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自己家裡打的豆漿有點澀,早餐店裡的喝起來卻那麼順滑?

遊獵記


豆漿其實是一種堪稱完美的存在,因為我們自古是一個農耕文明的狀態,所以土地是根本,在古代不可能利用大量的土地去飼養牛羊來獲取奶和奶製品,在這個時候豆漿的出現幾乎完美的填補了這個空缺。

直到現在豆漿在全國各地的早餐店、早餐攤位上也是出場率非常高的存在,有很多朋友也開始喜歡自己自制豆漿了,所以這次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在早餐界地位“舉足輕重”的飲品——豆漿。

【為什麼自己家裡打的豆漿有點澀,早餐店裡的喝起來卻那麼順滑?】

在家自己製作的豆漿跟外面早餐店的豆漿口感會有差別,尤其新手製作更是如此,不過產生這個差別的原因其實是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正常的原因,另外一部分可就是“不正常”的原因了,下面我們分開來說說。

先說說【正常的原因】

  • ①<strong>首先還是那個“熟能生巧”的老因素

這是做菜、做飲品或者做甜點等等都逃不過去的定律之一,天天做的人肯定比初學的人更容易做的好,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畢竟一般早餐店一週做的豆漿可能比一個人一輩子喝的豆漿都多,所以這個經驗累積的差別是巨大,製作經驗更豐富當然更容易做出順滑的豆漿。

  • ②其次是設備上的因素導致的差異

其實現在一些家用的高端豆漿機已經能做出十分細膩順滑的口感了,但是畢竟這些機器普遍都挺昂貴的,所以可能一般家庭如果不是特別愛喝豆漿的話,並不會選擇那麼昂貴的機器。所以好的早餐店的專業設備是肯定比大多數人家裡的豆漿機要強一些的,自然就打磨更細膩或者濾渣更徹底一些,那麼自然喝起來也就更順滑了。


然後再說說【“不正常”的原因】

這個所謂的“不正常”指的就是一些常規意義上不該出現在豆漿裡面的物質,這些東西是會提升豆漿的口感和香味的,但是畢竟它們是額外添加的,最為常見的就是“豆漿香精”、植脂末之類的東西。

豆漿香精這個東西可能大家比較陌生,其實它就是一種以食用香精“香蘭素”為主弄出來的複合香精。其作用就是可以讓豆漿香味更濃,打個比方

:原本可能1斤豆子加9斤水做10斤豆漿,但如果用了“豆漿香精”,那麼就可能會達到1斤豆子加59斤水做出差不多60斤豆漿來,這有著不小的利潤差別。

而植脂末就是一些廉價奶茶裡面最常用的東西之一,主要成分是氫化植物油、乳化劑之類的,可以讓飲品變得濃稠、順滑、狀態穩定,不過植脂末最被詬病的就是其含有反式脂肪酸,所以並不建議大家經常飲用含有植脂末的飲品。

那麼既然外面的豆漿可能會有些“貓膩”,我們自己做的豆漿有沒有健康的方法讓它更香濃順滑呢?

這當然也是可以的了,其實我們在家一般製作豆漿的時候,如果覺得不夠香濃的話,其實最基本的因素就倆:要麼豆子沒打的足夠粉碎,要麼就是豆漿沒有徹底的煮沸。

這就比較好理解了吧,豆子打的不徹底,那麼自然就不夠細膩,香濃滋味也釋放的不充分。而豆漿本身是會存在假沸狀態的,就是看著好像沸騰冒泡了,但其實它的溫度並沒有達到正常的沸騰溫度。溫度不夠自然激發香味就沒那麼徹底,而且假沸的豆漿中有一些不利於健康和營養吸收的物質也沒被完全分解,喝下去不僅不夠順滑香濃,還可能會帶來一些腹痛腹瀉之類的問題。

  • 所以我們自己製作豆漿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讓豆漿更香濃順滑:

①使用可以打磨更細膩的豆漿機。

②選擇更優質的大豆並做好提前浸泡工作。

③儘量選擇一鍵式從打豆子、濾渣、徹底加熱煮沸都可以完成的豆漿機,如果一定要自己煮沸的話,請確保沸騰狀態10到15分鐘消除“假沸”狀態。(不用擔心煮沸那麼久會流失多少營養,豆漿中值得我們留意的營養物質都比較耐高溫)

④可以在打豆漿的時候添加一定比例的花生仁或者核桃仁,這些富含天然油脂的堅果同樣可以增加豆漿的順滑度和香濃滋味,效果還是挺明顯的呢。

那麼以上就是這次關於豆漿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有所幫助的話,懇請幫忙轉發和點贊!

