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被子”的熱度——馬村區黨群共建助力“四城聯創”掠影

“一條被子”的熱度——馬村區黨群共建助力“四城聯創”掠影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學樺 姬姣姣 通訊員 張 蕊 徐帥帥

秋風到,寒涼起,焦作市馬村區馮營街道東苑社區老人們都蓋上了乾淨鬆軟的被褥,心裡暖暖的。

“一条被子”的热度——马村区党群共建助力“四城联创”掠影

這溫暖來自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三伏天,正熱時,馮營街道東苑社區社區黨支部書記徐秀葉帶著社區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為轄區26戶孤寡和獨居老人拆洗了30多條被褥。

暖心的不僅僅是這條被子的熱度。東苑社區黨員志願服務隊今年累計開展清理下水道、整理雜亂電線等志願服務400餘次,改善了轄區環境也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全市“四城聯創”工作開展以來,馬村區堅持黨群共建、為民創建,實打實解決了一批影響群眾生活質量的突出問題,群眾的參與度和幸福感都大大提高。

“一條被子”的熱度,在馬村區被延伸為黨員服務群眾的熱度、黨建帶動群建的熱度、“四城聯創”為民惠民的熱度……如今,這樣的熱度還在持續升溫。

“一条被子”的热度——马村区党群共建助力“四城联创”掠影

黨員帶頭:“一定二創三帶動”

去年夏天,馬村區待王街道和諧家園社區94歲老黨員程傳信帶頭捐款支持“四城聯創”,鄰居們被老人的精神感動,爭相捐款,支持創建。

誠然,城市創建需群眾參與,群眾參與靠黨建引領。今年“四城聯創”工作開展以來,馬村區注重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創新實施“一定二創三帶動”黨員帶動模式,以黨建促創建。何為“一定二創三帶動”?“一定”即定黨員中心戶,在摸清轄區樓院、樓棟底數和黨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街道、社區、樓院縱向到底的基層組織體系,民主推選有能力、威信高、作風好的優秀黨員作為樓棟黨員中心戶;“二創”即創樣板單元和示範標準,由黨員中心戶率先根據創建標準,將自己家和本單元環境衛生整理好;“三帶動”即創建一戶帶動一個單元,創建一個單元帶動一棟樓,創建一棟樓帶動一個社區,大家共同建設自己的美麗家園。

馬村街道中興社區通過實施“一定二創三帶動”,分別在所轄4個小區成立了樓院黨小組和居民議事會,有效發揮社區2個黨小組的牽頭引領作用、51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實現了社區1688戶、3478人全覆蓋。

“一条被子”的热度——马村区党群共建助力“四城联创”掠影

黨群共建:“小手拉大手”

在待王街道的孩子們心中,積攢一張小小的“驗收卡”成為一種時尚。

這是一張什麼樣的卡片呢?原來,待王街道與待王學校、焦作七中聯合開展“小手拉大手”人居環境整治活動,由學生帶著家長進行房前屋後整治,完成一家、驗收一家、合格一家,發放一張人居環境整治驗收卡。學生們還通過“一帶二”“一帶三”的形式,帶著同村的七大姑八大姨參與到活動中,構建了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環境整治推進模式。目前,已發放人居環境整治驗收卡5000餘張。

待王村推行“1+N”網格化黨建工作模式,將全村分成東西南北中5個片區,每個片區指定1個街長,每個片區下面又劃分為不同的N個網格,由責任心強、有威信的黨員擔任網格長,對網格內群眾房前屋後雜物亂堆亂放行為進行管理和監督。同時,召開村兩委會、黨員會、群眾代表會等多層次的會議,動員黨員和群眾代表發揮表率引領作用,帶頭參與到“四城聯創”活動中。

如今,走在待王村待豐路上,只見路面是剛剛鋪設的12米寬的柏油路,道路兩側150餘家商鋪招牌全部更換一新,還新建了花牆,鋪設了草皮,以前坑窪不平的待豐路顏值大大提升,成了村民口中的“民心路”。

“一条被子”的热度——马村区党群共建助力“四城联创”掠影
“一条被子”的热度——马村区党群共建助力“四城联创”掠影

為民創建:讓老百姓得實惠

先來看一組數據:計劃投資9300餘萬元新建改造10條城市道路,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4500萬元;

投入750萬元,以鴻運國際商城綠化提升項目為抓手,對入市路口形象進行提升;

投入160多萬元,對城區15條主次幹道路面破損和坑窪積水、人行道、盲道等市政設施進行維修;

投入2000餘萬元,對部分居民樓體進行建築節能改造和外立面美化,改變髒破形象;

......

在老舊樓院創建工作中,馬村區鼓勵轄區企業、社會組織等主動認領,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集資捐款700萬元,全部用於老舊樓院整治。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共整修20多棟樓的樓頂,硬化地面約4000平方米,綠化3000平方米,粉刷牆體樓道3萬平方米,清理垃圾1200多立方米。

麗景小區是南水北調搬遷安置小區,硬化、綠化、亮化不到位,小區環境髒亂差,群眾意見很大。2017年以來,馬村區先後投入資金1300餘萬元,對麗景小區全面改造提升,建設了塑膠環形跑道、籃球場、門球場和羽毛球場,設置了健身器材,清理了私搭亂建及菜地,硬化了地面,種植了花草樹木,實現了亮化和監控全覆蓋,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許多居民從最初抵制清理樓道亂堆亂放到自發清理門前雜物,從垃圾隨手亂扔到自覺將垃圾扔進垃圾桶,成為小區環境的守護者。

全民共建:凝聚創建合力

馬村區創新探索實施“雙評比雙積分”制度,即在樓院黨組織之間開展“創建引領作用發揮”評比,在樓院單元與單元之間開展“動手參與創建成效”評比;同時,通過評比為樓院黨組織和每個單元累計積分,根據積分進行獎懲。這一舉措切實增強了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榮辱感,激發了全民共建的熱情。

九里山街道九里山社區由於樓院基礎設施差,創建工作推進緩慢,在2017年全市“四城聯創”評比中領了藍旗。

面對藍旗,九里山街道提出“拆舊建新,徹底改善樓院環境”的思路。拆遷之後如何規劃建設樓院新環境?大家通過居民議事會討論,決定把拆遷騰出的空地硬化成停車位,並且對周邊進行綠化,美化樓院環境。該街道黨工委尊重居民議事會的決定,並據此進行拆舊建新。一時間,張國保等一批黨員幹勁十足,奉獻在社區創建一線;曹夢竹等一批居民從樓院建設的局外人變成了參與者。如今,九里山社區西街樓院實現了從落後樓院向先進樓院的逆襲。

從局外人到局內人,從不理解創建到積極創建,從創建為民到人民創建……當每一位馬村人都在為馬村增色添彩的時候,相信馬村一定會變得更有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