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索夫被俘之后:德国空军驾驶炮艇袭击列宁格勒生命运输线

942年4月,苏德双方围绕着列宁格勒的又一战役——柳班战役胜负已决,苏军突破列宁格勒封锁的企图失败,反而把第2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弗拉索夫搭了进去。与此同时,三面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把目光投向城市东北的拉多加湖,如何封锁“生命之路”?

弗拉索夫被俘之后:德国空军驾驶炮艇袭击列宁格勒生命运输线

游戏中的拉多加湖苏军运输车队

在德军看来,列宁格勒,三面陆地已经被德军封锁,靠空运补给,运输量根本满足不了250万苏联军民,又大又慢的运输机无疑是德国空军的靶子。而欧洲最大湖泊拉多加湖的水面和冰面才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路”。

随着4月30日彻底合围了参加柳班战役的苏军,5月上旬,德军开始谋划调集舰艇前往拉多加湖的行动。

德国人首先想到的是附近的一支芬兰海防旅,,不过旅长耶尔维宁中校报告说,他的手下只有有一些120-150毫米的海岸炮,没有舰艇。而拉多加湖平均水深仅有51米,大型军舰根本无法航行。参谋们只能从小型舰艇着手——意大利鱼雷艇和德国KM巡逻艇复合航行要求。

其中,德国KM-1巡逻艇,总重量18-19吨,速度32节,装备有一挺15毫米大口径机枪,安装在封闭炮塔内,还有一挺7.92毫米机关枪,并能够布设TBM水雷。

也许在高级司令部的将帅们看来,敢于用撞击爆破艇攻击盟军大型军舰的意大利快艇,加上战前反复用小型军舰操练大型军舰战术的德国海军都有着丰富的相关经验,再加上熟悉苏联北部边境水文条件的芬兰军队,执行这样的任务并不困难,可是之后的一系列情况,使得整个水面袭击计划变成了令人哭笑不得的闹剧。

首先调动的是意大利第12鱼雷艇分舰队和德国海军第31扫雷分舰队C支队的巡逻艇,然后是1艘鱼雷艇,还有12艘扫雷艇和一些其它舰艇。德国军舰直接从波罗的海开过去。意大利舰艇则先装上火车穿过广阔的陆地,然后在列宁格勒附近下辖,再进入拉多加湖。

弗拉索夫被俘之后:德国空军驾驶炮艇袭击列宁格勒生命运输线

意大利的鱼雷艇

7月17日,所有参战舰艇被编为德国海军北方集群K分队,德军为了向盟友芬兰示好,又规定芬兰海防旅也是舰队的上级,名义上的舰队指挥官是芬兰海军上尉基亚维宁。

这时候,德国空军得知了这支组建中的小型联合舰队,正像这场战争中的很多时刻一样,他们决定横插一脚——“千年帝国的王子”,空军司令官赫尔曼·戈林是他们的底气所在,

德国扩建伞兵的时候,空军收走了陆军的伞降试验部队;

德国的防空部队很大一部分是由戴着飞翼领章的士兵组成;

德国航母齐柏林号在建造之时,戈林傲慢地表示,德国会飞的东西都归我管,预定了舰载机的编制和指挥权。

这一次,空军调来了一些折叠冲锋舟,空军中校弗里德里希·威廉·西贝尔于6月2日进入了联合指挥部,心安理得地介入这个行动中,于是,一支小小的内湖舰队有了三国士兵,三个上级,多个军兵种。

起初轴心国方面很乐观,芬兰的曼纳海姆元帅提出,这些舰艇在苏军运输队经过的水域布上水雷即可。可是实地侦查表明,苏军使用的运输船大部分是木船,还有一些很小的拖轮,根本无法触发水雷,所以布雷根本没用!

