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為何後人如此推崇諸葛亮?

現在說到諸葛亮,我們大家腦子裡馬上就會呈現出一個手執羽扇,頭帶綸巾,笑容可掬的謀士形象。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人物,因為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實在是太精彩。以前看三國,給我的印象就是劉備什麼事都要靠諸葛亮,不然必定失敗。

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為何後人如此推崇諸葛亮?

但是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是什麼樣子的呢?真的有《三國演義》裡面那麼神機妙算嗎?其實不然,易中天先生說過歷史有三種形象。第一種是歷史形象史書記載,這種很枯燥無聊,就是陳述所發生過的事情,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真實,但是可以考究,大致走向事件是發生了的。

第二種是小說文學形象就比如《三國演義》他就是根據正史{三國志}而加工出來的文學小說。

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為何後人如此推崇諸葛亮?

第三種就是民間形象,古時候很多老百姓也沒讀過書,都是聽街邊說書的講歷史人物。而街邊說書的為了精彩程度在自己加工一下,大多說的是小說名著如《三國演義》聽得久了深入人心,口口相傳。老百姓就有自己心目中的形象,這就是民間形象。

那麼歷史形象上諸葛亮是什麼樣子的呢?為何那麼多崇拜者呢。其實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沒演義上那麼渲染的那麼精彩。但是也算一代名臣,當初劉邦之所以三顧茅廬。固然諸葛亮是個人才,但是太年輕了才28歲。而此時的劉備已經快50歲的人了。心裡又怎麼會看得起一個沒出過仕的小夥子?

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為何後人如此推崇諸葛亮?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千金買馬骨’喜歡歷史的小夥伴,應該知道很多大人物,喜歡收買人心。做出禮下於人這種動作給天下人看。基本上諸葛亮在劉備生前的貢獻,就是分析了天下形勢,和促進了劉吳聯合。其他時間都在後方收稅供糧等事情。

劉邦手下主要的謀士是法正,在劉備死後託孤與諸葛亮,才算是諸葛亮真正掌握了蜀國大權,從此在內:兢兢業業治理國家,在外:一心想北伐多次雖然沒成功,但是其心可鑑。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諸葛亮才能: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為何後人如此推崇諸葛亮?

既然諸葛亮歷史形象並沒有那麼神話色彩,為何還有那麼多人高度崇拜諸葛亮?宋代學者趙與時甚至在作品《賓退錄》說道: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

我認為原因在於以下兩點:

其一如《出師表》中所說的三顧茅廬,這種待遇真的很讓古代那些懷才不遇的人羨慕,可以說只要是人臣都羨慕君主對自己這種待遇。大力推崇諸葛亮。也是在間接渲染君主對臣子‘禮遇的行為’在古代大壞境下誰不想老闆對自己好一點,這種暗示很明顯了。

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為何後人如此推崇諸葛亮?

其二呢,就是一個忠字。到劉備死後託孤諸葛亮,此時的先生可以說是已經位極人臣,在當時亂世能夠不作反,這種品質真是難能可貴。翻開歷史書只要是亂世,看到最多的就是第一代父親很厲害建立國家,到第二代兒子不行就被權臣篡位殺了。

諸葛亮有能力造反卻一心一意效忠少主,這種也是最古代很難見的,比如在西漢時期有個叫王莽的,開始也是精心經歷為國家,最後權利到達一定之後就造反了。

讀《出師表》不落淚者其人必不忠,為何後人如此推崇諸葛亮?

唐朝詩人白居易寫下: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可見大忠,大惡一念之間。

諸葛亮以上兩點歷史形象。才是古人真正崇拜的原因。因為他的這種高貴品質符合古代文人的核心價值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