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名额缩减1370,最高50%保研率,这些学校还怎么考?

考研人都知道近几年的报名人数,但你们知道其中有多少人成功上岸,又有多少人成为了陪考吗?

招生名额缩减1370,最高50%保研率,这些学校还怎么考?
招生名额缩减1370,最高50%保研率,这些学校还怎么考?

即使有这么多前辈的血泪史,还是有更多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以江苏省为例,五年间,考生人数翻了一倍还多,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

招生名额缩减1370,最高50%保研率,这些学校还怎么考?

"考研热"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

1.本科生就业压力大,想通过考研一是躲避就业,二是提升竞争力

2.继续深造,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名校继续学习

3.在职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除了二战、三战的考生,更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参与进来想要通过学历增加职场竞争力。

随着报考人数增加,考生的压力也会变得更大。除此之外,日益增长的推免生名额也是让人亚历山大,毕竟招生简章的招生计划里是包含推免生人数的。

在全国内地2000多所高校中,具有保研资格的大学达到366所,这些大学基本上是各省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

近40所知名高校2020年保研率数据:

招生名额缩减1370,最高50%保研率,这些学校还怎么考?

总体来看,相比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北京大学2020年推免生人数高达1000多人,保研率都已达到了54.7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保研率高达38.6%,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保研率也较高,超过了25%。

另外还有西安交通大学招生计划全日制4600人,推免人数就达到了2300人,华中科技大学也是,招生计划全日制6100人,推免数达到了3000人,四川大学招生计划全日制5780人,推免数达到了2900人,山东大学招生计划全日制5400人,推免数达到了2160人。

是不是心情都不好了,不要急,看看2020各校的招生情况再继续叹气:

招生名额缩减1370,最高50%保研率,这些学校还怎么考?

大家可以从上表中看出,很多学校的招生人数变化还是较大的,有扩招的,有缩减的,不过一些缩减的主要是非全日制名额。



比如中南大学招生人数减少超过千人,减少1370人,其中缩减的是非全日制名额,非全日制2019年招2000名,今年减为460名;相同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非全日制招生名额减少1000人,由去年的2300人减为今年非全日制招收1300人。



另外除了这些985院校,像郑州大学相比去年计划招生名额增加900人,云南大学相比去年计划招生名额增加300人,广州大学相比去年计划招生名额增加200人,汕头大学相比去年计划招生名额增加200人。



——

看完这些,相信大家心里有点拔凉拔凉的了,但仔细想想2019年4:1的报录比,是不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只不过是细节化后,感觉上更加直观敏感了。



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申请在职研的方式有不同的偏好度。



一、刚毕业没多久,建议你可以去参加1月份联考,脱产读书,参加联考的机会成本比较小。

二、如果你已经毕业5年了,联考已经不适用于你。竞争格局和体育体系的变化,原本考虑系统内的名校在职研的学员可能都选择不需要参加全国统考且质量优秀的项目,如自主招考国际在职研。



原因解析

  • 联考同学圈年纪可能与你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人脉资源作用不大。
  • 对于想申请在职研的人而言,在职研对其职业发展的帮助并不仅仅是职位或薪水的提升还有硕士学位证书,还有视野上面的开拓,行业知识的系统的梳理。
  • 联考有语数外考试,GPI 3.0以上,工作繁忙的你OK吗?
  • 联考战线太长,从申请到毕业拿到硕士学位证书需要的时间4年左右,假设你今年已经35岁了,现在开始备考,2020年10月份报名,若一切顺利,论文答辩通过后,2023年获硕士证书。35岁的时间是职场的黄金阶段,这个证书绝对是用来锦上添花的,而花4年的时间来等待这个证书,机会成本太大。

自主招考国际在职研是指国外名校和国内名校在中国境内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的招生对象的招生项目。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进行自主招考的模式,部分院校也实行直接面试。

无需参加全国硕士联考,即可获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硕士学位。是目前为止专科直接升读硕士的唯一快速通道。有非常好的课程,十多年来在中国办学为国家培养了很多管理人才,在业界颇有名气。

国际在职研很适合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发展。对于国际一流的研究生学位有需求,将来会走向国际市场的职业经理人。工作忙碌、时间宝贵处于职场黄金阶段的申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