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建築///

今年3月,在陽光明媚的波斯灣上,卡塔爾國家博物館正式落成並對外開放。博物館雄奇瑰麗,其盤盤相扣的超驗造型,令人過目難忘,心生嚮往。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卡塔爾國家博物館 ©️ Iwan Baan

卡塔爾國家博物館由法國著名建築師讓·努維爾設計建造,它也是繼阿布扎比盧浮宮之後,努維爾在中東土地上的又一重要作品。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阿布扎比盧浮宮 ©️ Mohamed Somji

今天,我們便要向大家介紹這兩座博物館。不過在此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些讓·努維爾的故事。

說來,讓·努維爾與阿拉伯世界有著不解之緣。30多年前,法國總統密特朗提議,在巴黎塞納河左岸建造一座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Arab World Institute),以跨越西方世界與阿拉伯之間的藩籬,使大眾能夠重新認知和感受這一悠久文明。而在之後的建築設計競賽中,努維爾憑藉對阿拉伯符號精準且獨特的解讀脫穎而出。也正是這次接觸,努維爾不僅名噪天下,更奠定了他設計理念中的核心要義——“文脈主義”。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 內部 ©️ Georges Fessy

“好的設計是情感的到位表達,是文化的代言。”

讓·努維爾是當代重要的的建築大師,於2008年獲頒普利茲克建築大獎。他尊重文脈的延續,善於抓取時代特點,從業30多年來創造了諸多世界經典。而兩百多件建築作品橫跨五大洲,並幾乎都成為了當地地標。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讓·努維爾 / jamesbort

努維爾強調“文脈”,認為一些有意義的傳統生活場景被破壞,城市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文脈一詞,最早源於語言學,從狹義上解釋即“一種文化的脈絡”。而往寬泛了說,它是一個在特定的空間發展起來的歷史範疇,其上延下伸包含了極其廣泛的內容。所以每每創作,努維爾都會從文化、藝術、自然、情感、信息、技術等多個角度去挖掘蘊含在建築設計之中的規律和一切可能性,以回應建築之外的多種關聯。

這種“文脈主義”源自於努維爾成長的足跡。

少年時期,努維爾居住在法國西南部的古城薩魯拉,那裡有著完整的中世紀古老建築和藝術壁畫。城中的古物承載了綿延不斷的歷史,在努維爾對藝術和建築啟蒙之時便埋下了深遠的影響。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薩魯拉城

從巴黎國家高等藝術研究院畢業之後,他跟隨克羅德•巴翰和保羅•維瑞里奧兩位導師從事建築事務所的工作。由於兩位導師分別在聖象題材藝術和哲學兩個方面有所造詣,耳濡目染之下,努維爾往往能夠跳出簡單的視覺感觸,上升到精神層面的哲思。

而上世紀中下葉,國際主義盛行。彼時的建築千篇一律,成為機械化的克隆商品。努維爾對此難以忍受,形容這些建築“沒有靈魂、沒有言語”。而為了對抗這一時期,努維爾的“文脈主義”最終成型,摸索出建築本體與文化、歷史、環境相互糅合的創作道路。

努維爾名字中的“Nouvel”在法語中是意為“新”的單詞變體。人如其名,努維爾拒絕自我複製,每一次設計都是全新的嘗試與探險。從阿布扎比盧浮宮到卡塔爾國家博物館,即便是在同一地區,同一文化圈下,他也依然能夠做到“截然不同”。

“藝術之島”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 Mohamed Somji

這座位於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的盧浮宮,是阿拉伯世界首個“跨越文明與文化,共同分享人類故事的通用性博物館”,所以建築原旨即為在阿拉伯觀賞藝術館藏的日常。“日常”就要在日常中尋找解答。

阿布扎比島嶼眾多,通過對場地語境的考量,一座海洋中的“博物館之城”首先映入了努維爾的腦海中。隨後再基於傳統阿拉伯的建築文化,一系列源於麥地那低窪地勢房屋的白色體量,成為了努維爾為阿布扎比盧浮宮找到的獨有內涵。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 Mohamed Somji

在此之上,建築主體是一座直徑180米的銀色圓形穹頂。

穹頂共分為八層,每一層都雕刻了繁複的阿拉伯傳統幾何圖形。這些圖形經過極其深入的幾何學計算,重疊在一起時以多種尺寸和角度重複排布,共形成7850顆“星星”。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努維爾將穹頂命名為“光之雨”。當陽光照射,每一束光線都必先經過八個層次的過濾,逐漸淡出,最終灑落館內的公共區域,營造出一個美輪美奐的光影空間。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 TDIC

而這一設計靈感則又來源於阿布扎比傳統的棕櫚葉屋頂。當陽光透射過葉子交錯間的縫隙時,也會產生同樣的光影效果。

整個穹頂重達 12,000 噸——這幾乎相當於兩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但僅通過四根墩柱進行支撐。這四根墩柱被隱藏在建築內部,使得穹頂遠遠看去就像是漂浮在沙漠的空氣中。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 Mohamed Somji

