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虽未悲伤逆流成河,怀念却情不自禁

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虽未悲伤逆流成河,怀念却情不自禁

高中班主任王光斌老师去世了!乍一听闻这个消息,涌上心头的,不是悲伤逆流成河!老师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顺应天命,也挺好的。而生老病死,人生常态,我们总需学会接受。相信若有在天之灵,老师亦会在天上,用他悲悯的目光,安详地注视他曾深爱的这片土地!

但是思绪却不由自主,怀念源于情不自禁……

依稀记得,在那个春风扑面的八十年代,学习似乎并不是我们高中生活的主旋律,所以老师教了些什么课本知识,已经记不得了,但陪伴我们走过的求学时光,却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重现。


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虽未悲伤逆流成河,怀念却情不自禁


怎样概括我的恩师?狷介?应该是吧。不迎合,不趋附,把学生当子女,默默耕耘在平凡讲台。白衬衫,黑裤子,手工缝制的黑布鞋,是他一贯的样子。头发不浓密,眼神不犀利,步履还算轻快,朴实得近乎邻居大伯。那时有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散文《范爱农》,王老师教这篇课文的情形永远定格在记忆深处,他的眼珠偶尔一翻,让人直觉得“眼球白多黑少”简直就是说的老师自己。更奇的是,他给自己的儿子就取了个“爱农”的名字。这究竟纯属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但老师耿介正直之风骨总觉得与那篇文章有些相得益彰。有关老师的性情,那时未谙世事的我们难以深入了解,但这个印象却伴随我走过久远的时光,亦似乎植根于我后来的人生里。

在如今教育形势下,老师保姆式陪伴已成为常态,而那时,我们的自由空间却是极大极大的。一周可以有四天晚上看电影,可以停下学习去抬大粪给柑子树上肥,下课可以到小河边洗衣服,晚上可以在操场骑自行车闲聊天……无比宽松自由的高中生活,多少人撒着欢儿去玩乐!唯一让我们觉得我们也是高三学生的,是王老师每天清晨早早到教室门口,通报每位同学到教室时是几时几分。那份严谨,那份执着,是无声的敦促,让你不得不心生敬畏。像个老母鸡护幼雏一样扑在一群学生娃娃当中,是那时已不再年轻的王老师。躲在他视线之外,是自习时书本遮掩下的交头接耳,是晚就寝后热闹嘈杂的寝室夜谈,甚至是某些“胆大妄为”之人的青春蒙动……


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虽未悲伤逆流成河,怀念却情不自禁


八十年代末,我们虽无温饱之虞,但物质生活也并不丰裕。每周上学放假都是步行,食堂饭食极为粗劣,常常趁周末带些腌菜佐餐,或者一包快餐面佐料就可以冲一碗汤大家抢着喝。尽管如此,除少数几个人晚自习后还点着煤油灯发奋苦读,更多的人并没认识到非要头悬梁锥刺股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饱尝生活艰辛的他很为我们的前途担忧,总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够跳出农门吃碗轻省饭,经常挂在嘴边的是那个年代最经典的“皮鞋草鞋”论,遗憾的是,少年的心,管他将来穿皮鞋还是草鞋呢,好玩才是第一位的。于是乎,大冬天跑到寝室揭男生被子把他们拎起来,晚上在寝室外守候个别晚归的女生,似乎就成了老师琐碎的日常。

匆匆那年,我们就那样平淡地毕业了。高考之后填志愿那天,在二中空旷操场上,远远就看见王老师身影。心怀忐忑地走近,不敢直视老师目光,只怯怯地叫一声“老师”,生怕会有一顿数落,却听见老师说,“你啊你,差几分就上了降线本科。”那语气,没有责备,只有惋惜,也有失落。至今想来,那仿佛来自慈父心中的深深惋惜,依然让人潸然泪下。

后来就是面对尴尬的分数,顺其自然地走进师专,从事教育这么多年。很多苦恼困惑的日子,面对纷繁琐事,疲惫、无奈的时侯,想起那些与老师相处的时日,他的一片素心,半生付出,便也放下急躁,静候花开。不能不说,老师当年之行,已成为同样为师之我,默默效仿的榜样。后来某年教师节,我的学生送我一本周国平的《朝圣的心路》,读到其中一篇《守望的角度》,说他特别钟情“守望者”之名,老师默默守望我们的身影,再次在脑际浮现。他何尝不是一群不更事的少年的守望者?诚如周国平所言,守望的生涯,使守林者心明眼亮,不染尘嚣,生命也因此单纯而富有。


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虽未悲伤逆流成河,怀念却情不自禁


惭愧的是,工作之后,虽然与老师咫尺之隔,却并不常常走动。平庸如我,总是觉得无颜面对。问起而今种种,我该如何作答?是细数无数虚度的时光,还是抱怨苍天不予我厚爱?辜负恩师厚望,不如不见是我逃避的借口。所幸恩师八十高龄寿诞,商朋满座之时,我和杨萍儿见证了他的幸福笑容。那知足快乐的笑脸让我们惶恐的心稍感安慰!

得知恩师仙逝,旧日同学齐聚吊唁,唏嘘喟叹,感慨良多。某君戏言,当年老师总在班上念你范文,为何不趁此良机以谢师恩,以致缅怀?我不敢告知头晚辗转已有只言片语之感怀,支支吾吾只道笔力不济难言师恩之万一。也许还是另一位同学概括地精辟,“光斌老师,磊落一生。朴素之风,很少能及。严苛之态,历历在目。偶尔风趣,浑然一体。”寥寥数语,尽显老师之真性情。

记得跟王老师学过陶渊明的《挽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愿恩师与高山同在!纵然时光流逝,那份素朴的情谊依旧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


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虽未悲伤逆流成河,怀念却情不自禁


作者简介:向冬云,女,湖北秭归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生于七十年代,敏而好学,乐而从教。左手志士心血,右手园丁情怀。愿借春风化桃李,不辞金针度有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