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垃圾焚燒新理念 彰顯雅安綠色發展新模式

麥電網訊:隨著城市發展,生活垃圾也在逐年增多。當下,對生活垃圾進行衛生填埋的方式,已跟不上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因此,垃圾焚燒發電將逐漸取代填埋,成為中國今後對垃圾處理的主流方式。

在雅安,位於雨城區草壩鎮老羊坪的雅安川能環保能源發電有限公司廠區內(以下簡稱:雅安川能環保公司),雅安市首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平穩運行半年多,其運行效果如何?近日,記者走進這座“花園式”垃圾焚燒項目一探究竟。

工藝流程先進環保

垃圾處理“悄無聲息”

在雨城區草壩鎮老羊坪的群山間,坐落著一座有花、有草、有池塘的寬敞“花園”,走近才發現,這竟是生活垃圾焚燒項目。

廠區裡,淺灰色的高樓就是垃圾焚燒“主戰場”,但這裡卻聞不到絲毫臭味。記者看到,每隔幾分鐘就有一輛滿載生活垃圾的清運車駛入廠區,清運車車身整潔,車廂全封閉。經過一道門禁,這些車輛會進入一個密封通道,隨後再到卸料平臺。

在垃圾吊車控制室,記者目睹了“卸貨”全過程。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牆,一個巨大的垃圾卸料平臺盡收眼底。在卸料平臺側壁,有多個卸料門,垃圾車正在工作人員指揮下將運來的垃圾傾倒入垃圾倉。

“雅安市的三個區(名山區、經開區、雨城區)每天大概會有400噸左右生活垃圾運到這來。”雅安川能環保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鄒逸秋說,垃圾進入垃圾倉後需進行發酵處理,發酵時間根據氣溫不同需要3—7天,充分發酵去除水分,並增加熱值,有助於垃圾焚燒。

在堆積如山的垃圾倉上方,有一個巨型吊機正在抓取垃圾。儘管玻璃背後就是巨型垃圾艙,但操縱室內聞不到一點異味。

鄒逸秋介紹,整個垃圾倉全部是負壓狀態,依靠垃圾倉牆體上的方形口,通過吸風口對垃圾倉抽風,將空氣抽到焚燒區域,以提供燃燒需要的大量氣體。此舉可使垃圾倉內的氣壓低於外部,臭味自然沒辦法散出。

焚燒是垃圾處理最關鍵的環節。雅安川能環保公司採用的,是目前最先進成熟的機械爐排爐焚燒技術。而垃圾是否能充分燃燒,爐內溫度控制和“翻動”技巧,都缺一不可。

“焚燒爐作業時,通過爐排運動,垃圾得以反覆順推前進和上下翻動,經乾燥、燃燒和燃燼3個階段充分燃燒。以二噁英為代表的有害氣體,在850攝氏度以上,二燃室停留時間超過2.0s,以及較大的湍流程度,可防止大量生成二噁英。採用目前國際上最常用、最先進可靠的‘3T’技術,排放量預計可控制在0.1ngI-TEQ/Nm3以下。”鄒逸秋介紹。

通過垃圾焚燒,在高溫下氣泡中的水會產生飽和蒸汽和過熱蒸汽,蒸汽衝轉汽輪機,將熱能轉換成機械能,最後通過發電機組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否會帶來大氣和水汙染?記者瞭解到,在處理廢氣方面,雅安川能環保公司採用的煙氣淨化工藝選用“SNCR爐內脫銷+半乾法脫酸+幹法噴射+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的工藝流程。

垃圾焚燒產生的煙氣經過脫酸塔、活性炭噴射系統、布袋除塵等環節淨化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飛灰等汙染物的濃度將大大降低,排放的標準達到歐盟2000/76/EC技術標準的要求,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同時,焚燒後產生的爐渣可作路基材料或磚材料,或運輸至填埋場填埋處置。

另外,垃圾發酵產生的滲濾液經IOC系統、A/O池及膜系統處理後可達到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標準,並滿足整個廠區的水池、道路清潔以及綠化灌溉使用,實現滲濾液全回用、零排放。

“如今,全國新推出的垃圾分類政策是一件好事,有利於最後環節的垃圾焚燒降低處理成本、減輕處理壓力。”雅安川能環保公司葉長明希望,市民都能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從源頭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化解“鄰避效應”

解開公眾心結

鄒逸秋逸說,人們把當地居民因擔心建設項目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等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採取強烈的、有時高度情緒化的集體反對甚至抗爭行為稱為“鄰避效應”。

“‘鄰避效應’產生的根源,是居民對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後對自身健康、周邊環境及區域發展的影響存在擔憂和疑慮。”鄒逸秋表示,充分尊重居民的知情權與監督權,提高居民的參與度與獲得感是緩解“鄰避效應”的重要方式。

在廠區的中控室大屏幕上,顯示著焚燒發電的每一道程序,其中一組排放指標的監測數據尤為搶眼。無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各項排放指標都低於國家標準,甚至優於歐盟標準。這些數據將實時數據傳輸至省環保廳國控平臺,24小時接受環保、主管部門監管。

目前,該項目與市環保局實現了同步聯網在線監測,不久後在該公司門口,廣大市民也將通過公眾顯示平臺上實時發佈的數據,清楚地知道每個時段環保監測的數據。

2019年12月30日上午,來自市區某小學的45名學生,來到雅安川能環保公司參加環保科普教育活動。小學生們通過聆聽專家講解,瞭解生活垃圾處理工序及資源回收利用整個過程,增強了環保意識。“回去後,我們要把垃圾變廢為寶的全過程告訴大家。”孩子們興奮地說。

信息全公開、公眾參與正成為該行業獲得公眾信任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讓該項目在破難重生的過程中練就出四個“經得起”(即經得起“看”,打造美觀和諧的花園式工廠;經得起“聞”,通過嚴格的運營管理避免有味有害氣體;經得起“聽”,用科學方法避免噪聲擾民;經得起“測”,用環保技術創新樹立行業高標準)。四個“經得起”不僅確保項目安全穩定運行,環保達標排放,更主動融入周邊社區,積極踐行村企共建,優先考慮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帶動周邊區域環境改善和產業升級。

打造文明城市新名片

奏響綠色發展主旋律

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問題,早在數年前,就把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納入市上重大項目工程之一。

2017年12月23日備受矚目的垃圾焚燒項目澆築第一罐混凝土,一次變廢為寶、變害為利的“垃圾革命”拉開序幕。項目歷經20個月的建設,一期工程在2019年8月完工,並於當月完成了“72+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試運期間,負荷率100%,自動及保護投入率100%,機組各項技術參數優良,系統運行平穩。


四川垃圾焚燒新理念 彰顯雅安綠色發展新模式

目前,一期項目每天能處理垃圾400噸,年處理量可達16.67萬噸,待二期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後,每天可處理垃圾700噸,屆時將每年為雅安市提供綠色電力7665萬度電,從而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對雅安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垃圾發電處理以綠色能源技術為支撐,具有汙染小、佔地少、減量化、可循環的獨特優勢,目前已被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廣泛運用,也逐步成為我國多數城市垃圾處理的主流模式。”葉長明表示,作為雅安市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和全市重點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加強對項目的監管,通過一系列的組織措施,積極把全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打造成“花園式垃圾發電項目”,並開展垃圾分類教育課堂,充分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切實改善城區的生態環境,使其承載起雅安市“環保科普宣教基地”“循環經濟示範基地”的作用,成為雅安文明城市的一張新名片。

 雅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不僅開創了雅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歷史上新的里程碑,更奏響了全市綠色發展的主旋律。”葉長明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