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釣魚城:大汗蒙哥為何在此喪生

血戰釣魚城:大汗蒙哥為何在此喪生

血戰釣魚城:大汗蒙哥為何在此喪生

釣魚城保衛戰由於餘玠堡壘防衛策略的得當,蒙古軍隊沒有能力從四川東下,進攻長江中下游地區。只好改道四川西部,去征服在雲南的大理國,企圖在佔領大理國後,從雲南東南部侵犯南宋交、廣地區。理宗寶祐元年(公元1253年)九月,蒙古王弟忽必烈兵分三道,親征雲南,十月,蒙軍渡大渡河,行軍兩千裡,乘皮筏強渡金沙江,十二月,蒙軍會師大理城下,平定雲南。

從寶祐元年開始,蒙軍在所佔領的利州(今四川廣元)和閬州(今四川閬中)築城屯田,至二年時完成。這是蒙軍在幾次對四川的穿插行動以後,把重點改在穩紮穩打的方針上,屯田行動使蒙軍就地有了軍糧,準備和宋軍在四川打持久戰。可是,宋理宗所欣賞的,頂替了餘玠的餘晦,卻在四川屢戰屢敗。頻傳的敗績,使宋理宗很憂慮,於是,他再次更換四川的方面大員,寶祐三年(公元1255年),他改用蒲擇之任四川宣撫兼制置使,駐節重慶。

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八月,蒙軍分兵四道伐宋。在淮東前線,蒙軍李璮部進攻海州(今江蘇東海)、漣水軍(今江蘇漣水);在長江中游,蒙軍忽必烈、張柔部進攻鄂州(今湖北武昌);蒙古主蒙哥則自率主力分四路,進攻四川;同時,蒙哥命在雲南的兀良合臺軍從交、廣進軍湖南,從鄂州的後方,配合忽必烈消滅華中方面南宋的主要軍事力量。

蒙古大汗蒙哥親率四萬大軍進攻四川,說明了他把四川看作南宋的主要戰略基地。他從六盤山進軍,順秦隴小道蒙軍佔領區前行,兩個月以後,抵達劍州(今川北劍閣縣),這時,為他掃清道路,事先已在四川的前鋒,一直在堡壘陣裡衝撞。

寶祐六年(公元1258年)二月,制置使蒲擇之派安撫劉整,佔據遂寧涪江上的箭灘渡,以便遏制蒙軍前鋒紐璘軍東侵成都。劉整軍在與紐璘軍大戰一整日後,被擊潰,蒙軍乘勝西擊雲頂山,守將投降蒙軍,蒲擇之丟掉了成都、漢州、綿州等數州縣後,退守重慶。

寶祐六年九月,紐璘軍在侵佔成都等地後,以戰艦二百艘,順岷江水陸並進,來勢洶洶,沿途擊潰蒲擇之派來阻擊的宋軍,直抵瀘州防區。渡馬湖江,擒宋將張實,使其招降駐守在苦竹隘堡壘的守軍,但張實進入苦竹隘後,反與守將楊立一同堅守。十月,蒙哥親率大軍渡嘉陵江,架浮橋渡白水江,臨苦竹隘,蒙軍全力攻打苦竹隘堡壘。同月,苦竹隘堡壘被攻陷,張實和楊立捐軀。在隨後的一個月裡,蒙軍連拔鵝頂、青居、大獲等重要堡壘,大獲山守將楊大淵投降。隨即蒙哥命令楊大淵和汪德臣一起,攻川西從雅州(今四川雅安)、到簡州(今四川簡陽)、隆州(今四川仁壽)等一系列堡寨。

斯時,東部前沿堡壘只乘下合州(今重慶合川)的釣魚堡了,蒙哥又使出了輕取前面幾個堡壘的老法子,派員去合州妄圖說降守將王堅,王堅不但不願投降,反而將派去說項的使臣殺了,這可氣壞了蒙哥,他命令降將楊大淵帶隊進攻合州,在合州城下,俘虜了八萬名逃難到川東的男女。

