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下行,“癥結”何在?

據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9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1.4%和10.3%。從產銷數據來看,中國車市主基調依舊嚴寒。實際上,在消費、產業雙升級的存量市場,汽車行業的洗牌期已經悄然降臨。不少曾經風光無限的主機廠早已深陷生存困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實力偏弱的自主品牌終將難逃出局的厄運。而受此影響,鮮有人關注的上游自主零部件企業也陷入同樣的困局...

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下行

目前,自主零部件企業大多主要上市公司已經公佈了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整體來看,自主零部件企業的營業狀況不容樂觀。僅少數企業的利潤持增長勢態,其餘大多企業利潤下滑嚴重。

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下行,“癥結”何在?

在統計的12家上市公司中,從第三季度營收來看,寧德時代、寧波華翔、岱美股份、德賽西威、萬里揚和東安動力這6家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排在最末位的東安動力,較去年同比增長80.80%。而華域汽車、均勝電子、鐘鼎股份、萬向錢潮、拓普集團和四維圖新6家公司的營收則出現1.99%到15.34%的同比下滑。

乍眼一看,6增6降的營收成績還不算差,但若聚焦到淨利潤層面,就會發現其實降幅才是主基調。第三季度淨利潤,僅寧波華翔、岱美股份和萬里揚三家公司持19.34%到30.79%的同步增長,而營收過百億的三家頭部車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從前三季度整體的營收表現來看,實現同比增長的有7家公司,其中寧德時代增長最為明顯,漲幅高達71.7%。而同比下滑的共有5家公司,降幅在6.5%到15.5%之間。其中營業收入超過百億的有四家公司,僅華域汽車較去年同比下滑11.11%。整體而言,營收狀況同比增長的是大多數。

然而,從前三季度的淨利潤來看,在這12家零部件企業中,僅寧德時代、寧波華翔和岱美股份三家公司淨利潤是持同比增長勢態的,其中寧德時代的同比增長幅度最大,高達45.65%。其餘九家公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且降幅較大,其中,降幅超過50%的就有三家公司。而營收排在第一位的華域汽車以及排在第二位的均勝電子,淨利潤均為下滑勢態,降幅分別22.58%與33.60%。

綜合來看,第三季度的淨利潤跌幅是普遍收窄的,但其依舊無法平復上半年的頹勢。

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下行,“癥結”何在?

自主零部件產業”癥結”何在?

“汽車產業的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進入市場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期,低速發展成為新常態,汽車行業由增量競爭逐漸轉向存量競爭,數量增長轉為質量提升,汽車產業逐漸邁向成熟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先生在2019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年會暨高峰論壇上這樣說道。

也就是說,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存量市場,質量成為衡量一款產品最為重要的一環,優勝劣汰客觀規律也是必然的趨勢。而與海外”巨頭“供應商相比,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實力水平還差的較遠。顯而易見的是,自主零部件產業的”癥結”是有跡可循的。

一方面,我們缺乏實力強大的頂級供應商。從十二家主要的上市公司財報情況來看,前三季度僅華域汽車一家營收規模過了千億,營收規模在40億以下的有半數。更誇張的是,從數量上看,全國約有10萬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銷售收入在2000萬以上的企業有1.3萬家,更多企業是以小規模的形勢存在的。

反觀海外汽車產業,不乏博世、大陸等“巨頭”綜合性零部件供應商,它們的產品範圍涉及面很廣,能綜合多方面的因素,有利於整車配套產品的整體開發。這也就意味著其系統集成性強,對於主機廠而言,無論從成本控制與利潤的角度來看,還是從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與單一產品配套之間的優勢對比來看,“巨頭”們都擁有一定優勢。

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下行,“癥結”何在?

在車市寒冬與汽車產業結構整合的變革期,小企業普遍競爭力不足,與實力偏弱的主機廠一樣,難逃出局厄運,上游零部件產業結構的整合也是中國汽車產業走向成熟的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來講,中國零部件企業缺乏某種優勢十分突出的零部件巨頭。如愛信變速箱能佔據變速箱界的半壁江山;博格華納、霍尼韋爾、石川島播磨對渦輪增壓形成技術壟斷等。目前,規模較大的中國零部件企業主要以內飾和電子為主營業務,然而從技術層面來講,與汽車最為核心的“三大件”技術相比,內飾和電子業務的可替代性更大。

針對關鍵的核心零部件,主機廠普遍更願意選擇外資零部件企業的產品,這樣一來,自主零部件企業很難獲得發展的機會。惡性循環日益明顯:自主零部件企業實力偏弱→難以得到發展機會→難以強大...

此外,中國收購了不少零部件公司,比如百利得就收購了以安全氣囊而聞名的高田公司,然而雖然資產已經屬於中國公司,但要消化吸收技術工藝以及渠道網絡,還需要下一定功夫。

實際上,自主零部件產業的“癥結”,也是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痛症”之根。中國汽車產業起步本身就比較晚,相比發達國家汽車產業多年來的經驗積累,作為汽車製造最為根本的一環,自主零部件產業缺少一定的歷史積澱。

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下行,“癥結”何在?

“新四化”時代下的機遇與風險

與中國主機廠所思考的問題一致,中國零部件產業也在“新四化”時代下找尋“彎道超車”的機會。從十二家主要的上市公司財報情況來看,在業績表現下跌為主旋律的表格上,寧德時代的業績表現還算可圈可點,即便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情況下,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淨利潤依然同比增長了45.65%。

寧德時代作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供應商,自2011年成立以來,寧德時代就抓住了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契機,成為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的冠軍。它的業績表現也說明了“新四化”背景下,向電氣化等新技術領域轉型,也是供應商們的一條出路。的確,“新四化”發展方向已成業內共識,這意味著整個供應鏈體系將重新洗牌,新格局自然也將充滿新的機遇,同時,也伴隨一定風險。

自主零部件企業整體下行,“癥結”何在?

表面來看,由於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持與引導下,我們在一些新興技術領域擁有先發優勢,電池、電機以及電控等核心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實際上根基不穩的“痛症”並未煙消雲散,業內對“彎道超車”這一概念依舊充滿質疑。海外零部件“巨頭”看似行動緩慢,實際上走的每一步都穩紮穩打,技術、資金、市場等方面層層積累,後發力量充足。反觀自主零部件企業,雖佔據先發優勢,但過於渴求“彎道超車”,缺乏用心鑽研的“匠人”精神,根基還不夠穩固,一些關鍵技術仍然存在被外資企業“卡脖子”的現象,並且由於大多企業利潤的下行,勢必會影響到研發資金的充裕性。

筆者看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還是需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一口吃不成胖子。並且在寒冬的背景之下,汽車零部件企業更需要去除浮躁,把握風口的同時注重技術研發。而一些實力偏弱的零部件企業,恐將註定在大變局時代下離場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