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

matrix5187479129


皇帝虽说是江山社稷之主,可到底也是一个人,既然是人,便逃脱不了“老糊涂”这三个字的囹圄。

即便是被后人夸出花来的唐太宗,也是如此。

当然,唐太宗因为背着玄武门之变的事,所以在誉满千古的同时,也可谓是谤满千古,赞誉他的人多,骂他的人也多。

唐太宗李世民自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当皇帝,至649年病逝,当了23年的皇帝,他的晚年应当从643年开始算起。

643年,即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改变了李世民晚年,也改变了唐朝此后两百多年的走向的事——皇太子李承乾因企图谋反,被李世民给废了。

李承乾之所以会铤而走险选择谋反,既是因为他自己瘸腿所导致的自卑,也是因为李世民后来的行为让他产生了危机感,最终将他逼上了绝路。不过,李承乾谋反的事出于他的“亲卫”纥干承基之口,当时纥干承基陷于狱中已有生命之忧,纥干承基到底是为了活命诬陷李承乾,还是李承乾真想谋反?

李承乾和李泰斗来斗去,没想到便宜了李治,李世民在废了李承乾之后,用一句“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堵死了李泰,然后将李治立为皇太子。

当时,李治已经15岁,虽然没有明着和李承乾、李泰争储,但是也有成为储君的资格,他的背后到底有没有“高人”在给他出谋划策?

所以,李世民虽然想着保全李承乾、李泰和李治三人,但是对于李承乾谋反一事的处理也显得太过仓促,所谓的证词不过只是纥干承基的一人之词,可是李世民仍然毫不犹豫地废了李承乾。

李世民最后保住李承乾了吗?没有,李承乾比他李世民还要早死好几年。当时魏征已死,不然的话或许可以劝住李世民。

李治的即位,虽然能够让唐朝国力继续上涨,但是他也给唐朝留下了一个几十年动荡不安的隐患——武则天。

李世民废李承乾一事,可以视为他步入晚年的标志性事件,此事是智是昏?

实际上,李世民晚年所谓的昏庸,说白了就是一种“老年病”。

一个人努力奋斗了一生,老了老了,哪还有什么继续奋斗的精力和志气?所以,李世民晚年松懈下来,完全是人之常情。李世民或许确实洋洋自得于自己已经取得的功绩,但是,他从李渊起兵开始便一直在为唐朝而活,老了老了,享受享受人生不也是正常之事?

几十岁的人了,半截身体入土了,你还想和他谈人生理想?或者说让他重新给自己找个人生理想?

人一旦老了,必不复年轻时候的盛气,皇帝也是人,免不了俗。

当然了,人老了之后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变化,要么看得更透更开,要么便会更偏执,李世民显然属于后者。

李唐江山说是他李世民打下来的,其实并不为过,所以他从心里面必然也是想让唐朝能够长治久安,能够千秋万代,所以他想要保护好唐朝。

如此一来,他会很容易偏执地认为自己的所有决定都是为了唐朝好,偏执地认为,凡是反对他的人要么是为反对而反对,要么是看不清形势。

这也是他后来独断专行,听不进人劝的原因。

但是,真说他昏庸的话,却又不至于,贞观十九年他还打趴了高句丽,贞观二十年灭了薛延陀,扩张了唐朝的版图,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也正因为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晚年的他才被人骂昏庸,好你个李世民,你打了几十年的战了,有没有考虑过百姓的感受?有没有算过你为了打战,烧了多少钱?这也确实是个问题,打战太烧钱了,烧多了打战多了人家说你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可是不烧钱不打战的话人家又会说你废物。

总之,不管你是打还是不打,你都里外不是人。

这算得上昏庸否?不算。

如果一定要说唐太宗晚年如何如何昏庸的话,实际上只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享受”,一个是“怕死”。

李世民打拼了一生,一直在为唐朝而活,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想为自己活一活,其实也不为过,即便放到今天,一个人但凡赚够了钱,到了晚年不也想着能够好好享受余生?为过的只是他为了自己的享受,动用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自己兴修宫室。

这和他年轻时候的志向实际上已经背道而驰,从这一点来看,说他昏庸倒也不是不可以。

此外,李世民晚年的“怕死”也是一件很打脸的事。

贞观元年十二月,李世民曾经当着廷臣的面毫不留情地鄙视秦始皇和汉武帝追求长生的事:“我可不信神仙之说,秦始皇因为太过迷信神仙长生,所以被方士所骗,然后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去海上寻求仙药,结果徐福回都没回来!秦始皇还傻不愣登跑到海边等徐福,徐福没等来,他自己先死在沙丘了。汉武帝为了长生,将自己女儿嫁给方士,后来发现方士给不了自己长生,又将人给宰了。看看,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无稽之谈罢了!”

