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為什麼瞧不上曾國藩?

鐵錘文史


文人多有傲骨,特別是左宗棠這樣的大文豪。

對沒錯,一代名帥左宗棠是文人出身,二十歲便中了舉人,雖然運氣不好,履試不第,但在湖南當地是有名的大學者,名望很高。這樣的人,一般眼界都很高,再加上左宗棠是個直性子,不喜歡拐彎抹角。(當然,他更是一個軍事天才)

這樣的人,如果遇到政見不合的人,那多半是水火不容。恰好曾國藩就是與他政見不和。

前面說過,左宗棠乃是一代大家,雖然四十多歲才入仕,大器晚成。但人家名望可是擺在那裡的,湖南全省上下,凡是有點兒眼界的名流顯宦,都爭相與其結交。兩江總督陶澍甚至主動與左宗棠結為兒女親家。由此可見左宗棠之名望地位。

而正是因為如此之名望,太平軍進入湖南之後,左宗棠才得以被湖南巡撫奉為上賓,成為湖南平亂的主導者。在湖南,左宗棠不管是跟著張亮基還是駱秉章,那都是最為重要的幕僚,在其運籌調度之下,湖南得以在太平軍的攻勢下穩住局勢。

當時民間甚至有著“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這樣的說法。

正是因為打出了名聲,這才有了左宗棠後來隨同曾國藩一同組建湘軍的合作。在湘軍中,雖然曾國藩是主管,但左宗棠的話語權也不小。

而且左宗棠不是太瞧得上曾國藩,他嫌曾國藩太笨了。

其實不能說曾國藩笨,主要是曾國藩這個人的作戰風格與左宗棠事格格不入的。左宗棠喜歡進攻,好奇計,求速度。而曾國藩就一個字,穩。他當年打太平軍就用了一招,“步步為營”。他的湘軍不管打哪兒,第一件事兒永遠是修堡壘,讓你太平軍來跟我打,然後耗死他們。

這在左宗棠這樣風格的人看來,真的跟個臭傻子一樣。特別是前期曾國藩還老輸,這就更讓左宗棠瞧不起了。

比如有一次,左宗棠根據當時的形勢提出了先攻下吳越,而後迂迴殲滅叛軍的戰略,不過這個戰略被曾國藩拒絕了。

在後來的戰役中,曾國藩所部由於沒有執行正確的戰略方案,他們也被叛軍包圍了起來,眼看著就要落下一個被殲滅的下場了。這個時候的左宗棠聯合鮑超用盡全力才幫助他們完成突圍,也正是從這次事件以後,他對這位曾國藩的鄙視就更加明顯了。

在他送給兒子的家書之中,裡面不乏對領導的批評之詞,而且告誡兒子以後不可以成為這樣的人。從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左宗棠產生鄙視情緒的根本原因是自身能力強國對方,並且認為曾大人比一般人還要笨,或許這正是“天才”的通病吧。

這也是為何後來左宗棠得勢之後,立馬組建“楚軍”,自立門戶,與曾國藩分道揚鑣。

但可惜的是,最後曾國藩成了剿滅太平天國的最大功臣,無論是地位還是名望,都遠高於他,頂著一頂大清第一漢臣的帽子,手裡又有數十萬湘軍,權勢滔天。左宗棠他顯然不服,這個榆木腦袋,樣樣不如自己,憑什麼這麼牛?

這就有點《三國演義》的味道,曾國藩是諸葛亮,左宗棠是周瑜。此時的左宗棠對於曾國藩更多的是嫉妒。於是,二人幾近絕交,這一點到後來又延續到了曾國藩的弟子李鴻章身上。當然,相比於曾國藩,左宗棠更加看不起李鴻章。曾國藩最多是笨了點兒,李鴻章則就是人品不行了。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其實左宗棠與曾國藩的不合,也反映了他們兩的性格差異,兩人性格幾乎完全處於對立面。

判斷兩個人能不能培養出一段真摯的感情,首先要確保二人是否有比較統一的性格。人們在進行社會交往的過程之中,總是會貼近那些和自己地位以及品質相接近的人,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能產生共同話題,可是左曾二人就並不是如此了。

