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空戰中,戰略轟炸機能否掛載和發射空空導彈打戰鬥機?

大將軍威武K


自人類發明武器以來,沒有包打天下,而自身不會被打的武器;因此,所有武器都有長處,也都有自身弱點,關鍵是發揮自身長處,同時儘量也只能說是儘量地克服自身存在的弊端,把武器的作戰效果發揮到極致。

陸戰、海戰包括空戰武器,都是分門別類的,各有所長,也各有短處。其中,戰略轟炸機航程遠、作戰半徑大、滯空時間長、載彈量高,核常兼備,對地(海)打擊效果大;既可近距離投放核炸彈,又可遠距離發射巡航導彈;既可做戰略進攻武器使用,也可在必要時也遂行戰術轟炸任務,支援陸軍的地面進攻包括海軍陸戰隊的兩棲登陸作戰等。

戰鬥機,一般以制空作戰為主,主要的就是打掉對手的戰鬥機,奪取領空和前沿陣地制空權,是所有轟炸機的剋星,轟炸機與戰鬥機相遇只能成為戰鬥機的菜。

當下的戰鬥機有多功能發展之態勢,並不僅僅立足於簡單的空戰,對地攻擊也成了許多戰鬥機的必修課,並配備了相應的對地(海)打擊武器。

戰後,擁有轟炸機的國家,只有美俄中三家了,冠以“戰略”兩字轟炸機的國家則少之又少,就目前來看,也僅美俄兩國空軍保有,中國空軍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

一度被國內網民譽為“戰神”的轟-6K轟炸機,從起飛重量、最大航程、載彈量等技術參數來判斷,只能算是一架中型轟炸機,離戰略轟炸機硬性指標載彈20噸背景下最大航程不低於1萬公里相去甚遠。

能稱得上戰略轟炸機的,是所在國空軍的寶貝疙瘩,都是價值數億美元的武器裝備,美空軍的B-1/2/52以及俄軍的圖95/160都是能載數十噸常核彈藥飛行上萬公里的空中大殺器,對地(海)目標的打擊能力非常強悍。

由於防空導彈和戰鬥機作戰性能不斷提高,戰略轟炸機一旦被空中預警機或地面防空雷達鎖定,極時引導遠程防空導彈和空軍戰機予以攔截,一般戰略轟炸機就危矣。

因此,戰略轟炸機要完成轟炸任務,要麼就研發時提高實用升限比一般戰鬥機飛得高, 以2倍音速以上的速度高速突防,俄空軍的圖-160就是代表作;要麼就是憑藉出色的隱形性能,儘管亞音速慢悠悠地飛行,但卻不易被空中預警機和地面雷達及時探測到,美空軍的B-2轟炸機隱形性能極佳。

目前,對戰略轟炸機來說,既要完成轟炸任務,又要不被對方捅下來,高速和隱形,是兩種不同的選擇方式;既要高速又要隱形,就當下的科技而言,還無法徹底實現;發展戰略轟炸機,就這兩條路可走,或且未來高速和隱形,魚和熊掌兩者能夠兼得,但至少現在還不行。

所謂給戰略轟炸機裝上空空導彈,打掉來襲的戰鬥機,儘管可以一試,但效果肯定欠佳,或者說沒有什麼卵用,參考二戰時期,轟炸機為了有效對付戰鬥機的攔截,不惜裝上了大量的機槍和機關炮。

但笨重的轟炸機在和輕盈的戰鬥機在空中遭遇,展開空戰時,轟炸機基本上都敗下陣來,轟炸機打爆戰鬥機的有,但畢竟是極少數;因此,不具備普遍意義,以為轟炸機裝上了機槍和機關炮,就一定能將戰鬥機打下來了。

那麼,給當下的戰略轟炸機裝上空空導彈,與二戰時期,給轟炸機裝上機槍和機關炮,實際上是一個道理,除了壯膽和一定的自衛能力以外,效果並不理想,不要說是轟炸機裝上了機槍和機關炮,即便有戰鬥機護航,在空戰時,照樣被對方的戰鬥機揍下去。

