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王牌天團的“孵化器”——德國Bf-109式戰鬥機

——“反派”明星登場了,然世上一切兵器本身並無黑白之分

二戰元兇德國能夠打遍歐洲各國連帶北非而猖獗一時,陸軍主要靠坦克,海軍主要靠潛艇,空軍主要就靠這個Bf-109式戰鬥機。號稱“德意志之鷹”的Bf-109式戰鬥機是德國空軍二戰從頭打到尾的主力戰鬥機,頂起德國空軍的“半邊天”。Bf-109式戰鬥機在1930年代末可是世界最頂級的戰鬥機,風頭力壓英美法意等航空強國,顯示了德國在航空科技與製造方面的雄厚實力。Bf-109式戰鬥機的“牛”確實不是吹的,其創造了數項驚人的世界之最——戰鬥機單產量世界第一;擊落戰機總數世界第一;產生空戰王牌世界第一;衍生型號世界第一。這些載入史冊的世界記錄都是空前絕後的,即使是軍用飛機單產量屈居了世界第二名(僅次於蘇聯伊爾-2強擊機),必定也是“千年老二”。

其實德國空軍還有一型著名的主力戰鬥機Fw-190式,性能甚至在Bf-109之上,但兩者放一起高下立見:Bf-109以35000架的總產量,超過Fw-190總產量20000架一大截子;Bf-109是世界現代螺旋槳式戰鬥機的開山鼻祖,Fw-190則是在“前輩”的肩膀上的仿製升級;Bf-109猶如上下翻飛的“狼牙大棒”,德國空軍空戰總戰果的一半以上是Bf-109打下的,而Fw-190在1941年9月才裝備德軍(首付82架),相當半道上殺出的“三板斧”。因此,從科技發展地位、作戰規模效應和實際取得戰果等方面綜合衡量,二戰德制戰鬥機的頭把交椅,非Bf-109莫屬,Fw-190只能當二哥了。

地表最強王牌天團的“孵化器”——德國Bf-109式戰鬥機

德國Bf-109G1式戰鬥機基本參數:機長9.03米,翼展9.92米,機高2.5米,空重28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3400公斤,1臺“奔馳”DB-605A1倒V型12缸液冷活塞式發動機,輸出功率1475馬力,實用升限11600米,爬升率1020米/分鐘,最大速度690公里/小時,航程998公里,武備為1門20毫米MG151機炮、2挺13毫米MG131機槍,掛載500公斤航空炸彈,2具20/30毫米機炮吊艙,或2具210毫米反轟炸機火箭發射巢,單座乘員1人。

Bf-109式戰鬥機出自德國天才設計師威利·梅塞施密特博士(1898—1978年),當時他效力德國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Bf-109”就是以巴廠的縮寫字母命名的。可後來又出現一個“Me-109”,常常讓人誤以為是兩種不同的戰鬥機,須先釐清一下——由於研製Bf-109戰鬥機成功,德國政府為了褒獎梅塞施密特,在1938年7月將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更名為梅塞施密特飛機股份公司,讓梅塞施密特任董事長,並以梅塞施密特的姓氏縮寫字母命名戰機,之前的“Bf-109”就改稱“Me-109”,這兩種稱呼其實是指同一種飛機。梅塞施密特作為總設計師,還主持設計了Bf-110雙發重型戰鬥機、Me-262雙發噴氣式戰鬥機。前者屬遠程晝夜間多用途戰鬥機,生產了約6000架,後者是世界第一種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生產了1433架,但這兩種頗有影響力的機型,最終都被Bf-109的光芒所覆蓋。

梅塞施密特是德國法蘭克福市一位酒商的兒子,家境優渥,從小喜好冒險和發明,他15歲還是中學生時,就開始駕駛和參與設計滑翔機(S8),23歲時自主設計出S9型滑翔機,彰顯不凡的設計天賦。梅塞施密特從慕尼黑工程大學機電系畢業,曾與好友哈特經營一所飛行學校。1923年,梅塞施密特在巴伐利亞州奧格斯堡市創辦梅塞施密特飛機制造公司,主要生產滑翔機、競技飛機。梅塞施密特的公司開始是家小作坊,曾為同城的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承接生產訂單,同時梅塞施密特也為巴廠提供自己設計的M17、M18小型客機圖紙,相當是巴廠的兼職設計師。1927年在政府主導下,梅塞施密特飛機制造公司併入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梅塞施密特擔任總設計師,此時巴廠以生產運輸機、客機、運動飛機為主。1934年2月,梅塞施密特設計的Bf-108“颱風”式競技飛機首飛,在當年8月德國主辦的第四屆國際飛行比賽中大出風頭,為復興中的德國掙來不少面子。這架充滿革命性設計並獲得商業成功的飛機,其實就是Bf-109式戰鬥機的前身,因為Bf-109原型機在許多方面是直接採用Bf-108的原始設計。