左宗棠的性格偏向於狂傲豪爽,平時總保持著一種高傲的態度,在處理問題之時也能馬上做出決斷,從來也沒有過扭捏的狀態。

可是曾國藩從小時候開始就是一個“穩重”的孩子,他也接受了儒家理論的思想塑造,所以說他的性格是比較溫和內斂的,在處理事情之時以“穩”為標準,穩重雖然是好事,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就顯得有點不夠果斷了,尤其是在左宗棠這種“爽直”的人看來,他這種“穩”基本就相當於慫,辦事情和一個老婦人沒什麼兩樣,所以他就對恩人的性格產生了厭惡感,而這種厭惡感也會進一步“擴散”到其他方面,以至於後來的曾大人在他眼中“一無是處”,鄙視情緒也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

綜上所述,左宗棠之所以鄙視曾國藩,首先是覺得自己能力出眾,曾國藩就算不提拔自己,自己也不會被埋沒。其次是他對曾國藩的能力以及性格產生了“不滿”的情緒,所以他才有點“看不上”。

但是話說回來,這些所謂的瞧不上,更多的只是限於政見,二人同出湖南,又皆是漢臣,到各自執掌一方的時候,還是有些英雄惜英雄的感覺的。而且遇事大都會幫一把,不像李鴻章那樣水火不容。當年左宗棠在西北平回亂的時候,老東家可沒少支持,什麼糧餉這些從不含糊,甚至兵員也是予取予求。

而曾國藩一生清廉,其死後子女還在鄉間,經濟拮据之時,大都是左宗棠接濟。可見其對於曾國藩還是有感情的。

其實我懷疑,後來左宗棠與曾國藩的不合其實是在演戲,演給清朝的統治者們看的。畢竟當時左宗棠和曾國藩個個都是封疆大吏,雄霸一方。他們兩人極其弟子,親屬所加起來的勢力,絕對頂得上清朝得半壁江山。要是他們倆公開的穿一條褲子,估計紫禁城裡面的有些人可睡不安穩啊。


白話歷史君


曾國藩與左宗棠都是晚清重臣,在評價兩人時人們常常會合稱為“曾左”,說曾國藩比左宗棠年長,其實曾國藩也只比左宗棠大一歲。主要是曾國藩成名較早。1849年,38歲的曾國藩已經是兵部右侍郎,而37歲的左宗棠還因得不到賞識,待在湘陰柳莊。為什麼說左宗棠瞧不起曾國藩呢?兩人一開始就水火不相容嗎?其實不然。

早年兩人相處融洽,左宗棠也多次受到曾國藩提攜

曾國藩在組建湘軍期間開始與左宗棠有交集。1860年,在曾國藩又向朝廷強烈推薦左宗棠,於是左宗棠被任命為四品京堂候補,工作內容是幫身為欽差大臣和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打理軍務。有一年清廷打算調左宗棠到四川任職,視左宗棠為左膀右臂的曾國藩不肯放人,婉拒了諭旨。由此可見曾國藩對左宗棠有多器重。

因為洪秀全長子是否生還問題而決裂

“曾左”兩人然性格差異較大,但也合作了多年,平日還以兄弟相稱。真正導致二人關係破裂是關於洪秀全的長子是否生還的問題。

當年曾國藩率領湘軍攻佔金陵後卻沒有抓到洪秀全的長子——洪天貴福,曾國藩為了體現湘軍大獲全勝,直接在上奏朝廷的奏摺上寫道洪天福貴已經舉火自焚。

但是左宗棠則認為是曾國藩放任攻城的士兵燒殺搶掠才導致福貴被太平軍偷偷轉移,於是越過了曾國藩直接在奏摺上指責曾國藩的過失。曾國藩則認為自己是以誠信為本,兩人就這樣在上報朝廷的奏摺上互相指責。

