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麗西安”滻灞樣本,建設現代化開放生態新城

11月8日,西安市舉行“奮鬥新時代闊步新徵程”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滻灞生態區專場,展示了西安滻灞生態區的發展成就。記者從發佈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滻灞生態始終堅守“治理滻灞河生態災害,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的初心,這裡的人居環境、經濟發展發生了鉅變。

打造“美麗西安”滻灞樣本,建設現代化開放生態新城

生態重災區變生態補償區滻灞成為“城市綠肺”

發佈會上,中共西安滻灞生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門軒介紹說,滻灞是古長安城最早的“詩和遠方”,早在6000年前,滻灞地區就孕育了原始文化。上世紀末,這裡汙水橫流、挖沙成災、垃圾圍城,變成了“生態重災區”。

自2004年起,滻灞在全國率先提出“生態立區”、打造第三代新城。15年來,這裡始終堅守“治理滻灞河生態災害,建設現代化生態新城”的初心,先後投資400億元,實施“截汙、圍湖、修堤、增綠、碧水、美景”六大生態工程。

目前,滻灞生態區已建成西安世博園、滻灞國家溼地公園等六大生態公園,面積達到11500畝,新增900萬平方米城市綠地。實施“兩河四岸”綜合提升整治工程,累計建成水面1200多公頃,建成西安城區面積最大的溼地景觀區和生態帶,將秦嶺與滻灞渭河有機融合,形成連接秦嶺與渭河、貫穿西安東部的重要生態廊道。

傳統鄉村到現代城市滻灞人居環境發生鉅變

門軒介紹說,截至2018年,區內常住人口達60萬,較建區初期增長186%,成為西安最宜居的城市新區。目前已建成道路142公里,橡膠壩、景觀攔水壩13座,河道堤防56公里,管線2716公里,形成“六縱十二橫”城市路網體系,此外,區域內的6條旅遊公交線路,全面連通各大交通樞紐、產業園區、大型社區,讓出行更加便利。

自2012年至今,滻灞生態區累計投入近20億元,舉辦公辦中小學及幼兒園12所,提供學位1.6萬個,形成了“幼、小、初、高”的完整教育鏈條。區域內還引入麥德龍、砂之船奧萊等多家大型商貿企業,初步形成集教育、商貿、交通、綠化、水系等全域15分鐘高品質生活圈。

人文腹地成開放窗口滻灞正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滻灞生態區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著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全力打造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西安領事館區、西安金融商務區、自貿區滻灞功能區等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成功舉辦了一系列的國際活動。

自2017年揭牌至今,自貿區滻灞功能區累計新增新增市場主體4892家,企業註冊總資本為294.2303億元。特別是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140萬平方米的總建築面積,將承載“一帶一路”綜合性展覽、會議、交流、交易服務,助推西安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會展名城。

門軒說,滻灞生態區將以更加昂揚的鬥志和開放的心態,攻堅克難奮勇爭先,深耕現代開放生態新城建設,打造“生態西安”“美麗西安”滻灞樣本,實現滻灞河區域高質量發展。

華商報訊(記者陳夢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