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唯品会加入京东诉讼,你认为其结果可能会势均力敌吗?为什么?

可抒可见


几年宿敌格兰仕再次将天猫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导致格兰仕在天猫上的搜索出现异常,目前广州常识产权法院已经受理了本次诉讼,为什么说他们两个是宿敌呢,其实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双方就已经产生了纠纷,这次的诉讼应该算是这场纠纷的延续而已。

今年4月3日,天猫屏蔽了格兰仕在全淘、聚划算、淘抢购资本,要求其下架拼多多平台旗舰店,5月份天猫再次要求格兰仕出具“退出拼多多”公文,被拒绝后,天猫间接不让格兰仕加入“520大促”,到今年618的时候天猫与格兰仕再次商谈无果,最终才形成了这次的诉讼事件。

闲言少叙,说回正题,京东与阿里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而且每逢618、双11这样的日子双方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摩擦,此前,在京东起诉天猫滥用市场安排职位索赔10亿元案件中,京东曾在今年9月12日向北京法院申请,请哀告诉唯品会、拼多多作为第三人加入诉讼。在9月26日的时候,唯品会及拼多多又在同一日向北京高院递交申请,请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诉讼,由此也就建立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三家联手“围攻”天猫的格式。

而且关于这次的10亿纠纷案件的主题,无非是绕不开关于平台强制“二选一”的问题,有关“二选一”的商业竞争行为ie,在我国《电子商务》法中已经是明确规定要禁止的了,但关键是在执法层面还存在很多缺陷,因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判定企业什么行为才算是强迫商家二选一,因此这一主题也就成了每个人都可用,但又最终都难有结果的问题。

而且话再说回来,无论是京东、拼多多、格兰仕、唯品会、天猫等等,其本身也并不在乎官司的输赢,其目的更多的还是在于大节来临之前,赶紧分一波流量而已,我们回头看看也就清楚了,“二选一”的话题年年有,而且年年都虎头蛇尾,但在节日过程中,商家也都是乐在其中,都不会去在乎官司的后续,比如拼多多吧,从今年5月天猫要求格兰仕退出拼多多,到现在拼多多以“第三人身份”加入京东与天猫的诉讼案件,拼多多可以说赚足了眼球。

当然细心的朋友也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次形成的针对阿里阵营的3方还都是微信第一入口的座上客,这就不得不让人会多想一层,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不约而同的都把矛头对向了天猫,并非是简单的电商之间的竞争,还是腾讯与阿里之间的竞争。

腾讯和阿里这对宿敌,因为各自商业边界的夸大,无论是电商、社交、金融等各个领域都不可不免的会差生摩擦,更何况按照国内企业不安分的性格,互相还都有很强的意愿,想向互相的核心业务分一杯羹,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杀红了眼”,招来自己旗下的盟友一起摇旗呐喊。

但是无论怎样吧,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像这次京东、拼多多跟阿里的争执,无非也是在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而最终消费者会如何卖点,自然还是要按各个平台是否真的能够享受到实惠,所以节前这种行为也属正常,而最终谁是赢家还要看各自的实力和诚意来了。


木石心志


打起啦!打起来啦!腾讯和阿里又打起来了。

11月5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格兰仕与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一案。与此同时,格兰仕官方亮出“匹马立高台,单枪挑乌云”的立场。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份“520大促”的时候,格兰仕就与天猫有过一次“交锋”。

4月3日,天猫屏蔽格兰仕在全淘、聚划算、淘抢购资源,要求其下架拼多多平台旗舰店。

5月20日,天猫要求格兰仕出具“退出拼多多”公函。被拒绝后,天猫直接不让格兰仕参加“520大促”。

5月27日,格兰仕与天猫商谈。天猫要求格兰仕“618”后下架所有在拼多多平台上开的店铺。就此,双方未能达成共识。

这次“交锋”一直到10月28日,格兰仕方正式起诉天猫,11月5日法院受理格兰仕的起诉。

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前,在京东起诉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索赔10亿元案件中,京东曾在今年9月12日向北京法院申请,请求通知唯品会、拼多多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9月26日,唯品会及拼多多又在同一日向北京高院递交申请,请求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诉讼。

由此也就确立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三家联手“围攻”天猫的格局。而此次“围攻”天猫的原因就是电商业由来已久的“二选一”问题。