因為這件事,左宗棠看不起治軍混亂又想邀功的曾國藩,十幾年的交情也徹底鬧翻。

結語

總的來說,曾國藩對左宗棠有提攜之恩,在平叛太平天國運動中,左宗棠的才能也在湘軍中得到發揮。後來左宗棠被清廷任命為四品京堂和浙江巡撫,背後都少不了曾國藩的助力。

哪怕在兩人因金陵一事決裂後,左宗棠被委以重任遠赴新疆平叛時,身為兩江總督的曾國藩也是盡心盡力為他籌備軍糧和物資,還派遣自己的得力干將任由左宗棠調用,從未因為個人恩怨而加害左宗棠。從這一點上說,左宗棠就不應該瞧不起曾國藩,所以就有了另一種說法的出現。

這種觀點認為左宗棠並不是瞧不起曾國藩,也沒有因為洪天福貴生死一事與曾國藩絕交,這一切都是隻是一齣戲,目的是為了打消慈禧太后的疑慮。

因為晚清四大名臣都是漢人,在當時的朝廷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李鴻章和左宗棠也都是曾國藩帶出來的人。於是乎,惺惺相惜的“曾左”兩人為了打消清廷的疑慮才唱了這麼一出雙簧。但這些也都只是後人的猜測,你們覺得呢?


正一品貴妃


左宗棠對曾國藩大概有瑜亮情節。認為自己在各個方面都高於曾國藩,但剿滅太平天國的是曾國藩,個人的功績,名聲,官位處處都被曾國藩壓了一頭。左宗棠不服不憤。才會‘’大罵‘’曾國藩,罵同僚。堂堂總督和憤青一樣,實在是難以理解。但何以如此呢?


雖然左宗棠‘’責罵‘’過曾國藩。但在曾國藩去世以後,左宗棠贈曾國藩輓聯: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可謂傳送一時。 左宗棠性情高傲,自比諸葛亮。曾國藩卻是為人謹慎。低調做人。曾國藩比較保守,而左宗棠則是激進。但曾左之爭只在於政見之爭,而兩人其實還是互相十分欣賞的。兩人都是絕頂聰明之人,權謀大家,熟讀史書。後期互相攻擊交惡,已經到了世人側目的地步。實際上二人不過是演戲。以釋清廷之疑。二人幾乎掌控江南半壁。如果團結一心。老太后就該不安了。


但實際上二人在是互相支持的,左宗棠西北用兵,曾國藩從兩江源源不斷的供給糧餉。而且將自己的老部隊交給左宗棠。反過來。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與官文(滿人)不和,二人相互彈劾。在西北打仗的左宗棠公認支持曾國藩荃。說官文不是個東西。讓老太后都吃驚不小。就此完全可以說明二人內心都是欣賞和敬佩對方的,有分歧也是君子之爭。在核心關鍵時刻都是給予對方支持的。

左宗棠能力實確實很高,器局有些太小。左宗堂恃才傲物,自負狹隘,飛揚跋扈,他確實認為自己在各個方面都高於曾國藩。但曾國藩不管是聲譽地位還是綜合貢獻都遠超左宗棠。讓左宗棠感到不甘和憋屈。所以才在天津交教案後與曾國藩‘’絕交‘’。左宗棠經曾國藩舉薦才青得以成事的,但得勢之後立馬自立門戶, 建‘’楚軍‘’。處處和曾國藩為難,翻臉,使絆子。這也是左宗棠性格使然。兩人同為滿清最具實力派的漢臣,如此不和是朝廷樂意見到的。曾左二人演戲的成分很大,但有一點可以卻認。‘’左宗棠確實瞧不起曾國藩‘’


二人齟齬多年卻又惺惺相惜。彼此神交。左宗棠比曾國藩小一歲。但在輓聯上卻自稱晚生。足見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欽佩。都說曾國藩會做人,左宗棠會做事(李鴻章會做官)。曾左不和,應該是他們是“和而不同”,不同只是在他們的性格和行為方式上。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我有靠譜回答。

