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7歲清華教授、29歲清華法學院長,一輩子在清華,一輩子在教書

“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教書。”

他一生淡泊,孤獨,終身未娶,將人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書育人之中,對他而言,教書不僅是安身立命的職業,更是他全部生命的詮解方式,這種詮解幾近一種宗教式的虔誠和投入,雖然他的名氣很大,著作卻極少,一代學術宗師風範,足夠讓後世之人敬仰。他在財政學、統計學、國際金融、經濟學說史等方面都有極高的研究成就。

他就是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陳岱孫。

他27歲清華教授、29歲清華法學院長,一輩子在清華,一輩子在教書

面對曾經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他深深思索,認為富強是中國的當務之急,於是為苦難祖國,立“經濟救國”之志。在1920年夏,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抱著為國家和民族未來讀書的志向出國留學,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學習經濟學,之後又進入哈佛大學經濟系學習,並於1926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而在之後,陳岱孫學業有成,便立即歸國毫不眷戀他國,儘管當時的中國正處在風雨飄搖之際。1927年擔任清華學校大學部經濟系教授,為清華經濟系確定了“理論、事實及技術三者兼重”的培養目標。從事經濟學教育70年,為國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才,為中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的經濟學教育理論,他認為應將專才和通才教育結合起來,主張實行基礎理論和應用科學的恰當結合,堅持培養經濟科學人才要加強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訓練。

他27歲清華教授、29歲清華法學院長,一輩子在清華,一輩子在教書

他學術上極端嚴格,課堂上不講廢話,做事更是雷厲風行,不打半點折扣。

在治學方面,陳岱孫以正直為先,始終強調對西方經濟學不能“述而不批”。他對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學系統研究,認為對西方經濟學的盲目崇拜是危險的,在資產階級經濟學說史的研究中,最忌簡單化的做法。他的一生的關注焦點凝聚在教書治學上,排除各種誘惑,學術思想新穎,能及時瞭解各種動態,對經濟形勢和未來都有很正確的理解和分析,提供給社會和決策部門參考。而且對蘇聯的經濟學也有長期深入的理解,在特殊時期,陳先生雖然沒有公開發表評論蘇聯經濟學的機會,但是他對馬克思主義有深刻的瞭解。

他27歲清華教授、29歲清華法學院長,一輩子在清華,一輩子在教書

1928年起,陳岱孫任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和系主任,次年起又兼任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

陳岱孫耿耿於懷地回憶:1933年,他曾作為中國代表,去參加在倫敦召開的國際貨幣會議,他回憶說,那時,真是國微言輕呵。

或許,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國外輕視,刺激著這位經濟學家,他才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這個國家,奉獻給了教育事業。而陳岱孫先後擔任副會長、名譽會長,為聯絡海內外清華學子加強彼此間的聯繫與交流、關心母校發展付出了很多心血,他是為母校工作服務年限最長、奉獻最大的校友之一。

畢生為學,教書育人,為國為民,這大概就是陳岱孫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