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的?

春春的天天


也许是上帝眷顾,阿拉伯国家几个壮汉群殴一个襁褓中的以色列,不但没有把这个婴儿打死,反而越打人家越壮实,自己还伤筋动骨被打残。

三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不但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反而把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耶路撒冷等大片土地拱手"送"给了以色列。

那些阿拉伯国家有钱、有人、有苏联支持,他们怎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输给一个弹丸小国以色列,咽不下这口气。

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时,就埋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种子。

为了报仇雪耻、收复失地,埃及和叙利亚决心跟以色列再干一仗。经过精心准备,他们对以色列打动突然袭击,打响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人的盛大节日,跟中国人春节一样。在这一天所有的犹太人都要放下手里的工作不吃、不喝,并且打扮的精精神神到犹太会堂祈祷。就在这一天埃及军队和叙利亚军队同时不宣而战,对欢度节日的以色列军队发起了进攻,所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赎罪日战争”。

可以说埃及在战前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成功,埃及成功地疑惑了以色列。现代战争为了出奇制胜都不再搞什么正规的交战过程,讲究突然袭击。二战中希特勒就是突然袭击的高手,日本对珍珠港的打击也是突袭战的成功典范。埃及为了更"突然",可谓是煞费苦心。

1972年底,埃及耗费400万美金在苏伊士运河西岸修建一道又长又高的堤坝,动工的时候萨达特总统亲自去剪彩,动用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说是防洪抗灾,但实际上是为了躲避以色列的耳目用来集结埃及的部队。

埃及为了保证行动的突然性,还通过外交人员跟以色列进行频频接触,释放"和解"的善意,用以麻痹以色列高层。埃及方面在制定作战计划到实施都严格保密,只有萨达特和国防部长几个高层领导知道作战计划的详情。甚至在开战前四小时,师长才知道自己队伍的行动目的。而那些营一级的指挥官直到临战前两小时才知道自己的作战任务。

直到开战前一小时,指挥官还让自己的埃士兵下河游泳、打闹、嬉戏,埃及阵地一派"祥和"景象。

1973年10月6日14时,战争打响。毫无防备的以军被埃及和叙利亚军队打了个措手不及。战争进程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6日至9日),埃叙军队获得初期胜利。

在战斗打响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埃军10万大军和一千多辆坦克通过运河。不到三天,埃军控制了运河东岸10至15公里地区。叙利亚军队也兵分三路向以色列阵地进攻,以色列军队抵抗不住、节节败退。

第二阶段:(10月10日至15日)

以军回过神来组织反击,埃及军队攻势减慢、停滞不前。以军在抗击埃及军队的时候,对叙利亚军队发起主动进攻,直逼大马士革,迫使叙利亚军队回撤,叙利亚军队的攻势被瓦解。以色列开始专心对付埃及军队。

第三阶段(10月15日至24日),西线以军转入大反攻,埃及军队被击溃,叙利亚军队的进攻无法奏效,阿以双方宣布停火。

就这样,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又一次惨败给了以色列,阿拉伯国家的斗志彻底被打碎。他们从此患上了"恐以症",再也不敢设想武力消灭以色列。

埃及和叙利亚在赎罪日对以色列发动突袭,经过了精心准备。战争开始以色列被打得晕头转向,战局也向着有利于埃叙方向发展,为什么会功亏一篑、转胜为败呢?

一、埃及"小富即安"错失良机。

埃军突然袭击,以军猝不及防,埃军一路高歌,战果累累。埃及军队前期取得的成果出乎总统萨达特的意料。这么多年了,终于迎来了一场胜利,埃及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埃及全国开始庆祝,萨达特也开会为军人庆功。

从10日起,埃军突然停下了进攻的步伐,焦头烂额的以军也搞不懂出了什么鬼。埃及的莫名其妙的停止进攻让以军等到了援军,等来了武器弹药,从容地部署了阵地的兵力。

而以色列高层也在这难得的停战时候,被打蒙的大脑冷静,确定了顶住埃及军队,主动打击叙利亚军队的各个击破战略。

二、埃及军队冒进、作死。

这时候埃及军队还有翻盘的机会,10月14日6时,埃军出动80架飞机、200门火炮以军第二线阵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突袭。

不久,埃以双方在运河东岸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坦克会战。打红了眼的萨达特不顾前线将领的反对,强令埃军分头向哈特米亚、吉迪和米特拉山口三地的以军发起进攻。

前线将领为什么反对呢?