也许,到这里,大家也已经发现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三家属于腾讯系,天猫则属于阿里系。

所以,简单直观的来看,此次三对一得“战局”,实际上则是腾讯与阿里的较量。

绕不开的拼多多

从今年5月天猫要求格兰仕退出拼多多,到现在拼多多以“第三人身份”加入京东与天猫的诉讼案件,拼多多可以说赚足了眼球。

可以说,拼多多这一系列电商大战事件中出镜的次数最多,明显有一种蹭热度的感觉。

有意思的是,正是在拼多多针对iPhone 11推出100亿级补贴之后,关于消费者的投诉又把拼多多推到了聚光灯下。

大多数的投诉内容都是关于“虚假宣传”、“买到冒牌产品”、“商家虚假发货”等问题。而从这些投诉内容中,可以感受到,拼多多官方的处理办法就是一字“拖”。

再说回本次较量的焦点“二选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底谁对谁错?也是在11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规范网络经营活动行政指导座谈会”上指出,“二选一”、“独家交易”行为是《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禁止的行为。

对于商家来说,“二选一”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那个平台,最终还得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说话。

关于质量问题,笔者觉得,从投诉量角度也是可以直观看得出来的。截至目前,拼多多在黑猫投诉上总投诉量是20174件、京东总投诉量是25392件、唯品会总投诉量是2689件、阿里总投诉量是25498件。

一比,谁好谁坏也就出来了。即使不比,在消费者心中哪个平台好哪个平台不好,也是有数的。

所以,就此“三对一”的战局来说,拼多多有可能会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至于“二选一”的问题,没办法阿里的规模优势摆在那,暂时无人可以撼动!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锐眼财经


拼多多京东,唯品会合诉淘宝(天猫)垄断,威胁供应商二选一的问题,这个从消费者的角度可能感受不到有什么影响,但是从供应商和其他电商平台竞争对手角度,的确存在严重的“利用垄断地位”胁迫供应商“二选一”的问题。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淘宝(天猫)平台和亚马逊平台的差别:从我的朋友从事天猫和亚马逊平台的感受来看,亚马逊相对来说,没有类似淘宝(天猫)那么多的费用——年度费,节庆活动费,广告费,排名搜索费,且亚马逊每年都会对一些管理费用进行整顿和提升,导致电商销售者获得一定的返利折扣。从亚马逊来看,相对对电商销售者的“压榨”比较少,规则比较清晰,稳定。而淘宝(天猫)的确从阿里上市母体来看业绩增长非常惊人,但是,更多的是对销售者的持续压榨,在电商产业和从业人员中名声逐步加速下滑。

再回过头来看。淘宝(天猫)自从发明了双11的购物节以后,每年都会大力推动双11购物节,而每年都会传出要求供应商“二选一”的问题,从印象中主要是家电和化妆品。估计其他品类也存在这个问题。对于卖家来说,原本选择电商平台是卖家自身的运行策略选择,可以集中精力做一个电商,也可以多面布局多多益善。但是,从活动本身来看,主要是“强行要求卖家参与活动”“强行要求打折”以及“强行要求二选一”。

这些行为的确严重地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要求,对卖家和其他电商平台的利益构成了伤害。是否最终会对消费者利益构成伤害?结论显然是肯定的。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如同苏宁和其他传统零售商一样,只是一个社会的销售渠道和企业,如果拥有垄断地位和利用垄断地位胁迫卖家或者消费者,最终,必然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权和价格知情权。

而“二选一”和淘宝其他经营问题,已经存在很多年,尽管不能否认淘宝给中国零售和电商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改变,但是,过度胁迫卖家,严重违背反垄断基本精神,这些行为长期存在,卖家和其他电商平台有苦难言。终于难得看到工信部这一次能够及时干预并希望能够彻底扭转不当的垄断行为。


屠龙刀fei0598


我认为拼多多、唯品会和京东会胜诉。

关于诉讼能否成功关键要看证据,现在格兰仕算是确凿的证据。





双"十一"快要到了,每年的双"十一"电商广告铺天盖地,尤其阿里巴巴双"十一"取得的战绩也是非常亮眼,一般会成为财经类的头条,也无形中为阿里巴巴做了广告。

今年的广告就算提前做了,不只是天猫,还有拼多多、唯品会和京东,不过形式有点维权的风格,玩笑归玩笑。为什么几家电商起诉天猫,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营商环境应该是公平的。

