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2019年已过一大半,本篇接续上篇介绍下秋冬季节的节气与养生的问题,主要介绍小雪(11月22或23日)讲起,大雪(12月7日或8日),以及冬至(12月21-23日),过完冬至,在阳历上也就进入2020年了。

一、小雪

小雪,每年公历,其实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也就是说,小雪节气当天不一定真的下雪,只是预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时应该注意: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第一,多食萝卜等当季食物。为什么在这么寒冷的季节需要吃降火食物,因为小雪节气以后,北方室内已供暖,而室外寒冷。且人们穿得过于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并且在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过于麻辣的食物,就容易生“内火”,诱发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的原因。

这个节气里,应多吃白萝卜、白菜等当季食物,不仅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更能清火降气、消食。还可喝些汤羹,如大骨冬瓜汤、黄氏枸杞鸡汤、地瓜姜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滋补津液。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第二,要护头部。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围围巾。“头为诸阳之会”,即头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风寒,所以这个节气开始,一定要戴帽子,多穿衣服来御寒。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四、大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很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大雪的到来预示着深冬的来临。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往往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大雪时节需注意: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第一,食补得当,一年不受寒。有句俗话说:“大雪补得好,一年不受寒”。大雪时节,天寒地冻,人体为了保存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所以,此时可以适当吃些牛肉、兔肉和羊肉等性温的肉类,从而增强机体抗寒能力。

对于寒性体质的人,在烹饪这些肉类时,还可适当放些葱、蒜、生姜、辣椒等食材,以提高食材功效。但对于容易上火的人来说,烹制这些肉类时,最好配上白萝卜,以预防上火。同时,还可以吃些核桃、黑芝麻、橘子等食品,也能补充机体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第二,脚部保暖很重要。进入大雪节气,天气越来越凉,寒风萧萧,雪花飘飘,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大幅度降温降雪天气。此时若是保暖不当,咳嗽、感冒就会惹祸上身。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而且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极易使人体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数九寒天时,脚部保暖尤应加强,对于手脚冰凉的人犹需注意。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五、冬至

冬至,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是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表示一年进入最后的阶段,在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冬至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相应地,日照也最短。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距离北半球最远。

冬至对应《周易》的《复》卦,一阳来复,虽然天气仍十分寒冷,但此时阳气开始慢慢回归,所以持守阳气犹为重要,冬至时节需注意: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第一,食补仍是重中之重。谚语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至时节,人们食欲大增,肠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食材的功效。冬至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要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同时,要注意不偏食。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要补充维生素,建议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需要注意的是,冬至不可吃太多辛辣刺激的食品,否则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第二,运动宜动中求静。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寻求一种气定神闲的境界。八段锦、太极拳等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都是很好的选择,而不宜进行高强度的训练。

秋冬季“节气”与养生(二)

总之,秋冬季养生多注意保暖,适度进补,运动事宜,多晒太阳,保持好的心情,就可以顺利的度过年底的这几个月了,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事事顺遂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