因为在以军的空中和地面的立体打击下,埃及的防空部队后撤了将近一百多公里,埃及的反坦克部队也跟前线部队严重脱节。

埃及军队脱离防空网和反坦克防御系统孤军深入,等于作死,用前线士兵的生命来进行豪赌。果不其然,以军早已严阵以待给埃及军队布下口袋。脱离了防空网的埃及军队一头扎进以色列三个师兵力的包围圈,以色列飞机、大炮和坦克如入无人之境,胖揍埃及军队。可怜那些埃及士兵就像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三、埃及军队部署失当,彻底玩完。

10月16日,以军乘胜追击,埃及军队破釜沉舟,双方展开激战。这时候,埃及在大苦湖地区的第2、3军团部署出现失误,中间竟然出现了30公里的间隙。这种失误在二战中根本不是个事,因为这么小的空挡对方难以发现。但七十年代战争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这个空挡被美军侦察卫星发现,就成了致命的失误。

以军很快就抓住难得的机会,像一把尖刀插了进去,埃及军队被切断退路,埃及两个集团军插翅难逃,成了瓮中捉鳖。

如果打下去势必是全军覆没,埃及除了认输别无选择。10月24日,埃及被迫接受停火协议又一次咽下失败的苦果。


历来现实


从以色列建国开始,历史上阿以双方发生的规模较大战争就有5次。在这里,我们分析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以色列的作战问题。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简单回顾

任何战争都有起因,第四次中东战争也不例外。其实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就埋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种子,过了6年,就开始生根发芽了。因为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方丢失大片领土。为了收复失地,在1973年的10月6日,以埃及和叙利亚为代表的阿方11个国家,在赎罪日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对阿方的战争企图,以方判断失误,包括美国的情报机构在内。所以,在仓促应战的情况下,被阿方打了个措手不及。

第四中东战争中的两个主要战场

  • 在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西线埃及军队强渡运河,仅用6个小时就有8万人渡过运河到达东岸,未遇到以军的强烈抵抗;9日,过河埃及军队就达6个师10万人,坦克600辆,击退以军装甲部队3次反扑,控制了运河以东10-15公里的范围。在此阶段,埃及取得完胜,可谓是一血前耻。

  •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

以军西守东攻,先北后西,西线埃及军队受阻,北线以军反攻得手。经过第一阶段的失败,以色列发动了全国总动员,战争潜力很快转变成战争实力,两线作战中,经过权衡利弊,决定先夺取更为重要的戈兰高地,西线可以以空间换时间,此时埃及军队进攻欲望也不强,在取得优势的情况下,等着谈判,结果以军先稳定了北方,再着手解决西线和埃及的问题。

  • 在战争的第三个阶段

西线以军偷渡运河,出奇制胜,切断埃及过河部队的后勤补给,让埃及军队陷入被动,以致最后绝望,后在联合国的调停之下,结束战争。

在西线作战中,埃及军队的主要失误

埃及与以色列作战经过图

  • 埃及军队小胜则止,进攻欲望不强,指挥决策失误

此次战争,由于是埃及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的突然袭击,致使以方根本没有充分的准备。在此情况下,埃及有2个军团近10万人先期强渡运河,势头如此之好,本应长驱直入,收复西奈半岛全部的失地,但埃及军队只控制了河东15公里的范围就停止了,等着政治上的谈判。殊不知,这是犯了谈判的大忌,谈判时军事上越有利,谈判的砝码就越重,这反映出埃及军队进攻的愿望不强,同时也暴露出高层指挥战争能力的不足。