1933年德國納粹黨上臺執政,野心勃勃的小鬍子立即將制約德國的《凡爾賽條約》拋在腦後,著手大力恢復軍備,到1935年乾脆宣佈廢止該條約,德國擴軍備戰公開步入快車道。1935年3月德國空軍恢復重建,牛人赫爾曼·戈林任總司令。戈林是一戰時期的戰鬥機王牌飛行員(擊落22架),對擁有強大的戰鬥機群情有獨鍾,德軍即向航空工業界發佈新型戰鬥機設計招標,梅塞施密特領銜的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立馬參與競標。因為有Bf-108“颱風”的底子,梅塞施米特與另一設計師羅伯特·魯塞爾很快設計出原型機Bf-109V-1,並於1935年5月29日首次試飛獲得成功,在臨時使用英制發動機的情況下仍飛出497公里的時速,Bf-109先進的設計和卓越的性能,令人耳目一新。

地表最強王牌天團的“孵化器”——德國Bf-109式戰鬥機

在隨後1936年初德國官方組織的戰鬥機競標飛行測試中,有四家德國航空企業的原型機參加,分別是亨克爾公司的He-112、阿拉道公司的Ar-80、福克·沃爾夫飛機制造廠的Fw-159、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的Bf-109(見上圖自上而下排列)。儘管巴廠是其中實力財力最弱的,但Bf-109仍然脫穎而出戰勝對手。可又因Bf-109太過前衛,也遭到軍中保守派以及開慣雙翼敞篷座艙戰鬥機老飛行員的反對,他們更屬意亨克爾公司傳統的He-112戰鬥機,受阻的Bf-109一時遲遲無法中標量產。可埋沒如此天才之作,老天爺也不會答應。在1936年8月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開幕式上,Bf-109二號樣機在主賽場上空做飛行表演,首次在社會公眾以及外國人面前亮相,展示了令人吃驚的爬升、俯衝等機動動作,一時引起各界轟動。又恰逢德國情報部門獲悉,英國正在研製極為先進的噴火式戰鬥機,就戈林狂傲的性格豈甘居人之後,還是德國過去和未來的死敵,德國空軍遂迅速決定Bf-109為下一代主力戰鬥機。1936年11月,Bf-109B型戰鬥機投入小規模預量產,並陸續入役德國空軍,最終比英國噴火式戰鬥機早入役1年8個月。

Bf-109戰鬥機的運氣真是超好,因為之前Bf-109還曾遭到梅塞施密特的老冤家對頭、時任德國帝國航空部副部長艾爾哈德·米爾希的百般刁難。這源起1928年米爾希的摯友被梅塞施密特設計的M20客機摔死,也給時任漢莎航空公司負責採購的總經理米爾希帶來很大麻煩,倆人從此結下樑子。當年懷恨在心的米爾希向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提出鉅額索賠,並取消了漢莎航空在巴廠的所有訂單,造成巴廠一度破產關門。如今米爾希身居高位,為報復又給Bf-109下了不少絆子,幸好也算有頭有臉的梅塞施密特靠上層活動予以化解,米爾希的兩隻手最終無法遮住Bf-109的光芒。

Bf-109屬於單發單座單翼輕型戰鬥機,採用先進的空氣動力外形、全金屬結構、鋁合金承力蒙皮、可收放式起落架、封閉式座艙和全動式襟翼等若干新技術,這些新玩意雖已問世,但還從未有人把它們都整合在一架飛機上,睿智的梅塞施密特不僅做到了,而且非常漂亮地解決了生產簡易性、成本控制和維護便利性等難題,為大規模量產和方便野戰機場使用鋪平了道路(Bf-109單機制造為6000個工時,成本僅42900馬克)。Bf-109作為制空戰鬥機,靈活、快速和易於操縱,能進行高難度的水平或垂直翻滾而不進入螺旋,其燃油噴射裝置是保證發動機不熄火的關鍵(對手英國噴火式戰鬥機發動機早期採用浮子式化油器,垂直機動、翻滾時極易熄火),空戰格鬥能力強悍。Bf-109採用兩挺置於引擎罩上部的7.92毫米機槍和一門20毫米槳轂罩中心機炮,所有武器都置於機身中軸線上,配以德國精密的光學瞄準具,比一般航空機槍(炮)設置在機翼內的戰鬥機射擊準確性要高許多。

