻擊,不亦說乎。很多詞語意思的出現都源於對別人價值觀的蔑視,比如“假清高”,“拜金”,“老古董”等等。

嚴格意義上,個體與個體之間沒有完全相同的,每一個個體對於同一種事物的看法都有可能不同,自然而然產生不同的價值觀。每一個人都愛以自己的價值觀進行評價,恨不得全世界都如他所想,稍有不同,別人給他闡明自己的價值觀,就認為別人妄想對自己“洗腦”。這種人沒有意識到世界是多樣性的,思想更是豐富多彩的,只有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才會產生耀眼的火花,才會有進步改善。排斥別人的想法,是一種固步自封的表現,更是一種膽小怯懦的表現,不去吸收一些新穎正確的觀念,面對別人的好意,都可能冷嘲熱諷,唯恐別人在自己的舒適區內,打破了自己的所謂“權威”。

我們要明白世界之所以發展到今天,我們的文明之所以延續到今天,作為人,之所以奇妙有趣,都是因為我們具有多樣性,並且又能兼容幷包而造就的。


和則久


意識形態的鬥爭,看似簡單,其實還真是深奧。

研讀了有關量子力學的文章,發現把意識與電子運動看成是同樣的運動方式很有意思,很先進。

電子運動時當沒有去觀察時處於迭加態中,即同一時間既可以在這,也可以在另一個地方,但是用一束光照亮去觀察卻可以確定瞬間的位置,則迭加態坍縮了。當我們意識處於無意識狀態時,也好比在迭加態中,既可以在這,又可以在別的地方,但是當一束光,這裡就是別人意識的介入,或自我意識的意志化時,就會明確自己的意識裡是什麼,明確而又清晰。

意識並非憑空產生,來源物質世界,來源於生活經驗,來源於個人想像,總的來說:意識源於物質,但意識一旦產生,就像一顆種子播在心裡,只要有合適的土壤,就會萌芽生長,並且化為實踐活動,作用於物質世界。

對於問題有不同的觀點,有人具備分析判斷能力和兼收幷蓄的開放心態,而有的人也許是自身的篤定的意念,也許是狹隘的心胸,也許是不想作過多的權衡,容易死抱守缺。

因此,真正要統一意識,或者說統一意志並非一件簡單的事。由此你可知道教育的艱難,或者說艱澀在哪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