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說一個零食的名字證明你已經老了?

丹妹兒728w


我就想問問,有誰還記得酸梅粉嗎?!


鑫鑫6521587


分享下我們那個時尚最常吃的幾種,估計大家看了就能知道是幾零後了吧。

家裡兄弟姐妹比較多,生活也買農村,父母都是莊稼人,那個時候糧食也不值錢,家裡的開銷都是靠糧食售賣掙些生活費,零花錢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可貴的,偶爾可能也就一毛兩毛五毛的。


學校小賣部的零食最常吃的就是辣條,唐僧肉,還有五毛錢一捧的瓜子,記得體育課的時候有點零花錢就拿去買五毛錢瓜子,幾個女生坐一起講鬼故事,夏天天熱了就是一毛錢一袋的冰袋,凍成冰疙瘩,慢慢啃著。

乾脆面說起來這個是不分年代了,大朋友小朋友都喜歡吃,就現在我老公兒子平時都搶著吃,不過現在的品牌口味比較多了,我們那個時候就小當家一種,價格好像一直都是五毛錢,沒有變過,算是良心商家了。


拉蕪


對趕集最感興奮的莫過於孩子們,有些住在離城幾十裡的大山裡的孩子,如果在考進城裡中學之前就已輟學,那他也許一生也進不了幾次城,因而,被父母手中牽著、公婆背篼揹著來趕集,是他們難得的開闊眼界的機會。


孩子無分男女,愛的首先是糖果,然後是些稀奇古怪的玩意。進過城的小孩會驚奇地發現,街上商店賣的許多“粑粑”,與自家做的餈粑、粽子、窩頭完全不同,它們有著更為奇怪的形狀和豐富的味道。在對同伴的描述中,有一種用透明塑料紙包著的粑粑最甜最好吃。他們說不出這種以白砂糖、澱粉糖漿和檸檬酸為主要原料的粑粑的確切名字,但卻非常肯定它是最甜的。等到大多數人都進過城了,他們漸漸不再把所有的糖果糕點都叫成粑粑,但即使後來街上又相繼出現了酥糖、飴糖、奶糖和更晚的巧克力,他們仍然不約而同地認為,那種甜得發膩的水果糖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因而一代又一代鄉下孩子夢想著跟大人上街趕集,為的就是那一口難忘的甜。


而務實的大人更願意給孩子買另一種叫法酥餅的湘式糕點,這種直到世紀末還在一些偏遠山村銷售的發酵麵餅又乾又硬,對於口味精細的現代人來說,法酥餅粗糙乾澀的口感簡直無法忍受。然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它卻是農村最常見的零食,相比起水果糖來,能夠果腹的法酥餅顯然更加實際,大人們往往會哄著騙著讓孩子改變主意,沒主見一點的孩子或會接受,軟硬不吃的立馬躺到地上去打滾撒潑,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當然,大人們有時也會主動去買水果糖,並且是大量購買,這樣的大手筆肯定不是為了孩子,而是趕上了紅白喜事,要用來待客。這個時候,他們等於是默認了水果糖比法酥餅高出的那一點點地位。

——摘自本人非虛構散文《孤身穿越所有的市集》


采詩人


兩毛錢一包的冰袋,放學一包能從學校吸到家;

大大泡泡糖,看著別人一邊嚼著,然後立馬能吹出球來,自己始終吹不出;

香蕉條,兩毛錢一包,右手從包裝袋裡抓一把放在嘴裡,好香,好吃,好滿足;

唐僧肉,名字很好聽,吃一口,長生不老,裡面卻是風乾切成一半的山楂片;

。。。




阿林的春天


無花果


低調的大吃大喝


小時候吃的草紙糕,現在糕點店還在賣。還有大寨餅,一種類似於燒餅的餅。蒸饃,實饅頭,果丹皮,紅薯麵餅乾等等。




和和生生


找不到圖片了,一種零食:香香果。包裝袋背面還有插圖和歌詞:香香果,香香果,奶油雞肉鮮蝦做……


s吃貨大魔王s


無花果 酸梅粉 大大泡泡糖 大雪糕 粘牙糖 巧克力華夫 不老林 話梅糖。。。。


豐年


豆豉圓圓。

把豆豉壓成塊,切成小盤狀,曬乾,用來佐餐或者零食。誰知道什麼年代嗎?


用戶333934229257


一塊錢十塊水果糖,二十塊小圓糖(不知道叫啥名兒),點心基本沒吃過,上初中方便麵吃的是方便麵頭,一麻袋,裡邊還有哪種笤帚的高粱頭,覺得特別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