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长沙能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潇湘大地,钟灵毓秀、英才辈出。曾几何时,潇湘大地走出的红色湘军,书写了中国革命史波澜壮阔的史诗;如今,又一支工程机械的“湘军”,在潇湘大地造就了一座“

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是什么促使长沙孕育了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是什么使长沙从众多工业强市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

是什么成就了长沙举办世界级工程机械展览的底气?

凭什么长沙能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1历史沉淀、高校林立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实力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强国富国的目标必然使得优先发展机械工业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当时动荡的世界政治环境,迫使我国为了确保人口密集,工业聚集发达的沿海大城市的安全,将国内众多工业往西南迁移。

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1956年成立于北京,原隶属建设部,1978年迁至长沙。

长沙机械研究院是国内惟一从事建设机械科研开发的综合型研究院,主要从事建筑、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重大装备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科研开发工作。

机械研究院在长沙的落户,给长沙带来了一大批工程机械业的科员人员、专家;

而湖南省本身即拥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一批机械工程专业为强势学科的国内一流大学。业内人才的聚集、科研力量的集中使长沙“

工程机械之都”的雏形初显。

凭什么长沙能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2精英汇合,强企聚集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长沙机械研究院着手创办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就是师出长沙机械研究院。

1989年,湖南籍,中南大学毕业,出身长沙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的梁稳根在长沙创办了三一集团。

1999年,湖南籍,毕业于中南大学的何清华于长沙建立了山河智能装备集团。2007年,刘香飞在长沙决定组建铁建重工集团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行业精英聚集优势,长沙的工程机械全国聚集地氛围愈加浓重,越来越多有关行业的思维想法在长沙碰撞,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行业精英专家在长沙聚集,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在长沙成立,又反作用吸引更多的工程机械行业的相关英才扎根长沙。

这些“越来越多”奠定了长沙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基础。截至2018年年底,长沙实现行业产值1046.3亿元,同比增长14.7%,成功晋级

千亿元产业集群

规模企业30余家,其中4家上榜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主要生产12大类、100多个小类、400多个型号规格的产品。

长沙,已坐稳“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宝座,正全力加速打造成为“国际工程机械之都”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聚集区

凭什么长沙能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3政府支持、硬件优势

湖南省政府对长沙工程机械的发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鼓励,重点支持工程机械主机制造核心企业;

扶持发展特色工程机械专业和产业,着力建设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吸纳产业研发、制造、人才、信息资源,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实行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土地支持政策、进出口支持政策、政府采购支持政策以支持工程机械业的快速发展

鼓励核心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实施同步技术引进、同步技术改造,实现产业技术进步。

政策的支持与积极导向让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飞速发展,并成为长沙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6年建成的国际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约800亩、展厅地面荷载量巨大、各种会议配套空间齐全,是中国中部

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会展中心之一;地处高铁会展新城片区,紧邻各大高速公路,拥有“高铁+空港+高速公路”不可复制的交通优势。

2019年5月15-18日将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由长沙市人民政府、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工程机械学会联合主办,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打造一场“工程机械朱日和”,推动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比肩世界一流展会

凭什么长沙能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有约20%的国外参展商参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政策也为中国工程机械的“走出去”搭建了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湖南省政府也适时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发展规划,以工程机械为龙头产业的湖南“湘军”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

如何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本增效;如何在工业互联网的趋势下,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技术的创新。这一切将决定工程机械“湘军”的航母究竟驶向何方,究竟能行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