曾國藩和左宗棠同為晚清中興名臣,關係鬧得很僵,可謂水火不容,時有既生曾何生左之說。其間恩怨小編不做評斷,只說一個老左看不起老曾的原因。老曾是個學渣,平常學習一般,但在考試方面卻是一把好手,秀才舉人進士一路順風順水,科名大盛。老左是個學霸,平時學習成績非常好,但在考試時卻三考三落,到死只是個秀才文憑。按說出水才見兩腿泥,科考科考,要的就是考試成績。平時學習再好,考試一塌糊塗,頂毛線用啊。可是老左不知道那股筋抽住了,就是看不起曾國藩。其實考試麼,一靠個人努力,還要考慮運氣的成分。現在學霸考不過學渣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去哪兒說理去。

左宗棠和曾國藩交惡之後,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飯睡覺罵老曾。老部下薛福成回憶:文襄(左宗棠字)每接見部下諸將,必大罵文正(曾國藩死後諡號)。但是好多部將以前都跟曾國藩幹過,聽了左宗棠大罵曾國藩很不高興,當面不敢反對,回去個個不悅:你左宗棠跟曾國藩有意見,可以當面去罵啊,或者寫信去罵啊,跟我們囉裡囉嗦是幾個意思。而且翻來覆去就是那幾件事那幾句話,祥林嫂似的,耳朵都起老繭了。曾左共同的朋友郭嵩燾也驗證了薛福成的說法,還跟曾國藩告了左宗棠一狀:與左君同席兩日,未嘗一飯忘公,動至狂詬。啥叫狂詬?就是髒話,類似常公的娘希匹。但是曾國藩卻自始至終沒說過左宗棠一句壞話,沒揭過左宗棠一句惡事,可見二人在為人處事方法上的迥異之處。

曾國藩六十二歲病逝於南京,朝野震驚,一時間親朋好友的輓聯紛紜而至。出名的比如李鴻章: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築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李鴻章是以曾國藩第一門生自居的,如果說曾國藩是張三丰,李鴻章就是宋遠橋。曾國藩是孔子,李鴻章就是子路。曾國藩是耶穌,李鴻章就是彼得。其實親朋好友的輓聯並不重要,肯定說的都是好話,重要的是對頭的輓聯。比如人沒了還去放鞭炮之類。左曾交惡眾所周知,現在曾國藩死了,老左不得拍著大腿叫好啊,如果他給來一幅不好看的輓聯,曾家人就會很為難,就是要不要掛上去。不掛顯得失禮,掛了敗壞老曾名聲。據說左宗棠聽說朝廷給曾國藩諡號文正,大罵道,他都諡文正了,我死後是不是要諡武邪呀。

就在曾家人忐忑不安之時,左宗棠的輓聯到了: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說的四平八穩,讓一幫吃瓜看戲的圍觀群眾大失所望。好多學者對這幅輓聯讚譽有加,過度分析,小編覺得沒有必要。其實老左說的只是套話而已。知人之明,謀國之忠,不用說就是套話。難道還知人不明謀國不忠咋地。同心若金,更是睜眼瞎說。左宗棠和曾國藩啥時候同過心?攻錯若石說的更為直接,意思曾國藩有很多錯,我罵他是為他好,想讓他改正自己的錯誤。可他是個花崗岩腦袋,死不悔改,我只好像金剛鑽鑽石頭一樣罵的越來越狠。自愧不如元輔,也是套話,難道輓聯上還寫我比你強一百倍。相期無負平生,也是套話。左宗棠老覺得曾國藩有負於他,所以終日喋喋不休,如果無負,你每天為啥罵人家。更年期啊。

所以這幅輓聯其實寫的很一般,並無過譽之處。但是左宗棠落款晚生,卻讓曾家人大有面子。啥叫晚生?明清翰林入館,投刺於先登甲第者,書晚生。用現在話說就是學弟學妹。你比我早讀一年大學,我稱你為學長學姐。這本來只是文人之間的謙辭而已,但是左宗棠自認為學識文才高出曾書呆子不是一條街,一直不甘居於曾國藩之下,因此二人書信來往都是稱兄道弟,從來不署晚生。現在曾國藩去世了,他破天荒署名晚生,其實也是死者為大的禮數而已。可是對於一直看不起曾國藩的左宗棠而言,這個署名是難能可貴的。所以曾家人見了感動的淚如雨下。