也怪李世民话说得太满,不小心打了自己的脸。

他步入晚年之后,因为疾病缠身,总也不见好,在死亡的威胁之下,李世民伸手“啪啪”地打了自己的脸,哎哎哎,长生是有的,我也要追求长生不死!

于是,他开始让人四处寻找方士,为他炼制长生不老之药,贞观二十二年他还从天竺的俘虏中找到了一个自称能够炼制长生不死药的和尚,他对此信以为真,让这个和尚帮自己炼药。

这个和尚帮他练出长生药了吗?显然没有,仅仅过了一年,也即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便不甘地离开了人世。

他因为迷信长生药,因为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自己炼药,也被人骂得不轻,说他昏庸也不为过。

但是,总的来说李世民的一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明君了,打下李唐江山,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唐朝盛世之基,多少游牧民族铁了心跟他混,他也确实堪当“千古一帝”了。


吾与吾国


史书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同样的一件事,怎么说都有理,李世民还没等到晚年,就非要看自己的《起居注》和《实录》,之所以要修改,恐怕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早年间经略西域,开疆拓土,你们夸我神武之略,威加四海。

到了晚年我打高句丽,你们就说我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我早年间哪怕是抢了弟媳,你们都夸我是侠骨柔情,霹雳手段兼奇情气质。

到了晚年在后宫多呆一会,你们就说我沉湎酒色,温柔乡里。

我早年间偏听偏信,让魏征蒙蔽,你们说我胸怀四海,从谏如流。

到了晚年我对魏征完成了深入揭批,你们却说我刚愎自用,闭塞言路。

我早年间建个皇宫,你们说这象征我“天可汗”的威仪。

到了晚年再建厅堂馆所,你们却说我劳民伤财、大兴土木。

我早年间发动的“玄武门之变”,你们说我拨乱反正、伟有成烈。

到了晚年我不愿意让兄弟相残,你们又说我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我早年间南征北战,身体有损,你们劝我正心修身、保重龙体。

到了晚年我真的关心健康,吃点丹药,你们又说我封建迷信、不负责任。

......

我就说一句,我一共就活了五十一年,按照你们后世关于年龄的定义,我算是中年早逝、半道中卒,又哪里来的晚年去“昏庸”一下?


历来现实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的确是很昏庸,这不是别人刻意抹黑的,在真实的历史中的确如此,其实仔细翻阅历史大家就会发现,有许多早年间励精图治的皇帝,等到他们老了之后都开始变得昏庸,或许是奋斗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才敢松懈,因为已经老了,还不享受这一切可就来不及了,李世民便是如此。

李世民在早年间绝对是年轻有为,他就是皇帝中的楷模,史书对其评价也很高,比如什么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当然事实也是如此。从李世民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从谏如流,以魏征为代表的敢于纳谏之人有将近三十余人,这在历史上其实还是很少见的。

等到李世民晚年的时候,他对于纳谏之人的话压根听不进去,魏征也曾公然质问李世民为什么听不进去大家的劝谏,李世民就是各种狡辩,李世民晚年的时候非常喜欢修宫殿,经常是大兴土木,大臣劝谏他不要这样,太过浪费,这些话可是让李世民非常生气。

李世民直接告诉大臣,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容易无事生非,应该长期做牛做马,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已经完全变了,他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他只顾着贪图享受。晚年的李世民有两大爱好,一个是喝酒,另一个就是美女,他命人常年在外给自己寻找美女,只要是漂亮的,都会给他送进宫去。

在举个简单的例子,李世民天天花天酒地,民间怨声哀道,甚至于李世民的贴身侍卫都开始劝谏他不要这样,李世民大怒,将其处死,继续他花天酒地的生活。虽然说李世民晚年如此昏庸,可是无可否认的一点是,他还是称得上明君的,在其临死前他也曾反省过自己,并且警告太子不许学他。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文治武功兼备的一代明君,在他的大半生里励精图治,图存求强、南征北战、巩固国防,开创了唐朝“贞观之治”, 让人感叹他的伟大!但如此雄才大略如唐太宗李世民,到了晚年也干了一件件和他圣君身份不符滑稽之事!

