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3個正確方式,迎來“瞬變”的自己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3個正確方式,迎來“瞬變”的自己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馬雲在演講中談及“改變之難”

改變,是我們生活中始終要面對的問題,意義無需贅言,但為何很多人夭折在改變自己的前一天?改變,真的很難嗎?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3個正確方式,迎來“瞬變”的自己

在進入“改變”這一主題之前,我們先做一個小測驗:

下面五句話,你若有同感,就在心裡打個勾。

□ 我常常準備閱讀一本書,卻總感覺有很多事情要做,沒讀幾頁就放棄了;

□ 我收藏了很多文章,卻沒有時間讀完;

□ 我感覺身體亞健康,想嘗試跑跑步,只跑了一天,感覺太累就沒再繼續;

□ 我工作時常常忍不住看手機,自己克服很長時間了,還是沒有改掉;

□ 我房間裡亂糟糟的,想收拾但總是行動不起來。

還記得心裡有幾個勾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答案:

□ 一個都沒有,說明你自制力強,善於改變自己;

□ 1-2個打勾,說明你在“改變自己”這一塊兒做的一般,還需要掌握更多的方法;

□ 3-4個打勾,說明你“改變”比較差,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來改變自己;

□ 5個打勾,屬於“晚期”,在改變面前毫無還手之力,需要了解“改變”的底層邏輯,採取行動。

以上五種情境,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經常遇到的。我們很多時候去嘗試改變自己,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這裡面也包括我自己。

是我們改變的決心不夠堅定嗎?

不是,每一次我們都是懷著“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決心想去改變;

是我們改變的投入不夠大嗎?

不是,為了學習買了很多書、買了kindle,為了減肥辦了健身卡、買了跑鞋、運動服;

那為什麼“改變”看起來那麼難?

是因為我們沒有理解“改變”的底層邏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3個正確方式,迎來“瞬變”的自己

首先,在嘗試改變之前,先了解一下“象與騎象人模型”

什麼是“象與騎象人模型”?

該模型是著名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一書中提出的,這一模型通過非常形象的比擬方式來解析感性與理性的部分。模型指出我們的大腦裡是由大象和騎象人共同作用的,大象代表著我們的感性,而騎象人是我們的理性。

比如你原計劃早上早起去跑步,但你的大象卻希望在被窩兒裡,再多睡一會兒;

比如你的大象喜歡吃甜食,但理性的騎象人又告訴你,吃甜食容易發胖,不利於減肥;

比如你的理性的騎象人想通過閱讀來提高專業技能,但你感性的大象總想著去追劇;

當你的大象和騎象人之間產生衝突時,無論你的改變計劃多麼周詳,你的改變態度多麼堅決,最終都會以失敗告終。

通過對這一模型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到“改變”從來不是一個態度的考驗,因為你的態度在“改變”這件事裡邊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改變是一個對於智慧的考驗,需要理性和感性相互指導、共同促進、達成一致。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通過這一模型,我們可以迎來“瞬變”的自己。

瞭解這一模型有什麼好處?

可以更加形象的從感性和理性的角度幫我們剖析“改變”的底層邏輯,讓我們不再兩眼一摸黑的去行動;

給付諸改變的行動指明瞭方向,讓我們在改變自己這條道路上有的放矢。

可以讓我們成為引導他人改變的導師,通過模型的理論基礎去影響他人。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3個正確方式,迎來“瞬變”的自己

其次,3個正確方式,解鎖“改變”,迎來嶄新的自己

行為心理學家希思在《瞬變》一書中指出:“阻礙我們進行改變的重要原因,是我們希望變革的理智思考與已經存在惰性的情感需求不合拍,兩者互相牽制使得我們難以做出改變。”

根據“象與騎象人模型”,就是“騎象人希望按照自己的計劃走向目的地,但懶惰的大象不聽指令猶豫不前。”

迎來“瞬變”,我們需要從“騎象人”、“大象”、“路徑”三個維度展開行動

第一、指揮“騎象人”,充分發揮理性之光;

① 找到“改變”的亮點,看到未來的星星之火;

