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很能打?其實李小龍創截拳道,正是因為詠春高手比武大敗

甄子丹的《葉問》讓詠春拳和葉問得到了飛速的推廣,但是如同神劇一般的表演也讓觀眾和拳迷以為那就是真正的詠春。

《葉問》很能打?其實李小龍創截拳道,正是因為詠春高手比武大敗

大家都知道,詠春在李小龍去拜師葉問的時候,葉問已經不親自授徒,而是給號稱詠春拳“講手王”的黃淳梁師兄親授,可以說,李小龍才是黃淳梁講授的,葉問那時近乎退休了.

前邊的文章說過,黃淳梁在香港也算風雲人物,有人說“講手”就是用嘴說出招式,也就是文鬥打嘴架的意思,也有的說,“講手”就是實戰,講手王就是實戰王。

《葉問》很能打?其實李小龍創截拳道,正是因為詠春高手比武大敗

在大陸都是先知道李小龍才知道他的老師叫葉問,他學過詠春拳,後來有才知道,他的詠春拳是師兄黃淳梁(葉問2中黃曉明扮演的那位師兄),

但是為什麼後來李小龍到美國後要自創截拳道,甚至後來還要回來請師兄黃淳梁和他一起在《死亡遊戲》中,來一場截拳道和詠春拳的實戰呢?

這一切,其實都源自詠春拳出征臺灣武林落敗。

《葉問》很能打?其實李小龍創截拳道,正是因為詠春高手比武大敗

當時葉問早不親自授徒,更不和誰實戰,這些事情都讓大弟子黃淳梁包辦了,也因為黃淳梁的功夫相當了得

詠春要與人切磋,要面對踢館,只要派出他,那對方都會敗下陣,他經歷幾百場實戰(文鬥?武鬥?),這個講手王就是這樣打出來,他在李小龍心中的地位很高。

但是一次臺灣的邀請賽上,黃淳梁切讓整個香江對傳統武術另眼看待了,黃淳梁到臺灣進行比賽,第一局就輸給對手,對於香港武壇震動很大,因為他是代表香港參加比賽,而且他是香港的講手王,他輸了,意味道整個詠春都輸了,甚至整個香港武林界也輸了

那時的李小龍心裡也十分難過,他找來當天的比賽錄像反覆看,揣摩了幾十遍,他起初並不相信自己心中的偶像會這麼快就敗下陣來。

《葉問》很能打?其實李小龍創截拳道,正是因為詠春高手比武大敗

李小龍通過這場比賽的錄像,看到詠春拳雖然實戰性強,但也有存在著很多侷限

詠春拳適合近戰不錯,但是力量、步法、腿法等等都還有著很多侷限,還有腿功與其它功夫也有差距,

這也許就是李小龍想創建自己的拳道的初衷,這也是截拳道創建初期的想法,他要改變詠春功夫的侷限,想改變中國功夫不能實戰的侷限。

後來李小龍到了美國,學習了很多的拳法,拳擊、空手道、跆拳道、柔術、柔道、菲律賓魔棍等等,只要能為自己所用,一股腦的收了起來勤加練習,加上在美國讀大學期間學的又是哲學,於是有了新的方法論來建立截拳道體系,以無法為有法,無招勝有招的截拳道開始建立起來

事實證明,雖然李小龍沒有實戰對抗視頻流傳世間,但是他的截拳道功夫體系卻被世界武術界認可並推崇,也被稱為無限制格鬥之父,尤其通過了電影,把很多思想很好的流傳到了世界各地,不破不立,知恥而後勇

如今的中國武術不是也應該有這樣破立的決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