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名將藍玉,被殺之謎?

藍玉案是明初洪武年間的四大案之一。

四大案中,以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最為出名,殺人最多,影響最大。兩個案子,一個意在解決相權,一個意在解決將權,都是朱元璋強化中央集權,維繫其朱明王朝的非常手段。

藍玉,生年不詳。南直隸定遠(今屬安徽)人,與胡惟庸同鄉,常遇春妻弟,太子朱標國舅。洪武十二年秋封永昌侯,二十年拜徵虜大將軍。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藍玉是繼徐達、常遇春、傅友德、馮勝等名將之後的新生代將領,戰功卓著。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遭錦衣衛指揮蔣瓛指控謀反,被誅,牽連一萬五千人被殺,史稱“藍玉案”。

明初名將藍玉,被殺之謎?

藍玉

關於藍玉,明史有一段結論性的話:”浸驕蹇自恣,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橫。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北征還,夜扣喜峰關。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帝聞之不樂。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慚自經死,帝切責玉。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仍鐫其過於券。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帝數譙讓。西征還,命為太子太傅。玉不樂居宋、潁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比奏事多不聽,益怏怏。”這段描述形象生動,藍玉居功自傲、貪橫恣肆、忘乎所以、驕橫跋扈而又不能約束自己,最終以“謀反罪”招殺身之禍。似乎一切都是他自找的。

明初名將藍玉,被殺之謎?

戰場上的藍玉形象

觀明史所列藍玉案之七宗罪,前六宗罪,都是些歷史舊帳,是被刻意翻出來的。比如,賣私鹽罪,是指藍玉早年徵雲南,私自販鹽,牟取暴利。比如,違詔出師罪,是說他領兵在外,詔令有所不從,擅自升降將校,進止自專。比如,非法闖關罪,說他北征班師至喜峰關,因入夜,守關明軍未及時開門,藍玉便縱兵破關而入。比如,管教不嚴罪,說藍玉蓄莊奴、假子數千人,橫行霸道,胡作非為,御史上奏彈劾,他竟然將御史打了出去。比如,私吞公物罪,說他打敗北元,私佔珍寶、駝馬,並將降將士卒收歸己用。比如,姦汙俘虜罪,是說他逼奸元王妃,致其自殺。

明初名將藍玉,被殺之謎?

藍玉形象

這些醜事,說實話,朱元璋心裡清清楚楚。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封藍玉為涼國公,原來想封梁國公,因其有過,而改涼國公,並“券其過”,記下一筆,讓其思過改進。

可以這麼說,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前,朱元璋對藍玉還是相當信任的,他可以容忍藍玉的很多缺點,甚至還有讓藍玉輔佐太子朱標治天下的念頭。有一點可以佐證,藍玉同胡惟庸案、李善長案都有牽連,比如,藍玉北征,俘獲胡惟庸派往漠北通好蒙元的特使封績,李善長為掩罪行,以免殃及自身,要求藍玉將封績轉交給他處置,藍玉爽快答應。這件事,對朱元璋來說,都是難以容忍的。但是,朱元璋還是網開一面了。畢竟,藍玉有用,而且還是兒女親家。

明初名將藍玉,被殺之謎?

朱元璋與藍玉

藍玉和朱標過從甚密,親近而無話不說。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情形完全變了。朱元璋從嫡長制的角度考慮,冊立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倘若朱標在,朱元璋也許不必擔心藍玉。因為他知道,朱標和藍玉關係良好。藍玉畢竟一介武夫,英雄果敢,足可禦敵於外,至於內政,他毫無政治經驗,有點脾氣,有點性格,江湖義氣,貪點私利罷了,朱標尚可駕馭。然而朱允炆就不同了,他的輩份更低。藍玉姐姐嫁開平王常遇春,生長女嫁給了朱標,還給他生了兩個兒子(一夭折一封吳王);藍玉的女兒,則嫁給了朱元璋的十一子蜀王朱椿(當時已成年),這些個複雜的利害關係,將來恐怕會滋生出皇權事非。以朱允炆的斯文懦弱,將來根本不是藍玉的對手,這就是是朱元璋下決心清除藍玉的根本原因。

明史有載,朱元璋給藍玉定的謀反罪,實在不怎麼高明。

明初名將藍玉,被殺之謎?

