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身份證,你見過嗎?

古人的身份證,你見過嗎?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鎮館之寶—動漫版《清明上河圖》裡有一個細節,兩名衛士在一條路口執勤,一位騎馬的官員從身上摸出一個金屬小物件,於是順利通過。這個金屬小物件叫“魚袋”,裡面裝的是“魚符”。“魚符”即符號、標記,它就是宋代官員的“身份證”。

古人的身份證,你見過嗎?

魚符又稱符牌,系用木頭或金屬精製而成,其形為魚,分左右兩片,裡面刻有官員姓名、任職衙門、官職品位等內容。

古人的身份證,你見過嗎?

當時凡親王和三品以上的高官所持魚符,均用黃金所制,以顯示身份之高貴,次之為銀製,低級官員則為銅質了。

古人的身份證,你見過嗎?

最早的身份證是在隋代開始出現的,不過真正意義上的身份證,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貞觀年間發給官員們的“魚符”。

古人的身份證,你見過嗎?

明代陸容(技園雜記>中記載,”凡在內府出入者貴賤皆懸牌,以別嫌疑”,說明此時擁有”身份證"者已日漸增多。因為它們通常掛在腰間,故又稱腰牌。

古人的身份證,你見過嗎?

古人的身份證,你見過嗎?

古代還有一種稱為“門券”的東西,也用來表明持有者的身份,就連出家人—和尚與尼姑,也有“身份證",它叫“"度牒”"或“戒牒”中國古代不僅存在戶籍制,同樣也有證明身份的必要,所以有了“路引"、“門券”抑或”魚符”、“牙牌”之類證明身份的腰牌。不過古代的“身份證只是達官貴人和僧尼等人的專利或憑證,普通老百姓是無緣佩戴腰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