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丨甘肅有個地方,令人叫絕的道教歌被傳唱了千年

看點丨甘肅有個地方,令人叫絕的道教歌被傳唱了千年

一勸世人莫行兇,人要本分心要公。

為人不幹虧心事,半夜叫門心不驚。

這是武山道情《十勸世人》中的第一勸,語言簡單明瞭,充滿生命經驗和哲理。相信所有人聽完後,都會拍手叫絕。

看點丨甘肅有個地方,令人叫絕的道教歌被傳唱了千年

道教是中國傳統宗教,有著屬於自己的音樂和歌曲,而這些歌曲統稱為“道情”。在甘肅天水市武山縣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道情被傳唱了千年。武山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文化資源深厚,道家的鼻祖等人都曾在這裡活動過,留下諸多遺蹟。武山道家文化源遠流長,老君山、雲霧山、魯班山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看點丨甘肅有個地方,令人叫絕的道教歌被傳唱了千年

道情往往與道教故事相伴相隨。原先,說唱道情者的身份主要是道徒,抒發自我超塵脫俗的品格,也有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最早的道曲為《承天》《九真》等。後來,隨著道教文化的廣泛傳播,“道情”從道教徒的勸善佈道之詞走向民間的娛樂。

唐朝段常所著《續仙傳》一書曾經記載:“藍采和手持拍板(簡板)踏歌行乞於市。”這便是道情的最初形式。南宋始用魚鼓、筒板伴奏。宋代以後,武山道情吸收詞牌、曲牌,衍變為民間佈道時演唱的新經韻,也稱道歌。明清為鼎盛時期,吸收民謠、山歌、秧歌等,使得道情最終定型,並向世俗化過度。武山道情現已成為了在民間節慶、喪葬、宗教活動中的一種表演形式。2017年10月,武山道情被列入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

看點丨甘肅有個地方,令人叫絕的道教歌被傳唱了千年

今天的道情,無論在曲式的豐富、樂器的改進,還是演出內容的民間生活化、演出形式與場合的多樣化,都是古代所無法比擬的。千年之前的道情,時至今日,依然在水簾洞、三臺山、萬花寺、光明寺、東華寺、李家溝等地存在。由此傳承下來的200多首曲目和100多首唱詞,成為武山民眾喜聞樂見的視聽盛宴。

看點丨甘肅有個地方,令人叫絕的道教歌被傳唱了千年

武山道情的配樂有二胡、三絃、板胡、竹笛、雲鑼、手鼓、叉子、月琴、柳琴等。武山道情的演唱由幾人或幾十人組成,裝扮有道袍、道帽。武山道情,唱詞的內容多以民間流傳故事、歷史故事、傳奇公案、修賢勸善為主。常用經典曲目《十渡船》《十顆字》《十勸世人》《觀音靈感歌》《菩薩勸善》等。

看點丨甘肅有個地方,令人叫絕的道教歌被傳唱了千年

“道情”往往由引子和正文組成。例如在《十勸世人》中,引子由四句詩構成,起到吸引觀眾注意力的作用。開場白:懷抱魚鼓手拿鍾,口唸道情勸世人;別的道情且不談,先把這十勸世人表一番。正文從一勸到十勸,表達著道士清靜無為、無欲則剛、道法自然的樸素情懷。樂調和器樂伴奏,讓道情的演唱變得生動。道情開場,魚鼓、簡板等樂器紛紛亮相,琴筒、響鈴、二胡、手鼓、叉子等悉數登場,美妙的吟唱就此開始:

看點丨甘肅有個地方,令人叫絕的道教歌被傳唱了千年

五勸世人孝雙親,有錢難報父母恩。

孝子生的是孝子,忤逆生的是忤逆。

……

十勸世人且奈何,雙靈樹下念彌陀。

若還盡進苦中苦,才能念起眾樂園。

非遺傳承人展播

黃河戰鼓之劉克堅

劉克堅,生於1950年,白銀市白銀區四龍鎮李臺村人,自幼接受黃河戰鼓的薰陶,堅持不懈地學習黃河戰鼓的打奏技巧。一直參與李臺黃河戰鼓隊的活動,擔任鼓手、主鼓手。現為李臺黃河戰鼓藝術表演團副團長兼總教練。退休後,會同其它傳承人潛心於李臺黃河戰鼓的研究、整理、挖掘等工作。現為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河戰鼓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投稿郵箱:343254522@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