原来是一家独大,自己吃一块蛋糕,现在一块蛋糕几家分,当然老大不愿意,但是不爽是你自己的心态,市场是大家的,公平竞争才是趋势。

不能学某国为了自己利益,让一些国家在国际事物上选边站,道理都是一样的。

现在的拼多多业务做的风声水起,的确是一匹黑马,业务做的好一定是有它自身原因的,努力是一方面,营销也很关键,营销方式不去考量,能够抓住大家的胃口也就等于抓住了市场,毕竟购物是百姓自己掏钱,百姓认可才是最重要的,拼多多的广告语"3亿人在用的app"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一看朋友圈儿,大家的手机上真的都有拼多多app。关于大家认为拼多多货品山寨的问题我是这样看的,现在比以前好很多,有许多品牌专卖在上面开店铺货。电商平台销售的王道就是质优价廉,以质取胜,这样产品才会有销量。

经济强省浙江省最初的一些轻工产品质量也都是差强人意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布局的调整,开始注重品牌质量了,现在有许多大品牌高质量的高端产品都产自浙江省。市场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也是一件好事,只有公开公平的竞争,产品符合大家的需求才能赢得市场。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1231237150


猫狗大战,现在狗狗队长拉来了两个帮手

好戏就刚刚开始了,接下来,应该会更加热闹

实际上,关于平台方让商家“二选一”的做法,早几年就已经出现了。早在2015年的时候,京东就曾向有关部门举报天猫在“双十一”促销活动中要求商家二选一,扰乱了电子商务市场的秩序。此后在2017年,苏宁易购又公开发文指责京东要求商家“二选一”的做法。在2018年,另一家名为淘集集的电商平台又指责拼多多要求商家“二选一”的做法。而美团与饿了么这两大外卖平台,也曾多次出现过商家“二选一”的做法。然而,由于电商行业毕竟是国内的一个新兴行业,在反垄断这一块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与法规,因此,此前的发生的这一系列争端,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解决。

我们再来看看天猫、京东、唯品会、拼多多这四家电商平台目前的一个市场份额。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在2019年9月份发布的“2018中国零售百强榜”,其中,天猫的销售规模为2.45万亿元,京东的销售规模为1.67万亿元,拼多多的销售规模为4716亿元,而唯品会的销售额规模则为845亿元。而支配地位的猫猫,一直都有底气跟其他平台玩下去。而现在以腾讯系进行大战,背后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已经超出了,原本电商运营的范畴。

近些年来,随着阿里巴巴与腾讯系的不断扩张,国内其余的互联网企业以及新兴起的独角兽企业,背后不是有阿里系的背景就是有腾讯系的背景。除了电商平台这一领域之外,在生活服务领域,比如腾讯系的美团,阿里系的饿了么,猫眼电影与淘票票,摩拜单车与哈罗单车等等。而在线下零售领域,又有大润发与永辉超市,以及一些区域性的连锁超市集团。可以说,在多个领域,阿里系与腾讯系都是处在一个面对面竞争的情形。

中国内的互联网从来不缺热闹,不缺新闻,国内的法律体系也越来越完善,政府指导也越来越重要,一个野蛮生长的互联网,慢慢开始规范起来了。

不管大企业之间怎样争斗,最终还是不要伤害到中国互联网民众的利益才好,健康的电子商务,是民众的根本福利。





文姐姐谈生活


这恐怕是2019年电商领域的一次“火星撞地球”事件,三大电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就品牌商“二选一”问题联手“围攻”天猫!

电商“二选一”争议由来已久

据资料显示,各大电商之间“二选一”的问题,早在2015年就开始打口水仗咯!

2015年,天猫“双11”促销活动中,要求商家“二选一”、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在天猫上开店、就不得在其他平台再行推广销售!京东对此进行举报,认为这种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

2017年,因为“二选一”的问题,苏宁发文对怒京东!其后2018年,淘集集又喊话拼多多要求商家“二选一”,是在贼喊捉贼!

而在更久之前,3Q大战、国美苏宁之间的明争暗斗,基本上都是围绕类似问题而产生的!

