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推进中小学生减负:有学校下午两点多就放学,家长开始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一年花几十万上校外辅导班。你怎么看?

冯江瑞


就我所知道的情况来看,南京公办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两点多钟放学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学低年级通常下午是一节课或者两节课(每天的情况不一样),如果下午就上一节课的话,基本上就是两点半左右放学,两节课的话是三点多一些放学,所以你到下午三点钟左右你就会看到很多学校门口集中了很多接孩子的家长,基本上如果没有上延长班的学生,在学校就不会有太多的课了。

但是学校里面的课从来都不是上课的结束,这些年孩子在外上辅导课的孩子越来越多,并不是自今日始。

曾经有一子上三年级的孩子,周五的下午他放学跟着我上作文课,这个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六天之内一共上八门课外课,除了星期天一天他可以跟着全家人一起休息,出来放松放松之外,平常所有放学以后的时间他都是要上课的,周六一天更是上了三门课外辅导课。虽然这个例子相对来说比较极端一些,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报个三到五门课外辅导课的孩子不在少数,用家长的话来说,大家都这样,我们谁也不敢放松。具体到这些课外的课里面,有提优的也有补差的,当然还有与学业考试无关的兴趣班。

这些年培训机构异常繁荣,大大小小的机构分布在各大中小学校的周围,有很多孩子就是出了学校就进了机构,比他们上班的父母还忙。

有的人质疑这样做值不值。就我个人来看,一个人的饭量有大小,对学习的接受能力也有高低。如果孩子本身的接受能力比较好,有足够的时间,家庭经济条件又允许,上一些课外课当然无可厚非。我曾经看到过一位专家的话,减负不应该一刀切,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或者尖子生,如果他们有更高的要求,为什么不可以去学习更多呢?将来国家需要尖端人才,就是要从他们中间脱颖而出的。而一些学习总也跟不上的学生,给自己补补课,把学习上的拦路虎搬走,谁又说不可以呢?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所谓的因材施教,不也是这个原则吗?


苏小妮


没错,现在的情况就是家长不得不花大价钱送孩子去校外辅导班。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一点也不同情那些学生家长。为什么?请看一个例子:


我们这里小学分时段放学,我女儿三年级时是4点钟放学。那时候,他们班主任搞了个作业班,一学期收1000块钱,保证孩子在他那里完成作业。该班是自愿参加,绝对不强制。班主任也没在班里和班级群里宣传过,都是学生家长口口相传的。

可是,学期末收费时就有家长把老师举报了。后来老师不再搞作业班的,家长们只好把孩子送去社会上辅导机构里的作业班。一个月1600块,按学期交的话有优惠,7000块一学期。于是又有家长开始叫唤,说老师不负责任,不辅导作业。

我多番留意发现:喜欢抱怨的,同是同一批人!


为什么会大面积减负?还不是为了顺应家长的要求嘛。总是说作业多、负担重。那怎么办?只好减负啊!不减的话,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

隔行如隔山,不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有多少懂教育的?他们以为自己很懂,其实只是想当然。没有实践过,为什么要给他们发言权?

我们的教育现状是:谁都能对教育指手画脚,唯独一线教师没有发言权。谁的话都要听,唯独一线教师的话没人听。

指手画脚的人多了,看法也就多了,到底听谁的?不论听谁的都总有另外一些人不满意,于是就得改变,于是就得减负。


可是,减得少了,有人不满意,觉得学生负担太重;减得多了,又不满意,觉得孩子没学到知识……

学校真是太难了!不如让家长和机构去做主吧,也许他们能做得更好!

只是这样苦了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人家,不知道他们该拿什么去竞争?心疼他们一分钟……

我是小七,为你讲述教育故事。关注我吧,一起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小七说教育


中小学减负,并不是给老师减负,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不能少,每天不少于6课,每天放学时间4至5点不算晚,能使家长有接送和看管的时间。我家的外孙今年初一,每天早晨6点起床,6点20分到校,中饭、晚饭家长送到学校,一直至晚上8点半左右回家,回家后还有大量的作业,一般11点以后才能上床睡觉,双休日更本没有时间玩,家长要一起动手才能完成当天的作业,看着就心痛,这个负一定要减。(启东)


1553740469655


减负没减负,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敢说。但老师真的减负了。我家儿子小学三年级,家长会,老师直接说他是授课的,授了课,至于小孩懂不懂,那就不是她的事了,小孩四点放学,作业一直弄到十点,当然中间有我们做父母加的作业,家长陪到十点,第二天一早。六点起来背古诗词,背英语,[捂脸]


幸福滴二师兄


减负,减负,减负,减负,我在20年前上大学的时候,教育部门就开始大力倡导减负了。

我们当时校领导就一句话:减负等于加正。减负是减负担,现在你们的负担不是太重了,而是太轻了。我看你们各个吊儿郎当,走路晃晃悠悠,下课个个慢慢吞吞,看小说了的,打乒乓球的。

