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丽西安”浐灞样本,建设现代化开放生态新城

11月8日,西安市举行“奋斗新时代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浐灞生态区专场,展示了西安浐灞生态区的发展成就。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浐灞生态始终坚守“治理浐灞河生态灾害,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的初心,这里的人居环境、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变。

打造“美丽西安”浐灞样本,建设现代化开放生态新城

生态重灾区变生态补偿区浐灞成为“城市绿肺”

发布会上,中共西安浐灞生态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门轩介绍说,浐灞是古长安城最早的“诗和远方”,早在6000年前,浐灞地区就孕育了原始文化。上世纪末,这里污水横流、挖沙成灾、垃圾围城,变成了“生态重灾区”。

自2004年起,浐灞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立区”、打造第三代新城。15年来,这里始终坚守“治理浐灞河生态灾害,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城”的初心,先后投资400亿元,实施“截污、围湖、修堤、增绿、碧水、美景”六大生态工程。

目前,浐灞生态区已建成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等六大生态公园,面积达到11500亩,新增90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实施“两河四岸”综合提升整治工程,累计建成水面1200多公顷,建成西安城区面积最大的湿地景观区和生态带,将秦岭与浐灞渭河有机融合,形成连接秦岭与渭河、贯穿西安东部的重要生态廊道。

传统乡村到现代城市浐灞人居环境发生巨变

门轩介绍说,截至2018年,区内常住人口达60万,较建区初期增长186%,成为西安最宜居的城市新区。目前已建成道路142公里,橡胶坝、景观拦水坝13座,河道堤防56公里,管线2716公里,形成“六纵十二横”城市路网体系,此外,区域内的6条旅游公交线路,全面连通各大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大型社区,让出行更加便利。

自2012年至今,浐灞生态区累计投入近20亿元,举办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12所,提供学位1.6万个,形成了“幼、小、初、高”的完整教育链条。区域内还引入麦德龙、砂之船奥莱等多家大型商贸企业,初步形成集教育、商贸、交通、绿化、水系等全域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

人文腹地成开放窗口浐灞正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浐灞生态区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着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全力打造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西安领事馆区、西安金融商务区、自贸区浐灞功能区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活动。

自2017年揭牌至今,自贸区浐灞功能区累计新增新增市场主体4892家,企业注册总资本为294.2303亿元。特别是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14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将承载“一带一路”综合性展览、会议、交流、交易服务,助推西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名城。

门轩说,浐灞生态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开放的心态,攻坚克难奋勇争先,深耕现代开放生态新城建设,打造“生态西安”“美丽西安”浐灞样本,实现浐灞河区域高质量发展。

华商报讯(记者陈梦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