指望戰略轟炸機裝上空空導彈,打落來襲的戰鬥機,設想較為美好,但理想很美好,現實卻骨幹;對轟炸機來說,幹好自身的本職工作,如何高速突防或隱蔽接敵,取得更好的打擊效果,才是正道和王道,掛載空空導彈打對方的戰鬥機,那是戰鬥機的活,轟炸機就被搶了,搶了也沒什麼好的效果,不信轟炸機出征時掛上空空導彈試試。


國平軍史


截止目前,擁有專用轟炸機的國家只有美俄中三國,但這其中卻只有美俄兩國擁有戰略轟炸機,因為中國的轟6K只能算是中程轟炸機。戰略轟炸機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打擊能力和威懾能力極強的特點。除了B2隱形轟炸機外,美國的B1b、B52以及俄羅斯的圖95、圖22M和圖160,在作戰時都需要戰鬥機護航。因為一旦轟炸機遭到敵方戰鬥機攔截,它們單憑自己根本毫無還手之力。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轟炸機不能攜帶空空導彈進行自衛呢?

(美軍現役三款戰略轟炸機B52、B1b、B2)

(俄羅斯現役轟炸機三駕馬車圖95、圖22M、圖160)

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曾嘗試過這個辦法,但是也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幾個問題。轟炸機的載彈量很高,攜帶空空導彈和相應的雷達系統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由於轟炸機體型龐大,所以它的機動性遠不如小巧玲瓏的戰鬥機。二戰經驗已經表明,即便重型轟炸機(比如B17和B29)攜帶了機槍等自衛武器,在面對德國戰鬥機時,也難以招架。因為戰鬥機會利用自己的機動優勢,不斷對轟炸機發動攻擊,而轟炸機體積大、速度慢,打起來也就根本不是戰鬥機的對手。在現代空戰中,道理也一樣,所以即便轟炸機帶了空空導彈,也瞄不準,打不著。

(二戰時期擁有強大自衛火力的B17轟炸機)

(現代戰鬥機的近距格鬥能力非常強)

其次,轟炸機體型巨大,除了B2外都不具備隱形能力,這導致轟炸機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因此,在現代超視距空戰中,戰鬥機更容易搶佔有利位置發射遠程空空導彈,而轟炸機則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轟炸機慢慢吞吞地準備發射導彈時,戰鬥機的導彈可能早已經發射完畢。這樣在超視距空戰中,轟炸機幾乎處處處於劣勢。

(中遠程空空導彈的出現使得戰鬥機在超視距空戰中的優勢變得非常明顯)

(B52轟炸機轉彎半徑非常大,機動能力很差)

最後,轟炸機的主要任務是戰略(或戰術)轟炸以及防區外空中打擊,格鬥空戰並不是它的專長,其空戰性能肯定比不上專門為空中格鬥設計的戰鬥機。轟炸機的載彈量雖然很大,但是相對而言它也很有限,那麼攜帶空空導彈就必然會影響轟炸機的對地打擊能力。“轟炸”才是轟炸機的拿手好戲,加掛空空導彈反倒會讓自己顯得不倫不類,這樣既無法利用空空導彈自衛,也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這完全背離了轟炸機的作戰使命。

(戰略/戰術轟炸才是轟炸機的拿手好戲)

(戰略轟炸機也是重要的威懾力量)

正因如此,非隱形轟炸機執行任務必須要有戰鬥機護航,要想做到打擊能力和自衛能力的平衡,也只能靠增強隱身能力。空戰是戰鬥機的拿手好戲,“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才是最好的選擇,轟炸機還是不要去湊熱鬧的好。

(B2隱形轟炸機)


戰情解碼


你別說美國人還真這麼想過



(B-1R武庫機)

