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是入贅的。我沒有舅舅,我兩邊都喊爺爺奶奶,兩邊都是叔叔伯伯,到時候結婚怎麼排座?

蝸殼5352


關鍵是你爸爸和你改姓沒有??原姓,以老家為主,改姓了,以你媽媽家為主。



中國太行人家


這個很好辦,你家現住在姥姥家,娶媳婦也在姥姥家辦,姥姥家是主場,爺爺奶奶,叔叔嬸嬸是客人。(新娘子家人做主屋,主座不表)。單說你兩家,你姥爺姥姥坐主位,你爺奶坐客位。園桌說,即姥爺正位,正對門,你爺坐姥爺右側,你奶坐姥爺左側,你姥坐你爺右側。這樣主家每個人都可以照顧到客人每個人。八仙桌類似, 差別是兩個都不居中。


普普通通一小兵


不論入贅還是否、都應按大眾的傳統習慣稱呼各之長輩,以免互相混亂;

你爸的父母稱爺爺奶奶、兄弟稱伯伯叔叔、姐妹稱姑媽;

你媽的父母稱外公外婆、兄弟稱舅舅、姐妹稱姨媽;

入贅只是你爸去你媽家生活、照顧了你媽的父母,這是農村無兒家庭,在傳統思想及農村特殊環境下的特別現象;

入贅與不入贅、其實沒本質區別、新觀念新時代下、這個怪象已有漸漸消失;

男女平等、婚後雙方住那由自己定、由客觀條件定;

雙方可住男方家也可住女方家或者獨立居住某地;

男女雙方都要祭祀雙方祖先、瞻養雙方父母、同時繼承雙方父母財產;

至於孩子隨父母誰姓、都一樣、由雙方自由協商、這是外在的人為的,不影響血液關係這個內在的本質;

農村女人出嫁後基本不養自己父母、不繼父母財產、不種父母地,所以有些無兒家庭、招上門女婿,為了女方父母有人養、家裡有勞力幹活種地;

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是農村觀念、環境決定的;

但是有些人把招上門女婿是為了生孩子跟女方姓、為了女方延續香火、為了女婿去祭拜女方祖先,(因為有的農村嫁出去女潑出去水、女婿是外人、不祭女人家也就是丈人丈母孃家的祖先);

這些都是虛的、形式的、封建思想、醜陋的、愚昧的傳統觀念作崇、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如;


心懷O蒼生


所謂上門女婿就是別人家的免費長工,終身奴隸。我見過許多上門女婿因打工緻殘,或是夫妻矛盾,打架被女方一家打傷,打殘,由於不掌控錢財,無錢醫治,只能自己忍著,女方家還要逼著上班幹活掙錢,否則的話就捱打捱罵,受盡虐待,唉,過的真是豬狗不如的生活!看著都可憐!但凡有一點能力,有一克智商,有一分頭腦,有一毫血性,有一絲尊嚴的男人寧願幸福快樂的單身,也不會去做什麼上門女婿!因為上門女婿地位極其低下,連女方家的一條狗都不如,終日受氣,受累,時間久了,不是鬱悶而死,就是被女方謀害,或是被離婚淨身出戶,或是仇恨滿胸,忍無可忍,最後殺妻,滅門。為什麼社會上的許多殺妻,滅門大案盡是上門女婿所為,這就根本是原因!


健康衛士262


媽媽沒有親哥哥弟弟,爸爸入贅,你就要隨母姓,或者說你的兄弟姐妹中必須有一部分隨母姓,這是很自然的。稱外公外婆為爺爺奶奶,稱媽媽的叔伯兄弟為伯伯叔叔,這是一種刻意改變。但這從血統上並不等於是事實。

無論你是隨父還是隨母姓,從爸爸入贅時,家族的根就接續在母親孃家一方,在根據我們老家風俗和我個人認為,於爸媽兩處的“家人”應該如此安排:

一、婚禮舉辦,母親的家為主,父親的家人是主不當家,是客不為尊。

二、在同上婚禮儀式的臺上,代表男方家長的次序應該是:你實際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媽媽的姐妹,媽媽的堂兄弟、爸爸的兄弟姐妹。