如果你對於這個【外面豆漿比自制的順滑】的問題有什麼自己的看法,也歡迎評論裡跟大家一起友好討論。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當你每次出去吃早飯喝店裡的豆漿時都會感覺比家裡的榨的豆漿好喝無數倍,一度好奇為什麼家裡打出來的豆漿不如外面的好喝?下面就來揭秘一下。

我的一個豆漿世家的朋友可以說一下。從我記事起家裡就一直做豆漿,可以說是遠近聞名,周圍鎮子上的人也會來買。說實話在家自己做的豆漿根本不能算作豆漿,漿是水字旁,是液體,豆漿機做出來的叫“糊”,是半固體物質。豆漿機磨豆和煮沸是在一起的,最主要的是,黃豆是帶殼磨得。

之前我在某陽上過班,老實講豆漿機,其實不是很好。給大家說說外面是怎麼做的:黃豆泡一晚上,取泡發的豆子於高壓鍋,加入較多的水,開始煮,上氣後關小火,聞到黃豆香味時關火。開蓋,倒掉豆皮和煮豆的水,只留下熟豆子。取泡發的豆子於高壓鍋,加入較多的水,開始煮,上氣後關小火,聞到黃豆香味時關火。開蓋,倒掉豆皮和煮豆的水,只留下熟豆子。大概是這樣。

曾經也一度好奇為什麼家裡打出來的豆漿不如外面買的好喝,自從在學校食堂的豆漿窗口兼職以後,就明白了老闆的窗臺上永遠用篩子晾著,兩大筐用高壓鍋煮好的豆子豆漿機,用的是過早攤子上隨處可見的塑料的那種,隨時磨出來隨時喝。

現在市面上的豆漿都基本分兩類,一種是現磨豆漿,一種是成品豆漿,第一種是黃豆提前弄熟,磨完後過濾之後就成豆漿了。這種豆漿主要是細膩,味道濃厚,放冷之後會有豆皮。這種豆漿一般早市買早餐的攤位都有售賣。第二種成品豆漿就是豆漿粉沖泡而成,都是一些小飯店水壺裝的,用來招待客人,只能當做解渴的水來喝,沒有現磨豆漿的香。

說實話,做豆漿是一門手藝、藝術,不是一臺機器能代替的,想一想深夜在一個街邊攤喝著熱氣騰騰的豆漿,一口微燙的豆漿,嚥下去穿過喉嚨直滑到肚子裡的感覺,在家用機器是做不出來的。




廚師許松林


我開過包子店,賣過豆漿,自己打和賣的不一樣是因為做法不一樣,店裡是把豆子先烤熟,我自己在家也做過直接把黃豆放鍋裡炒,小火炒熟,表皮微黃,有香味就可以了,放罐子裡裝起來,打豆漿的時候取出就行,想味道更好可以加少量燕麥片,紅棗,打豆漿時用開水,第一次加一半的水,打一至兩分鐘,無顆粒狀,再加開水打兩泡秒,起攪拌作用,這樣一杯個外面賣的一樣的豆漿就完成啦


虛偽世界何來感情2


要想喝好喝的豆漿是有方法的,你說有點澀,應該是沒有把泡發的黃豆皮去掉,把黃豆泡個5-6小時,把最外一層皮去掉,然後再去打磨。

小時候經常喝豆漿,可好喝了,現在我來分享下我們老家那邊的豆漿是怎麼做的。

用冷水泡

我看著他是這樣做的,他們都是提前把黃豆早早的泡好,然後把最外面一層皮去掉,這個過程大概5-6個小時。泡發後可以是黃豆膨脹,可以去掉最外一層皮質,這樣磨出來的黃豆漿就不會發苦了。