雖然美國有F-22和F-35這樣的五代機,但是其數量不足,其高昂的價格註定無法以1:1的比例去替換四代機。而且F-22和F-35都為了滿足隱身性能而犧牲了掛載能力,區區幾枚空空導彈在面對大批量多批次的敵機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為此美國曾設想過一種武庫機的概念。為其安裝超越任何現有戰鬥機雷達性能的最新火控雷達(畢竟轟炸機個頭大,尺寸足,裝什麼東西都可以為所欲為)再裝上改進的普惠f119發動機,並進行一定的隱身改進。為的是憑藉戰略轟炸機強大的載彈量,使其能大量掛載AIM-120空空導彈,來彌補五代機掛彈不足的題。



(B-1R想象圖)

改進後的B-1B命名為B-1R,B-1R以一個武庫機的形式成為美國空戰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因其安裝的改進f119發動機將賦予B-1R戰略轟炸機2.2倍音速的超高速度,並能長時間超音速飛行。按照這樣的構想,即使空戰中處於下風B-1R也可以藉助其高速脫離追擊。

看起來這種武庫機很大很強很完美。但是卻存在著諸多的漏洞。目前各大國都裝備了高性能的預警機,即便是B-1R進行了部分的隱身改進,但其碩大的個頭依舊可以在200km讓預警機輕鬆發現。而且我國也有在研製超遠程的空空導彈,網上爆出的殲16掛載的新型空空導彈,估計射程在300km以上,遠大於AIM-120的射程,像B-1R這種大傢伙肯定成為此類導彈重點照顧的對象,要打它不成問題。



(網上曝出的殲16掛載新型超遠程空空導彈)

而且戰鬥機一旦突防進來,B-1R笨重的機體是不具備任何格鬥能力的,只能成為戰鬥機的活靶子。B-1R這樣的武庫機非常依賴己方先進戰鬥機的護航,以及電子戰系統的支援。在與強國作戰的複雜戰場環境中生存率堪憂,其不足的數量使其在戰場中容易遭到集火攻擊,下場不會好到哪去。



(波音公司的F-15X)

波音公司猜到了美國空軍想要武庫機這樣的大載彈量,但卻又擔憂其生存率不足的糾結想法,為此整出了F-15x。通過對原有F-15進行改進,加裝AMBER雙聯掛架,將空空導彈的掛載數量由原來的8枚嗶的一下子增加到了變態的24枚!是現役戰鬥機的三倍還多,已經快要接近B-1R的30枚水平了。而且F-15X先進的航電能與F-22和F-35通過數據鏈實現無縫對接,接收前方隱身戰機傳回來的態勢感知信息,以躲在後方實施超視距打擊。



(F-15x的變態掛載能力)



(發射AIM-120的F-15X)

F-15X因其本身作為戰鬥機,戰場機動能力生存率要遠大於B-1R這樣的轟炸機,B-1R這樣的武庫機設想最終沒有實現。F-15X與F-22這樣的四代半與五代機的配合成為空戰發展的一個趨勢。像我國的殲16與殲20的搭配也是這一思想的產物。所以你也不用去糾結殲20到底是能掛4枚還是6枚中距彈,因為後面有掛著一二十枚導彈的殲16正候著呢。



(四代半與五代機搭配是省錢又高效的方法)


荒野的飛行隊


題主提出來的可以說是兩個問題了,我們可以分別回答①轟炸機肯定是有能力掛載空空導彈的②掛載空空導彈的轟炸機是依舊沒法打擊戰鬥機的。

空空導彈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簡單來說空空導彈的導引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紅外導引頭,它利用紅外敏感器件探測目標戰機尾氣、以及機身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紅外輻射,也就電影中常表現的導彈追著戰機屁股。這種情況下,轟炸機是不可能鎖定戰鬥機的菊花的,所以轟炸機無法使用空空導彈殺傷戰鬥機。

另一種是雷達導引頭,它通過探測目標戰機反射回來的雷達波進行跟蹤。但它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式雷達,既在進攻中由轟炸機雷達照射戰鬥機對導彈制導,顯然在兩種戰機靈活性的對比下,轟炸機是無法長時間照射戰鬥機,那麼導彈也就毫無用武之地了。而第四代最為先進的空空導彈則可以由導彈本身的雷達進行目標搜索,理論上可以一戰。不過這種導彈還在試驗室中還沒能形成實戰戰力。

