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张军新作《改变中国》出版

著名经济学家张军新作《改变中国》出版

出版社供图

南报网讯(记者 邢虹)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的新作《改变中国: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近日由世纪文景出版。张军结合个人的实际经历、见闻与专业研究,带领读者重返改革现场,在对改革那些年的关键人物与事件的生动感知与理解中,把握中国改革的思想资源,起航改革的未来。

张军被誉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一位在国际享有声誉的学者,与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伦·斯科尔斯等世界级经济学家都进行过激动人心的专业对话。不同于固守学院的知识精英,张军教授一直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参与到这中间来”。

张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切,可以追溯到学生时代。1981年,张军考入复旦大学,从此走上了政治经济学研究之路。从大学开始,张军就坚持观察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阅读各类文献,跟踪经济学家的研究,关注经济学家内部的争论,参与经济学的各种会议、讨论。从1994年赴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到2015年出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始终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转型问题和其他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20多年来,张军将自己所经历的、看到的和参与的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事件通过不间断的学术记录很好地存留了下来,同时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积累成了丰厚的素材。其间,2006年底,张军开始接触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字资料和有关文献,被推动中国经济转变的许多重要人物和事件所深深触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以往,张军一直从事面对学院的研究性写作,而这次,他决定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所见所闻及不间断的研究关注,面对公众,写一本关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作品,讲述中国经济改革历程中那些尚不广为人所知的精彩故事。这本荟萃了张军多年思考与积累的书就是《改变中国: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

《改变中国》以时间为轴线,梳理了从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中期的改革故事,描绘了一幅详细的改革关键年纵览图。以中国农业部门的自发变革、莫干山上价格改革论战、巴山轮上通胀辩论、深圳特区试验场的创立始末、分权财政的意义、中国金融变革的精彩片段、国企改革的脱胎换骨之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过程等改革中的核心事件为关键点,张军教授结合个人实际经历、见闻与研究,生动叙述了核心事件的来龙去脉、形象刻画了参与核心事件的经济学者与政府官员,并结合具体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论著,从专业角度对核心事件所产生的经济学现象或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有理、有据、有故事,揭示了诸多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面相。

正如张军在书中所言,如果将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学事件像电影胶片一样连接起来回放,会发现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改变中国》试图理清改革的核心线索,以点带面,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再现和解释,来归纳它们发生的内在逻辑并重估它们在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中的重要性。通过《改变中国》的纵览性逻辑重构,读者可以清晰把握40多年来中国经济改革中数个最为关键的节点,从而深化对改革的整体认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