磨黃豆

以前沒有豆漿機的時候做豆腐都是用石磨的,就是以前比較大的那種石磨器,用手工推,後來變成電動動的了,畢竟專業做豆腐的人量比較大。

現在又還原成用石磨,但是可以使用自動化石磨機,算是一種還原,這個工藝問題沒有很大的研究,個人比較喜歡石磨的。

洗豆漿

把磨好的黃豆放在一邊,在鍋裡燒水,水不用燒開,這個水是用來洗豆漿的,以前洗豆漿都是用乾淨的布袋洗,把磨好的黃豆放在布袋裡,然後把燒好的水往布袋裡倒,一般布袋架在鍋上面,可以一邊洗一邊燒。

洗的時候用一個乾淨的木棍攪拌均勻,這樣容易洗,其實就是過濾豆渣。

這樣洗出來的豆漿很順滑,很少雜誌,我現在喝的豆漿一般都不把豆渣過濾的,都是黏稠黏稠的,個人比較喜歡過濾的豆漿。

然後把過濾好的豆汁燒開,就是豆漿了。(把豆漿燒開的時候要攪拌,要不然容易粘鍋燒糊)。

總結,豆漿澀是因為沒有把最外層皮去掉,泡發後去掉皮即可。





清君策


我分享一個我家打豆漿的方法,先把黃豆在烤箱裡烤熟,烤熟的黃豆有一股香氣,再用豆漿機打成豆漿,打好的豆漿喝起來特別香,比泡的黃豆好喝幾倍,而且沒有豆腥味,沒有好多渣子的感覺,比較順滑。但就是顏色微黃,不像外面的奶白色,但是真的好喝。沒有烤箱就在鍋裡炒熟也可以,炒的時候不放油。大家可以試試


糖豆的廚房


這個我最清楚,因為我小時候家裡就是做這個的,好喝的豆漿必須具備以下幾點,首先是優質的黃豆,提前泡六到八小時,有笊籬攪一攪把泡掉的豆皮撈出扔掉,這點很重要,去掉豆皮才不會有苦澀的味道,我們家用的是電磨,把黃豆磨得很細很細,磨豆時水是直接加進去的,把磨好的豆子用小火煮開,然後用細布把豆渣過掉,也可以先過掉豆渣在小火熬開,豆渣過不淨也影響口味,好喝豆漿這樣就做好了。

現在用豆漿機的不好喝可能就是泡好豆子沒去掉豆皮,和過濾豆渣不細緻,自己喝就別加太多水了,這幾樣做到應該不會不好喝吧!


隨風阿羙


不知題主是在哪個城市居住,我們這兒的早餐豆漿不行,味道總是淡淡的,順滑的口感我從來沒喝到過。

我很少在外面買豆漿,因為外面買的豆漿真不如自家做的好喝,在外面還不如買盒牛奶配早點。

我打豆漿的機器是一臺老式的九陽自動豆漿機,功能很單一,只能打豆漿。

把泡好的黃豆放進濾杯,加上適量的冷水,開通電源,15分鐘後,熱氣騰騰的豆漿就做好了,直接倒進碗裡,涼了就可以喝了。

剛開始打豆漿時,覺得打出的豆漿不似牛奶般濃,於是加進了些花生,口感濃郁了好多。

黑豆的口感又要淡些,需和黃豆、花生一起搭配才好喝。

我個人是覺得外面的豆漿是不可能有自家打的豆漿濃度高的。

自家按比例配好的豆子,放最低的水位線,出來的豆漿也就是那麼幾杯。

若商家按家庭的標準來售賣豆漿,怎麼定價呢?

高了,無人買;低了,自己又吃虧,這年頭,誰會做賠錢的買賣呢。

我們自己在家裡打豆漿,注意這幾個方面吧,應該就可以避免題主說的豆漿澀的問題。

  • 首先黃豆用小圓豆,不推薦使用陳豆。黃豆洗淨,用冷水浸泡。夏季6-8小時,冬季10-14小時,不要過度浸泡。中間需要換水,尤其是夏季。

  • 豆漿澀的原因主要來源於黃豆皮,將浸泡好後的黃豆用手指輕輕搓去外皮,然後將去掉外皮的豆子拿去磨豆漿就可以了。


  • 浸黃豆的同時,也可浸一些花生米,花生米的比例隨意,泡好後與黃豆一起磨漿,口感比單純的豆漿好喝很多。

<strong>有時間題主可在家裡再重新試做一次豆漿,定不會比外面賣得難喝的。另外,我們自家做的豆漿還可加點葡萄糖內酯做水豆腐吃,味道相當的好。

生活是很真實的柴米油鹽,一簞食,一瓢飲。謝謝閱讀,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或留言!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希望大家能為我點個贊,並關注我一下,最後別忘了幫我分享,轉發一下哦!特別感謝!