  • 埃及军队没有保护好两个军团的连接处,犯了军事上的大忌

在埃及的进攻作战中,共有3个军团,其中过河的有第2、3军团,第1军团作为预备队放在开罗附近。在军事上,两军的连接处,往往是对方的突破口,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莫不如此,比如,在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就经常采用此方法,大破大流士的军队。但埃及军队在此次作战中完全忽略了对连接处的保护,让以军找到了突破口,埋下了失利的种子。

  • 埃及军队后勤保障单一,陆路运输被切断以后,毫无办法

以军渡过运河以后,先占领法伊德和阿布苏韦尔机场,切断了埃及预备队开进的路线和前后方的联系,让河东的埃军后勤完全中断,缺弹少药,非常绝望,同时以军完成了对埃军第3军团的包围,让河东的埃军完全处于被动之中。如果此时,埃及军队能通过除陆路之外的其它方式对河东军队进行后勤补给,埃军也能维持战力,继续向以军发动攻击,但埃及军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以致就此陷入被动,只能投降和等待谈判。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本来埃及军队取得了先手,是一副好牌,但由于犯了以上分析的3个方面的失误,致使在战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战争的先期优势,可以说非常遗憾。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


止戈军是我


也不算是一手好牌,只能说初期埃及仗着准备充分和出其不意占了一定优势。但是这个优势是有很大限制的,埃及没有能力将其转化为决定性的胜利。

埃及的第一张好牌是出其不意。

1972年底,埃及耗费400万美元在运河西岸修建一道巨大河堤,表面上是抵挡以色列的袭击,实际上是用来隐蔽炮兵和坦克的集结。从1973年初开始,埃及多次征召后备役人员服役,然后又分批复员,给以色列造成错觉。埃及还以开展频繁外交和“例行演习”的方式迷惑以色列。

埃及搞一次演习,以色列就要搞一次动员,耗资一千万元,所以“狼来了”搞多了,以色列人警惕性就降低了


在备战过程中,作战意图、作战计划,埃及规定只让总统、国防部长几人知道,作战命令在开战前6小时才传到师级指挥员,开战前3小时传到营级指挥员。临战前2小时,前线指挥官还让一些士兵下河游泳,在沙滩上晾衣服,使前线保持一派“和平”景象。

以色列人以为埃及人会老老实实过斋月,谁知道埃及人那么不虔诚

在开战日期上,埃及特地选择了10月6日。这一天是穆斯林的斋月节,又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斋月节里,阿拉伯人白天不吃饭,缩短工作时间,减少活动。所以,以色列认为,阿拉伯国家决不会这这一天发起进攻(没想到埃及人为了胜利,已经把安拉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赎罪日是犹太人的绝对休息日,从日出至日落,不吃、不喝、不吸烟、不广播。大多数官兵都留在营中,前沿士兵很少。

出其不意带来的优势是明显的,开战不到三天,埃军就控制了苏伊士运河东岸10至15公里地区。但是,出其不意带来的优势也是暂时的,以色列人已经被惊醒,这张好牌打出去了,也就废了,不能再用了。

埃及的另一张好牌是针对性的战术。

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东岸,兴建了一条长123公里,以当时的以军总参谋长巴列夫命名的防线。沙堤高8.5米,朝运河一面被削成55度的陡坡,在坡上设置了铁丝网和地雷区,还设置有通向运河的凝固汽油管,点燃后可在运河上形成一道火网。以军沿运河全线还修筑了31个核心堡,形成交叉火力网。


巴列夫防线的核心堡示意图。开战第一天,31个核心堡就被埃及军队占领了15个

为了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埃及人苦心孤诣,想出了针对性的破防措施。对于凝固汽油管,埃及蛙人秘密将其堵塞;对于铁丝网和地雷区,用爆破筒暴力破坏;对于沙堤,用高压水龙头冲刷,仅用9小时,就在沙堤上打开了60多个缺口,架设10座浮桥和50个门桥渡场。在战斗打响后的24小时,埃军10万人和1020辆坦克以及1.35万部车辆通过运河。