阿布扎比盧浮宮的設計融入了大量的傳統文化,又多虧了現代的建造技術,將其擴展至驚心動魄的境地。複雜的工程設計讓阿布扎比盧浮宮成為當代最具創新性和挑戰性的博物館項目之一。然而呈現出的輕盈氛圍,得以讓參觀者盡情享受陽光、海洋和陸地建築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沙漠玫瑰”

如果說阿布扎比盧浮宮的設計是從地緣文化出發,那麼卡塔爾國家博物館則將目光投向了孕育文化的土地。它以一種“沙漠玫瑰”的形象出世,震撼著我們。

“沙漠玫瑰”並非花卉,而是一種石膏礦物,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鈣。它由多片板狀結晶交叉,成簇群玫瑰狀。由於形狀酷似玫瑰,且只發生在沙漠地區的土壤裡,故而得名。努維爾正是從這種奇妙的自然現象中汲取了靈感,他說:“這是第一個由大自然創造的建築結構。”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沙漠玫瑰 / sciencephoto

建築主體由多種軸線和尺寸的圓盤層疊交錯,區隔出形態各異的空間。垂直結構相互支撐,橫向結構向外鋪陳,最終呈環繞之勢。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結構模型 / archdaily

在其中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阿拉伯建築,它的前身是卡塔爾的皇家住所和政府所在地。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 Iwan Baan

宮殿和圓盤的組合,彷彿一串珠寶項鍊,烘托起歷史上波斯商人的印象。從拱廊往外看,博物館成為宮殿的背景,既有對話交融,也有一定的距離感,讓人感受到過去與現在的聯繫。而從城市中遠看博物館,在無序中包含著一種有機,為城市的天空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 Iwan Baan

博物館的牆面上覆蓋著沙色 Stuc Pierre(一種用傳統石膏和石灰混合而成的新型石膏,可以模仿石壁效果)。此舉與沙漠環境相得益彰,使得整個建築彷彿破土而出。而表面豐富的肌理也使建築表情更為生動,讓尺度更為適宜。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 Iwan Baan

項目的結構是最大挑戰,實際施工遠比看起來更加複雜。圓盤是輻射狀佈局的鋼結構桁架,覆著玻璃纖維複合鋼筋混凝土板。柱子隱藏在垂直圓盤中傳遞水平圓盤的荷載到地上。圓盤結構的邊緣有意做得輕薄,營造出輕盈感。這麼複雜的空間和結構超出了一般設計公司的認知,項目特別邀請蓋里科技(Gehry Technologies)作為 BIM Manager。“沙漠玫瑰的符號系統很重要,但我們也想反應現代性,這是通過改變規模和創造一種真正的技術壯舉來實現的。”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內構 / ICM

在這樣一座體量巨大的建築中,讓·努維爾採用“沙漠之花”這一極具地域性的自然形像,本身就有著獨特的意義。層疊錯軸的“花瓣”為建築賦予了極為現代又十分浪漫的情調;其淡雅素淨的顏色,一方面暗示了沙漠地區的風貌,另一方面也給人帶來沙漠別具一格的體驗。

讓·努維爾的“中東冒險”

/ Nice Shoes

努維爾說,建築是世間的見證,激進的形式旨在表達阿拉伯地區的進步文化觀和技術能力。阿布扎比盧浮宮的建造令人歎為觀止,卡塔爾國家博物館更是建築思維的“烏托邦”。

建築之於努維爾總是充滿個性,但卻不拘泥於所謂的“風格”,我們甚至無法將其歸類。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根據努維爾的理念,以及建築本身所展現出的特點,我們仍可以做出定義,並稱之為“回應式建築”:

·回應文脈環境——尋找缺少的拼圖:從場景、環境、文化差異、歷史中尋求設計的理由,來創造一座“特定建築”,彌補這一區域在空間與時間上缺失的和諧。

·回應時代需求——優雅的“高技派”:堅持對建築技術的應用,不斷地將新材料、新技術注入作品。

·回應空間質感——“非物質化”傾向:通過光影和建築結構性的隱喻,在滿足功能與審美的同時,表達出一種引領設計思路的模糊性的精神需求。

讓·努維爾是值得尊敬的,他總說建築和環境是一種完整、互補的關係,好的建築必須做到傳承歷史且自然和諧。他的作品是值得深思的,他利用高新科技拒絕了平庸,又絕不肯跳脫於現實之外。讓·努維爾用建築悄然回應著區域與時代,也由此重塑了建築的美好特質。

注:本文所使用的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素材未能及時聯繫到相關權利人,如存在使用不當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聯繫我們協商授權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