在1930年代後期雙翼戰鬥機還是主流,Bf-109無疑是世界最早的現代螺旋槳戰鬥機,也就英國的噴火式戰鬥機可與之媲美。但Bf-109式戰鬥機並非十全十美,也存在著一些侷限性或權衡取捨後的代價:一是航程較短。因Bf-109戰鬥機載荷較小,初始型作戰半徑僅有160公里。為解決“腿短”問題,後繼型除了加大油箱容量,戰時Bf-109會加掛副油箱以延長滯空時間,可即使這樣作戰半徑也不過300—400公里,而且載彈量會相應減少。在1940年8月31日的不列顛大空戰中,德軍有200多架Bf-109因燃油耗盡而墜入英吉利海峽。二是後三點起落架的前主起落架安裝在機身下側(為方便裝拆機翼),造成兩個前輪輪距較近而穩定性不好;前起落架支柱較長,機身前高後低明顯(為獲得較大的起飛迎角短距起飛),飛行員視野部分受阻。因此,駕駛Bf-109起飛降落需要嫻熟的駕駛技術,菜鳥飛行員就很容易栽跟頭。有統計在Bf-109的事故損毀中,此類起降操作事故佔到10%。三是因為Bf-109座艙上緣與後部機身脊線齊平,駕駛員後向視野受限較大。設計師也曾打算採用水滴型座艙,但因機身結構需要大改而作罷。為及時觀察後方的情況,補救措施是在座艙頂部加裝一個後視鏡,整得像奔馳轎車似的。四是早期20毫米MGFF型機炮射速較慢、彈道性能差,距離稍一遠彈丸下墜明顯(這一問題後期得到解決)。

Bf-109式戰鬥機最早參戰發生於西班牙內戰,三架Bf-109樣機在1936年底被送到西班牙進行戰場測試。1937年4月,裝備Bf-109的德國空軍JG132“里希特霍芬”戰鬥機聯隊,變身德國“禿鷲軍團”參加西班牙內戰。Bf-109的主要空戰對手是蘇聯志願軍空軍的伊-15、伊-16殲擊機,與Bf-109相比,伊-15、伊-16是有代差的,空戰中基本讓Bf-109壓著打,勝算不大。1938年2月21日在特瑞爾上空,德軍Bf-109一次擊落7架蘇軍殲擊機,自己無一損失。在整個西班牙內戰中,德軍飛行員共擊落對方戰機314架,主要是Bf-109的戰果,併產生一批王牌飛行員(王牌飛行員以擊落5架為起點,擊落14架的梅爾達斯排第一)。西班牙內戰最終還是德、意支持的佛朗哥反政府武裝奪取了政權,而蘇聯志願軍由於損失較大,於1938年底撤出西班牙。內戰中圍繞Bf-109發生一個小插曲,在1937年12月4日,德軍一架Bf-109B-1型戰鬥機因油路故障迫降在政府軍控制的阿拉貢地區(另一說是被蘇軍伊-16殲擊機擊落),該機基本完好,修復後被運往蘇聯進行研究,其對蘇聯提升航空研發水平起到關鍵促進作用,之後蘇聯製造的拉格-3式、雅克-1式、米格-3式殲擊機,或多或少都能看到Bf-109的“身影”。

地表最強王牌天團的“孵化器”——德國Bf-109式戰鬥機

德國此次參加西班牙內戰,不僅將其作為新武器的試驗場,還通過各軍兵種部隊輪戰,獲取和積累實戰經驗,為點爆二戰進行了預演和準備。德國空軍藉此機會,積極總結Bf-109空中格鬥、對地攻擊以及配合掩護轟炸機的實戰經驗,形成戰鬥機單機和編隊作戰的先進戰術,在戰鬥機部隊推廣訓練,這撥飛行員的戰術素養是蹭蹭地長,開戰後基本都成為空戰王牌。