一、刚愎自用,从谏无存!

到了晚年,唐太宗逐渐狂妄自大,奢侈淫靡,常炫耀自己早年的武功和强大了唐朝的伟大功绩,自认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渐渐不听谏言,在建飞山宫,担心群臣劝谏,便警告他们说,“若不为此,不便我身。”贞观十九年,谏臣刘洎说句“疾势如此,圣躬可忧”的肺腑之言,李世民便给他加个“谋执朝衡”的罪名,赐其自尽。魏征提出“人主善始者多,克终者寡”的“十条”劝谏之时,年老的唐太宗甚至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后李世民不但弄倒了魏征的墓碑,还把上面的字磨去。等于完全否决了这个人存在的意义。

公元648年,宰相房玄龄临终时难过地说,现在朝廷已无人敢犯颜强谏了,因为唐太宗过去对顾问大臣们的谦虚态度已经被帝王的专断所取代了。

二、迷恋丹药,自作自受。

晚年李世民变得逐渐畏惧生死,他偶得一场风寒,本来按照御医开的药方即将治愈,但却下令国内的方士为其炼制丹药,觉得是国内的方士修为不够,专门从印度抓了一个和尚回来,每天上宾一样款待!一年后和尚炼成了药丹,谎称可以使人长寿,李世民信以为真,毫不迟疑地吞下,结果中毒暴亡,仅仅52岁!他也成了第一个被长生不老药毒死的皇帝!

三、宁可错杀,不落一人!

在公元648年,李世民听信民间流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昌;又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李世民非常厌恶这件事,有一次宴会时,让大臣说自己小名,李君羡说自己小名是五娘子,无巧不成书,李将军还是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又是玄武门的守将,而联想到“女主昌”的预言,他确定“女主武王”指的就是李君羡。李世民将他贬到了华州,并借机杀了他!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了李世民无辜诛杀李君羡的事情。

四、贪恋酒色,不顾人伦。

李世民晚年沉醉美人温柔之乡,大肆搜罗美女充实后宫。后来篡夺了李唐天下的武则天就因年轻貌美乖巧,被吸纳进宫,成为“才人”,当时她年仅十四岁。 李世民花天酒地,已经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甚至引起了羽林军哗变,卫兵们“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

朱元璋曾言: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如此安万世之功的君王,晚年亦免不了失德败行,慎始善终,非常人所能为也。

五、奢侈浪费,大兴土木。

晚年的太宗为了享受,相继修了翠微宫、玉华宫、飞山宫、襄城宫、九成宫、大明宫等大型宫殿。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嫌弃京城皇宫闷热难耐,于是就在临潼骊山顶上修建了翠微宫。谁知刚刚建立不到三个月,李世民就嫌弃宫室规模太小,辱没了大唐的威仪,又下令重修了玉华宫。

他命令整修隋代宫殿。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当他看到完工后的宫殿过于华丽和奢侈时,又觉得这样确实不是一个明君所为。于是,又下令把它拆毁。

太宗命人大力重修凤翔府的隋代仁寿宫等五个新宫殿。这些宫殿耗资耗巨资,当641年竣工时,太宗发觉宫殿是建立在非常炎热的地方,他非常不喜欢,于是又命令将其夷为平地。

金口一开,在三言两语之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所耗金银以亿来计算。

六,穷兵黩武,劳民伤财。

李世民年轻时征战沙场,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到了晚年,仍然热衷于开疆拓土,为子孙留下不朽江山,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不顾褚遂良等大臣的谏阻,御驾亲征高句丽,以失败告终,为了筹集军费开支,并因增加了劳役赋税,激起了民怨,引发了农民起义。

虽然,现在史学家开始为他平反,觉得频繁出兵高句丽,绝非穷兵黩武之举,而是守卫国门之策。

七、干涉史官,篡改史书

古时皇帝,身前身后都有人替其做传,记录言行。但历来的规矩都是力求真实,皇权不许干涉。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非常忌讳,经常召见史官,对他们旁敲侧击。

李世民多次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了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从李世民开始,中国史书大坏。


美丽青春您真痘


唐太宗作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在顶着战争的疮痍的大环境下开辟了贞观盛世,让人感叹他的伟大!但是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唐太宗也不例外,他晚年犯下的错有的甚至让人觉得滑稽!