三、在酒宴排座上:除新娘家人是首席外,其餘依次排列為:媽媽的父母姐妹、堂兄弟,爸爸的父母、親與叔伯兄弟姐妹。

四、不要刻意強調,心中有數就行。


泰山木32140178


這麼簡單的叫法你還好意思來這問。你爸爸只是入贅生活而以,幾千年歷史傳統以男姓為主,你的姓名只有你父親祖宗詞堂才承認。你的姓氏或者改隨母姓、外公這邊祖堂只能註明入贅兒子。你長大18歲後應該把姓改為父姓才是明智。至於你問你結婚時安排親戚先誰是主誰是次由你自己選擇。


廣都木又寸


入贅,這是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婚姻現象,指舊時女方家沒有男丁,女方家怕斷了香火而釆取的-種婚姻形式。男方入贅到女方家後,以女方的姓氏來稱呼這個家庭,所生子女的姓氏一律隨母親的姓氏。用以維持女方家庭姓氏的延續。這是男女雙方在結婚前,並且大家都承認的一種特殊約定。現在好了,我們這裡這種現象基本沒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我們地區叫養老姑爺。就是女方家庭的老人怕老無所養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結婚形式。就是男方到女方家落戶後,還是以女方家庭的姓氏來稱呼這個家庭。所不同的是雙方有了子女後,由夫妻雙方來決定這個孩子的姓氏到底隨誰。後來計劃生育放開二胎後,生兩胎的,基本一人隨-個。也有全隨父姓或母性的。


牛倌17


什麼世道?他媽的,看完一些評論想罵人。你父入贅你就隨母姓,無所謂,也行,但沒必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大掉個吧,自古以來都是父親的父母叫爺爺奶奶,母親的父母叫姥姥姥爺,你咋不管你媽叫爸,管你爸叫媽呢,弟叫哥,姐叫妹,將來嫁人,娶媳婦都大調個,公的下,母的上,小的叫爹,老的是孫子,你們家都亂套了,更可恨的是還有人捧臭腳,趕明都公雞下蛋🥚,給你們能的


用戶6925374845625


稱呼是自己家人定的,關係卻是社會公認的。

你爸爸是入贅的上門女婿,你就是隨母姓的。你娶的媳婦是你母親這個家族的媳婦,將來你有了孩子也要跟你一樣,隨你母親的姓。所以,你母親的父母才是你世俗上的爺爺奶奶,你父親的父母是你世俗上的姥爺姥姥,你父親的兄弟是你世俗上的舅舅。

你舉辦婚禮的家,是與你父母、與你母親的父母共同的家。這樣,你兩邊的爺爺奶奶的主客身份就特別容易區分了,你母親的父母是主,你父親的父母是客,你母親如果有姐妹,那她們就是姑姑的身份,你父親的兄弟是舅舅身份,父親的姐妹是姨姨身份,你母親的堂兄弟是本家長輩身份。只是這一大家子人,除了爺爺奶奶安排妥當,其他的一般不刻意區分,大家一起熱熱鬧鬧、高高興興的最好。

在婚禮細節的安排上,一家人要多商量,要照顧到每個人、尤其是老人的感受,考慮到對家庭的貢獻,結合當地民風民俗,儘量做到完美。


東水西原


按照我們老家傳統,入母家門戶撐母家門楣,結婚這種大事,舅家主席主位應請的是你母親的舅家,也就是你奶奶(原母親的母親稱外婆)的孃家,也就是說你結婚入主席的舅公是你媽媽的舅舅,而舅舅的席位則是你媽媽的舅家表兄弟們你的表舅。母家上席與你父系親屬是沒有關係的,從稱呼上兩邊都是爺爺奶奶,但是你撐的是你母家門戶,應守的是母家門戶。再者就是如果奶奶孃家已經沒有親屬,這種情況下,就是姑父為大,這個姑父應是你母家(原姨母的丈夫們)姑父。不管怎麼安排都不可能是你母親的堂兄弟們,原本的堂舅現在的堂叔們或者你父親這邊的叔叔伯伯座落上席的,你母親沒出門堂叔們是本家,而你父親那邊父親雖出門但那邊親屬是原本家。兩邊都是本家不存在坐客席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