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前言:烏木是景天科擬石蓮花屬多肉植物,原生於墨西哥的山谷中。雖然屬於景天科但卻少了景天的萌寵,相反卻充滿了陽剛之氣;其獨特的造型和不凡的氣質,以及多變的顏色,一度是相當搶手的貴貨。由於烏木當時昂貴,生長速度又較慢,所以人們對其養護也頗為精貴,因此也認為是屬於養護非常困難的一類。實際上烏木也屬於“窮苦人家”的孩子,沒有那麼嬌貴。但前提是烏木的上盆和換盆準備及實施工作要做到位,那麼怎麼換盆,需要做什麼準備,注意什麼事項,今天就來具體談談。

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養護烏木,個人認為需要一定程度的精心養護,卻也不至於到“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到嘴裡怕化了”的程度,簡單說根據習性養護就行。但有個環節或是養護動作,雖不在日常經常進行,但卻決定了烏木是否能健壯生長,是否能養出“玉底黑邊顆粒紋”的狀態,甚至決定了是否能服盆、養活烏木;這個環節就是上盆/換盆。

上盆是在新入手或是成苗後從培植器皿移植到花盆中,換盆則是指烏木生長到一定程度或是養護一段時間需要換盆/土的養護動作。這都涉及到烏木根部及植株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需要認真做好準備,以更好的創造適應其生長習性的養護環境,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步驟及注意事項來說說如何做好換盆。

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根據烏木特性,可根據上盆或是換盆準備相適宜的培植土

總體上看烏木是喜歡疏鬆、透氣排水性強的介質,因此依照實現這幾個方面特性需求配製培植土即可;另外為了保證一定的肥力,我們還可在做好底肥上做點文章。具體而言:

1、總體上培植土適宜以顆粒為主並混有一定比例的泥炭、腐熟土的介質。顆粒物可以是麥飯石、彩虹石頭、蛭石、赤玉土甚至鹿沼土;建議泥炭或是腐熟土佔三分之一,其他顆粒可均分搭配。

2、為了增加肥力,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蛭石或鹿沼土替換成富含養分的煤渣,也可將一部分泥炭腐熟土替換成仙土,這樣就解決了“底肥”、養分的問題,而且這兩種“土質”在排水保水的均衡以及養分方面都很出色。

3、建議上盆的時候泥炭或是仙土佔比稍高一些比如三分之一,但在換盆的時候應該降低泥炭或是仙土的比例。原因是小苗上盆需要一定土質定植,仙土、泥炭不像顆粒那樣鬆散,透氣保溼性也好,利於細小根系生長。而換盆時,其根系已較為發達健壯,顆粒佔比大更利於排水透氣。

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出盆前做好準備——保持盆土乾燥

保持盆土乾燥的目的在於保證植株輕鬆順利脫盆及清理根部土質;具體做法是可在換盆前控水,這個具體時間看盆土以及原來土質,只要確保換盆時土質相對乾爽即可,不必幹到發燥。相對乾燥的土質一方面方便將植株從盆土拿出,另一方面便於將根上附著的土清理;如果土質過溼,脫盆不容易、且清理容易弄傷根系。

如果是上盆需要從培植基地的簡易盆(一般是薄塑料盆)中脫盆,則可輕輕捏盆中段的四周,這樣盆土內部鬆動,就容易與盆脫離;如果換盆,則可以用小工具從花盆四周沿盆壁輕輕往下疏鬆,以確保盆土和盆脫離;盆和植株脫離後,可將盆與植株橫放,然後逐漸將植株從盆土帶出,不建議直接使勁從盆土中拔出植株。

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清土、修根

脫盆後的植株,建議直接將附著在根上的土質充分清理,一方面利於將附著的物質清理,便於生出細須;另一方面可乘此查看根部有無病蟲問題,以及是否有枯根纏繞現象;因此時盆土相對較為乾爽,可輕輕將根部土質揉捏就能清理;但如果是換盆時可能出現枯根纏繞的情況,需要有點耐心慢慢清理,避免大面積扯斷相對較粗的主根。

