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自主研發的M46 MkⅠ“石弩”130毫米自行加農炮

印度自主研發的M46 MkⅠ“石弩”130毫米自行加農炮

自行加農炮是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自身能運動的一體化自行火炮。履帶式自行加農炮是機械化部隊的重要裝備,其越野性能好、進出陣地快、戰鬥/行軍轉換時間短,有利於不間斷實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裝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戰鬥協同更加緊密。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印度陸軍就意識到在未來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中,火炮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裝備機動能力強、具備伴隨坦克部隊衝擊作戰能力的自行火炮對提高機械化部隊的整體作戰能力至關重要。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自行火炮主要指履帶式自行加榴炮。由於M46 MkⅠ“石弩”由M46式加農炮和坦克底盤組合而成,嚴格意義應稱為自行加農炮,但在印度陸軍裝備序列裡其用途更傾向於自行加榴炮。

上世紀80年代,當時印度陸軍有一批“勝利”主戰坦克已經接近服役年限,需要退出現役。由於坦克底盤經過改裝後還有一定的服役壽命,印度陸軍決定用“勝利”主戰坦克底盤和M46式130毫米加農炮“拼湊”出一型簡陋的自行加農炮,其最終結果就是M46 MkⅠ“石弩”。“勝利”主戰坦克是英國維克斯系統公司授權印度生產的“維克斯”MK1型主戰坦克。

上世紀50年代,印度基於建立本國坦克工業和對抗宿敵巴基斯坦裝備的M48A2主戰坦克的考慮,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尋求新型坦克。經過一番挑選之後,印度最終選擇了英國“維克斯”MK1型主戰坦克。1961年8月,印度政府與英國維克斯系統公司簽訂了坦克生產、在印度建造坦克生產廠等一攬子計劃。印度將引進的“維克斯”MK1型坦克命名為“勝利”,首批90輛由維克斯系統公司埃爾斯維克工廠生產,後續則由印度阿瓦迪坦克廠生產。據悉,從1966年首批“勝利”坦克下線到1984年停產,阿瓦迪坦克廠總共生產了1400餘輛“勝利”主戰坦克。

M46 MkⅠ“石弩”130毫米自行加農炮的研製工作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展開。在改裝過程中,“勝利”坦克底盤的負重輪從6對增加到7對,託帶輪也增加到4個,車體長度有所增加。為了保持自行火炮射擊時的穩定,懸掛系統加裝了液壓鎖定裝置。其動力/傳動系統仍沿用了“勝利”坦克的動力/傳動系統,採用“裡蘭”L60型二衝程6缸水冷柴油發動機,總排氣量19升,最大輸出功率404千瓦。

印度自主研發的M46 MkⅠ“石弩”130毫米自行加農炮

除了L60型柴油機,該炮還裝有1臺考文垂·克萊馬克思H30型輔助發動機。這是一種兩衝程柴油機,其主要用於在主發動機停止運轉時驅動車內的發電機。傳動系統採用英國自動變速箱公司研製的TN12型傳動系統,該傳動系統設有6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車輛變速由駕駛員腳踏操縱。

該炮車體中部設有一個開放式的戰鬥室,M46式130毫米加農炮以炮口朝後的方式安裝在戰鬥室內,火炮去掉了下部大架和下架結構及火炮防護盾。戰鬥室左右兩側設有兩個金屬製擋板,可抵禦7.62毫米以下槍彈的射擊,上方裝有一個金屬遮陽頂棚,戰鬥室整體防護能力比較差。火炮的方向射界左右各約12°,遠小於封閉式炮塔型自行火炮,火炮高低射界為-2°~+45°,最大射程27千米,彈藥基數為30發,最大射速8發/分,射擊時需要掉轉車頭。

根據相關資料,從1996年至2003年,印度陸軍大概獲得了約100輛M46MkⅠ“石弩”130毫米自行加農炮。依託現有裝備,在坦克或裝甲車輛底盤上集成牽引式火炮,短期內改裝出自行火炮是許多工業基礎薄弱國家的通常做法,具有改裝週期短、費用低等優點。事實上,早期大多數自行火炮也是坦克或裝甲車輛“拼湊”而成。即使那些早已裝備了封閉式炮塔型現代自行火炮的軍事強國,也經歷了由“拼湊型自行火炮”到封閉式炮塔型自行火炮的過程。而在即將退役坦克或裝甲車輛基礎上集成現役牽引式火炮改裝出“拼湊型”自行火炮,不僅體現了廢物再利用的思想,而且還可以短期內一定程度上解決部隊對自行火炮的渴望,M46 MkⅠ“石弩”130毫米自行加農炮就是上述思路的產物。在極度匱乏自行火炮的印度陸軍中,裝備M46 MkⅠ“石弩”130毫米自行加農炮的部隊必定讓那些未裝備自行火炮但又極度渴望這種裝備的部隊羨慕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