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古玉是古代美石之泛稱,具有質地細膩、色澤溼潤、瑩和光潔、冬不冰手、夏無激感等特點。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收藏玉器的時尚,商代婦好墓中就有紅山文化、石家河文化時期的玉器出土,歷代君王如秦始皇、宋高宗、清乾隆等都是玉器的大收藏家。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中華民族愛玉敬玉崇玉的歷史悠久,從上古先民到近代百姓,人們對玉均情有獨鍾。近年來,古玉成為有一定實力收藏愛好者追逐的目標。也因為這麼火熱的需求促成了古玉造假行業的興旺,造假技術也越來越高,套路越來越深。下面玉器圈小編簡單描述古玉鑑定12法則,教你慧眼識玉!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西周晚期 玉龍

斷新老

器物的鈣化、沁色過渡應自然,並且深入肌理,沁色變化豐富多彩。短時間作假,絕對不會如此,沁色只會淺淺地附在表面或是順著玉裂沁到縫隙裡,顏色單一無變化。只要是宋代以前的玉器,幾乎都會出現鈣化,受沁現象。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春秋時期 印刻雙龍紋玉璜

看包漿

古玉除了被腐蝕外,都會有包漿,玉表面發出很柔潤的一種光澤.最重要的是,打孔及砣工中的包漿應該與外面的包漿一致,並且渾然一體。有的還會有局部的氧化突起同時存在。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戰國 鎏金鑲玉銅帶鉤

聞氣味

出土玉器,放到嘴邊輕輕呼氣或是用溫開水浸泡一會,放到鼻子上聞,會聞到一股濃濃的土香,並且這種氣味每次實驗,生坑的玉器都會存在。反之,會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哄哄的異味。

玉的鈣化

盤玩時有鈣化的地方會慢慢變回玉的本性,根據鈣化的輕重,時間有長有短;玉器裡的土沁色會逐漸變淺,但不會完全消失;白質的玉器會出現很淡的紅褐色;盤玩中,生坑狀態時表面看不見的沁色,會逐漸顯現出來。完全變化後,玉器會變得通透,潤澤。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西漢 龍紋玉壁

溫度法

把玉器放進80°C左右的溫水中,鈣化的,會從裂縫中連續不斷的冒出細小的氣泡。因為鈣化後,改變了內部分子結構,變的疏鬆會吸水,沒有鈣化部分不會出現此現象。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南北朝 印刻鳳紋玉器

沾水法

放進水中或是沾上水,用水捏搓會感覺到有一種粘粘的感覺。並且每次都會如此,直到盤玩通透。放到水中浸泡,玉表會析出一層粘粘的物質,即所謂的出漿。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唐代 玉梳背


溼度法

盤玩中的器物,見到汗液或是水後會有一層灰皮出現。出灰現象還要根據坑口環境的乾溼,酸鹼度,坑內物質等對玉器鋟蝕的程度而定。

PH測試

用PH值試紙測試,基本會成中性,極少出現弱鹼性。具體還要根據當地土壤酸鹼度決定。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宋代 飛天童子玉件

看裂紋

玉器都有自然的裂紋,這是由於玉器長期在地下,受地熱、地溼等影響,張裂所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十玉九裂”。這也是出土玉器的一個明顯的特性。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宋代 玉爐

陰陽面

出土玉器都有陰陽面,因為受地溼、地溫、礦物質等的影響,陽面變化較陰面變化小,也就是鈣化、沁色、腐蝕等比陰面差。

看反光

因為古玉是手工加工而成,由於用力不均,加工面會有很多細小的面組成,會凹凸不平,所以迎光看時,會有不同的反光。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元代 鶻啄鵝帶環

看刀工

刀工、紋飾必須符合時代特徵。古玉加工工藝是用砣具加工而成,由於用力不均,砣痕會出現中間粗、兩端細,中間深、兩端淺,跎溝深度高低不同等現象,並且砣工邊緣很少出現崩口現象。砣線拐彎時,會出現掃把狀(或稱羽毛狀),這是因為砣具加工彎線時,無法連續,需要一砣一砣接起來,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有的玉器看不見這種現象,那是由於經砣子初加工後,又重複打磨的原因。


慧眼識玉:古玉鑑定12招

明代 玉帶板

古玉從用料、製作工藝、文化氣息上有著厚重深奧的內涵。因古玉因久遠的年代、豐富的文化內涵、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追捧,甚至有人將其稱為“東方藝術品中的奢侈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