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风云“拐点”——BMS逐鹿中原

中国医药风云“拐点”——BMS逐鹿中原

随着一致性评价、“4+7”等医药政策的逐个落地,本土药企正在崛起,跨国药企原研药高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跨国药企纷纷寻求制胜战略,

  • 武田650亿美元收购夏尔,欲挤进全球制药Top5;
  • GSK宣布转让苏州工厂及持有的乙肝药物贺普丁给复星医药,盘活在华资产;
  • 辉瑞普强刚落户上海,转头就卖,出手成熟药品业务,专注创新药......

面对各大巨头的在华策略,BMS又如何在这场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

中国医药风云“拐点”——BMS逐鹿中原

“4+7”价格战,BMS盘活资产

“4+7”试点中,尽管有14家跨国药企参与竞标,但大部分都是处于观望,不敢冒降价的风险。

就拿GSK来说,其原研药替诺福韦在2016年以降价67%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获得销量提升,市场份额高达94%。

所以面对“4+7”试点相对高调,从流出名单上看,报价貌似一分没降。

而成都倍特瞅准机会“虎口拔牙”,一口气降价91%,把价格拉到地平线以下,以0.59元/片中标。

随后,GSK在试点地区被迫将替诺福韦大部分市场拱手让出,独自在风中萧瑟!

所以“4+7”试点并未真正带动外企的积极性,但也有例外,BMS治疗高血压药物福辛普利钠片却降价68%竞标,其做法耐人寻味

但是我们看BMS的战略布局,其大幅降价其实是早有计划的。

BMS中标的福辛普利钠片早于2002年进入中国,2016年BMS开始进行大裁员,其解散了福辛普利钠片的销售、市场、医学及支持部门,也停止了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也就是说,在“4+7”试点前,BMS其实早已解散福辛普利钠片销售团队!

在没有销售成本,没有推广费用,全靠自然流的情况下,BMS的福辛普利钠片占据着83%的市场份额,剩余被华海药业仿制药占据。

但是如果“4+7”试点落标,在没有销售推广的情况下,意味着50%的试点市场将被华海药业抢走,同时剩余的50%也不一定能全占领。

与其落标重组销售团队或剥离,还不如以价换量,这样相当于刨除以前的市场推广费用,同时能继续保持对市场的高占有率。

所以对于BMS来说,该品种在“4+7”试点中标后,便可以大幅减少中间环节,由国家按量采购并保证支持,积极降价中标相当于盘活了不良资产,一举两得

而随着“4+7”扩面的到来,面对国内仅华海药业一家仿制药福辛普利钠片过一致性评价,BMS毫无压力,以试点原价再进“4+7”扩面,与华海药业共分市场红利。

再下一城,明星药迎来“破冰时代”

在“4+7”潮流中,BMS巧妙盘活资产,略胜一筹。另外,其明星药在中国市场也是不断“攻城拔寨”。

BMS运筹帷“沃”,医保是关键

在中国,从启动首个以中国患者为主的Ⅲ期免疫肿瘤临床研究,到2018年8月,在中国上市全球首个PD-1抑制剂欧狄沃(O药),BMS掀起了PD-1热潮。

但随着默沙东K药君实的拓益信达的达波舒等免疫肿瘤药物在中国获批,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BMS也是加快步伐,今年10月,O药在中国再下一城获批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治疗头颈部鳞癌的免疫肿瘤治疗药物。

此次,是O药继肺癌之后率先抢占头颈部鳞癌的高地,加速适应症获批,

目前,欧狄沃在中国有26项已经(正在)开展的免疫肿瘤临床研究,其中大多数为III期临床研究,覆盖了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肾癌、尿路上皮癌等多个瘤种。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广大中国患者的需求,在2019年医保目录谈判之际,BMS 表示,“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在即,百时美施贵宝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与中国政府一起探讨将O药纳入医保的可能性,积极响应和参与国家医保目录谈判。”

手握多张王牌,“双免疫”齐心协力

作为免疫肿瘤领域的霸主,BMS在免疫肿瘤领域并非只有O药一张王牌。其实早在O药之前,BMS就在2011年4月在美国上市了全球首个免疫肿瘤药物 —— 伊匹木单抗(Yervoy)

