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要认准浮漂信号,掌握提竿方法

在垂钓的过程中,要想钓有所获,除了应掌握好天气、水质地势、饵料这些因素以外,“浮漂”与“手法”这两点千万疏忽不得。

钓鱼要认准浮漂信号,掌握提竿方法

浮漂

浮漂被誉为“钓鱼人的眼睛”,有经验的垂钓者,根据浮漂的反应,就能辨出是什么鱼在咬钩,甚至鱼的大小。由于各种因素每一种鱼都有自己独特的吞食方式,而吞食方式不同,必然导致浮漂在水面上的表现不同。

一些初学钓鱼者由于缺乏经验,浮漂一动便贸然提竿,结果常提空钩。一般来说,浮漂往上送2目,或者慢慢往下沉,这是鲫鱼咬钩;浮漂较快往上送2~3目,是鳊鱼咬钩;浮漂慢又稳地往下拖,是鲤鱼咬钩;浮漂快速上下点动、下拖这基本上是小鱼和杂鱼咬钩。

钓鱼要认准浮漂信号,掌握提竿方法

当然鱼儿咬钩的习惯并不是千篇一律成不变的。同是鲫鱼,季节不同,水的深浅不同,水面隐蔽性的好坏都会对鱼儿的咬钩方式产生影响,从而使浮漂的反应动作有所不同。如冬季鱼儿动作迟缓,咬钩时慢条斯理,此时钓者得有耐心;春天鱼儿吞食快咬钩时又生怕别的鱼来抢食,吞食时浮漂抖动快,水浅时,鱼儿咬钩心慌,一吞食就走,浮漂便快速下沉。

水深处和有茂密水草隐蔽性好的钓位,鱼咬钩很稳,浮漂一般上浮,狡猾的鱼儿咬钩时欲吐时欲吞浮漂抖动幅度很小,这就需要钓友们和鱼斗智斗勇耐心地诱它上钩。

钓鱼要认准浮漂信号,掌握提竿方法

手法

要做到每有鱼儿咬钩而必擒之,掌握好最恰当的提竿时机至关重要。要根据浮漂的动作,迅速判断出大概是什么鱼在咬钩,从而采用相应的提竿手法。

提竿必须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初学者有时过于紧张,提竿过早,将鱼儿吓跑;有时犹豫不定,提竿偏迟致使本来应该上钩的鱼儿挣脱了;有时兴奋太甚,提竿太猛,结果不是钓线断就是鱼竿折,还有就是虽然把鱼儿提出了水面,但“扑通”一声又掉进了水里。

钓鱼要认准浮漂信号,掌握提竿方法

正确的提竿手法应该做到不早不迟、轻重适宜。先抬手腕,以手腕带动手臂,用巧劲把鱼儿轻轻提出水面,不让鱼儿在水下窜动打出很大的响声和水花。因为鲫鱼觅食往往是三五成群的,一有响动其他鱼即会逃之天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碰上大鱼,钓竿应马上斜上举,使钓竿呈“弓”状,利用钓竿的弹性,使力分散在整竿上,把鱼儿使出的劲儿化解儿窜了一阵劲头过去,再慢慢上提,使鱼头浮出水面,让其“呛水”。如此反复多次,鱼儿不动了,再慢慢拖近岸边用抄网将鱼捞起。千万不能让鱼一下窜出老远,使钓线与竿形成一条直线,这时鱼儿使出的猛劲全集中在钓线与钓竿连接处的“点"上,十有八九会把钓线挣断。

钓鱼要认准浮漂信号,掌握提竿方法

如何把握好“浮漂”与“手法”,还有不少问题可以探讨,让我们在垂钓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