为何要设定“二选一”、签订独家合作协议

现如今,国内的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是越来越高,而电商平台与商家签订独家合作协议,可以提前锁定一大批客户,增加自身的收益!

拿我爱人来说,化妆品只认可欧莱雅、雅诗兰黛、相宜本草等几个品牌而已,试想一下,如果全网只在天猫一家平台有官方旗舰店,那么毫无疑问,就可以提前锁定大量的潜在客户,为平台创造持续的收益!

三大电商“围攻”天猫会成功么

这个还真不一定!

首先,三大电商背后都有腾讯的影子存在。京东自然不必多说,腾讯持股17.8%,为第一大股东;拼多多,腾讯持股16.9%,为第二大股东;至于唯品会,2017年腾讯也投资入股,占7%。此次,三大电商“围攻”天猫,或许某种程度上也是腾讯系与阿里的另一番交锋罢了!

其次,之前2014年3Q大战,奇虎360起诉腾讯实施用户“二选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法院审理认为“市场份额高并不等于具有支配地位”,而驳回了奇虎的全部诉求!这次,虽有不同,但性质却是相类似的!

总之,三大电商“围攻”天猫,看似疾风骤雨、形势危急,但最终的结果恐怕会出乎三大电商意料之外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财经者思


朋友们好!

这个对于天猫是一个挑战,这个可能是天猫没有想到的情况。本来天猫可能认为自己可以利用老大地位来说了算,但是没有想到想在竟然成了这个样子。

京东起诉天猫,拼多多、唯品会加入诉讼

京东起诉天猫,拼多多、唯品会加入诉讼,这样的话,感觉天猫这次就有点危险了。这样子就是老二老三联合打老大的局面了,可以说现在天猫这个老大有点危险了。

11月5日,电商巨头京东起诉天猫二选一出现了重大变局,拼多多、唯品会向北京高院提出申请,请求以第三方的身份加入诉讼。

本来这个事情,天猫让商家二选一,就搞的让很多商家不满意。但是天猫执意如此,包括格兰仕等厂商也是非常不满。

现在京东又烧了一把火,起诉天猫,再加上现在拼多多行业老三的加盟,可以说这可能会让天猫更加难受。

天猫危险了

天猫这次可能真的是危险了。要说前些年,天猫只是暗地里让商家二选一的话,好多商家可能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包括京东等平台也只是喊喊而已。

现在可能天猫更加的强势,竞争更加的凶猛,这可能就是造成京东等平台不满的原因了。

本来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作为市场老大,如果有底线的打压老二老三,也算是合理的举措,但是如果强制商家二选一,甚至让不听话的商家面临无流量的困境,这可能就不是一个平台商家的良性的竞争选择了。

而且现在天猫的各类收费可能也涨上来了,可能这就是让很多商家不满的情况了。

这次京东起诉天猫二选一,拼多多和唯品会加入,这样就形成了老二、老三一起起诉老大的情况。这样的情况,至少是对于天猫的口碑是有巨大影响的。

而且实际情况看下来,这次起诉,可能对于天猫来说,可能也意味着天猫的强势二选一可能真到了让很多上平台和商家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因此,通过这次起诉来看,从京东起诉,拼多多,唯品会加入诉讼的整体情况来看,天猫这次真的是危险了。

阿里巴巴会如何应对呢?

天猫虽然被京东起诉,现在拼多多,唯品会已经加入了起诉,这个可以说对于天猫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

在起诉之下,可能阿里巴巴会被商家取消二选一的,这就意味着对于京东和拼多多是一个成长的良好机会了。

毕竟商家的增长对于平台来说,是一个好事情。一个平台上面的卖家越多,竞争也比较激烈,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个好事情。

最近一季度,阿里巴巴利润飞速上涨,这可能意味着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家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个可能会让很多商家不满意的。

阿里巴巴2020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1190.17亿元,净利润实现了725.4亿元,营收增幅达到了39.8%,净利润增幅达到了262.1%。

阿里巴巴利润很好,但是现在却面临着二选一被起诉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阿里巴巴应对不当,可能就会让阿里巴巴面临一定的危险。

如果阿里巴巴抓紧时间下调商家费用,然后取消强制二选一,可能天猫第一的强势位置也不会改变的。但是如果阿里巴巴坚持利润为主,强势收费,那么阿里巴巴可能真的就有点危险了。

这次无论如何,天猫可能都会取消商家二选一的,这样的局势可以说如果天猫应对不当,那么京东和拼多多就会趁此机会获得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了。


综上所述,这次京东起诉天猫让商家二选一,拼多多和唯品会加入起诉,很大可能天猫会取消强迫商家二选一,这样的话,对于京东和拼多多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睿思天下


阿里不仅受到同行告二选一行为,而且还受到厂家格兰仕告二选一!