參考書目:《戰天京》《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唐風宋月


左宗棠與同是湖南老鄉的晚清名臣曾國藩不僅年紀相仿,人生經歷還頗為相似。

而唯一不同的是,左宗棠屬於大器晚成的一類。如果當年沒有曾國藩的極力提攜,左宗棠是萬萬沒有機會進入大清朝廷的,更不用說被後世之人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了。

既然曾國藩對左宗棠有知遇之恩,為何左宗棠還會看不上曾國藩呢?為此,有書君做出了以下兩點分析:

第一,左宗棠自持能力勝於曾國藩,不免有瞧不上他的意思

左宗棠曾被譽為天才,十八歲被省長“以國士待之”,二十歲被兩江總督評為奇才,三十歲更是受到林則徐的高度評價。可惜的是,他自始至終連個進士都沒有考上,最後不得已給駱秉章當參謀去了。

後來恰逢太平軍起義,曾國藩得知左宗棠是個人才,曾“三顧茅廬”請他幫忙,可都被左宗棠拒絕了。用左宗棠的話來說,當時作為已經是二品官員的曾國藩,人雖正直,但頭腦卻有點笨。不然那麼多年過去了,怎麼才混到這麼一點成就呢?心裡不免有些瞧不上曾國藩,也就拒絕了他的請求。

後來,在攻打太平軍時,左宗棠就曾提議曾國藩先謀取吳越,被曾國藩拒絕了。這場戰役讓曾國藩陷入了空前的絕境,最後還是左宗棠和鮑超拼死突圍才將其救下。

經過了這事之後,左宗棠對曾國藩就更加鄙視了,認為他是缺乏才略之人。在寄給兒子的家書中,左宗棠不止一次提到對曾國藩的“瞧不上眼”,還以此督促兒子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第二,二人的性格差異太大,性情率直的左宗棠自然看不上辦事忸怩的曾國藩

左宗棠性格狂傲不拘,性情不免也有些咄咄逼人,為人做事雷厲風行,不喜歡拐彎抹角。

曾國藩自小學習“儒家”知識,平時為人處事中規中矩,穩重謹慎,到了晚年更是變得圓滑世故。但這樣的性格被左宗棠認為就像是“鄉曲氣太重”,做事唯唯諾諾,一點也不痛快。

好在曾國藩為人厚道,不與計較,還因為惜才頗為器重左宗棠。但兩人的性格就是兩個極端,作為傲慢理工男的左宗棠看不上保守文科生的曾國藩也是在所難免的。

結合上面這兩點,我們也就不難看出為什麼左宗棠會那麼瞧不起自己的恩人了。但即便如此,作為並稱“中興四大名臣“的這兩位性格思想不盡相同,卻殊途同歸。為振興晚清、拯救國人都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因此,曾國藩和左宗棠的身上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點。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曾國藩與左宗棠,當時的清廷朝野合稱曾左,又同時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二,有過合作也有過激烈衝突,可謂相愛相殺。

左宗棠一生的心結,在於自己的科考功名不全,導致朝廷那些清流派一直非議和蔑視。他秀才及第之後,再考就一直不太順利,最終舉人還是恩科所得,加上當時主考官陝西涇陽人徐法績欣賞他,給了他一個搜遺的機會,才有了舉人的出身。曾國藩則不同,最起碼是進士及第,又入翰林院深造,朝廷正途,混好了別人也無話可說。從性格上來說,左宗棠實幹能力非常強,情緒急躁一點,不太在乎自己的名聲,也不太喜歡舞文弄墨。而曾國藩有一些不同,名利權都想得,因此做事比左宗棠能夠謹慎一些,有自己的學術理論和成果,也善於靈活多變,團結力量。