所以就目前來講,轟炸機掛上空空導彈依舊是沒法與戰鬥機一搏的。






Tank手陽仔


兔哥回答,一切皆有可能!但可能性和實用性是兩個概念,武器裝備實用性是根本,一切的設計都圍繞實用性展開,再先進的武器裝備不具備實用價值也是一款垃圾。另外,現在的技術還不能完全支持一款武器就可以包打天下的程度,你也可以理解成一款飛機就能完成全部的作戰任務。比如:戰略轟炸、戰術打擊、空中格鬥等等,也無法具備固定翼作戰飛機和直升飛機一樣的性能都有一款飛行來完成,也許將來會有,但目前還做不到。這也是未來人們追求的目標,空軍只裝備一種型號的作戰飛機,包打天下,即節省了研發費用,也節省了訓練、保養、等等方面的問題,可以說是革命性的。但目前武器裝備的發展還做不到違反客觀規律的技術支持。




轟炸機是能夠裝備空空導彈的這一點先說明白,轟炸機空間大,載重量多,具備安裝大型雷達和各種設備的可能性,而空空導彈的體積都不太,轟炸機的彈艙完全能裝下一堆,轟炸機的機翼也是一個不錯的掛載地點,戰略轟炸機翼也都具備掛載彈藥的能力。就轟炸機本身來說彈藥攜帶量也遠大於戰鬥機,例如,俄羅斯的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能夠攜帶40多噸的彈藥,美國的老爺戰略轟炸機B-52能夠攜帶近30噸的彈藥,把這些都裝上空空導彈該能攜帶多少啊,幾百枚沒問題,這可是真正的空空導彈母機,面對對方上百架的戰鬥機群,不用慌,戰鬥機都別動,讓一架戰略轟炸去,利用遠程大型雷達,發射一百多枚遠程防空導彈,噼裡啪啦把戰鬥機都打下來,想想就激動。問題是武器裝備可不是憑想象來實現的,實用是第一位,為什麼實現不了上述的場景呢?技術還沒到這種程度。



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建立在當前的基礎上來說,目前武器裝備由於實現不了一機包打天下,所以,根據不同的作戰任務,採取了專職專用的策略,例如,戰鬥機就是奪取制空權,進行空中格鬥,對地對海進行戰鬥打擊任務,所有的作戰範圍都被限制在了戰術級別。並且是固定翼和直升機的作用也被區別開來,即便是這樣,戰鬥機還被分成了制空與攻擊的類型,雖然說是多用途,實際都是有所側重,要麼空戰能力強,要麼對地對海能力強。戰鬥機的特點是機動靈活,上下翻飛,閃展騰挪,就像是一個空中的跳蚤,導彈都不一定能擊中它。戰略轟炸機被定義為執行戰略作戰,特別是核作戰,特點就是遠程性能和大載彈量,這是戰略轟炸機最大的優勢,缺點是機動性能差,講究四平八穩,想要戰略轟炸機做出戰鬥機哪樣的機動非撒架不可,關鍵它也做不到,沒這個本事。於是問題就出來了,戰略轟炸機打空戰就屬於不務正業,趕鴨子上架。


戰略轟炸機和戰鬥機對決完全處於下風,戰略轟炸機體型龐大,行動笨拙,戰鬥機很輕鬆的就繞道其背後,想怎麼玩就怎麼玩,而戰略轟炸想抓住戰鬥機就轉彎這一項就得氣死,機體大轉彎半徑也大,爬升速度也慢,怎麼抓戰鬥機。目前戰略轟炸上防禦戰鬥機攻擊的武器都已經取消,為什麼?就是沒半點用途,還佔地方。而在二戰時期轟炸機是有對抗戰鬥機的武器的,自從空空導彈入役開始,戰略轟炸機的防禦手段就發生了改變,戰略轟炸機裝空空導彈並不是沒想過,只所以沒有實現就是不管用。軍工人員是專門吃這碗飯的人,研製武器是它們的專業,只所以不採用自然是有道理的。目前,戰略轟炸機的防禦手段都是軟殺傷,通過釋放干擾彈,電子對抗的方式抵抗被導彈打擊,結構上也開始隱身化,從過去的大機群地毯式的轟炸開始向悄悄的去轟炸和投擲防區外遠程打擊手段為主。戰略轟炸機的戰略核打擊手段也已經發生了改變,形成戰略戰術統一的作戰模式。