骄奢淫逸

唐太宗晚年之后,觉得自己应该好好的享受,所以重新修复了杨广当初修建的豪华宫室,收缴很多的美女藏到其中,而且在一次无意中看到自己已故的臣子的女儿(武则天)很是漂亮,就将她也纳为妾!此时的武则天仅仅十四岁!

迷信占卜

在公元648年,李世民听信民间流传的: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觉得与武字沾边的人都是自己的绊脚石!恰巧有一位将军一连串串占了四个武字,就变成了李世民的怀疑对象。首先这位将军是左武卫将军,爵号是:武连县公,又是玄武门的守将,而且他还是武安县人(人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得不躺枪)。所以李思民将他贬到了华州,并借机杀了他!

修炼仙丹

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得了一场风寒,本来按照御医开的药方,吃个几个月就好了。但是他偏偏在这个时候迷恋上了道教的修仙一说。于是李世民下令国内的方士为其炼制丹药,但是吃下去之后都没有什么效果!于是李世民就觉得是国内的方士修为不够,就专门从印度抓了一个和尚回来,让和尚给他炼药。和尚只能假装精通炼药,就开除稀奇古怪的方子,李世民就下令去给和尚找药引,而且每天把和尚像上宾一样款带着!一年后,所谓的仙药练成了,李世民服下仙丹之后七窍流血而死,这时的李世民才仅仅52岁!他也成了第一个被长生不老药毒死的皇帝!


博侃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可谓是千古一帝。但是,李世民做皇帝的这二十三年里,其实是要分成两部分来看的。这个时间的分水岭应该划在贞观十七年。这一年,一代贤臣魏征去世了,李世民悲痛地说自己痛失一镜,而这一镜正是为他明得失的一镜。



贞观十七年之后,李世民开始在他两个儿子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之间举措失当,导致了一场宫变。李世民甫一登基就立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可是太子长大之后却并不称他的意,太子不仅在东宫蓄养胡人歌伎,还打了教他的老师,并且骑马时还不慎摔断了退,成了瘸子。因此,李世民越看李承乾就越来气。

这个时候,魏王李泰在李世民心目中自然就比较青睐了。加上李泰诗文很好,又与一帮文士们编撰了《括地志》,李世民就更加器重李泰,也让李泰有了非分之想。李承乾被冷落,李泰得宠,这让太子的心里更加不平衡。于是,李承乾勾结了侯君集,杜荷等人一同密谋夺位,最终因齐王李佑造反迁出太子而告失败。



李世民废了太子李承乾贬到黔地,同时也将李泰圈禁在自己的封国内,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才算结束了这场风波。可是李世民还是觉得李治懦弱,又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最后是长孙无忌力劝才罢休了。



在儿子的问题上李世民的处理方式失当还只是朝内的事情。接下来,李世民于贞观十九年御驾亲征高丽,就让整个国家也跟着受到了更大的损失。李世民一生胜仗打了无数,他自己说,只要有弓在手,就算百万军中也来去自如。临了,却吃了一场大败仗。李世民最后说,若魏子在,勿使朕有此战。


傅斯鸿


唐太宗早年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中期因为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让李世民留下了很大面积的心理阴影。贞观前期,唐太宗励精图治。晚年的李世民却变得昏庸起来。

幸亏唐太宗服仙丹中毒而死,活了51岁,否则唐朝说不定还搞出什么乱子来。

终身制的皇帝,年轻时可能英明,年老了大多数都会昏庸起来,心理和生理都逐渐老化。

唐太宗晚年的昏庸事主要有这么几件:

1,不再纳谏言

李世民晚年不但仆倒了魏征的墓碑,还把上面的字磨去。

讨伐高句丽时,唐军好不容易才打败高句丽,但也没有征服高句丽。不得已而退兵,唐太宗这才想起魏征:“魏征若在,吾有此行邪?”。

李世民讨伐高句丽时,让刘洎辅太子监国。因李世民生病,褚遂良诬陷刘洎想当伊尹霍光,刘洎自己向李世民分辨,并请另一个大臣马周作证人。李世民听到是谋反的事,就再也纳不了进谏了,直接把刘洎赐死。