在Bf-109轉入大批量生產前,梅塞施密特一直採取審慎態度,從原型機開始,每種改進型號僅生產少量樣機,一邊試用一邊改進,形成新的改型再拿到戰場試用。在經歷了Bf-109V-1(A)、B、B-1、C、D型五種型號後,直到1938年初Bf-109E定型才轉入規模量產。到1938年9月,Bf-109已生產出600架;到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已生產近2000架Bf-109戰鬥機。此時德軍Bf-109機群已然傲視歐洲,因為只有英國皇家空軍有270架同檔的噴火式戰鬥機,可其飛行員的空戰能力又比德軍飛行員差了足有三條馬路。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軍以“閃電戰”大舉入侵波蘭,殘酷的二戰驟然爆發。當日數百架Bf-109戰鬥機掩護Ju-87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空襲波蘭各地重要目標,波蘭空軍的P-11戰鬥機根本不是德軍Bf-109的對手,紛紛被擊落。之後,德軍又連續突襲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蘇聯等國,Bf-109戰鬥機總是充當空中“閃電戰”的急先鋒,尤其是1941年6月22日突然進攻蘇聯,當天德國空軍戰機就擊毀蘇聯空軍戰機1489架,頭三天竟幹掉蘇軍戰機3922架。1941年春Bf-109戰鬥機投入北非戰場,成為隆美爾軍團的利齒。在1942年9月1日的阿拉曼空戰中,號稱“非洲之星”的王牌飛行員漢斯·馬爾塞尤上尉(總戰績擊落158架),創造一天擊落17架盟軍戰鬥機的記錄。總之,從西班牙內戰開始,凡是德軍打過的戰役,都有Bf-109戰鬥機的身影,一直到德國宣佈投降的當天,Bf-109仍有擊落戰果,總擊毀戰果達到43000架(含摧毀地面戰機)。孤獨求敗的Bf-109機群最終不是敗給對手,而是敗給自己,大戰後期嚴重地缺油、缺飛行員極大制約了Bf-109戰鬥機發揮作用,無奈德意志氣數已盡,再先進的武器也翻不了盤。

在二戰前期,德軍Bf-109戰鬥機在空戰中佔有明顯的上風,但隨著盟軍先進的“噴火”、P-51、P-47等戰鬥機越來越多以及盟軍飛行員戰術素養的提高,天平慢慢發生傾斜,但這些德軍勉強還能應付,最要命的是盟軍鋪天蓋地而來的轟炸機,其強勁的打擊力和堅固的機身,不僅給德國地面目標帶來毀滅性,也給薄皮及火力偏弱的Bf-109戰鬥機造成巨大的麻煩和損失,德軍戰鬥機新飛行員若執行攔截盟軍B-17、B-24、蘭開斯特等重型轟炸機任務,一般不超過10次就會掛掉。二戰中的德國及佔領區可是遭到盟軍持續五年的戰略大轟炸,盟軍出動的中遠程轟炸機多達144萬架次,總投彈270萬噸,德國承受常規轟炸的時間和強度為二戰乃至世界戰爭史之最,這也是玩火自焚咎由自取。在此背景下,德國在主力戰鬥機升級發展上開始向截擊戰鬥機傾斜,這就形成數量佔大頭的Bf-109G1/R6、G3、G6/U4、G10/R5、H、K6等多種型號截擊戰鬥機,其是專門為對付重型轟炸機設計,兼顧空中格鬥——首先是火力翻番,將機首2挺7.92毫米機槍改為13毫米機槍(部分20毫米機炮改為30毫米MK103機炮),在主翼下加掛兩具20/30毫米的機炮吊艙,還可掛載210毫米反轟炸機火箭彈,被稱為“炮艇”,打堅固的轟炸機正對路。再一方面是加強機身結構,增加防護裝甲及座艙防彈玻璃,使Bf-109更結實更抗揍。三是發動機採用DB-605DC型,最大功率增加到2000馬力,以抵消載荷增加後對飛行品質的影響,這也是Bf-109所有改型中動力之最。四是座艙改為增壓型,以適應高空攔截轟炸機作戰。德軍大量裝備截擊戰鬥機後,加上地面高射炮,著實給盟軍轟炸機群以極大殺傷,共擊落盟軍轟炸機、護航戰鬥機超過40000架。

大戰中由於德軍戰術轟炸機部隊忙乎不過來,巨量的Bf-109戰鬥機填縫也作為戰鬥轟炸機使用。1940年9月20日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軍210實驗大隊的22架Bf-109首次掛載炸彈,對英國倫敦鐵路樞紐實施了中空水平轟炸。這次成功得手,促使Bf-109改裝出E1/B、G4/R1、G10/R1、K2/R1等多型戰鬥轟炸機,甚至發展出一款雙機身的Z型遠程戰鬥轟炸機,使Bf-109的功能更加全面,執行任務更具靈活性。Bf-109式戰鬥機還發展出夜航戰鬥機、偵察機、教練機等多種機型。

