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森科技—引入优质战略股东,奠定未来合作基础

太平洋证券发布投资研究报告,评级: 买入。

兴森科技(002436)

事件: 公司今天发布公告: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成创新资本-兴森资产管理计划 1 号、金宇星拟通过协议转让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 74,400,000 股(金宇星协议转让 646,248 股无限售流通股,大成创新资本-兴森资产管理计划 1 号协议转让73,753,752 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5.00%)给深圳投控共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转让协议纠正市场对公司二股东“大比重减持”的错误解读。 前天公司的减持公告对昨天的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因为从当日公告的字面意思来看,兴森资产管理计划 1 号拟减持 4.96%,公司第二大股东金宇星个人要减持 2%,合计将减持的股份占比接近 7%,市场对这个数量的减持解读显然过于负面(认为公司管理层与大股东不看好未来发展,要大份额减持),因而出现了当日的跌停。

但今天的股东协议转让股份公告迅速纠正了这个错误解读,因为前述总共要减持的 10355.8 万股(占总股本 7%)中的 7440 万股(占总股本 5%)将拟协议转让给深圳投控共赢股权投资基金。深投控接受公司5%的股权显然与当下市场一般常见的大宗短线减持完全不同:首先,持股 5%以上股东不能轻易减持,需要提前公告,而且减持数量同样受到减持新规的限制;第二,深投控作为深圳国资委直属的子基金,其资本属性本身就不可能去为上市公司减持做短线过桥。

这次协议转让,通过引入实力强劲的国资战略股东,解决了特定股东(含现任和历任董监高)持有的特定股份(2015 年定增获得的股份)的减持对于二级市场带来的直接冲击,优化了公司股权结构,并且为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奠定了合作基础。

深投控持股彰显深圳国资与公司未来进阶发展的紧密合作。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 2004 年 10 月在原深圳市三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基础上组建新设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围绕科技创新,服务于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 截至 2017 年底,公司注册资本 230 亿元,资产总额约 5000 亿元,年均营业收入约 500 亿元,年均利润总额约200 亿元,是实力雄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综合型金融控股集团。从深投控网站介绍上易见:“公司将实施以转型布增量、以改革调存量“双轮驱动”,推动存量优化、增量优质;搭建金融控股、科技园区、产业投资“三大平台”,利用金融控股平台打通资金端、利用科技园区平台联通资产端、利用实业投资平台对接投融资,推动资源资 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三化经营”;打造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与高端服务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构建“高端科技资源导入+科技园区+金融服务+上市平台+产业集群” 五位一体的商业模式”

我们认为,接受公司 5%的股权转让显然只是深投控与兴森科技对接的第一步,我们在之前发布的深度报告中已经介绍过公司在高端 PCB 各类应用、在 IC 载板、晶圆级测试板卡等半导体领域将有持续的推进与布局,与深投控的深入合作,为兴森未来在以上多个领域项目的融合与落地打下坚实的地方基础。

IC 载板+测试板,半导体业务渐已成型。 公司上半年半导体相关业务的收入占比已经超过 20%,载板方面,公司是当下唯一通过三星认证的国内本土 IC 载板供应商,随着在建 IC 载板扩增产能的落地,将具备批量导入三星等国际核心客户的能力, 测试板方面,子公司泽丰是海思的测试板供应商之一,其所精耕的晶圆级测试领域,国内更是鲜有竞争对手, 半导体板卡的技术壁垒均高于传统 PCB,而且公司在这两方面的布局均居于国内前列,相较大部分同行业者具备 2 至 3 年的先发优势,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继续成长,公司的半导体业务收入将伴随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成长而继续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和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的成长逻辑正逐步兑现,当下 Harbor、 Exception 和宜兴等子公司已扭亏为盈,兴森快捷二期的样板产能以及新增 IC 载板产能的顺利开出和消纳则将为公司明后两年的成长奠定基础,预计 2019-2021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3.12、4.19 和 5.70 亿,当前股价对应 PE 34.60、 25.81 和 18.94 倍。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兼具 5G 和 IC 半导体属性的优质标的,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IC 载板扩产进度不及预期;(2) PCB 产能扩充不及预期;(3)全球 5G 商用进程低于预期。 (4)股权转让存在不确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