埃及工兵用高压水枪打破了以色列人以为坚不可摧的沙堤防线,让主力得以长驱直入

通过前三次中东战争的血淋淋教训,埃及认识到以色列的优势在于空军和装甲部队(表面上是这样),所以埃及从苏联进口了大量最新式的防空导弹和反坦克武器,并确定了一个作战原则:部队必须在防空网和反坦克防御系统内行动。



萨姆各型防空导弹打破了以色列一贯的制空权


这个原则在开战之初,确实给以色列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埃及防空网在第一天就击落了40架以色列战机,由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7型导弹为主组成的防空体系,在战争初期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使以军飞机数日内不敢进入运河空域。

AT-3反坦克导弹,至今依然活跃在战场上

因为预料到以色列装甲部队会进行反击,埃及军替担任第一波攻势的部队装备了空前数量的反装甲武器,包括单兵携带的RPG火箭筒以及更为先进的AT-3反坦克导弹,平均3名埃及士兵便有1人装备反装甲武器。以色列装甲部队对此全然不知,傻乎乎地闯入埃军反坦克预设阵地,结果被击毁了数以百计的坦克。

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以色列坦克


但是这两个杀手锏都有其弱点。防空导弹沉重,机动性有限,本身又很脆弱,必须大量部队保护。反坦克导弹威力很大,但是还没有实现发射后不管,必须由发射手控制直到击中目标,仅适合守株待兔打伏击,不适合进攻。因此埃及军队不是不想继续进攻,而是被这两个杀手锏拖住了后腿,没法打运动战。



10月14日,因为盟友叙利亚人被以色列痛击,埃及人被迫第一次脱离防空网和反坦克防御系统,集中1000多辆坦克主动进攻。事实证明离开了反坦克导弹,埃及装甲部队果然不是以色列的对手,在800辆以色列坦克的迎击下,埃及人损失了200辆坦克,惨败而归,以色列仅损失50辆坦克。



离开反坦克阵地,埃及坦克被以色列坦克打得落花流水


10月16日,以军根据美国侦察卫星提供的在大苦湖地区的埃军第2、3军团结合部有30公里的间隙的情报,抓住埃军运河西岸兵力空虚之有利时机,从结合部突入运河西岸,摧毁了埃军的大量防空导弹阵地。防空网完蛋了,以空军得以在运河西岸进行轮番轰炸,埃及全面陷入被动,被迫同意停火。

埃及防空网被以色列地面部队摧毁后,以色列空军再次控制了天空,让埃及空军瑟瑟发抖

战争是两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仅靠突然袭击和一两样新式武器是无法决定战局的。以军的战术水平和素质远高于埃及军队,所以才能反败为胜。


海军史研究会员


赎罪日战争刚开始,埃及人进展顺利,以军节节败退,梅厄总理向美国呼吁救救以色列吧,同时将核弹装上了幼师式战机,此吋在美国的犹太人搭乘民航班机迅速赶往以色列助战。以色列的战损修复能力惊人,埃及人不明白以色列的坦克越打越多。以军修复了埃及战损和丢掉的坦克重新投入战斗。美国卫星发现埃及第二军和第三军之间有8公里寬的间隙,通报以色列,以军遂组建沙龙坦克旅,使用缴获和修复埃及的苏式坦克组成,把脸抹深,说阿拉伯语,乔装埃军,渡过运河,一路打打杀杀,直逼开罗,此时埃及第3军也被以军包围,苏联人出面要求停火,萨达特尝受到先胜后败的苦果,只好接受。


太阳125933863


个人认为,通过历次中东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埃及亦或者是阿拉伯联军从来都没有“一手好牌”过,顶多是从兵力规模、装备数量上占据过优势,但是在作战人员素质、凝聚力、指挥水平等“人的因素”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当然,作为“世界火药桶”的中东地区,每次战争背后都少不了世界大国之间角力的影响和干预,但仅就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来说,阿以双方背后的苏美两国,在军事实力和军工水平方面已经算是“旗鼓相当”。美国和苏联对交战双方的援助力度,也算是不相伯仲,甚至两线作战的以色列在“外援”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还处于劣势,最后依然能够以“受挫于先、制胜于后”收场,不得不说以色列是“深谙战争艺术”之道。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南线司令沙龙在苏伊士运河岸边

