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今年九月份,在关岭自治县脱贫攻坚一线,一名驻村干部不幸被毒蛇咬伤,在救治过程中,为他提心吊胆的除了他的家人,还有他帮扶村的上百名村民,大家连夜上山为他采草药,手机被村民打到没电关机……是怎样一位干部能让百姓如此关心、爱戴,他与村里百姓又有着怎样的情缘?跟随记者的镜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岭自治县前锋村80后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的扶贫故事。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走进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青草香阵阵,牛叫声连连,村民们正忙着饲养村里的“致富宝贝”。在村里的秀珍菇大棚里,菇香弥漫,村民一边忙着采摘,一边忙着打理菌包,随处可见忙于发展的群众,整个村庄都笼罩着脱贫致富的幸福气息。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村民王兴武说:“刘书记下来以后,给我们大家把路修起了以后,搞了秀珍菇大棚,能在里面干活的就干,不能够做的就到下面养牛场来每天割草,一个月有两千三到两千四,80块钱一天。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了,每个人都有钱进了,老百姓是比较满意的。”

村民口中的刘书记,便是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前锋村百姓的新生活,跟这位年轻书记的努力是分不开的。2017年10月,刘维波从关岭县委办来到了边远的前锋村进行驻村帮扶,虽然之前就有听闻前锋村条件艰苦,但踏入村里的时候,还是超出了他的心里准备。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说:“几个组的通组路都不通,小孩上学先要步行一段时间之后才到路边,然后家长用摩托车进行接送。基础设施也好、集体产业也好都还是不容乐观。心里比较失望,比较失落,但是我还是觉得我要留下来。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我们村里面的工作队一起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取让前锋村的面貌有所改善。”

深处大山之中的前锋村,曾经贫困落后,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村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一直是镇上头痛的“瘫痪村”。脱贫攻坚,需要一套“好班子”,一驻进村里,刘维波便在激活力、聚人心上下足了功夫。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刘维波表示:“首先我们从交心谈心开始,我来到村以后就和我们村支书一起对每一个干部的家庭情况首先进行了一个走访,并且想方设法给他们解决了家庭的一些后顾之忧,让他们思想稳定在我们工作的阵地上,其次抓干部对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实际付出,我们就是把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去决定,老百姓在逐渐对我们村的干部重拾了信心,他们逐步信任我们干部。”

“好班子”建了起来,摘贫困帽,还需要一个“好条件”,有了好水、好路,才会有好产业。凭借政策“东风”,刘维波在前锋村开始了基础设施大作战,6.5米宽的柏油通组路如火如荼的开工建设,很快就能全部贯通;全村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喝了大半辈子平房水的前锋村百姓,如今也用上甘甜的自来水。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村民辜付荣:“刘维波在这里又给我们整这个水池,又整这个栏杆,又整这个水管,各家各户都整通了的,以前都是吃平房水。现在房子不漏风不漏雨,现在你看那红板都给我们整起的,以前都是小路,一些爬坡路,车子进不来,现在路修通拉得出去,像我六十多岁的人去整个三轮车,拉菜卖方便了。”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致富奔小康,需要一些好产业。2018年,在刘维波与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400余头的牛产业、300亩的饲草产业、24.9万棒的食用菌产业以及扶贫车间……相继在村里落了地,百姓不仅在家门口上起了班,还成了产业“股东”,年年享受分红,2018年村集体经济毛收入就达到了80万元左右,全村贫困发生率从40%下降至2018年底的11%……前锋村,“活”起来了。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村民王兴武说:“在去年分红当中,我家5个儿子都分得的,大家都很高兴,今年我在里面带领大家把牛养好,养肥了以后价格越卖得多,我们分红就越分得多,大家更高兴。”

刘维波真诚的说到:“每一次我看到他们领取工钱的时候脸上露出笑容,我就觉得我们再辛苦再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老百姓的生活过好了就是我们想要的,就是我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我们需要担起来的使命,他们增收致富才能体现出我们下来工作的价值。”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目前,脱贫攻坚已到了争分夺秒阶段,2019年9月25日晚上,刘维波同往常一样,到包保农户家开展帮扶工作,为贫困群众送物资,为群众安装床、柜子……

待刘维波一切工作做好后,已经是凌晨12点50多,在步行返程途中,不幸被毒蛇咬伤,送往医院经过紧急救治后,虽已脱离危险,可前锋村的群众始终放不下悬着的心。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村民辜付荣说:“怎么会不担心?那个被咬到一发作会死人的。又是因为是给五保户那家送被子送床些来,所以我们还动员龚明刚家,要感谢刘书记。给你送这些来才被咬到。听到刘书记后面被蛇咬了,我们大家去帮他找草药,全村人对他都拥护,我们全村人都记得他人情的。”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刘维波感慨着说:“第二天我清醒了以后,大概五六点就有群众得到消息以后,就在不停的打电话联系我,询问我的受伤情况。和我一行的同事在医院守了我一晚上,一点都没有得到休息。让我觉得我所在的前锋村这个大家庭给了我不少的温暖和鼓励,我觉得已经值得了。”

"我只是在做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自从踏上前锋村的土地,刘维波就打心底里把前锋村当成了家,把群众当成了家人,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县城办公室工作员到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角色的转变。

甘做扶贫路上“孺子牛” ——关岭自治县前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

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村主任助理田金刚说:“刘维波和贫困户都打成一片,村里面有政府发的物资,他都是亲自送去,老百姓办一些事他都亲自为他们跑,为他们办了很多实事,以后我也会向他学习这种很好的工作方法,然后服务群众。”

刘维波说:“我觉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个村里的基层干部,我们的要求是要让全村所有的人都能够富起来,我们今年的时间已经比较紧了,到了冲刺阶段。我现在和工作组的同事在一起研讨的问题就是:贫困户家里还出现什么问题,还需要什么,还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研究这些东西,我们不仅仅满足于让群众脱贫,我们是要求他们能够持续长久的,然后通过我们的帮扶结合他们自己的努力达到生活小康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