從格局來講,曾國藩是虛實結合,有知人之鑑,所識拔多賢將,而左宗棠討厭務虛,強調多幹事少說話,具體的軍事才能超過了曾國藩。因此,兩個人自然難免有分歧,但是在平定太平天國與地方團練事業上,還是配合的比較好的。兩個人雖然有矛盾,但不至於水火不容。李鴻章對恩師曾國藩的評價有些拔高,認為是曠世難逢天下才,但也並非是無中生有。李鴻章比曾國藩小12歲,比左宗棠小11歲,可以說兩個人都是他的前輩。左宗棠在曾國藩去世後,用兵西北,興辦洋務,堅持塞防政策,個人軍事成就的確斐然不二,幾有超出曾國藩之勢。

說到左宗棠看不起曾國藩,實際上是兩個人剛見面不久的話:曾滌生侍郎來此幫辦團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開展。等到共事已久,左宗棠觀點就改變了,高度評價曾國藩,說他: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可見,人都是有脾性也不斷變化的,所謂左宗棠看不起曾國藩,僅僅是一個初步認識的模糊印象,而不是最終定論。文人雖然相輕,做事也不免有衝突,但總是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曾國藩與左宗棠都是當時俊傑,儒家文化薰陶下的精英。

古人云立功立德立言,如果非要做一個比較,曾國藩當然是略勝一籌,左宗棠失在心性修煉和學術水平之上。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左宗棠曾在一封信中這樣描述曾國藩:曾滌生侍郎來此幫辦團防。其人正派而肯任事,但才具稍欠開展。與僕甚相得,惜其來之遲也。

“才具稍欠開展”,這可能是後世許多人認為左宗棠瞧不上曾國藩的證據之一了。

先不說這是否是左宗棠確切想法,單比比這兩人。

就天賦而言,左宗棠比曾國藩強的太多。

作為湘陰有名的神童,左宗棠從小讀書一目十行、舉一反三,連老孃都誇他將來會萬里封侯,但就這樣一個自視甚高的天才,卻在舉人以後再無寸進,會試屢屢敗北。而僅大他一歲的老鄉曾國藩,秀才考了7次,卻在後來的科舉考試中順風順水,早早成就功名,以左宗棠狂妄自大的性格,縱然對曾國藩十分仰慕,骨子裡的傲氣卻是不會少的。

曾國藩為人處世黏黏糊糊的性格加上不修邊幅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人對他的評價,洋槍隊隊長英國人戈登見到曾國藩時,大感失望:“曾國藩卻是中等個子,身材肥胖,臉上皺紋密佈,臉色陰沉,目光遲鈍,舉止行動表現出優柔寡斷的樣子-這與他過去的歷史是不相符合的;他的穿著陳舊,衣服打皺,上面還有斑斑的油跡。”

洋人都看不上,左宗棠更看不上。所以曾國藩在衡陽籌建“湘軍”的時候致信左宗棠,邀請共謀大事,被左宗棠無情拒絕。

後來雖然一起共事,但在剿滅太平天國過程中曾國藩的一些做法也與左宗棠有明顯分歧。比如湘軍攻克武昌後,左宗棠曾去信規勸曾國藩,不要太得意。後來湘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又規勸曾國藩繞過安慶,直取南京,卻被推崇穩紮穩打的曾國藩拒絕,左宗棠本就脾氣暴躁,此時更是大發牢騷,在給胡林翼的信中嘲笑曾國藩“鄉曲氣太重”、“才亦太缺”、“於兵事終鮮悟處”。

就差罵娘了!

好在曾國藩為人厚道,對此也不在意,最終順順利利拿下安慶並攻佔南京。

左宗棠和曾國藩雖是老鄉,卻代表了截然不同的兩種行事風格。左宗棠屬於典型的湖南人,有才氣卻自大霸蠻,這種人只能當老大,不能當老二,衝鋒陷陣是把好手,卻團結不好身邊的人。

但也正是這種性格,成就了近代“湘人救國”的美名。

而曾國藩雖是湖南人,為人處世卻更像西北的老農,看似遲緩愚鈍,實則粗中有細,進退有據,這種人你很難指望他有什麼驚才絕豔之舉,但交代他的事情都能穩妥的辦好。

悟空問答不少網友提問,曾國藩手握重兵,為什麼不稱帝自立!

只能說像曾國藩這種人,天生就不是皇帝的料!



