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啦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当太阳位于黄经225°时即为立冬,今年是在11月8日。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在我国古代均是重要节日。

立冬既为冬季伊始,也预示年终临近。“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故中医主张立冬应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令阴阳平衡。

今日立冬啦

立冬,都有哪些习俗?

1 迎冬贺冬

在古代,皇帝在立冬之日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行“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的仪式。

贺冬又称“拜冬”,汉代就有了这一习俗。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就更换新衣,庆贺往来,像过年一样隆重。

2 立冬补冬,补嘴空

我国古代以农耕为主,农民辛劳了一年,入冬以后才进入农闲。所以,农民会在立冬这一天好好休息,并做肉食,慰劳一家人的辛苦。

另外,经过了春、夏、秋三季,身体有不少损耗,所以在立冬后也要适当进补。立冬之日,人们都会吃一些肉类,除了可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还可补充元气。

3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立冬时节,民间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

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为秋冬季节之交,故在“交”子之时选择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会被冻。

南方立冬之日吃姜母鸭、羊肉炉等,多用大枣、当归、枸杞、黄芪、人参等进行炖煮,起到补冬的作用。

今日立冬啦

立冬,怎么吃才补身体?

1 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立冬后,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万物收藏。

此时应注意敛阴护阳,并可 “食补”。饮食要多吃些温热性质的食物,尤其对于一些体质偏于虚寒的宝宝,可以食用一些温热的食物,使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如牛肉、羊肉、鸡肉、黄豆、胡萝卜、山药等。

另外,要注意温养有度,温热食物中可以适当搭配些百合、银耳、莲子等,避免过于燥热,因为宝宝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过于温热会导致宝宝出现大便干燥,唇干鼻衄等症状。

冬季对应的五脏为肾,五味中咸入肾,咸味有补益阴血的作用,所以冬季可适量吃些带咸味的食品,如海鱼、海带、紫菜等,多吃一些黑色食物如核桃仁、黑芝麻、黑豆、黑米

等。

今日立冬啦

2 宜粥养

粥容易消化吸收,与脾胃相和,是历代医家推崇之品。

立冬后,可选用性质较为平和、药食同源的食物做粥,如大枣、黑豆、木耳、山药、黑芝麻、莲子、核桃、枸杞等,有滋阴补肾、益精填髓的功效。

黑芝麻粥、山药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等最适合宝宝吃,可以养胃气,强壮身体。

3 补虚扶弱膏滋方

膏滋方亦称膏方,是中医特殊剂型之一,我国古代便开始用膏方强身去病,增强体质,滋养五脏六腑。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久喘、厌食、贫血、遗尿的宝宝均可选膏方进行调理。

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宝宝,冬季用膏方调理,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可使体内储备丰富的营养物质,来年少发病。但膏方需辨证配制中药,所以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今日立冬啦

冬季,强身健体有学问

1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故立冬之后,最好能够早睡晚起,顺应自然规律,为身体积蓄能量。睡眠与宝宝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既有利于养阳藏精,也有利于长个子。

2 防寒保暖很重要

立冬后天气寒冷,穿衣应薄厚适度,过薄容易受风寒而耗损阳气,过厚则使人体腠理开泄,使寒邪侵入。宝宝活泼好动,穿衣过厚,容易出汗,所以穿衣要薄厚适度。

还要注意背部和足部保暖,背部为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主一身之表,又可防御外邪侵袭。给宝宝背部保暖很简单,只需一件羽绒马甲即可。

“寒从脚底生。”足部是人体末梢血液循环的最远端,脂肪较薄,却是元气凝聚之点,而且足部还含有相应器官的反射区,所以足部防寒保暖很重要。

今日立冬啦

3 太阳公公常相见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常晒太阳有助阳气生发,特别是冬季,此时到户外晒太阳既能养阳气,又能温经脉。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接受阳光照射必不可少。

有研究表明,上午9-10点、下午4-5点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充足的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

4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合理的户外运动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热量,增强体质。运动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运动内容要依照宝宝个体差异而定。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宝宝可选择上午及下午日照充足的时间段,避免寒冷刺激,诱发疾病。当然,运动要注意度,不要让宝宝大汗淋漓。

今日立冬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