綜合來說,戰略轟炸機是能夠安裝空空導彈的,最起碼它具備安裝的條件,而且比戰鬥機的條件還佔優勢,平臺雖然符合要求,但實際作用卻違背現在空戰的客觀規律,不適合是最大的因素。無論是作為防禦手段還是作為打擊平臺,戰略轟炸機都不適合去進行空戰行動,這是技術性能決定的。但未來隨著合成化,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也很難說就不會說出現一款搭載空空導彈的空中航母,這個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或者是一個戰略轟炸機帶一群無人戰鬥機,去打群架,是很可能的,但未來怎樣我們不知道,眼前是不可能,技術上可行,性能上不可行,導致使用上不可行。



兔哥42928


這說的不就是武庫機麼?武庫機這個概念,其實美國人早就論證過。然而。。。沒什麼能卵用啊。

這個機動還玩空戰?洗洗睡吧

武庫機和武庫艦不同的一點就是,不論是格鬥彈,還是中距空空導彈,還是遠程空空導彈,都極度依賴發射平臺本身的機動性。千萬不要覺得發射空空導彈就是點火就完事了,載機發射導彈時的初速對導彈的有效射程有著至關重要的貢獻。速度接近0時發射的空空導彈和1馬赫、2馬赫時發射的空空導彈,導彈的獲得的初速就是0、1馬赫、2馬赫,那麼有效射程和不可逃逸區是天壤之別。除此之外,載機的逃逸速度和最大過載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壓縮空空導彈的不可逃逸區。所以即便給轟炸機裝上導彈,最可能的結果是這樣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同時發現對方,同時發射導彈,戰鬥機打完導彈後掉頭就跑,轟炸機打完導彈後也掉頭就跑,最終戰鬥機卻甩開了導彈,而轟炸機被揍了個結結實實。。

轟炸機和戰鬥機用空空導彈對決的結果,基本上就是這樣(圖上距離和比例不代表真實情況)

導彈的有效射程與載機發射時的飛行速度有關

此外,如果要擊中目標,就要先於對手實現搶位、佔位,並擁有和對手纏鬥的能力,這是二戰以來戰鬥機都很重要的一個指標。這需要戰鬥機同時擁有能量機動性和敏捷機動性。而轟炸機也好,運輸機也好,最大速度不足1馬赫,最大過載也就2~3個G,升限更差,B-52只有16000米,tu-95更是隻有12000米。。。這種廢物一樣的機動能力和升限,決定了轟炸機攜帶什麼武器都沒用,會被小巧靈活速度快的戰鬥機玩到死,所以放棄治療就好了。

美國人還真就論證過給B-52裝空空導彈,以B-52的掛載一次可以掛66枚;但是打不中目標有什麼用呢?

轟炸機和戰鬥機對打,就跟狗跟貓比反應速度差不多

所以說,戰鬥機打轟炸機有一萬種方法。戰鬥機可以輕易爬升到轟炸機看不到的上方空域,然後俯衝加速獲得能量,利用加速給導彈獲得一個較高初速,這樣可以在距離轟炸機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能發射導彈,而這個時候轟炸機能不能看到戰鬥機都是個問題。

相對而言,武庫艦的概念比較容易實現,因為軍艦是在二維平面內機動,導彈是垂直髮射,可以根據指令或雷達指示自由轉向,所以不存在搶位佔位的問題。

基洛夫級巡洋艦


紙上的宣仔


可以,但沒必要。筆者曾經腦洞過直接基於現有戰略轟炸機,改裝航彈掛架、彈艙來容納中距、遠距空空導彈。而戰略轟炸機的彈艙,少說也可以容納20-30枚中遠距空空導彈。當然了,轟炸機可以不攜帶大型遠程雷達,直接由預警機或是戰鬥機等使用數據鏈為其提供目標引導。