战争初期,以色列短暂失利的原因

1973年10月6日,经过精心准备的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在炮火的掩护下突然从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南北两向”夹击以色列。由于埃叙联军发起战争的突然性,让以色列措手不及。仅用了24小时,埃及军队就摧毁了以色列人两个旅把手的“巴列夫防线”,不到3天的功夫叙利亚也占领了戈兰高地的前沿阵地。地面战争进程的第一阶段呈现出一边倒趋势,以色列大量作战人员被歼灭或俘虏,损失坦克300余量,战局十分被动,以至于时任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向美国发出紧急求援“救救以色列”。题目所说的一手好牌,似乎也就是这一段短暂时光了吧?

▲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叙利亚俘虏的以色列士兵

那么经验丰富且多次战胜阿拉伯世界的以色列,为何会在战争初期如此“不堪”呢?

1、首当其冲的原因,当然是埃及和叙利亚发起战争的突然性,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则是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失能,更是整个以色列国家的“麻痹大意”。事实上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早就对埃及的战前准备和动员有所察觉,然而多年来积累的战争优势和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迅速且压倒性的胜利,让整个以色列都弥漫着一种“盲目自信”的情绪,此时的以色列深信“自己在中东地区已经形成了威慑力,阿拉伯国家在达到某种条件之前不敢主动开战”。例如,以色列情报部门领导即使在开战前夕,依然认为“埃及在具备轰炸以色列机场并瘫痪以空军之前不会发起进攻,而要具备这种能力至少要到1975年”。

▲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沿岸构筑了“巴列夫防线”

2、埃及的“疲敌战术”颇有成效:经统计,埃及在1973年1月、4月、7月、9月和10月五次沿苏伊士运河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迫使以色列在1月、5月和8月发布了三次“国家战争动员令”,然而每次动员都以“没有战争、解除戒备”结尾,造成了以色列国内怨声载道,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例如,1973年4月,以色列情报部门报告“埃及开始实施灯火管制、招募献血人员、动员民防人员,并且沿苏伊士运河大规模集结兵力开展军事演习,并沿运河西岸开辟65条坦克通行斜坡道,很有可能在5月份突然对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于是以色列政府在5月17日发布“战争动员令”,因为战争动员造成的工厂停工、活动受限和各种管制措施,就导致以色列蒙受了大约110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对人民生活也造成极大不便。因此,在多次“狼来了”以后,以色列社会对政府“过于轻率的下达动员令”产生了很多责难和非议,以色列高层心理负担巨大。最终,在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突然从演习状态转为战争状态时,以色列还没来得及做战争动员。

▲1973年10月,埃及军队开始跨越苏伊士运河,那里本应是双方的“停火线”

3、国际局势的变化,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前夕,埃及已经走出六日战争的阴影,结束了被孤立的局面,获得的国际支持越来越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苏联援助。时间到了1973年左右,苏联的力量显著增强,我们知道美苏争霸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从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末,美苏攻守易势,苏联呈现明显的扩展势头,而美国则逐渐转向战略收缩。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苏联给予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支持,让其底气十足。在1973年10月至11月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苏联就向埃及和叙利亚空运和海运了大约2000辆坦克装甲车,而美国仅仅向以色列援助了600辆坦克,由此可以看出各位幕后大佬下注的力度。

▲1973年10月7日,以色列军队开始向边境地带集结

战争初期取得优势以后,埃及为何会战败

结合上文所述,无论是以色列麻痹大意也好,还是埃及初期战术成功也罢,最终仍然难逃阿拉伯世界惨败的命运,这其中主要的因素应该还是“人”的因素。

一方面,以色列的国民教育体系远胜当时的阿拉伯各国,向以色列军队输送了大量接受过较好教育的高素质兵员。例如在七十年代,以色列的国民识字率已经几乎达到90%,而在阿拉伯世界中教育体系还算不错的埃及识字率只有不到40%。人员素质的巨大差距,可以让以色列在战争中总是能够“以少胜多、以质量赢数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后,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战争走势