2,篡改史书

李世民对玄武门之变非常忌讳,经常召见史官,对他们旁敲侧击。

他还要求读自己的《起居注》和《实录》,这些书本来是要留给后来的皇帝看的,当朝的皇帝不能看。

从李世民开始,中国史书大坏。

3,沉迷后宫和仙丹

李世民首先霸占了自己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

李世民的堂弟庐江王李瑗被杀后,李世民霸占了庐江王的妾武则天。

李世民晚年还想再活五百岁,可是没找到好仙丹。

王玄策在西域时,俘获了一名印度人那罗迩娑婆,自称会造仙丹。就献给了李世民,炼成的仙丹,李世民吃了后就死了。

4,对儿子们猜忌

李世民从哥哥李建成那里夺权,逼迫父亲李渊让位。

李世民也猜忌自己的儿子。

太子李承乾被废并流放;三子吴王李恪被杀;四子魏王李泰被贬流放;五子齐王李祐被赐死;六子蜀王李愔被废流放。

5,奢侈浪费

李世民晚年大兴土木,在长安、洛阳等地建造大型行宫。

相继修了翠微宫、玉华宫、飞山宫、襄城宫、九成宫、大明宫等大型宫殿。

6,穷兵黩武

高句丽强大后,与百济合伙欺负新罗,新罗向李世民求援。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不顾褚遂良等大臣的谏阻,御驾亲征高句丽,共15万大军。虽然给高句丽以很大杀伤,但攻城乏力,久攻不下,东北天气寒冷,后勤粮运困难,李世民被迫撤军。

7,诛杀无辜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了李世民无辜诛杀李君羡的事情。

当时有太史占卜说:女主昌;又有民间谣言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李世民非常厌恶这件事,有一次宴会时,让大臣说自己小名,李君羡说自己小名是五娘子。李世民大吃一惊,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有四个武,把李君羡跟占卜和谣言联系起来了。最后找个借口就把李君羡杀掉了。

“初,(指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六月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白屡昼见,主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有布衣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交通,谋不轨。壬辰,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李世民无辜诛杀李君羡,让武则天逃过一劫。李世民没想到一个小女子也能夺天下,他读书少,他让人编写的《群书治要》也从没有女主夺皇位成功的。当时武则天在李世民后宫里面,地位排名在第40名左右,李世民没想当武则天会篡权。李世民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死后,后宫里面的嫔妃就打入一个小宫殿,寂寞到死算拉到。李世民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敢娶父亲的妾!

唐朝的嫔妃:

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婕妤九人。

美人九人。

才人九人,正五品。以上三等是为二十七世妇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也是“贞观之治”的缔造者。他在位时期,内修文政,外扩疆域,唐朝对外征服了东突厥、薛延陀、高昌、龟兹、吐谷浑等国,重创了高句丽、西突厥,奠定了盛唐的根基,也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名。不过李世民在位晚年逐渐穷奢极欲,也犯下了不少的错误,甚至对后世影响深远。


贞观后期,随着国事渐安,唐太宗李世民逐渐懈怠政事,一改从谏如流之风,开始沉迷享受。首先,他不顾魏征的反对和隋末战乱留下的创伤,在各地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其次,他痴迷于术士炼丹,幻想长生不老。最重要的是,李世民在位时期是唐朝军事力量最强盛的时期,他没有及早遏制吐蕃崛起,为后来吐蕃与唐朝反目相攻负有巨大责任。

贞观十年,贤德的长孙皇后病逝。从此,再也没有能够约束李世民的人了,这使他的生活愈加放纵了起来。自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贪色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他常命人去巴蜀和江南搜罗美人以充实内庭,甚至把齐王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和庐江王的爱姬都纳入宫里供自己享乐。


贞观11年时,李世民在洛阳耗费巨资修建了飞山宫。贞观21年,他又征发大量的农民修建翠微宫,致使田地荒芜。当时社会刚从隋末的战乱中恢复过来,他却以金玉珍珠装饰内宫,广收天下美女。由于皇帝奢靡,百官自然上行下效,自贞观初年以来的节俭之风荡然无存。

