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龍生九子,有一個不是親生的,卻是最孝順的

民間故事:龍生九子,有一個不是親生的,卻是最孝順的

01

我最早聽說“龍生九子”的故事是小時候從父親口中聽到的。父親說:“龍生九子,八個是親生的,沒有一個養父母;有一個不是親生的,卻是最孝順的,到了吃飯時間,乾兒子便去把父母背來自己家吃飯。”

我長大後,才從書上了解到“龍生九子”的故事。原來父親說“龍生九子”與書上記載的內容大相徑庭,“龍生九子”是指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有九子,九子卻不像龍,各有所好。

民間故事:龍生九子,有一個不是親生的,卻是最孝順的

02

龍生九子的傳說。

傳說龍王有九個兒子,他們不但相貌長得不一樣,而且脾氣秉性也大不相同。龍王覺得兒子們長大了,不能再整天遊手好閒的逛蕩了,就想根據他們各自的性情能力,給它們分別安排一個合適的職位。於是,他就裝成一個普通的老人,到九個兒子家探訪。

民間故事:龍生九子,有一個不是親生的,卻是最孝順的

龍王考察完畢。次日,他召九個兒子前來,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都已經長大了,今天,我就將你們的職位分派好:老大贔屓(bì xì)性格沉穩,負重耐勞,今後就負責馱天下的石碑;老二螭吻(chī wěn)喜歡登高望遠,又會吞火,今後就站在宮殿和廟堂的屋脊兩頭,負責看守;老三蒲牢(pú láo)吼聲洪亮,就做大鐘上的鐘鈕;老四狴犴(bì àn)喜歡辯論,就擔當監獄門上的裝飾;老五饕餮(tāo tiè)天生好吃,就做鐘鼎彝器上的裝飾,隨時都能吃到好東西;老六蚣蝮(gōng fù)喜歡玩水,以後就在橋頭上駐守;老七睚眥(yá zì)好鬥喜殺,就趴在刀和上,威懾敵人;老八狻猊(suān ní)性情和順,又喜煙火,就專門看守香爐和佛座吧;老九椒圖(jiāo tú)天生愛閉口,不喜歡閒人,就把守宮殿、廟宇和人們的家門吧。”

龍王的九個兒子領了旨,從此就擔任著各自的任務,一直到了現在。因此,我們現在在宮殿、廟宇上都能看到龍王九個兒子的身影。

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03

古文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意思是說:人初生之時,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後來因為生活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差異越來越大。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隨環境的影響而改變。至於教育方法,應注重在使孩子專心,有定力。

所以,我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雖然父親口中“龍生九子”的故事有“編造”的成分,但是他就是想通過“龍生九子”的故事,教育我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

其實,父親所說“不孝之子”在生活中並非不存在,我的村子裡就有好幾個是這樣子的。在農村,兄弟姐妹一般都有二三個,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把他們拉扯大,到父母老了,卻沒有一個人孝敬父母。他們分家之後,也把父母單獨分出來,各過各的。在生活上,老人家(父母)還勉強過得去,但是一旦生病需要住院、需要出大錢、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兄弟姐妹之間便各自推脫,甚至視而不見。

贍養老人是每一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拉扯大,在父母年事已高的時候,做子女的也應該好好地照顧父母,讓自己的父母安享晚年。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也是做人的根本,不孝是最大的罪過。試想,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孝敬,不承擔贍養老人的責任,誰還相信他是這個人呢? 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04

《三字經》言:“養不教,父之過。”

父母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

但是,“苟不教,性乃遷。”教育孩子要趁早,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麼爸爸媽媽們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從小就讓孩子瞭解中華傳統文化;讓孩子讀一些書,如讀《中國民間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成長。又如《二十四孝圖》這是一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極其方便小孩閱讀。

還有儒家孔子的《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意思是說:“人的身體四肢、毛髮皮膚,都是父母賦予的,不敢予以損毀傷殘,這是孝的開始。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後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終極目標。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效力於國君,最終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其實讀了以上這些書,不僅可以讓小孩培養和了解“孝”,還可以拓展孩子的視野, 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最重要的是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如果孩子從小對中華傳統文化耳濡目染,相信不會像文章開頭一樣,龍生九子,八個親生兒子都不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