另一方面,“人”的因素还体现在阿拉伯各国的勾心斗角上,所谓“规模大了,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就是这样。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开战前夕,叙利亚、伊拉克和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拥有战机1254架,以色列只有大约468架(这些飞机基本上都是美苏技战术性能差不多的产品),空军实力阿以对比约为2.67:1;陆军装备在质量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以色列的数量劣势更为明显;海军装备方面,双方都不是什么海军大国,但是以色列也处在绝对劣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叙利亚依然战败、埃及越界军队被歼灭被迫停火和谈,“人心不齐”也是重要原因。

▲1973年10月12日,以色列军队在戈兰高地与叙利亚作战

上午时间有限,先写到这里。关于战争期间叙利亚与伊拉克的矛盾,埃及与利比亚的纠葛,以及约旦、巴勒斯坦、沙特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我们后文再说吧。


装备空间


从战场具体情竞分析的话,那么埃及军队的人员素质成问题。

首先,作战计划出现了问题,埃及军队在进攻过年中,整个防线竟然出现了一个空白,让以军部队可以通过这个空虚,插入自己的后方,甚至突破了苏伊士运河,打到了非洲大陆。

这个局面完全是由埃及人自己造成的,首先对于这场作战,埃及人没有完全的把握,在最初时,只是一个有限的反击作战计划,实际却成了一个全线进攻计划。

埃及在突破防线之后,对下一步行动没有做好的预计和准备,实情已经超出的原先的预期,许多情况已经超出了预想,可以说埃及人的作战计划解决了前期的作战部分,对于中后期的预计估算不准,所以造成了一个脱节。

其次,埃及在作战当中还犯了很多错误,突破以军防线后,出现判断失误等等,在兵力部署上的问题实际上很严重,在行动当中,自已的战线出现了一个缺口,这样一个大问题,埃及军队自己竟然没有发现,这是一个低级的错误,可见他们的人员素质相当的成问题,这在战争史上出现如此错误的可能性太低了。


浴火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被称赎罪日战争。在战争早期,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南北两路夹击的攻势,让以色列猝不及防,精心准备的巴列夫防线很快就被埃及军队摧毁。犹太人派出精锐装甲旅反击埃及军队,结果却被埃及军队装备的AT3反坦克导弹和RPG反装甲火箭弹击败,而且最精锐的空军也在埃及军队萨姆导弹的密集打击下无处施展。埃及的两个军很快就渡过了苏伊士,开始威胁西奈半岛上的以色列军队。以色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

仗打到这个时候,埃及人的前途一片光明,似乎胜利已经触手可及,但凡事都怕出现“然而”。埃及军队的大胜超过了总参谋部的预期,在累累战果前,埃及军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打了。在阿拉伯军队与以色列人的十余年战争中,犹太人常常痛击阿拉伯人,以至于埃及军队在发动赎罪日战争前都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大胜的惊喜过后,埃及军队停下脚步开始筹划下一步军事行动,以色列人也没有坐以待毙。这时,以色列主力部队立刻挥军北上,集结自己的装甲部队同叙利亚装甲部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坦克战。最终,技高一筹的以色列军队成功击败叙利亚,解除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并重新巩固了戈兰高地的防御。

以色列人的胜利与美国的军事支持也分不开,美军在以色列军队陷入被动以后立刻大力支援犹太人,从武器弹药、生产生活物资到军事情报一样不落地交到了以色列人手中。正是美军国军事卫星提供的情报,告知了以色列军队埃及第二军和第三军的交界处有一个空隙,于是犹太人名将沙龙率领一个师长驱而入,成功切断了埃及军队两个军团之间的联系。