当时的话然我们心里一惊,以为给我们减负让轻松点呢,结果校长看透了本质。

现在20年过去了,教育部门从上到下天天减负?怎么减负?难道高考不看分数,只看减负?有高考这个大指挥棒在,所有人都得拼命去学习,哪有时间去减负?同样的智商,别人一天比你多学三个小时,一年下来,分数差个三五十分很正常。

减负是极其错误的教育理念

全世界任何人的成功没有一个是靠快快乐乐轻轻松松而成功的。每个人的成功都必须经历大量的汗水。

快乐教育就是西方国家给中国人的一剂毒药,说小孩子从小要快乐成长,快乐第一,学习第二,不快乐不学习。这是极其错误的,任何学习都没有快乐的,都是痛苦的,只要是费脑子的活都是不快乐的。

任何学习都是不快乐的,小孩子喜欢玩,大人照样喜欢玩,大人业余有几个坚持学习的,都天天抱着手机玩,都快乐了,结果是小孩子成绩一天不如一天,大人是一天天不思进取越来越堕落。

减负减负,学校和老师爽了,家长负担更重了

以前我们上学时候,都是白天课满满的,晚上还要上晚自习。老师天天很累,学生也很累,但是老师很累但是教出了好学生,学生天天很累,但是学到了知识。

那个时候也不用参加什么辅导班,学校教的能在校完成就不错了,有的时候晚自习回家后还得做作业。


那个时候的教育,家长不用那么多考虑,孩子送学校,学校一切搞定。

现在减负可好了,下午三点放学,学校爽了,家长们还得一个人去接孩子,接完参加辅导班,有的家长一年光参加辅导班费用几十万,家长们也说:不辅导不行啊,业余大量时间总不能都去玩手机看电视吧。

减负造成穷人更强,富人更富

随着减负,学生们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结果是有钱人和时间宽裕的人花大量时间给孩子辅导,而普通人让孩子自由玩手机,结果普通人家孩子成绩越来越差,穷人上清华北大成为新闻,寒门难出贵子。


要知道西方发达国家,有钱人家的孩子中小学也是天天累的吐血,私立中学都是非常严格的,从来没有减负这回事。而西方普通人家孩子上公办中学得过且过,基本上都考不上像样的大学。而普通人家孩子上公办学校,天天快乐学习,基本最后都去了社区大学。

结论,必须反对减负,只能加强学习。穷人不努力学习,一辈子也考不上重点大学,一辈子也翻不了神。

快乐学习,那就一辈子做个快乐的单身汉吧。

老铁们,你说我说的怎么样?


高校专业那些事


基础教育不改革,一味的推出减压策略,标本都没治,看似在校时间短了,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施加到学生身上。现在各种补习班层出不穷,百家争鸣,老师工资跟不上也考虑在课文谋求收入,家长对现在的教育只能说是迷茫的,孩子不能落后于他人,交流之间是一个对教育担忧的正循环,然后就只能跟风各种补习班。我一同学是搞高中生涯规划的,推出的口号现在高考改革,生涯规划要纳入高考考核,我就在想高中的时候是学业最重的时候,所谓的生涯规划在没有真正的经历世事只能说像小时候父母问孩子的愿望。教育体制不改革,所谓的减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冰凉的阳光


有一些家长,或校外人士,时而说学生作太多,时而说学生负担太重,没有一把称来拈一拈有多重才合适。

学生来到学校就是学习,做作业,考试。学习就不是来享受,不可能轻轻松松。

以前每次考试,成绩都公布上墙,那时说对成绩差的起着促进作用。

后来,有的家长或校外人士,说公布成绩打击了差生的自尊心。

以前的家长对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希望老师对我的儿子严格一点。

现在的孩子一被老师批评严厉一点,家长就到学校闹。

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家长就是后台,犯了错有后台撑腰。

在老师的教育中,严也不好,松也不能,怎样做才合家长的意。

孩子是家长的,教得好不好最后受益,受害都是孩子的。

减负减负,减到没有负担还算是读书吗?

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配合,只有空喊口号,又有哪些家长配合呢?

真是一言难尽啊!


黄爷30


虽然上一批孩子已经进入小学,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我依然关注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

我经常在上下班路上偶遇他们,看到他们依然保持的笑脸,总是忍不住的开心。

可是有个以前阳光灿烂的小姑娘,似乎不是很喜欢现在的小学生活,她偷偷和朋友聊天,说自己很想回到幼儿园。

记得大班下学期,她状态调整得非常棒,也非常憧憬进入小学,为何突然情绪低落,而且不愿积极争取机会了呢?

后来才知道,她除了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她的父母又额外为她买了两套试卷每天练习!

减负减负,如果不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减负工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教育改革都是空谈。

为何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作业?