日慕鄉關


曾國藩和左宗棠,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致力於洋務運動和清朝中興事業,都是一代封疆大吏,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裝,而且都是戰功赫赫。他們兩個人,都青史留名,直到現在還被很多人推崇。

他們有很多相似點,又是同行,有人說過同行是冤家,左宗棠和曾國藩兩個人,的確在有些時候是不對付的,但這些不對付,僅限於私下裡的關係,並沒有因此而產生黨爭,也沒有造成你死我亡的局面。

曾國藩

從兩個人的履歷就可以看出,這兩個人走了兩條不一樣的道路。曾國藩的運氣,非常值得人們羨慕,他在27歲的時候,就已經高中進士,在翰林院供職,這足夠讓人羨慕。但曾國藩的人生,彷彿是開了掛一般,一路上狂飆猛進,從一個剛剛入職的進士,短短十年內,升職七次,在37歲的時候,就已經是朝廷的二品大員。這種晉升速度,堪稱奇蹟。

這只是曾國藩開掛人生的第一步,很顯然,系統無視曾國藩的開掛行為,任憑曾國藩高歌猛進,在他四十歲的時候,另一個巨大功勳擺在他的面前。天平天國運動席捲江南,八旗軍隊不堪一擊,於是,曾國藩異軍突起,召集自己的同鄉,同族,同學,自己的親朋好友,組成了一支私人武裝。這支武裝的特點在於,都是熟人,打起仗來,勇猛異常,而且還非常聽話。

曾國藩本身又是一個很善於吸收外國先進經驗的人物,他不但給手下人配備傳統武器裝備,還配備相當數量的西洋火器,這些火器兵,也成了清朝新軍的雛形。曾國藩將這支精銳,稱之為湘軍。曾國藩和他手下的湘軍崛起,讓清政府看到了希望。

文可治國,武可安邦,曾國藩走上人生巔峰。而他的人生,依然很傳奇,因為,他在幾年後,又成了洋務運動的領袖,從文臣到武將,最終變成一個出色的企業家,強悍的曾國藩屢次跨界,屢次獨佔鰲頭。生前,無上榮耀,死後,被很多人稱為完人。他的人生,可以算是一個不斷開掛,不斷創造奇蹟的人生。

左宗棠

對比曾國藩,左宗棠就是從一個普通玩家開始,一點一點刷副本,然後慢慢練成一個滿級大號。雖然也很優秀,但遇到一個開掛玩家,一對比,就顯得相形見拙。

如果論起本事,左宗棠不在曾國藩之下,但問題是,左宗棠的運氣實在不怎麼樣。他也有足夠高的才華,被林則徐稱為天下奇才。可惜,科舉考試,不僅僅考的是才華,還有運氣。可憐的左宗棠,輸在了起跑線上。

左宗棠的仕途是磕磕絆絆,百轉千回,各種挫折,各種打擊,逼得左宗棠差點就要回家種地。正當左宗棠心灰意冷之時,他的才華被同鄉賞識,最終,通過幕僚的形式,慢慢進入官場。

左宗棠人生真正崛起的時候,是咸豐二年,這一年,左宗棠40歲。他考了許多年科舉,做了許多年幕僚,人到中年,才真正踏上仕途,足足比曾國藩晚了十三年。而這時候的曾國藩,已經站在人生巔峰。

一個人最害怕什麼,同事,同行,同鄉,同學。就好像小的時候,鄰居的小孩是人生的陰影,長大後,別的同學是人生陰影,工作後,其他同事是人生陰影。我們似乎總在和別人對比中長大,而這種對比,是單方面碾壓。

左宗棠鬱悶之處在於,他的本事、能力、學識一點不比曾國藩差,可曾國藩卻已經達到人生巔峰。更可悲的是,這人是自己的同事、同行、同鄉,只不是同學,卻成了上級。

因為起步失穩,一路跌跌撞撞,在遇到一個已經站在人生巔峰的同鄉,這種落差感化為奮鬥的動力,於是,左宗棠開始走上自己建功立業的道路。平定太平天國,讓他積累了足夠的功勞,收復新疆,讓左宗棠名垂青史,主持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工業奠基。這些功勳已經足夠赫赫。只可惜,曾國藩依然很強。

