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考申論歸納概括題的加工技巧

在公務員考試中,歸納概括題型無論是國考還是省考甚至是事業單位,都基本是必考的題型,所以我們要引起重視,國考大綱中提到“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兩次出現準確,也表明了我們歸納概括題,的一個特點歸納概括準確。所以我們必須優先關注歸納概括題的加工技巧才能概括準確,那麼“歸納概括題的加工技巧”有哪些呢?接下來中公教育專家就給同學們簡單介紹幾種:

一、同義法

同義法顧名思義是把相同意思的內容提煉出來,節約我們的作答字數,做到合併同類項,從而達到歸納的目標。比如:小微企業工人工資不斷上漲;小微企業經營場地費用不斷上升;小微企業原材料採購費價格提高。——我們給這三句話歸納概括下,把相同的內容提煉出來-“小微企業”,無論說的工人工資上漲、場地費用上升還是原材料採購價格提高,其實都使企業的經營成本上升。所以我們可以總結為:小微企業經營成本上升。工人工資、經營場地費用、原材料採購費用都不斷上升。

二、同主體法

同主體法,也稱為主體合併法。意思是如果幾個要點有著相同的主體,則可合併。在要點中,主體一般有:國家、政府、社會、企業、家庭、群眾、媒體、相關方(即與事件相關的主體,每個題的相關方是不一樣的)。比如,請指出社會誠信缺失的表現。①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誠信意識淡薄,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甚至朝夕令改,不同部門之間履職時相互推卸,造成政策誠信缺失。②政府招商引資時過於輕率,招商引資的時候承諾開發項目獎勵、政策性獎勵等,但等到投資者資金到位後,卻不能如約兌現。③學生中考試作弊現象頻發,尤其是高考作弊屢禁不止。④車主不顧生命危險,放棄誠信底線,偽造事故現場,騙取高額保險金。根據以上信息可以概括出描述的都是誠信問題,從具體的內容來看有政府、學生、車主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在歸納的時候再歸納得細緻一些,可以把學生和車主歸到同一主體中,因為他們都是“群眾”或者說“個人”。所以,最後可以得出,政府方面的問題:①②;個人方面的問題:③④。

三、同範圍法

同範圍法更多強調將相同範圍的要點進行合併,常見的範圍劃分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工業、農業、製造業。比如,概括廣東存在的問題。①廣東只是一個“製造”車間,沒有定價權,利潤低;②在東莞地區出現令人擔憂的工廠、企業外遷或倒閉現象。這兩點更多描述的是與工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工業方面的問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同學們可以通過這三個簡單的技巧反覆練習,中公教育相信大家的歸納概括能力一定會有顯著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