找到改變的亮點,並且加以分析這些亮點背後的道理,才能為我們理性的騎象人指出改變的正確方向。

你可以從一些過往的信息中找到成功案例,哪怕只是一些小範圍的成功案例,複製這樣的亮點,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行為當中,就可以取得一定成效的改變。

比如你要去考試認證一項職業證書,你可以從大量的成功者學員當中去甄選和自己相近的案例,從他們的成功過程當中去發現亮點,比如他們是筆記做的好、去做模擬題、或者是跟身邊的學員交流,某一個亮點,就可能成為你發生改變的決定性因素。

② 制定關鍵措施,讓關鍵動作看得見;

你要做一種改變,並非改變當中的所有環節都是至關重要的,你需要在關鍵的環節制定關鍵措施,並且讓關鍵動作清晰可見。

重要之事絕不可受芝麻綠豆小事牽絆。------歌德(德國詩人)

你所制定的關鍵措施,就是你改變當中的重要之事。

《瞬變》書中講到一個關於家暴家長尋求心理學家治療的故事,這位家長也是希望有所改變,但是無從下手。

心理學家提出了“5分鐘親子互動治療”法。這五分鐘中,家長必須把100%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不能玩兒手機、不能不耐煩、不能給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只能順從孩子的要求,安安靜靜的陪他。

很多習慣用暴力手段管教的家長覺得這5分鐘會很煎熬,但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之後,這些家長普遍感覺自己已經慢慢的有了改變。

在這個案例當中,親子之間密切相關的5分鐘就是關鍵舉措。

③ 確認“改變”的目標,釋放願景的力量;

這動作不僅是要讓你感性的騎象人知道改變的目標是什麼,更要讓他知道改變的價值是什麼。

為什麼女孩兒一到夏天就會充滿減肥的動力?

是因為那些漂亮的、苗條的吊帶裙自己已經無福消受,失去了敢於“露肉”的勇氣,自己倍受打擊,於是決定減肥。

我有一個好朋友是一個胖子,他很開心的又找了一個胖女孩兒做女朋友。2018年,為了鼓勵女朋友減肥,他的舉動讓我大吃一驚:

他並沒有給女朋友去買一堆的健身卡,而是買了好多漂亮的瘦瘦的衣服,然後共同約定2019年減肥成功,就帶著這些漂亮的衣服去馬爾代夫度假。

結果呢?他們成功了。

胖子的這個動作,就是確認了改變的目標,並且充分釋放了美好願景的力量。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3個正確方式,迎來“瞬變”的自己

第二、激勵“大象”,調動感性的力量;

① 找到“改變”的感覺,從心出發;

人的大腦都有惰性,理性無法戰勝惰性的時候,就需要讓感性有感覺,才會願意付諸改變。

關於讀書這事兒,曾經下過很多次決心,但始終沒有大的改變。最終讓我從新開始閱讀、學習的,是一次“觸目驚心”的感覺:

有一次我路過國家圖書館,一時好奇就想進去看一下。當我辦完借閱卡走進圖書館內部的時候,一下就被眼前的場景震驚到了。面前感覺高聳入雲的書架,密密麻麻的人群。閱讀者有職場人、有大學生、還有很多戴著小黃帽的小朋友,他們或是在小聲閱讀、或是在奮筆疾書。

當時我問了自己3個問題:是怎樣的動力驅使他們熱愛閱讀?又是怎樣的動力讓他們可以做出改變?為什麼我卻不能?

一直想去閱讀的改變,在一瞬間從心中萌發,並且快速成長。這就是找到了感覺。

② 縮小改變幅度,創造成就感;

當你改變時,你感性的大象總會想著“前面的路途太遙遠,改變起來太難,還是原地不動為好。”正是這種潛意識的畏懼,才讓你的改變變得難上加難。

我們可以縮小改變幅度,讓每一小步的改變都能夠去創造我們的成就感,讓我們變得愈加有改變的信心。

你肯定也有過收拾房子的經歷,房子裡亂糟糟,但是始終“沒時間”收拾?