地表最強王牌天團的“孵化器”——德國Bf-109式戰鬥機

Bf-109式戰鬥機是德國空軍王牌飛行員的“孵化器”,駕駛Bf-109的飛行員中,有105人取得擊落戰機100 架以上的戰績,其中13 人超過200 架、5人超過250架、2人超過300 架,僅僅這些超級王牌們擊落的戰機就有15000 架!如此超高的戰果是任何國家空軍以及任何型號戰鬥機都望塵莫及的,以致德國的十大空戰王牌也就是世界十大空戰王牌,因為即使德國並列第十名的海因裡希·埃赫勒少校與提奧多·威森貝格少校,擊落戰績也達到208架,已將美、英、蘇、日、意等國戰績最高的王牌飛行員甩掉足有半程馬拉松。德國空軍戰果最大的是主要在東線蘇聯作戰的JG52戰鬥機聯隊,其裝備Bf-109式戰鬥機130至200架,擁有85位擊落5架以上戰機的王牌飛行員,其中31位擊落超過100架,這個聯隊累計擊落戰機超過10000架,是絕對的空戰王牌聯隊。

德國空軍空戰王牌前三名都出自這個JG52戰鬥機聯隊,如神一樣的存在——埃裡希·哈特曼少校,擊落352架戰機雄居榜首,他創造了難以置信的空戰記錄,其雖全身而退卻在蘇聯服刑十年,釋放後再入西德空軍,最終活到72歲;格爾哈德·巴克霍恩中校,擊落301架戰機名列第二,也幸運地活到戰後,並官至西德空軍中將,可後死於車禍;京特·拉爾少校,擊落275架戰機排位第三,二戰結束後他曾擔任西德空軍司令。戰中他們出擊作戰都在上千次,可運氣一直超好,自然對長期駕駛的Bf-109戰鬥機珍愛有加甚至依賴,反而排斥換裝並不習慣的Fw-190、Me-262等型號先進戰鬥機。軸心國中裝備Bf-109式戰鬥機戰績最突出的是芬蘭空軍,其四個戰鬥機中隊的162架Bf-109取得663架擊落戰果,戰損34 架Bf-109,交換比達到19.5:1。芬蘭頭號空戰王牌依諾·尤蒂萊南擊落94架的戰績中,有58 架是駕駛Bf-109 獲得的。

二戰中的大量損耗,促使德國7家飛機制造廠開足馬力生產Bf-109式戰鬥機,1942年年產量是2700架,到1944年年產量猛增到14212架。在Bf-109發展至G型的1942年,其技術優勢逐漸在喪失,但德國福克·沃爾夫公司生產的更先進的Fw-190戰鬥機產量不能滿足需要,並且被一些開慣Bf-109的老飛行員所抵制,Fw-190不僅無法取代Bf-109,還要屈居“人”下。之所以Bf-109式戰鬥機老大的地位無法撼動,一方面是Bf-109持續9年在升級改進,性能也是在不斷提升,Bf-109從原型機V型到最後的Z型共開發出14種主要改型,每種改型又有大量亞改型,加上國外生產的改型,各種改型超過100種。另一方面是Bf-109始終保持著高產量,即使是在盟軍戰略大轟炸最密集的時期。在戰略物資緊缺的情況下,Bf-109的水平尾翼、方向舵等部位甚至採用木質材料,以維持其產量不下降。

從1936年至1945年,德國累計生產了33984架Bf-109式戰鬥機,其中二戰期間生產了30573架(僅G型系列生產了23000架,是Bf-109所有型號中數量最多的),佔戰時德國戰鬥機製造總量的57%以上。1943年之後,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西班牙等國也參與生產Bf-109,並延續到二戰之後的1958年,這些國家共生產了1000餘架Bf-109,其中匈牙利生產了約600架。這樣Bf-109式戰鬥機的生產持續了22年,總產量超過35000架。Bf-109除德國空軍使用外,還提供給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匈牙利、保加利亞、克羅地亞、芬蘭、意大利等國空軍。日本陸軍航空兵在1941 年從德國獲得5 架Bf-109E型戰鬥機,但小日本感興趣的是Bf-109的發動機,通過仿製“奔馳”DB-601液冷發動機,裝在1943年量產的三式“飛燕”戰鬥機上,生產了3200架。二戰結束後,Bf-109式戰鬥機仍在西班牙、瑞士、以色列、芬蘭、南斯拉夫等多個國家服役,最後一架Bf-109戰鬥機於1967年從西班牙空軍退役,一代傳奇名機全部退出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