明面上看,這樣的配置可能會作戰效率大幅提升。有了攜帶20-30枚中遠距空空導彈的戰略轟炸機,或是說“武庫機”,一旦碰到敵方的大機群就能直接進行攔截。如果是遇上了雙方對於戰區制空權的爭奪,這架滿載空空導彈的轟炸機可以在預警機的數據支援下直接開幹。而己方戰鬥機距離戰區可能還有一段距離,敵方也有可能還未能接觸到其空空導彈射程內時就能被擊毀。



表面上看,這樣的作戰方式確實比較“高效”。實際上這樣的改裝方式,存在著極大缺陷。比如說空空導彈的射程。即便是PL-15,或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近期宣佈研製的AIM-260項目,這些遠距空空導彈最大有效射程只有200公里左右。更早的還有AIM-54“不死鳥”,最大射程也不過203公里。這些都是導彈的最大射程,在末端時命中率恐怕會大幅下降。可能最終的有效攻擊射程將會在其最大射程的60%到70%左右。



這也就意味著轟炸機至少要抵進到距離戰區120公里到140公里的位置,才算是進入攻擊陣位。而現有的AIM-120C-5空空導彈最大射程也剛好達到了120公里,這就是個問題了:無論如何,攜帶著大量空空導彈的轟炸機只要抵達戰區,可能都存在著被擊落的危險。雖然轟炸機的位置已經接近導彈攻擊的極限,但這並不表明導彈沒有概率擊落它。如果是遠距離上,戰鬥機還可以有概率會通過機動動作和投放箔條、紅外誘餌彈等規避。轟炸機呢?難道你要指望一架轟炸機做連續的桶滾動作嗎?



美國人曾經試驗過的“B1R”武庫機就是活脫脫的例子,更何況當時的導彈技術還遠沒有現在發達。將戰略轟炸機改裝,換用導彈掛架、增裝對空探測雷達並可以發射空空導彈的“武庫機”,實際上也是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在經過了大量測試之後,B1R武庫機項目被中止運營。



而作為“炸彈卡車”的戰鬥轟炸機,攜帶遠距空空導彈的“艱鉅任務”也落到了它們頭上。殲16,蘇30SM和F15E都是這樣的例子——可以發射遠距、中距空空導彈,且脫胎於普通戰鬥機的優勢讓它們擁有著並不遜於戰鬥機的空優性能,而這也有利於它們在脫離戰場的時候作機動規避。隱身戰鬥機“踹門”,雙發重型戰鬥機跟進、清除,其實這就是現代空戰的樣子。


塹壕中的大遊民


1、戰略轟炸機掛載空空導彈肯定是可以的。比如,俄羅斯最近啟動研製的隱形戰略轟炸機PAK-DA。PAK-DA的巡航速度達到了1.5-2馬赫。並且航程也極為驚人,達到了9000公里,並且可以空中補給加油續航。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PAK-DA能夠攜帶多枚空對空導彈,也就是說PAK-DA本身具備一定的空中自衛能力。這一設計使該款戰略轟炸機具備單獨執行轟炸任務能力,不需要護航機提高了隱蔽性。

2、另外,美空軍B-1B重型轟炸機,別名“槍手”,是美軍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重型轟炸機,主要承擔戰略轟炸、常規轟炸、海上巡航任務。B-1B型轟炸機於1988年裝備部隊。B-1B型機裝有4臺大功率發動機,最大航程可達12000公里,活動半徑達4000公里,經空中加油,可實現環球不著陸飛行。可載彈60781公斤,機上裝有三個武器艙,可帶8枚巡航導彈,24枚近距攻擊空對地導彈等。有媒體也報道,美國人曾認真考慮過把B-1B“槍騎兵”轟炸機改為超大型戰鬥機,這就是前幾年停留在紙面上的B-1R方案,對B-1B重型轟炸機進行改進,加裝AIM-120D空空導彈,但是目前沒有真正實施。