关于阿里巴巴的二选一,不是今年才有,几年前就爆出了二选一的帖子,有些大牌子也提过二选一,只不过没有明确指向阿里,可能那时候只是提醒,提示这么做太过分,同时在网上诉苦,毕竟以后还是要做生意,不过阿里并没有理会,甚至有铁杆粉丝倒过来说是京东逼迫商家二选一。

今年,前不久,阿里高管还称,二选一是正常的,是良币驱劣币,这是希望引导公众思考,认为公司大就是良的。

从这些回顾可以看出,显然阿里认为要求商家二选一是正常商业竞争。但是其它三家电商平台并不这么认为,也没办法沟通,所以,拼多多与唯品会才会加入京东对阿里的诉讼。

这个诉讼,会影响到所有人,因为网购是日常购物的很大一部分,可以想象到,一家独大并且采取商家必须在一个平台卖,商家只有顺从平台所有要求或者放弃最大的平台,去小平台卖,而顺从大平台的结果,就是接受平台收取费用的要求,以涨价的方式维持利润,否则就做不了。一家独大结果就是大幅涨价是家常便饭。

京东,拼多多,唯品会三家对阿里的诉讼,是特别重要的诉讼,这是对网购市场秩序要求的开端,要求监管。


西格玛的化学


时长四年的京东诉天猫“二选一”案,今日迎来新变化,拼多多、唯品会作为共同诉讼人加入,三家联合与天猫公堂对阵。从股本结构来看,腾讯是这三家公司共同的最大股东,等于是腾讯系电商平台对天猫发起的一次围攻。战局未卜,不过这是否也说明,沸沸扬扬的“二选一”之争,背后别有隐情,腾讯下的一盘大棋?

京东起诉天猫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索赔 10 亿元,现在拼多多和唯品会也分别向法院提出申请,加入京东对天猫提起的 “二选一” 诉讼。2015年“双11”前夕,京东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扰乱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在“双11”促销中胁迫商家“二选一”。当年年底,京东将天猫诉至法院,双方的战事正式升级。

彼时,拼多多刚刚成立不久,尚未参与京东与天猫在“二选一”舆论场的激烈交锋,拼多多加入“舌战”始于2018年。回溯公开资料可知,当年度“双11”前夕,多家自媒体爆料拼多多商家遭遇天猫“二选一“,拼多多创始人达达随后在朋友圈发文,指责天猫强制拼多多商家“二选一”。此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和达达分别多次公开声讨“二选一”,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今年双十一。

京东与拼多多与天猫,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舆论舌战,均对垒多年,积怨颇深,本次联手诉讼天猫,也称得上“情理之中”,单唯品会之前在此事并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举动,此番主动申请加入“二选一”诉讼颇令人意外。然而,查看三家公司的工商资料后,这个疑惑可能得到了答案,京东、拼多多和唯品会在诉讼之外,还有两个明显的共同之处——这三家平台的股权结构中,腾讯分别持股17.8%、18.5%和8.7%,都是除了创始人以外的最大股东。

这场公堂对阵,可以称得上是腾讯系三家公司,联手对天猫的一场战役。

回溯三家公司的成长历程,在法庭之外,腾讯系对天猫在商场上的战役,早已经有明有暗打了许多年。

“二选一”,或许只是战火硝烟中的一枚烟幕弹。

1

“二选一”源起“3Q大战”

“二选一”这个说法最早出现是在2010年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在舆论场来回厮杀后,两家公司最终对簿公堂。这场著名的互联网商战,被称作“3Q大战”。

腾讯随后宣布,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因“360屡屡制造‘QQ侵犯用户隐私’的谣言,对QQ的安全功能进行恶意污蔑”等原因,腾讯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重新使用QQ。也就是是说,360和QQ两者之间,用户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二选一”一词,由此进入公众视线。