藍玉被推上刑場

藍玉案發兩個多月後,朱元璋親自作序,翰林館編輯,詳細記載了藍黨謀反主要事實的《逆臣錄》發佈,包括試圖謀反的具體時間、參與人物、活動地點,言之鑿鑿,似乎鐵板釘釘,不容置疑。這同朱元璋十幾年前弄的胡惟庸案《昭示奸黨錄》,大同小異。

《逆臣錄》抄本現藏北京圖書館,共五卷,選錄出近千人的口供,並記載這些人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前往藍玉府飲酒赴宴、密謀造反的事情。然而,這個《逆臣錄》實在是破綻百出,疑竇叢生。這部供詞彙編中居然沒有主謀藍玉和曹震的口供,兩人根本沒招供。據說,主審官吏總尚書詹徽百般恐嚇藍玉,逼藍玉招供,藍玉呈堂大喊,你詹徽就同黨。更可笑的是,這位主審官最後真的竟然也變成了藍玉的“同黨”,被朱元璋一併殺了。而那個告發藍玉謀反的錦衣衛指揮,最終也身首異處。

明初名將藍玉,被殺之謎?

影視形象

《逆臣錄》羅織的證據有許多不可思議之處。比如,一個名叫蔣富的漁夫招供,說是藍玉出征回來,請他吃酒。酒席間,藍玉對他說:“你是我的舊人,我有句話和你說知,是必休要走了消息。如今我要謀大事,已與眾頭目都商量定了,你回家後打聽著,若下手時,你便來討分曉,日後也抬舉你一步。”再比如,一名叫張仁孫的染匠供述道,藍玉對他們說,要成大事,要張仁孫等各置軍器,聽候接應,如日後事成時都與大官做。藍玉要謀反,怎麼可能同一個漁夫和染匠去說。

還有,藍玉謀反的所謂具體日期也不合情理。《逆臣錄》記錄主謀之一的景川侯曹震的兒子曹炳交待說: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初七日晚上(即藍玉被逮前一天),才聽他父親說:“等今年四五月間,我們預備下,伺候作事業,務要成就。”這議定舉事的時間也太遠了吧?還另有人供述,說準備二月十五日朱元璋往南郊舉行親耕藉田典禮時舉事,但是信息提供者都是一些低級軍官。一般而論,低層級的軍官根本不可能提前知道皇帝具體的行程。另外,此時太子新亡,朱元璋身體虛弱,是否去南郊躬耕本來就是問題。藍玉又憑什麼知道,二月十五皇帝要親去南郊?不過,藍玉二月十日被殺,二月十五日,朱元璋去南郊舉行了親耕藉田的典禮。很明顯,“二月十五日勸農日下手”,極有可能是在朱元璋親耕藉田後編造的。這個具體的日期,恰恰成了藍玉案中的最大漏洞。

朱元璋擅長的手段,就是羅織“謀反罪”。但是,藍玉謀反了嗎?顯然沒有。他太天真了,其內心深處,始終堅信朱元璋應該不會把他怎麼樣……他畢竟不是政治家,粗獷簡單,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

有一件事,似乎特別能說明問題。洪武二十五年六月,藍玉奉詔南下川西,平定月魯帖木兒叛亂。八月二十二日,藍玉的親家靖寧侯葉昇,以“交通胡惟庸罪”被處死。葉昇,合肥人,也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明史列傳十九有生平記載,戰功赫赫,“帝屢賜敕”。此時,胡案都過去十幾年了,葉昇竟然還被朱元璋拎出來,找了個勾結胡的罪名,把他殺了。按理說,藍玉應該相當的警覺了。可是,他沒有。

十一月二十七日,中軍都督僉事謝熊奉命前往成都,奉旨召藍玉回京。這個謝熊,後來也成了藍玉“同黨”,死於非命。據謝熊供詞,十二月二十二日,在涼國公宅第,藍玉問:“謝都督,你怎麼來的?”謝熊說:“我來取大人回京。”藍玉說:“我知道,必是我親家靖寧侯胡黨事內有我名字,差你來提取”。這段話極有意思。藍玉似乎不以為然,用開玩笑的方式,輕描淡寫說這件事。顯然,他沒把這件事當回事,稍事準備,便啟程回京。四川路途遙遠,走走停停,武昌、九江、安慶,既然要停,便有當地官員迎送,把酒言歡,一切都是很正常的。如果藍玉真想謀反,他肯定不會回來,當其時,藍玉將在外,而且手握重兵,他還會束手就擒?顯然,他還對朱元璋抱有幻想,缺乏應有的政治智慧。

藍玉回南京覆命,到其被人告謀反而事發,差不多一個月不到。藍玉完全沒有謹慎妥處的想法,史稱“桀驁如故”。西征回來,朱元璋封他為太子太傅,這小子還大發牢騷,說我為什麼就不可以當太師,難道我還不如宋國公馮勝和潁國公傅友德嗎?這些天,藍府車水馬龍、門庭若市,應酬不斷。酒多之時,藍玉口無遮攔。壓根就不像一個謀反之人。上自侯爺、督爺、指揮,下至千百戶、總旗小旗,乃至奴僕家丁、販夫走卒、流氓無賴,穿梭來往,暢言謀反。粗略統計,竟然有幾千人出入藍府。藍玉既想鋌而走險,密謀反叛,他怎麼可能把謀反的事,天天掛在嘴上?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吧。這一切恰恰說明,藍玉壓根就沒有謀反的想法。他也就是發發牢騷,發發酒瘋而已。他堅信,朱元璋還是器重他的。可是,他錯了。