2018年,BMS有10个在售品种,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主力品种有5个,其中就包括伊匹木单抗。

与O药不同,伊匹木单抗属于CTLA-4抑制剂。PD-1单抗与CTLA-4单抗虽然同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但分别作用于抗肿瘤免疫的不同阶段。

从理论上,伊匹木单抗是将把T细胞活化,O药是利用活化的T细胞去杀伤肿瘤,两者通过联合相辅相成,可实现“1+1>2”的协同作用,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力”

作为全球首个免疫组合 —— O药联合伊匹木单抗已在黑色素瘤、肾癌、肺癌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通过III期临床试验被证实可大幅提高客观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实现长期生存获益的目标。

未来随着双免疫研究的深入,将会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剥离、收购并举,百年巨头迎来转型

从医药行业发展模式来看,众多跨国制药巨头最终从多元化走向专注,以更好的满足特定疾病领域的治疗需求,尤其是在中国当下医改大环境下。

2007年,BMS这家经营了100多年的巨头,从一家以科研为基础、从事医药和保健产品的多元化公司开始转型成为多元化特药生物制药公司。

随后不断进行资产剥离,加速转型。

  • 2009年,BMS以72亿美元剥离奶粉公司美赞臣
  • 2014年2月,BMS正式剥离其糖尿病业务,将全球糖尿病联盟全部股份转给阿斯利康;
  • 2016年2月,BMS完成与默克就糖尿病药物格华止的交接;
  • 2016年12月,BMS宣布解散OTC业务及其团队......

转型后的BMS专注于创新药物的研究,重点关注肿瘤、免疫、抗纤维化、心血管等疾病

领域。

但是随后,BMS一度陷入“低迷”。O药临床不如意,遭到默沙东K药的强劲挑战,产品管线研发不足,急待补全。

而同作为制药巨头的新基也有着明显的困境,多款明星产品专利期将近,股价大幅回落。

寻寻觅觅的两巨头,在寒冬中,一拍即合

这就有了今年年初的并购大戏,BMS“豪赌”,以740亿美元收购新基。

此次合并后,BMS将为其在多个领域的管线,带来互补产品组合的领先的特许经营权。包括:

  • 由Opdivo和Yervoy、以及Revlimid和Pomalyst领导的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肿瘤学专营权;
  • 由Orencia和Otezla领导的五大免疫学和炎症专营权;
  • Eliquis领导的#1心血管特许经营权;

除此之外,BMS还将得到新基有六个产品,两个在免疫学和炎症产品,

TYK2 ozanimod;四个血液学产品,luspatercept,liso-cel(JCAR017),bb2121fedratinib,收入潜力超过150亿美元。

并购完成后的BMS令人期待,新公司将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全球第一,强强联合的产品管线将在中国市场“大展神威”,带来更多创新药物的上市!

BMS表示,“未来这个市场上,只跟仿制药品竞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只有有自己差异化的创新药物,才能在中国获得成功。”

加速本土化,打造医疗新生态

目前,跨国药企都在加速本土化进程,但是如何才能最有效的做到呢?

本土合作,构建价值医疗生态圈

早在2017年,BMS携手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开展“价值医疗”在中国得落地与实践探索。并提出中国版“价值医疗”的框架:提高疗效、提高效率、改善效果、赋能患者、医患同心。

以此为起点,2018年以价值为导向,BMS又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医保支付体系创新这两个层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患者服务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不仅如此,作为“价值医疗”的倡导者与实践者,BMS近几年还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多中心。

如建立免疫肿瘤治疗示范中心、多学科诊疗中心、免疫门诊等,助力中国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与治疗结局。

BMS表示,“为了更好得服务中国患者,未来我们将通过多方合作,合力构建中国价值医疗生态圈。”

中国医药风云“拐点”——BMS逐鹿中原

BMS在中国市场转型之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O药上市及适应症获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医保谈判工作,以及已呈红海之势的PD-1市场的激烈竞争,BMS称之为“中国市场极其关键的时刻”一点也不为过。

BMS未来中国市场的表现如何?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