当然以色列也不是吃素的主儿,犹太人的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都要优于阿拉伯人。尽管欧洲拒绝向以色列人出口武器,但是他们却拥有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而且犹太人通常是十分优秀的军人,勇敢而富有战斗力。当埃及计划派出1000辆坦克大举进攻以色列部队的时候,他们勇敢而又机智地运用各种反坦克武器对埃及军队实施反击,在数量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仍然摧毁了250辆埃及坦克,把埃及军队赶回了阵地。随后,沙龙指挥以色列军队采用迂回进攻的策略,强渡苏伊士运河,运用美制M72 LAW式火箭筒打击埃及防空导弹,成功让以色列空军掌握了制空权。最终,这场战争再次以以色列军队的全胜而告终。


战情解码


1972年的埃及,洗刷了历次中东战争败于以色列的耻辱,让以色列明白了在中东不断战争之下,以色列终有一天会被灭亡。

这场战争之后,以色列主动同埃及交涉,归还了占领埃及的所有领土,并且两国建立了军事预警热线,相当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只能说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多少还是重振了雄风,至少没有像阿拉伯国家一般,兵败如山倒。

而这背后则是埃及多年的准备和演练,其目的就是为了一洗前耻,收复国土。

可以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因,依旧是以色列种下的,且主动结出了苦果让以色列吞下。

当时埃及暗地里集结了大量的装甲部队和空中力量,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的袭击,上演了一出翻版的以色列突击埃及。


这算的上是埃及最好的复仇方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战争一开始,以色列军队最精锐的前线坦克部队就进入了溃败的状态。

连当时以色列总理都大喊“救救以色列”,那几乎是到了亡国的边缘。只可惜埃及找错了盟友,叙利亚等国占领戈兰高地之后,就按兵不动。

所以这让以色列支持到了美军援助到来,而且以色列还大胆集中了全部的坦克,同埃及决一死战。

埃及军队本来就是闪电突击,力求在以色列反应过来之前,推平以色列。然后当以色列抗住之后,埃及军队锐气已失。

因为战线一拉长,推进又过快,埃及军队的后方暴露了出来,加上空军又不是以色列的对手。

此时以色列得到了美国援助,高精准的新式武器让埃及军队的装甲部队节节败退。

最后埃及军队一路溃败到西奈半岛附近,才最终稳住脚步同以色列对抗。

而以色列对付完埃及之后,掉头就将那几个阿拉伯国家打了个遍,赢得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然而心有余悸的以色列明白,不能将仇恨延续下去,于是便同埃及开始了交涉谈判,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达成谅解。

即便是今天,以色列也不敢再对埃及过于强硬,反而是对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从来没怂过。

事实证明,埃及那一仗,确实打的值当!


小司马迁论史


对于埃及人来说,本身制定的计划就是一个非常有限度的计划,埃及人打过苏伊士运河的目的就是在于过河,然后停下来守住占据的地盘,然后开始谈判,利用自己的军事存在政治解决和以色列的问题。
巴列夫防线的刨面图。



以色列沿着苏伊士运河构筑的所谓巴列夫防线,主要是构筑一道沙堤,然后是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的支撑点。

埃及军队突破巴列夫防线,特别是用高压水枪冲开沙堤的做法已经成为了一个经典战例写进了各国工兵的教科书。



而当时的埃及以及叙利亚方面都认为自己的空军实力是无法和以色列方面抗衡,只能依靠防空导弹,就是以地制空。而这种以地制空的策略导致了埃及方面的部队在运动起来以后就会束手束脚,不敢跨出自己的防空导弹射程半步,埃及人在上次战争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已经是吃够了以色列空军的亏了。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人又试着走出防空导弹的射程,其结果就是出去的一个旅损失了90%。

埃及军队开始渡河。埃及军队本来的计划就是渡过河就停下来,在初战胜利以后,后续的渡河组织十分糟糕,多次出现堵车问题,影响了后续部队的运动。

处于这种束手束脚的状态,埃及人制定的计划十分保守,打过苏伊士运河就是胜利,连攻占西奈山口的计划都是十分有进取心的计划,同时也是超出了埃及军队能力的计划,而且根据埃及军队当时的参谋长沙兹利中将的回忆,他这个直接制定计划的人居然不知道埃及和叙利亚统一行动的具体情况,两边只是在最高层也就是萨达特和老阿萨德之间有一个协调,后来埃及军队进攻西奈山口就是应老阿萨德的要求发动,但是这就已经不在战前准备的计划之内了。