朱元璋下決心清除藍玉,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事關燕王朱棣。藍玉同朱棣交惡,由來已久。史書有說法。藍玉作為太子朱標的妻舅,極力維護太子儲君地位,同早已覬覦皇位的燕王朱棣不和。燕王朱棣系朱元璋四子,既非嫡子,又非長子,按太祖立嫡立長制,不會得到特殊重視。不過,燕王朱棣智慮絕倫,雄才大略,早在初封燕王時,即已表現出非凡的才略。洪武二十三年,朱棣首次率師北征,即以武力加懷柔的辦法迫使蒙元乃兒不花部投降,大獲全勝。朱元璋聞報欣然曰:“清沙漠者,燕王也,朕無北顧之憂矣!”朱棣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朱元璋相當賞識。

當時,太子朱標健在,每遇要務,必找藍玉商量,視其為心腹。藍玉曾力勸太子,燕王有野心,應多提防。明史說,藍玉自蒙古班師回朝,告知太子:“臣觀燕王在國,舉動行止,與皇帝無異。又聞望氣者言,燕有天子氣,願殿下先事預防,審慎一二!”藍玉勸朱棣,要小心,朱棣有野心。朱標有點書生氣,回答:“燕王事我甚恭,決無是事”。無奈,藍玉再行解釋:“臣蒙殿下優待,所以密陳利害,但願臣言不驗,不願臣言幸中”。藍玉的意思是清楚的,我也不希望是真的,也不希望此事成真。沒有不透風的牆,燕王知道了,當然懷恨在心。

太子朱標健在,朱棣還不敢貿然加害藍玉,以免給太子以口實。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病逝,朱棣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入朝奏事,對朱元璋說:“在朝諸公,有人縱恣不法,如不處置,將來恐成尾大不掉之勢,應妥善處理。”朱棣雖未明指藍玉,但彼此心知肚明。特別是“縱恣不法”,更是確指藍玉。可以這麼說,燕王的挑唆和加上朱元璋的猜疑心驅使,百戰功高的藍玉的人生之路也就走到頭了。

只是可惜了,朱元璋此時早已病體纏身,老態昏濁,偏執恣肆。他聽信了朱棣的話,尾大不掉,危及江山社稷,滋事體大,決不能手軟。只是,他作夢也想不到,最後奪其皇孫之位的,居然就是自己的兒子,燕王朱棣。

處理完藍玉案,朱元璋仍未罷手。洪武二十七年(1394)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將軍、潁國公、太子太師傅友德被賜死。傅友德作戰勇猛,愛兵如子,深有謀略,功高蓋世,是朱元璋冊封的九個公爵之一。宋國公馮勝,早說早已退休,朱元璋也決不放過。馮勝在自家門外築稻場,把缸埋在下面,在缸上設板,走馬為樂。有人據此狀告馮勝,家居不軌,私藏兵器,意圖謀變。朱元璋召他入朝,賜以酒食,說是決不輕信謠言。馮勝喜不自禁,誰知剛剛回到家裡,即毒發而死。定遠侯王弼,僅僅居家自嘆:“皇上春秋日高,喜怒無常,我輩恐怕很難活下去了!”即被特務告密,立即賜死。

明初名將藍玉,被殺之謎?

藍玉塑像

至此,開國功臣已所剩無幾,即便有幾個,也早已遠離朝廷,不涉政事了。明史說:“及洪武末年,諸公、侯且盡,存者惟(耿)炳文及武定侯郭英”(後來這個耿炳文以年邁之身北征朱棣,其結果可想而知)。這時,朱棣笑了。觀建文一朝,只剩酸迂儒者若干,已無軍事上的強勁對手。試想一下,倘若年輕力壯的藍玉在世,何來朱棣的永樂天下?只可惜,歷史不能假設。

藍玉被問罪,當天下獄,次日處決。念其皇親國戚,皇恩浩蕩,免於凌遲,“以留全屍”。不過,整張人皮被剝,即所謂“剝皮揎草”。朱元璋還下令傳示各省,以儆效尤。藍玉之女是蜀王朱椿的王妃,出於親情,最終保存了藍玉的皮囊。

明末張獻忠佔領成都,曾在蜀王府端禮門樓見一尊人像,公侯華服供奉,一打聽,才知道是藍玉之真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