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了“5分鐘房屋整理術”意思並不是說5分鐘整理完畢,而是你每一次的房屋整理都只進行5分鐘,無論收拾到什麼程度,哪怕你只是整理了一下書架,只要5分鐘一到就立刻停止。

這個動作就是縮小了我們改變的幅度,讓每一次改變的難度都變小,從而驅使我們感性的大象往前邁出第一步。

③ 積極影響他人,找到屬於自己的認同感

著名餐飲公司海底撈,以服務周到、員工富有熱情和創造力著稱。

其實這些員工剛開始的時候也並非都有十足的創造力,而是在一部分人尋求改變的過程當中得到了積極的影響,找到了自己的認同感。

比如服務員會去發明一道菜,店長就會將這道菜以該員工的姓名命名,其他員工在給客消費者服務的時候,都會去積極地講述這個故事。

發明菜餚的員工感覺到自己的改變,獲取了認同感,從而會激發更大的創造力;

而其他員工也會受到這些尋求改變的員工的影響,從而形成一種正向積極改變的氛圍。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3個正確方式,迎來“瞬變”的自己

第三、改變“路徑”,調整環境給予輔助;

① 調整環境,獲取外部能量;

有時候你改變自己很困難,但改變環境會容易的多,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環境來獲取外部能量。

飛行員在起飛和著陸的時候,對駕駛技術、安全風險管控能力要求極高。一旦這個時候受到了外界的干擾,比如副駕駛的交談、乘客的叨擾,都可能會導致萬劫不復的災難。

所以,現在只要飛行高度低於1萬英尺,飛行員就會進入靜默駕駛狀態,嚴謹交談任何與飛行無關的事情。

在醫院也是同樣,你會發現當護士在換藥或者給藥的時候,很多問話往往會處於“不被搭理”狀態,不是這些護士不近人情,而是他們在通過調整外部環境,來提高他們換藥和給藥的準確率。

他們的這種改變,其實就是在調整環境。

② 培養習慣,“習慣成自然”;

如果你想改變,就請養成改變的習慣,並且最好立即行動。

作為一名職業生涯規劃師,有很多職場人會問我如何改變拖延的習慣?比如早上到了辦公室,先去衝咖啡、然後和身邊的同事閒聊幾句,工作一拖再拖。

因為已經養成了這種拖延的習慣,所以你感覺改變起來很難。

建議就是,將以往的習慣打亂,培養正確的習慣,並且慢慢的習慣成自然。

早上到了辦公室,立即拿出自己的工作本兒來規劃今天的工作,將重要緊急的工作限定時間完成。當這一些都告一段落的時候,你可以去衝一杯咖啡,順道和身邊的同事聊一聊工作的進展,或者項目的規劃。

當你想去做改變的時候,就請抓住你現在的這一點衝動,立刻行動。

③ 召集同伴,眾人拾柴火焰高;

你一個人跑步,5km已經氣喘吁吁。當你和一群人跑步的時候,就有可能跑完整個馬拉松。

如果你想改變,就請不要把這種改變當做自己的事情,而是要去儘量的“呼朋喚友”,形成群力。

很多人愛閱讀,但是堅持不住,於是就有了樊登讀書會。很多人聚在一起讀書,相互分享,相互交流,一同改變。

很多人喜歡登山,但一個人登山太無趣,於是就有了驢友社團。為了征服一座山,驢友從五湖四海,天南海北趕過來。

這就是同伴的力量。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3個正確方式,迎來“瞬變”的自己

最後,我們做一下總結

和內在力量想比,身外之物顯得微不足道。------ 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 (美國最高法院前大法官)

想改變不閱讀?你買再多的書都沒有用;

想改變不學習?你收藏再多的經典文章都沒有用;

想改變亞健康?你辦再多的健身卡都沒有用;

想改變拖延?你設置再多的鬧鐘都沒有用;

因為那些都是身外之物。

想改變,你需要先了解我們的大腦,認知我們的感性的大象和理性的騎象人,且掌握如下3個解鎖“改變”的正確方式:

第一、指揮“騎象人”,充分發揮理性之光;

第二、激勵“大象”,調動感性的力量;

第三、改變“路徑”,調整環境給予輔助;

“改變”,沒有想象的那麼難,科學用力,我們一起迎來“瞬變”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