弗拉索夫被俘之后:德国空军驾驶炮艇袭击列宁格勒生命运输线

意大利海军军官、德国海空军军官把酒言欢

自各个国家和各个兵种的轴心国官兵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仅有寥寥几次交战,原因同样很复杂。

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方面制定了代号为“北极光”的进攻计划,打算一举攻占列宁格勒,而不是用“饥饿将军”逼迫城内守军屈服,这一计划占用了大量资源,高层也对封锁“生命之路”的热情减淡了。

另外在这片陌生的水域里,舰队中的意大利军队的战斗热情也不高,比如7月18日,他们直接违抗了进攻苏军船队的命令,拒不参战。

同时,意大利人声称,8月15日击沉了一艘苏军炮艇,8月28日击沉了一艘1300吨的驳船。不过苏军方面的记录表明,他们甚至没有听到鱼雷的爆炸,更别提损失,这只不过是意大利人在撒谎。

而且,也许意大利军队更像是猎物而不是猎手,7月25日,MAS-526号在战斗中受损,

9月1日下午,MAS-159号被苏军击中发动机,发生了爆炸。

拉多加湖的苏军也很清楚运输线的重要性,他们的内湖舰队甚至主动进攻,7月27日,苏军出动了1艘巡逻艇和3艘炮艇,5艘扫雷舰,8艘猎潜艇和2艘鱼雷艇炮击了绍纳萨里港,向岸上的设施发射了约100发炮弹后撤退,幸亏轴心国歪打正着,命令舰队在多个港口轮换停泊,才躲过了突袭。

至于德国海军,他们人手不足,也不适应这里特有的“极昼”(北极夏季夜晚太阳不落山)现象,舰艇也需要修理。

对此,德国空军趁机把第144防空师的士兵送过来操纵舰艇,不过这些人看不懂海图,也不具备在海上作战的能力,让接下来的行动变得有意思起来。

弗拉索夫被俘之后:德国空军驾驶炮艇袭击列宁格勒生命运输线

德国空军军官检阅舰艇

1942年8月19日,震天的炮声又在列宁格勒响起,令苏德双方尴尬的是,两军的新锐进攻部队由于都部署在地形复杂的地段且伪装措施较好,一个解围,一个夺城迎头撞在了一起,这场史称西尼亚维诺战役的“对攻”打响了。

一番较量下来,德国人意识到列宁格勒之战没那么简单,又开始催促舰队尽快加强行动力度。舰队指挥部制定了一个计划:等苏联船只行驶至拉多加湖中央,到远离岸防炮和岛屿的水域再发起进攻,德国空军的飞机负责进行掩护。

这次行动拖延至8月25日才实施,似乎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时机,当然也是为了检验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军兵种的部队能否顺利协同作战。

结果等到舰艇出发之后,正如德军高层担心的是,舰艇在黑暗中互相看不见,甚至还发生了轻微的碰撞,很难顺利指挥,所以紧急撤退。

第二次作战是8月31日,但是当天遇到了起风天气,虽然只有3级,但是空军的高射炮手没有足够的海上训练,所以被行动就此停止。

9月3日,舰队指挥部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先训练士兵至9月1日,然后再袭击苏军运输线。

但是,短时间的训练不能解决什么问题,这支舰队只好重提已经被否决的布雷方案。9月26日傍晚,4艘船布下了12颗水雷。9月25日和10月1日夜间,轴心国舰艇两次遭遇苏军船队,却掉头撤退。

弗拉索夫被俘之后:德国空军驾驶炮艇袭击列宁格勒生命运输线

三国军官在身穿救生衣的士兵簇拥下合影

更可笑的闹剧是10月13日夜间,看不懂海图的德国空军士兵操作舰艇拖曳船只,无线电通讯的记录令人啼笑皆非。

23点,航迹不符合规定的115º,当指挥官要求修正时,这些空军士兵回答:“我们搞不清楚!”

50分钟后,他们回报156º。

凌晨1点,完全业余的U字型航迹终于结束了。轴心国只好决定停止湖面破袭行动,转而计划“难度更低”的夺岛行动,当然这是另外一段历史了。

也许后世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是事后诸葛亮,然而无论是围困还是进攻列宁格勒,封锁拉多加湖都是很关键的行动,轴心国却漫不经心地布置这一行动,听任没有经验的军兵种争权夺利,在调集兵力兵器方面也多次给陆军的进攻让路,确实是错过了战机。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