2010年时,京东的主要竞争对手尚且是当当。当时,当当在上市的当天,公开宣布开启价格战,数天后,刘强东公开爆料:当当向出版社发函,要求出版社在当当与京东之间进行“二选一”,京东作为网络图书零售行业的新玩家,销量不如当当,这使得更多出版社选择了当当,放弃了京东,很多出版社不再向京东供货。

这场京东和当当之间的交锋,是当年“3Q大战”后,另一场引爆舆论的著名商战,也被视作电商平台激烈竞争的表现。

时移境迁,到2015年第三季度,当当最后一次发布财报,营收仅为京东的5.5%。京东的声讨“二选一”的对象也换成了天猫。

该年“双11”前夕,京东向工商总局实名举报阿里巴巴扰乱电子商务秩序,在大促过程中胁迫商家“二选一”。之后阿里则回应称,“不能把碰瓷和炒作当作事业。我们尊重实名举报,但今天是鸡实名举报了鸭,说鸭垄断了湖面。”

此后数年间,“二选一”在电商间的舌战逐渐升级,几大主要的平台纷纷进入战局。

2017年“双11”前夕,正当京东指责阿里巴巴“二选一”时,苏宁以同样罪名发文怒斥京东,“京东发明的二选一霸权行为和基于此产生挟制商家的系统化手法,在过去30年闻所未闻。”

同样在“双11”前夕,2018年拼多多开始指责天猫“二选一”。今年,一年一度“双11“电商价格战、补贴战打响之际,”二选一“的话题也被再次点燃。而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联手起诉天猫的消息,意味着历经数年后,腾讯系的电商平台开启了配合作战的模式,开始从各个层面出击,力图合围天猫。

2

风起于青萍之末,腾讯合围早有端倪

实际上,这场合围早有端倪。追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腾讯系在其中的竞争布局。

早在2014年3月10日,腾讯与京东联合宣布腾讯入股京东15%,成为其重要股东。腾讯科技在其官网发文称,“这是中国互联网版图一次重要碰撞。腾讯此举使旗下电商与京东化干戈为玉帛,联合成为盟友,共同对抗竞争对手阿里。”

5年前,京东即宣布正式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年内京东成为腾讯的首选实体电商合作伙伴,且排名需高于其他电商公司。该协议还约定,京东可以获得微信排他性的一级电商入口,以及手机QQ入口。

这在当年即被视作腾讯对京东独有的流量加持。在业内人士看来,电商平台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流量入口与品牌商资源两个方面。其中,流量是对消费者注意力的直接争夺,有流量才有消费者进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

长效稳定的流量来源一直是稀缺资源,腾讯多年来稳坐互联网流量的头把交椅,占据全市场流量份额的42%以上。腾讯的社交产品优势,可以让电商平台获取更多的低价优质的流量增量。腾讯与京东的合作,也被业界视作在“双11”资源争夺战上主动出击的表现。

除了京东,腾讯还分别与拼多多、唯品会甚至蘑菇街达成了合作,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腾讯的流量输血。拼多多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月,拼多多与其主要股东腾讯达成五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支付解决方案、云服务和用户互动等多个领域合作,同时探索并寻求潜在合作的机会。微信用户可直接访问拼多多移动平台,也可通过微信和QQ等社交网络“拼单”——通过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商品信息,或邀请亲朋好友和其它社交网络好友“拼单”,来获取折扣。

对以社交电商起家的拼多多而言,腾讯的流量可以成为一个增长动力的源泉。从成立到年度GMV(网站成交金额)过千亿,拼多多只用了三年时间。为了达到同样的成绩,淘宝跑了5年。

唯品会则和京东与腾讯同时进行了流量合作,三方在战略业务上构建合作共赢生态链。腾讯将给唯品会微信钱包入口,提供微信平台流量合作。京东将为唯品会在京东app首页和微信朋友圈京东入口首页提供入口,并将帮助唯品会在京东平台上完成一定GMV销售目标。

过去数年中,腾讯显示出清自己的电商业务,然后持续加注京东、拼多多、唯品会。腾讯利用自身的的公众号、小程序、支付等工具,与持股的数家电商在供应链和物流、金融系统全面打通线上线下的营销场景,实现数据、场景和链路的用户闭环。

