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丨甘肃有个地方,令人叫绝的道教歌被传唱了千年

看点丨甘肃有个地方,令人叫绝的道教歌被传唱了千年

一劝世人莫行凶,人要本分心要公。

为人不干亏心事,半夜叫门心不惊。

这是武山道情《十劝世人》中的第一劝,语言简单明了,充满生命经验和哲理。相信所有人听完后,都会拍手叫绝。

看点丨甘肃有个地方,令人叫绝的道教歌被传唱了千年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有着属于自己的音乐和歌曲,而这些歌曲统称为“道情”。在甘肃天水市武山县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道情被传唱了千年。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化资源深厚,道家的鼻祖等人都曾在这里活动过,留下诸多遗迹。武山道家文化源远流长,老君山、云雾山、鲁班山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看点丨甘肃有个地方,令人叫绝的道教歌被传唱了千年

道情往往与道教故事相伴相随。原先,说唱道情者的身份主要是道徒,抒发自我超尘脱俗的品格,也有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最早的道曲为《承天》《九真》等。后来,随着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道情”从道教徒的劝善布道之词走向民间的娱乐。

唐朝段常所著《续仙传》一书曾经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简板)踏歌行乞于市。”这便是道情的最初形式。南宋始用鱼鼓、筒板伴奏。宋代以后,武山道情吸收词牌、曲牌,衍变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明清为鼎盛时期,吸收民谣、山歌、秧歌等,使得道情最终定型,并向世俗化过度。武山道情现已成为了在民间节庆、丧葬、宗教活动中的一种表演形式。2017年10月,武山道情被列入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看点丨甘肃有个地方,令人叫绝的道教歌被传唱了千年

今天的道情,无论在曲式的丰富、乐器的改进,还是演出内容的民间生活化、演出形式与场合的多样化,都是古代所无法比拟的。千年之前的道情,时至今日,依然在水帘洞、三台山、万花寺、光明寺、东华寺、李家沟等地存在。由此传承下来的200多首曲目和100多首唱词,成为武山民众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

看点丨甘肃有个地方,令人叫绝的道教歌被传唱了千年

武山道情的配乐有二胡、三弦、板胡、竹笛、云锣、手鼓、叉子、月琴、柳琴等。武山道情的演唱由几人或几十人组成,装扮有道袍、道帽。武山道情,唱词的内容多以民间流传故事、历史故事、传奇公案、修贤劝善为主。常用经典曲目《十渡船》《十颗字》《十劝世人》《观音灵感歌》《菩萨劝善》等。

看点丨甘肃有个地方,令人叫绝的道教歌被传唱了千年

“道情”往往由引子和正文组成。例如在《十劝世人》中,引子由四句诗构成,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作用。开场白:怀抱鱼鼓手拿钟,口念道情劝世人;别的道情且不谈,先把这十劝世人表一番。正文从一劝到十劝,表达着道士清静无为、无欲则刚、道法自然的朴素情怀。乐调和器乐伴奏,让道情的演唱变得生动。道情开场,鱼鼓、简板等乐器纷纷亮相,琴筒、响铃、二胡、手鼓、叉子等悉数登场,美妙的吟唱就此开始:

看点丨甘肃有个地方,令人叫绝的道教歌被传唱了千年

五劝世人孝双亲,有钱难报父母恩。

孝子生的是孝子,忤逆生的是忤逆。

……

十劝世人且奈何,双灵树下念弥陀。

若还尽进苦中苦,才能念起众乐园。

非遗传承人展播

黄河战鼓之刘克坚

刘克坚,生于1950年,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李台村人,自幼接受黄河战鼓的熏陶,坚持不懈地学习黄河战鼓的打奏技巧。一直参与李台黄河战鼓队的活动,担任鼓手、主鼓手。现为李台黄河战鼓艺术表演团副团长兼总教练。退休后,会同其它传承人潜心于李台黄河战鼓的研究、整理、挖掘等工作。现为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河战鼓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投稿邮箱:343254522@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