以色列军队动员以后开赴前线,埃及突破巴列夫防线第一次震惊了世界,而以色列的快速动员则是第二次震动了世界。

而本身埃及军队就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埃及军队虽然有80万之众,但是真正投入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只有第二/三两个军团约10万人,而且这两个军团已经是吧其他部队的反坦克部队都调过来加强上了,埃及的国土面积比以色列大,其他地方也需要驻军,虽然总兵力多于以色列,但是到了具体能够投入战场的兵力,埃及人反而是要少于以色列,以色列动员以后的兵力高达41万人,而且能够集中兵力作战,这反而是占据了内线作战的优势。

不但数量上不占优势,而且质量上埃及也有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埃及军队的飞机不少,但是没有足够的飞行员,一般空军飞行员和飞机的比例都是在1.5-2:1飞行员要比飞机数量多一些,而埃及则是反过来,飞行员比飞机少,埃及的人口不少,连几百个飞行员都凑不够?而这个问题就不是军队能解决的了。



中间的是沙龙,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能够扭转战局是和他突入大苦湖有直接关系。右边戴眼罩的是摩西-达扬,以色列的战神。

埃及和叙利亚联合发动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一开始的确打了以色列一个措手不及,是习惯于先发制人的以色列手忙脚乱,但是以色列凭借着高效的战争动员体制迅速转入战争状态,而埃及和叙利亚方面在初战得手以后,由于后劲不足,主要是自身国家发展的水平不高,没有一个能够有效动员的体制,导致自己的后劲不足,从而导致最终的结局,不过对于埃及来说战争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最终通过外交和政治谈判,埃及还是收回了西奈半岛。




关于这场战争双方的两本书,那时候的书好便宜。都是几块钱。
埃及的那本远不如以色列的那本常见,这也能够说明了什么叫做话语权。


有痰


中东战争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在上世纪展开的激烈的冲突,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断断续续进行了八次,从1948年开始到2008年,阿以冲突一直以战争或者零星冲突的方式存在。



在历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几乎都没有讨到什么好处,但是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就是人们称的赎罪日战争,这场战争以埃及和叙利亚为一方,以色列为另一方。起初,埃叙联军曾一度占据战场优势,但是在西奈半岛之后,埃及由于重大错误导致战场形式发生了有利于以色列的转折。

为了夺回在第三次中东战争被以色列武力夺取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埃及和叙利亚决定发起对以色列的新战争。埃、叙经过周密准备对以色列实施突袭和两线夹击,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



战争开始后埃及军队出动了200架飞机对以色列一方进行了空袭,随后,埃及突破防线,埃及军继续前进了大约15公里,以2个军的兵力,进入了西奈半岛的沙漠地带。

但是他们却犯了致命的战略错误,他们开始巩固他们在据点,并未乘胜追击。而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反击,以色列大幅改变一直以来依赖坦克和飞机支援的战术,运用步兵发起攻势,迅速穿透了埃及军的地对空飞弹基地和反坦克飞弹阵地。


同时,以色列开始接受美国的大量军事装备,利用美国提供的军事卫星定位,以色列发现了埃及军队的缺口并迅速包围之,导致了埃及军队进入困局。

其实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的优势比以往中东战争都要明显,不仅得到了苏联的军事支持,也取得了西方部分国家对以色列的中立立场,同时,经过了几次失败的埃及也励精图治。


但是本来占据战场优势的埃及却因为军事体制以及国内问题而产生了战场错误。但是本质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没有雄厚、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不能自主生产战争物资,无力应对长期消耗战争。

同时埃及国内缺乏充分的军事动员,没能继续进行战场优势。但是此次中东战争结果还是没那么差的,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埃及和叙利亚都取得了各自失地的一部分。随后埃及总统萨达特主动与以色列友好,开启了土地换和平的政策,收复了全部失地,奠定了中东和平的基础。


但战后埃及对以色列态度的改变也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反以联盟也逐渐被削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