笑笑的麥子


曾經做過早餐近十年的早餐經營,豆漿是早餐經營的一個主項,所以對這個問題有一些瞭解,那麼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做豆漿的經驗:

早餐店裡豆漿順滑的原因

  1. 選料

早餐店裡的豆漿,基本都是選擇新鮮的黃豆,也就是能生芽的黃豆。這樣的黃豆做出來的豆漿,沒有異味,有天然的豆香在裡面。

2.挑選、浸泡

以前做早餐磨豆漿的時候,一般都是頭天晚上或下午,把黃豆挑選出來。撿去秕的、壞的、挑顆粒飽滿,表面光滑的。

把選好的黃豆,清洗浸泡去除表面的雜質。然後用清水浸泡6-8小時以上。浸泡到黃豆的表皮,用手輕輕一捏,黃豆的皮就會脫落為好。

3.打磨、熬煮、黃豆與水的比例

浸泡好的黃豆清洗一遍,漂洗去表面的雜質和黃豆皮。然後按1:10的比例搭配水,入豆漿機裡磨成豆漿。

以前都是用紗布包裹過濾進鍋中熬煮,現在很多商用豆漿機都自帶過濾功能,所以省去了不少人工。

熬煮豆漿的時候,鍋邊一定不能離人,否則豆漿沸騰後很容易撲鍋。在豆漿熬開後,從鍋裡舀一勺澆在鍋裡,這就是“揚湯止沸”的由來吧?

那時候熬豆漿有時候會添加點糖精,這樣豆漿甜甜的也很順滑。不過估計現在有更好的替代品了。

家裡做的豆漿為什麼沒有早餐店裡的順滑

家中熬豆漿現在一般都是選用豆漿機、破壁機,可能挑選過濾沒有做好,導致熬好的豆漿有渣滓,所以口感不是太好。

告訴大家一個在家裡一樣可以做出順滑豆漿的小竅門:

  1. 黃豆選用顆粒飽滿的,因為家裡製作量小,可以浸泡後去皮。
  2. 做豆漿時加一點香米,不用浸泡直接和泡好的黃豆入豆漿機中,按“五穀豆漿”的鍵即可。這樣做出來的豆漿,有米香在裡面也很順滑。
  3. 家裡做豆漿,用最細的網過濾,然後靜置一會再喝。把渣滓沉澱到底部,這樣喝起來也很順滑。


其實給我感覺家裡製作豆漿,只要選料、過濾、比例,掌握好以後,一樣可以做出比早餐店還要順滑的豆漿!

豆漿還是家裡自己製作,用料安全、食材健康、而且經濟實惠!早餐店現在的杯裝豆漿,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豆粉沖泡的,裡面也加了一些增香、增稠的物質,所以有時候還是少喝為妙!


73神牛


我做早餐的。去渣的豆漿也賣過。現在賣的是不去渣的。以前去渣的。是一種石磨機器。去渣以後需要煮兩開。第一開煮開以後把上面的泡沫去掉。晾一會再煮一開。那樣沒有豆腥味。現在賣的是那種一邊打一邊賣的那種。不用去渣的。豆子頭天晚上泡好。第二天早上高壓鍋壓熟。壓到豆子一捏就粉的那種。然後瀝乾水分。然後放紅棗。芝麻。花生米。打出來的豆漿特別香。至於別人說放什麼添加劑。我家沒有。如果不相信。自己在家裡也可以打出來一樣的


慧146042300


很多人覺得快餐店的豆漿好喝,那是他們的口味已經被加了香精的所謂豆漿帶壞了。

快餐店是怎麼做豆漿的?