後世評價出清朝中興四大名臣,但要論起文韜武略以及創下的功勳,曾國藩左宗棠不相上下,李鴻章張之洞有所不如。其實,左宗棠已經可以和曾國藩平起平坐。只可惜,曾國藩還是太猛了。左宗棠什麼都可以和曾國藩抗衡,只差一點,那就是為人處世。

其實,左宗棠為人處世一點不比曾國藩差,吃虧還吃在這十三年中,當左宗棠還在底層摸爬滾打,曾國藩已經進入中央,成為官場老油條。這是左宗棠所缺少的。

我們說,左宗棠和曾國藩不對付,只能說是一個強大而優秀的人和另一個同樣強大而優秀的人之間的明爭暗鬥。無關人品,無關政見,更沒有故意中傷,互相拆臺。曾國藩死後,左宗棠親自為他寫下輓聯,全力提拔他的長子曾紀澤,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兩個人不對付,但只有這兩個最驕傲的人知道,這種不對付,只是君子之爭。


小小嬴政


論智商,曾國藩考了七次才中了個秀才,而且是全縣倒數第二,按現在流行說法,身上沒有一點“天才範兒”。

另外曾國藩是典型的粘液質性格,這種人的特點是反應緩慢,行動拘執,謹慎內的,凡是隻肯說三分話,他的觀察思考比一般人細,判斷力比一般人要慢,他的學生李鴻章他病在“儒緩”加上左宗棠又懷才不遇,當年進京趕考,住在湖南會館,左宗棠談吐不凡,多數考生都誇左有才,超之太多,但左又沒考取功名,……!總總看不起曾!😀😀😀


司馬狼也


清朝末年,社會動盪不安,清政府正處於危難之時,稍有不慎都將面臨滅亡,可能是命不該絕,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崛起,把處於懸崖邊上的清王朝給拉了回來,讓腐朽的清王朝多存在了幾十年。而左宗棠和曾國藩正是其中的兩個人,他們兩人相輔相成,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對清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儘管左宗棠和曾國藩在一起共事十餘年,兩人的交情也不錯,曾國藩還曾經提攜過左宗棠,但是左宗棠始終瞧不起曾國藩,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下面我來解答一下你的疑惑。

第一,兩人性格不合。在《清代通史》中蕭一山就將兩人對比過認為“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曾國藩平日裡就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從來不會輕易對人發怒,跟他相處就十分舒服,而且他行事風格極其低調;而左宗棠自視甚高,為人十分高傲,平常人很難入他的法眼,而且他行事果斷,從不拖泥帶水。

就這樣兩人性格迥異的人在一起做事,你能想象兩人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吧,特別是像左宗棠這樣的人,肯定處處看曾國藩都不順眼,幸好兩人頭上有個皇帝鎮著,不然早就不歡而散了。

第二,曾國藩不論職位、權力、名聲等都在左宗棠之上,左宗棠肯定不服氣,所以專門找曾國藩的麻煩。誰都不想當萬年老二,特別是這種有才能的人,左宗棠就認為自己各個方面都不比曾國藩差,憑什麼曾國藩總能壓自己一頭,於是他對曾國藩總是雞蛋裡挑骨頭,批判曾國藩的錯誤。

左宗棠雖然不待見曾國藩,但還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對手,對他十分看重,在曾國藩逝世之後,贈送了一副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岩石,相欺無負平生”。

第三,這是一種處世智慧。在清代官場上,尤其是處於危難邊緣的清朝,皇帝對官場的要求肯定更為嚴苛,左宗棠和曾國藩兩位重臣,如果相交甚好的話,難免會讓人懷疑,於是左宗棠故意貶低曾國藩,處處與曾國藩作對,就是為了向皇帝表明態度,而曾國藩這麼精明的人同樣也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就十分配合。

為人處世也是一種智慧,在這種特殊時期,左宗棠只有表現的瞧不上曾國藩才能更好的在官場上發揮自己的能力,事實上有可能兩人都視彼此為知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