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融资14亿美元成当年最大IPO,红杉资本刘星收获第N家独角兽

三年前的十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刘星第二次赴美,与自己投资企业一起到

纽交所敲钟,上一次是51Talk,这一次是中通快递。上市当天,中通快递宣布,通过IPO融资14亿美元,这成为美国当年迄今最大规模的IPO。这次IPO使中通市值超过120亿美元,即约810亿元人民币。

中通融资14亿美元成当年最大IPO,红杉资本刘星收获第N家独角兽

中通快递最早的外部机构投资方——红杉资本大约7.2%的股份为自己换来了超过60亿的账面价值。红杉资本的刘星成了最大赢家之一。刘星曾主导和参与投资了阿里、京东、新浪、德邦物流等独角兽项目。

中通融资14亿美元成当年最大IPO,红杉资本刘星收获第N家独角兽

早在2011年,刘星就开始研究物流领域。做出快递物流行业全面的投资图谱,并寻找这个领域里表现突出的目标企业。当时快递行业,企业很多,公开数据却很少,刘星与同事们花了很多功夫去建立比较几家快递企业的方法。

刘星与团队发现,快递行业取胜的关键之一是成本控制能力。于是,他们对国内多条线路进行了发货实测,即在不同快递公司对同一条线路发货,这里的难点在于,如何拿到快递公司中转中心和中转中心之间的实际运费结算。

后来,从运输成本的调研又衍生到了对转运中心成本的调研上,这里面涉及到买地和租赁的差别,岗位和SOP(标准作业流程)设立的差异,以及场地规划和开间设计的不同。快递行业运输和中转成本占到了60%以上,而中通在这2项成本控制上表现很好。

最后,他们挑中了中通,那年4月份开始跟中通接触。当时中通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对于刘星来说,对于有一定规模的领导型物流企业而言,信息化及在IT方面更大的投入将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可以为企业增加竞争实力。那么中通这方面怎么样?

中通融资14亿美元成当年最大IPO,红杉资本刘星收获第N家独角兽

那个时候,中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利用和挖掘,刘星认为这些数据内部蕴藏着无法估量的潜力。中通未来不仅可以做到“数据运营化、运营数据化”,还要做到通过数据能力提高用户体验,为中通及网络伙伴创造商业价值。

除了中通的数据能力,吸引刘星的还有其创始人赖梅松。其实一开始,因为赖梅松并不是一个很善于沟通,或者说自来熟的人,在初期接触阶段没有很顺利。但随着彼此接触的次数增加,双方的信任值不断上升。赖梅松曾对刘星说过,“海为什么那么大,是因为它把自己放得很低”,正如中通快递的企业文化特别强调公正与透明,强调分享与信任,这样的企业文化与其网络平台的商业模式非常匹配。

赖梅松的胸怀格局与朴素务实让刘星越来越有好感。

2016年10月18日,中通快递开始为上市做更多准备,在全球多个大城市进行路演,每次路演场面都十分火爆。

后来刘星回忆那个时候,"每个城市日程都排的很满,有不少投资人都是之前来拜访过中通公司的,所以1对1路演的下单率非常令人满意。"现场爆满,甚至有在场的投行人士感叹,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这么多人的路演项目了。

10月月底,中通正式在纽交所敲钟,成为首家登陆美股市场的物流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