因为只要孩子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掌握课堂知识完全没有问题。

孩子的空闲时间干吗?

可以发展孩子的兴趣,可以进行阅读,可以自由玩耍。

我的女儿上学期间我们从没有额外布置过与课本有关的作业,即使是老师布置的,她也可以自主选择做或者不做。

节省下来的时间,我们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她可以玩电脑、玩娃娃、阅读、画画、书法、做手抄报等等。

我们从没有给她施加过学习压力,反而激发了她更大的学习动力:其他家长是逼迫孩子做作业,我们是逼着她放弃书写没有意义的作业;其他家长是逼着孩子学这学那,我的女儿是求着我送她参加兴趣班。

女儿从没陷入过题海战术,但是她学习效率非常高;她保持好成绩的同时,也从来没耽误过玩耍。

家长们是否想过,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对孩子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我眼里肯定是坏事!因为这种练习带来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消极抵抗、磨蹭拖延、厌倦学习大多与作业有关吧?

又有多少亲子矛盾不是因学习而起?

这种逼迫又有多少可能转化为学习动力?

有个女孩作业完成的又快又好,可是母亲反映她在家完全不同。我挺纳闷,就问她为何这样?她说:反正我写完还有,写完还有,永远写不完……

有个男孩凡事不感兴趣,成绩让人焦虑。父母一路催逼,也是筋疲力尽。父母知道在孩子眼里,他是替父母学习。也知道自己稍微放松一点,不盯着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状态反而好一些,可是父母就是不敢放手。

其实孩子就像家长手中的沙,你攥得越紧,孩子就越想溜出你的手心。

再说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他们需要有人引领,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到底怎样做更好。

强制减负以后,孩子将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待在家中,家长不知道怎么安排孩子的生活。想到孩子没有作业,将一直玩手机、玩电脑,就忍不住更加焦虑;想到孩子最黄金的学习时间被白白浪费,就忍不住想费心费力费钱去解决问题。

如果有专业的人引导家长怎么做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怎样与孩子沟通相处,教育可能就没那么多困扰。


妈咪老师


一个政策的好坏,是看这个政策能不能促进社会进步。

现在减负进行得轰轰烈烈,各方言论不一,现在从一个教师角度,来说一下这次减负吧。

减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个出发点没有站在现实的基础上。

为什么?

1、很多家长没有时间,也没精力,更没有能力安排好孩子减负之后的时间安排问题,能力培养问题。

比如:减负提倡的多运动,好吧,请问两点放学,双职工还在上学,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运动从何而来,让孩子自己去公园,不现实因为安全问题,无法保证。

和小伙伴一起玩,首先玩什么?几个一年级的孩子在一起更需要家长陪护。

有些地方公园很远,交通又是个问题。

2、阅读。很多孩子根本不爱看书,空下来的时间,就会看电视,打游戏。于是一开始家长和作业斗,没有了作业就要做好与手机游戏斗的准备,与作业斗,头上还有尚方宝剑,老师背书,与手机游戏斗,你斗的是人性,一不小心,就陷入其中。

3、家长自己布置作业,也不现实很多家长,又不是教师重难点根本不清楚,学生的整体情况也不了解,怎么布置作业

所以我觉得,这次减负有点粗暴。


十里落叶


南京一家长要卖掉价值500万元的学区房,把孩子送回老家南通去读书,这个家长可能“疯”了。最近,网上一篇文章爆料,南京的大部分家长都“疯”了,原因是南京市教育局为中小学生减负政策惹怒了家长,有的学校下午两点多就放学了,也不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业成绩,自己开始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由于家长不是专业的老师,不能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有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学生很难完成。



下午两点多就放学,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是上班族,没有时间去接送孩子,即使婆婆爷爷把孩子接回家,下午的时间如何打发?家长也知道中考和高考是以分数来录取,江苏省的其他地方放学时间晚,他们都在认真上课,这对于他们来说很不公平。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托管中心,有的家庭一年的补课费都要30万,这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去年的一篇报道称,他家孩子去参加一对一补习,收费高达720元每小时,全年的补课费超30万,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



南京教育局的减负政策遭到很多家长的反对,课堂内给学生减负,让家长感到内心很不安,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7个辅导班,花钱是另外一回事,关键是孩子太累了,而且辅导效果也不好,家长为此非常苦恼,也有家长状告教育局,认为这样减负不合理。

自从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给学生减负以来,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感觉到比以前更累了。如果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改变,减负政策犹如一纸空文。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能否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而高考仍然按分数录取学生,家长不得不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



面对南京教育局的减负政策,对于学生在校园里的学习的确轻松了,可家长的神经绷紧了。在南京,一提到给学生减负,很多家长就气不打一处来。如果全省或全国都统一这样要求,家长表示无话可说,如今的减负火了辅导机构,苦了学生家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