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这是海淀·故事第967篇文章

在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的指导下,外国留学生、小学生们拿起乐高,发挥创新思维,结合生活需求,“搭建”出中关村街道辖区的地标性建筑和大家心目中理想的街区。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海淀剧院、科贸大厦、双螺旋雕塑,还有大家想象中的双榆树二街等,在他们的手中“拔地而起”。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清华大学规划系学生们一幅幅设计方案充满了年轻的活力以及对理想城市生活的畅想,这些方案中的“金点子”未来将有机会通过责任规划师的手,在中关村街道落地生根。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这是海淀区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的一个缩影。根据全面推进街镇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安排,海淀区将组建特色团队,在每个街镇配备“1+1+N”的街镇责任规划师团队,即一个街镇规划师,一个高校合伙人和N个设计师团队;建立“一册、一图、一库”统筹工具。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上半年,26名海淀区街镇责任规划师正式集结完毕!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海师,他们将会出现在海淀区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巷,听你吐槽社区生活中的不如意;他们也会踏进企业,搭建企业与街区互惠互利的桥梁;你不曾

关注的角落,都会在他们的打造下,焕然一新。

有特点的地方才有魅力,有回忆的地方才有温度,街镇责任规划师肩负的不仅仅是一张设计图纸,更是所有海淀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将走近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看他如何打造属于中关村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从建筑设计师到责任规划师

吴英时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A3设计所所长,人称“吴所”。2018年3月,海淀区启动了试点责任规划师工作,中关村街道办事处作为首批责任规划师试点工作街道之一,聘请吴英时和他的团队成为责任规划师。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其实,吴英时和中关村的缘分早已结下。学生时代,吴英时对中关村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个建筑系的学生来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自己行业的工作方式。传统工作室里的“高端”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精度和效率的需求。于是在中关村,吴英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

随着00年代电子商务的兴起,装配电脑逐渐走向了线上市场,往日的嘈杂一去不返,在中关村街道的长期努力下,街区也在变得越来越怡人,中关村的地区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纪元。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吴英时在成为中关村街道的责任规划师之后,并没有急于为这里添砖加瓦,而是带领团队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摸排工作。发现地区存在的问题,找到缺陷和矛盾的所在,是他们的重要目的之一。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中关村街道一共有5.28平方公里,这么大的范围内,街巷纵横,想要把底数摸清,是一项艰巨的基础性工作。

平常做建筑设计,画一周图,做一周规划,做一周建筑,之后就会有很显著的工作成果。大半年的调研摸排之后,团队形成的只是一套基础数据,并不亮眼。每一个不明显的街角、每一个社区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是一个花坛的边缘,都是这个团队非常关注的。

他们要去发现城市中的“不友好”,不友好的电线杆、不友好的台阶、不友好的树坑——对中关村一景一物都要观察得细致入微,有些细节甚至还要重复去调查,走访附近的居民、向相关单位去了解问题的成因,做最详实的记录。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曾经的中关村南路沿街环境

这项看似平实的工作,其实对于中关村街道未来的建设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直保持轻松幽默的吴英时严肃地说:“没有这个工作,我们所有后边的工作都无从谈起,规划师也好、设计师也罢,如果只是坐在屋子里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我觉得这是对整个城市不负责任!”

从“城市新建”到“城市更新”

世界上很多大城市,在高速发展的“青春期”都会因为规划上的不足产生很多“都市疾病”。通过仔细的比对和研究,吴英时发现,存量资源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利用和改进,一些积弊已久的问题也没有在建设中得以改观,这才是“都市疾病”的根本成因。及时进行合理、妥善的规划,无疑是最为对症的一剂良药。

“以前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以新建项目为主。‘城市新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题目。城市未来的形象、城市的发展路径,都要通过城市建筑的增量来实现。而现在,我们做规划的新语境叫做‘城市更新’,是在存量方面的城市更新。”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随着北京市的建设步入新的阶段,2017年9月,北京市委发布了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了“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北京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这对吴英时来说,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所谓减量发展,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存量,从全盘建设的需求出发,对存量进行更新。于是,吴英时认真地学习《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并且在担当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之后,为了更好地普及、宣传新时代存量规划的特色和方法,在中关村地区开展了《街区复兴规划先行》的讲座。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理解了“存量更新”的概念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中关村街道未来的规划方向是什么呢?——“提升维度!”吴英时告诉我们:“现在对我们责任规划师的要求就是从过去二维的规划,变成三维的,一个整体城市空间的描述。”

吴英时觉得,所谓“提升维度”其实包含着更多的内容。二维可以提升到三维,那么也可以提升到四维、五维。当然,他所说的并不是物理上的维度,而是更多的规划元素:时间的元素、文化的元素、科技的元素等等。因为,从中关村街道发展的历史沿革来看,吴英时和团队已经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亮点。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例如,中关村大街以前叫白颐路,当年曾经入选过一本专门研究街道设计的经典著作《伟大的街道》,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巴塞罗那的格拉西亚大道等等世界闻名的街道并列。当时的白颐路道路两旁和中央都是参天杨树,无比壮观,被誉为“树木成就的伟大街道”。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吴英时想,这就是当时的树木成荫,结合整个城市周边的尺度、道路交通、街道繁荣的活力以及她孕育的科技内涵共同促成的魅力,属于城市空间的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再有,科学城的兴建、创业潮的开始、电子一条街的形成,以至于到今天中关村在诸多方面的成就,标志性的事件构成了历史的记忆。在这个历史的构建中,还存在着很多标志性的人物。

随着时间的齿轮不断向前,中关村的景物发生着变迁,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所有的这些在吴英时看来,都是非常值得挖掘的,他们希望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也能激发创新。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吴英时说:“中关村最大的魅力在于,她所有的创新都具有自主性。是我们通过对科技的理解自发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又能衍生出更多的社会层面的、人文层面的创新。我们之所以向往中关村,就是因为她不是命题作文。”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自己家门前的花园应该是什么样、自己家想拥有怎样的便利,只有从个人角度出发、发自内心认为好,才是大家需要的设计。所以,工作、生活在海淀的小伙伴们,如果有人向你征求对街区规划的看法,一定要认真参与,因为这个区域的未来规划建设可能就有你的建议。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朗读者:谢依灵

一个热衷于寻找生命能量和美的90后女生,用语言传递温暖。

审校 / 冯焕丽

【故事】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吴英时:打造城市空间的独家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