1+煮熟的黃豆放在冰箱裡,需要的時候拿出來,加上熱水放進料理機打成“豆漿”。

我煮過一小盆黃豆,這樣試過。早晨上班前抓一把放在料理機裡,加點熱水,嘩的一聲不到一分鐘就出來兩杯“豆漿”。

為什麼豆漿要加引號呢?因為他這樣做出來的實際是豆麵粥。裡面再加上點糖,如果不和“正品”對照的話,你喝不出來而已。

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兩種豆漿做法都實驗過。

盲測,兩種同時對比著喝,能分別出來,單獨喝,分不出來。

有人說我煮熟了以後再過濾,別忘了大豆裡是含澱粉的,澱粉熟了以後會變成什麼?漿糊,對了就是漿糊,你把漿糊過濾,效果能好嗎?

上面這種做法的豆麵粥,毫無豆香氣,也做不出豆腐腦來。

2+用豆漿粉加開水衝煮一下。淘寶上有很多售賣“永和豆漿粉”的。

實際上是黃豆的全豆粉。做出來也是一種豆麵粥。放點糖,口感很甜,我買過豆漿粉,水衝開熬一下,成“豆漿”,不對比你也喝不出來。

這種豆麵粥,毫無豆香氣,也做不出豆腐腦來。

……

怎麼讓客人喝著覺得香呢?

上面的兩種做法,講究一點的,會加黃豆香精,讓你喝著的雖然是豆麵粥,卻比傳統做法的真正豆漿還香。

搜黃豆香精,淘寶上很多賣家,生意興旺呢。

……

3+真正傳統工藝做豆漿的有沒有?大點的早點專賣店,除了豆漿還有豆腐腦,老豆腐等賣,肯定是傳統工藝的。

街邊的小快餐店,不會費那個事。

現在很多家庭自己做豆漿,用的是9羊豆漿機,程序也是用煮熟的黃豆做,還不出渣,也是毫無豆香氣,做不出豆腐腦來,味道能好才怪。

自己怎麼能做出原汁原味、香氣撲鼻的豆漿呢?

要基本按照傳統工藝。

所用的工具是:高速粉碎機(破壁機)。

(開始用過手搖磨盤式的豆漿機,後來和高速粉碎機相比,味道沒有差別)

步驟是

1+把豆子泡發。12小時是足夠了。(泡的時間過長,豆子內部發酵就煮不出漿了,煮的時候黃豆的植物蛋白會凝結成白色絮狀,我實驗過哈,20多度的夏天,浸泡24小時,差不多是臨界點了)

2+泡過的黃豆加水放粉碎機內,打碎成漿。

這個粉碎機可以是高速攪拌粉碎機,商品名稱料理機破壁機,機械結構都是高速旋轉的刀片打碎放進去的物質,也可以是砂輪盤或者鐵質磨盤狀的粉碎機。效果是一樣的。

3+過濾除渣,記住一定要除渣,否則會嚴重影響口感。

中國農民最會勤儉過日子,但是做豆腐時一定要出豆腐渣,不會節省到不濾渣。

(不要相信什麼高速料理機可以不出渣的鬼話。豆皮打得再細也永遠不會溶於水,一起煮熟的話,在碗裡稍微放置一會,碗底部就是厚厚的一層絮狀的渣,喝起來口感特別不爽)

開始是用紗布過濾。後來發現馬雲家有專門的袋狀過濾網,很細很細的,好用。

4+煮漿。

新黃豆磨出來的豆漿,煮開鍋時會有一股撲鼻的豆香氣,鍋裡豆漿液麵還會形成一層腐竹式的膜。

那股豆香氣,端起碗來慢慢的品一口,一下就讓你想起兒時喝過的豆漿老店的味道。

如果想做豆腐腦,在漿裡放點內酯凝結,和外面飯店做的差不多。(淘寶賣內酯的店,有工藝流程)

這樣做當然比較費時間。

但是自己做,追求的就是原汁原味,只要你喝過真正的豆漿,對那些豆麵粥就會不感興趣。

單位抽獎時抽到過9羊豆漿機,一看它說明書的設定程序,是把黃豆放進去,一邊煮一邊打碎,最後出來全豆麵粥。轉手就當場送給財務妹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