修根與否,可根據出盆後根部情況來定:如果本身枯根不多,可不修根;如果枯根比較明顯,甚至已經發生纏繞,與盆土結在一起,則要進行修根;遵循的原則是保留相對主幹的根部,對那些枯根和細須,都可要清理。其實即使是上盆的小苗,出盆再入盆,那些發白的細須肯定是會枯死的,所以建議也可直接清理。

不管是清土還是修根,均需小心,且注意輕拿輕放,防止對植株葉面的物理損傷,出現傷口容易留下瘢痕,破壞葉面“玉底”的效果。

建議:修根用的剪刀或是工筆刀,可用高錳酸鉀浸泡消毒,以免植株傷口感染真菌。

不建議:入手的小苗上盆前不清土,與附著的原土直接栽入新盆中;

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晾根 入盆

修根後,對傷口有一定的損傷,需要通過晾曬確保傷口癒合,以避免入土後傷口被真菌感染。因此修完根的植株可放在散光處晾曬2-3天,以確保傷口充分結幹。當然如果是小範圍的對細毛根的清理,可不用如此充分的晾根。

晾好根的植株就可換入新盆了,盆的選擇上比如排水透氣性就不用說了,需要說的一點是培植土的溼潤度。建議植株入盆前盆土以微溼潮潤即可,這樣利於生根服盆;不能太溼,也不能太乾,太潮容易爛根,太乾無法生根。

入盆的方法不建議培植土填滿盆後再挖開一個“坑”或是孔將植株插進去;相反需要像栽樹那樣,根據盆的深淺,在底部填一部分培植土後將理順根的植株放入盆中,然後從四周慢慢填土,儘量保證根部大體是成傘形栽入的,要避免根部被擠壓在一起成一團

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上盆/換盆後的養護

一、澆水。換盆後,可以暫時不用澆水,因為入盆前培植土保持了一定的潮潤度,這樣利於生出新根。待服盆後再正常澆水,以乾透澆透,見幹見溼為宜。當然如果是以相對乾燥的培植土入盆的,可直接澆透,並放在通風處;如果按照上述培植土培植比例,土質排水性會比較好,在通風好的地方不至於積水。

二、散光養護。入盆後,不適宜直接正常養護,尤其不適於強光暴曬。換盆後需要放置在明亮的散光處,靜待生根服盆;可適當有早晚的溫和光照,但不適宜長時間強光照尤其暴曬。一般10天左右就能生根,根據盆土情況可再澆水並正常養護了。

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換盆後其他注意事項

一、溫度。首先建議換盆一般選在涼爽的春秋季節進行,這兩個季節不但是大多數多肉生長季節,利於生根服盆;同時天氣涼爽乾燥,沒有了夏日的悶熱潮溼,這是景天比較喜歡的養護環境。但要注意的是隨著秋天漸深,北方晚上溫度會迅速降低,露養的要關注保暖,低於5度應該入棚或是入室。

二、不要頻繁的搬動。剛入盆/換盆後的烏木正在生根,會逐漸生出一些白色的細須,這些根鬚在完全定著前都比較脆弱,頻繁的移動導致植株的晃動從而扯斷這些白鬚細根,影響烏木的正常服盆和生長。因此入盆換盆後最好不要經常移動。

烏木換盆注意這幾點,服盆容易葉耗少 生長茁壯葉色亮

總結:市場所以有烏木相對難養的說法,主要是其本身生長較慢,繁殖能力弱,也是市場一度熱捧的貴貨,大家養護起來也就格外小心;實際而言,養護沒有那麼精貴。只是在上盆、換盆時要注意做好培植土準備、根部修剪、正確入盆、服盆養護等工作,這樣能極大的降低入盆死亡率,並降低日常養護的難度。配合日常乾燥通風環境,充足光照和根據植株大小狀態適當控水,就能養好烏木、養出好狀態的烏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