3、我們國家的轟-6K,也曾報道過轟6K掛載了空空導彈,當時的情況是:“2015年3月30日,劉銳和戰友駕轟-6K首次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在抵達目標海域後,兩架掛載空空導彈的陌生戰機直撲而來。“當時雙方還有一個眼神的接觸”,劉銳談到,隨後他向對方掀起機翼,亮出機腹下的空空導彈。對方與他們並飛了數分鐘後,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

4、後來也澄清:轟-6K和地球上退役的和現役中的諸多轟炸機一樣,都是沒有裝備空空導彈的。現代化轟炸機如B-1、B-2和圖-160,和經過了現代化改進的老式轟炸機,如圖-95MS、B-52H等型號,要麼是利用隱形,要麼是利用低空突防,要麼利用強大的電子干擾系統,沒有轟炸機要用空空導彈自衛的。

5、究其原因,不論是老式的B-52還是最新的B-2這樣的轟炸機,主要定位都是遠程防區外空地打擊平臺,可以攜帶多枚對地巡航導彈和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儘可能在敵方防空圈之外發射,或者利用隱形和電子對抗能力進行突防,而轟-6K也是利用機載的先進電子戰系統對抗敵方防空火力和敵機攔截。

6、關於是否能與戰鬥機空中“格鬥”,戰鬥機的優勢是隱形、快速奪取空戰制空權優勢,目標是為快速奪取維護戰場制空權而攻擊敵方空中目標;而戰略轟炸機的優勢是隱形、核威懾、大航程、全球打擊,目標是機場、供應基地、橋樑、工廠、造船廠、城市。戰略轟炸機和戰鬥機狹路相逢打過架嗎?算打過架,只不過劇情有點特殊,雙方打照面的時候基本不打架,攔截的話基本上是戰鬥機佔上風;雙方打架的時候基本都不打照面,此時基本上都是戰略轟炸機佔上風。

7、戰鬥機和戰略轟炸機狹路相逢的案例基本都被俄羅斯圖-160和圖-95戰略轟炸機以及其逼近空域近距離騷擾過的日本、美國、加拿大戰鬥機承包。截至目前,俄羅斯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已經被日本F-15J戰鬥機、美國F-22戰鬥機、加拿大CF-18戰鬥機攔截多次。戰鬥機和戰略轟炸機‘打架’的實戰案例基本都被美國B-1、B-2、B-52戰略轟炸機和其吊打過的國家空軍戰鬥機承包。它們打架最特殊的地方在於,美軍戰略轟炸機壓根就沒給過敵方戰鬥機正面交鋒的機會,基本都是在敵方戰鬥機準備戰鬥前就已經把它們的機場、跑道、防空雷達網一鍋端全炸了!比如1999在巴爾幹半島轟炸南斯拉夫78天期間,美軍重型戰略轟炸機在奪取空中優勢過程中就扮演大咖角色,一共重創敵方17個機場中的9個。尤其是B-2隱形戰略轟炸機在此次空戰中首次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統引導聯合直接轟擊彈藥,在前8個星期內就摧毀了目標清單中33%轟炸目標。而敵方可謂手無縛雞之力又何來還手力氣。


光磊軍工


可以。轟炸機憑藉大掛載,掛載遠程空空導彈,前面由戰鬥機引導,在導彈打完之後就撤退,這樣的尤其是配合五代機作戰最好,五代機在前面確定了敵機位置把數據發給轟炸機。


永煜中原


這個問題就像是航母為什麼不裝上艦炮打軍艦一樣。本身每種兵器有每種兵器的用途和定位,轟炸機的用途就是戰略轟炸與威懾,都給幹了還用戰鬥機幹什麼。

言歸正傳,轟炸機體力這麼大改裝一下當然可以掛導彈,機翼掛空空,機腹掛空地和空艦,飛出去也用不著戰鬥力護航了,既能打飛機還能打坦克也能打軍艦,轟炸機中的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