当然,在腾讯打造的社交流量场景中,阿里系的产品是不能涉足其中的——微信屏蔽淘宝、天猫的购买链接多年,淘宝和天猫只能向腾讯系以外的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开拓流量,但需要付出巨额成本。以抖音为例,今日头条与阿里签署的年度框架协议达到了70亿元的费用——相比之下拼多多“百亿补贴”也不过才多30亿。

两相对比,一方是腾讯系3家低成本低投入地实现用户增长,另一方是淘宝天猫高成本的外部流量,明显更加吃力。

3

腾讯系的车轮战术意味着什么

除了流量的倾斜,就“双11“的价格战而言,也可以发现腾讯系三家有没有可能协同竞争态势——通过有侧重的商品补贴,加大单品类的力度,来形成绝对意义上的价格优势,以此来获取用户。

3C数码、生鲜超市、运动服饰,这三块电商收入的大类目成为了今年双十一的重头戏。三英之间配合默契,基本形成了错位优势,来对垒阿里巴巴。其合纵连横的效果,强于均摊式的优惠补贴,更能刺激消费者尤其是价格敏感性的消费者对于平台的选择。

从拼多多来看,苹果产品是最大的补贴类目,其次集中在3C家电化妆品等标品领域,从今年618开始,拼多多就宣布进行100亿预算补贴手机数码、美妆、母婴百货等多个品类,并称这一补贴还将在双十一期间延续。

由于京东本身在这一块处于强势地位,拼多多的挤压使得天猫旗舰店和淘宝C店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本年度双十一,天猫不得不跟进拼多多补贴,反常的提前降价苹果产品。

京东补贴品类放在首页的是超市、母婴、粮油等需要更高信任度的产品上,京东则于10月17日,天猫启动会前召开了“双11”发布会,也官宣了史上最大力度优惠——“超级百亿补贴,其中称,将至少为PLUS会员节省90亿元。”除此之外,京东的策略还将重点惠及下沉市场。生鲜超市是电商们的下一个重点领域,但拼多多没有参与这块的争夺。

至于唯品会,则依然专注于发力男女服装服饰、运动品类。其中不乏对天猫举措——唯品会宣称将在双十一期间开放为期2小时的限量补贴,针对服饰、美妆、体用、家居、母婴等品牌商家进行特卖,这几类商品正是天猫与淘宝平台传统的优势品类。无论是百亿补贴还是品类的卡位,对应的,都是商业竞争中的手段与策略。

按照一般司法程序,京东、拼多多和唯品会向法庭提交加入诉讼申请后,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等待法官的意见,期间天猫也有机会向法官提出反对拼多多和唯品会参与诉讼。

无论腾讯系下的这三家公司,是否会被法庭准许,共同起诉天猫,这场拉开序幕的商战,接下来只会更加激烈。

对用户而言,电商大战,除了有好戏看,还可能有更多双十一的羊毛可以薅。


颜西跳蚤


双十一来临之际,各大电商可谓是卯足了劲备战,纷纷出台各类促销活动,甚至打出来平台补贴的口号,企业更是将双十一作为销售的商机,纷纷在各大平台铺货,以求理想的销售业绩。据悉雅诗兰黛预售不足一小时破亿,预售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双11金额,面对如此盛况,各大商家自然哪个机会也不愿意错过,纷纷在个大电商平台铺货。

然而,一定时间内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是相对固定,从一家电商平台买就不可能从另一家买,这是显而易见的,最终哪里买自然还取决于消费者。然而据悉天猫要求商家二选一,简单来讲就是要么选天猫合作,要么选京东,对商家提出要求。通常对商家来讲,无论顾客从天猫还是京东购买产品,都是自己的产品销量,倘若只选一家,势必失去另一家电商平台的销售,现在各大商家竞争激烈,此举取舍两难。

市场本来是一个公平的机制,无论是商家在哪个平台销售,还是消费者在哪个平台购买,只要合理合法,都是他们的自由选择。随着阿里巴巴做大,天猫此举有垄断之嫌,市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任何一家独大,都不是健康的状态。京东、拼多多、唯品会都是腾讯系,此举也可谓是彼此的交锋。

我是Roseview财经,更多问题敬请关注,欢迎一起交流讨论,希望对您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