王堅原是孟珙的部將,他曾受命在收復襄樊的戰鬥中立過功,其後,被調入四川,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以功轉升興元府防禦使,寶祐二年(公元1254年),蒙軍圍合州,為王堅所敗。在合州城將不保的情況下,他和副將張珏率軍民退入附近的釣魚堡裡,繼續抗戰。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二月,蒙哥率蒙軍主力四萬,強渡合州東北嘉陵江雞爪灘,進抵合州西南十五里的石子山,遣兵將合州團團圍住,準備在這裡向南宋四川第一要塞合州發動最後攻勢。

這時候,南宋朝廷在四川戰事惡化的局勢下,撤了蒲擇之的職,朝廷在經過認真討論後,決定讓能力較強的呂文德代理四川宣撫使兼制置副使,率戰艦千艘,溯江西上救四川。五月,呂文德艦隊突破蒙將紐璘的封鎖,攻破蒙軍設在涪州(今重慶涪陵)的浮樑,進入被圍困的重慶城,宣慰四川堅守軍民。六月,呂文德率艦隊沿嘉陵江北上,援救重慶西北一百里的合州。進軍之初,蒙軍節節敗退,蒙哥命史天澤率軍抵擋,史利用蒙軍佔據上游的有利地勢,順流攻擊呂文德軍,外加沿江兩岸的弓弩和排炮轟擊,宋軍不支,在損失戰艦一百多艘後,被迫退守重慶。

合州城自從二月以來,被蒙軍圍困了四個月的時間,蒙哥認為差不多是該拿下的時候了,便下令在荊鄂前線的忽必烈、張柔部以及已經深入到湖南的兀良合臺軍,對宋軍發起全線攻擊。

蒙軍前鋒汪德臣,夜襲釣魚堡外城,王堅率軍出戰,汪德臣不能得逞。拂曉,汪德臣單騎對城堡上的王堅勸降,大聲道:“王堅,我來活你,全城的軍民快快投降吧”!,可是,迎接侵略者的卻是飛石如雨,汪德臣中石塊後退走。斯時,正好天下大雨,登城的雲梯又折斷,蒙寫只好停止了攻勢。

七月,久攻釣魚山宋軍堡壘不下的蒙哥大汗,疾甚,後撤退(一說被石擊傷,一說染病),行未遠,死於巴州溫湯峽。稍前,蒙古主將之一的汪德臣也因石擊傷重死亡。

在五個月的釣魚城攻防戰中,雙方參戰軍人平民百姓大批傷亡。蒙軍方面,在釣魚城戰役使蒙古久徵沙場的大汗死亡,同時喪失了一個在四川與宋軍長期作戰的將領。其他尚有數名將領陣亡,同時,在後期釣魚之戰裡,蒙軍官兵因染痢疾,死亡慘重,不得不終止是役;南宋方面,未見文獻記載有名姓的將領死亡,但據《元史》,宋兵戰死甚眾。

釣魚城戰役是蒙古侵略者除西夏首都興慶府的圍城戰役以外,所遇到的另一次最猛烈的抵抗,和興慶府戰役不同之處在於蒙古方面在戰鬥中,不僅喪失了統軍的大汗,還以失敗告終。釣魚城之戰的勝利,創造了十三世紀時期蒙古軍事擴張過程裡,少有的成功阻止蒙軍攻勢的例子,並深遠地改寫了蒙古帝國的擴張史。

蒙哥大汗死後,蒙軍在史天澤等大臣的率領下北撤,合州圍解。合州圍解後,呂文德回師救被忽必烈軍包圍的鄂州城(今湖北武昌)。此前,忽必烈軍已經渡江包圍了鄂州,形勢十分危急,呂文德利用夜戰和上游優勢,突破蒙軍封鎖,進入鄂州城與原來堅守的高達部合軍,後來,賈似道又奉命率軍來援,鄂州的城防更加穩固。九月,蒙哥死訊傳到鄂州前線,忽必烈只好撤走大軍,趕回燕京處理蒙古王位的繼承問題。

理宗景定元年十二月(公元1260年1月),鄂州圍解。王堅對合州釣魚堡的堅守,使南宋對蒙古的抗擊又堅持了十七年,要是沒有王堅的勝利,特別使蒙哥喪生在合州,忽必烈將會打下鄂州,再利用蒙哥在上游製造的舳艫,順流東下,不到一兩年時間就會滅亡南宋。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