同时,李世民还喜好出巡游猎。他所过之处耗费巨大,已经到了百姓怨声载道的地步,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贞观十五年夜,李世民的羽林军产生哗变,史称“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将士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劝阻李世民出巡游猎,结果却全被处死。门下省的侍中刘洎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向李世民进谏。结果触怒了李世民,被罗织罪名逼死。



从贞观21年开始,他又迷恋上了方士炼丹。李世民听信术士的话,痴迷于虚无缥缈的修仙之术,坚信自己能得到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宫中的术士提供给他的丹药大多是重金属超标的剧毒物,可他却认为是治病的灵药。由于丹药服用过量,加上私生活没有节制,使得李世民身体每况愈下,一命呜呼。据《旧唐书》记载,贞观23年,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病死于长安(另一说为丹药中毒),时年仅52岁。


历史的荒野


唐太宗在历史上已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期为李唐王朝的建立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唐王朝开创后,果断坚决地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登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在位期间,开创了经济繁荣、边界稳定、工商业发达、佛教兴盛、生产得以恢复与发展的“贞观之治”;多少人还梦寐以求地要回到唐朝,重温盛世之情啊,他的功绩自然光照千秋,彪炳史册!


但他晚年确实很荒唐。

1.自创“歪理”役使人民。建飞山宫时,群臣以前车之鉴苦口婆心地劝谏,他则来了句“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意思是人民如果不辛勤劳动,就会骄奢淫逸,而把他们当奴隶一样地使用,才便于自己统治;以此理论指导实践,大兴土木,647年四月,在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重修了玉华宫,变成了劳民伤财的主!

2.迷信方士。老年昏庸的李世民,听了位身为俘虏的印度和尚的话,这位声称自己活了二百多岁的秃子,说自己颇懂炼丹之术,给李世开了出了“灵药妙方”,李世民据此在全国各地广收名贵药材,稀里糊涂地进行了轰轰烈烈地炼丹运动,结果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3.怒砸魏征墓。李世民与魏征一个雅量纳谏,一个忠诚直言,曾被认为是完美君臣关系的典范;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忠心耿耿的魏征因病去世了,李世民流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意思说魏征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有了魏征才能看清楚自己,器重程度可见一斑!谁知 魏征过世的同一年,太子李承乾谋反,魏征极力举荐的两个人侯君集、杜正伦也被牵扯到谋反案中;李世民认为魏征竟然串联侯、杜害自己;当即翻脸,便下令解除了公主与魏征之子的婚约,还推倒了魏征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亲自撰写的)。


4.相信迷信。坊间有“唐三世之后,武姓女王昌”的流言,李世民信以为真;当时十四岁的武则天刚入宫不久,她以漂亮的容颜与充满朝气的活力和过人的胆量与智慧迅速受到了太宗的宠溺,并谥号“媚”,赐封六品“才人”!就因为听了上面那句话,立即疏远了武则天!


希望星晨58298869


要说谁是中国最伟大的封建帝王,李世民是毫无疑问能够当选的一位。

但其实,李世民的黑历史也非常多,尤其是他晚年时,本质上和后来的唐玄宗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李世民在和他儿子的斗争中取得最后胜利,加上他死得正是时候,所以一生盖棺定论,才是完美。否则,他恐怕就是另一个李隆基。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李世民晚年的时候,他为防止太子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扶持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抗衡,硬生生搞出一个东西宫并立的局面,结果酿成兄弟相斗和父子相残。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这自然不是他的错,而是儿子们不孝,所以他才不得已自卫,不得已杀掉齐王李佑,废掉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

但问题是,如果李世民的儿子和后来唐玄宗的儿子李亨一样,能够获取最后的胜利,那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说,显然就是李世民老迈昏庸,宠信奸臣,对自己的儿子各种不信任和打击,惹的天怒人怨,百姓苦不堪言,最后李世民的儿子为挽救大唐江山社稷,只能提前上位。

如果真是这种结果,那我们现在看李世民时,那和李隆基、甚至是李渊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次,李世民在晚年的时候,也是大兴土木,他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至理名言,叫做“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意思是说老百姓如果不辛勤劳动,就会骄奢淫逸,所以需要不断劳役他们,让他们不停的工作和干活,这样统治才能稳定。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李世民开始大兴土木,贞观二十一年,他嫌弃皇宫闷热难耐,就下令在临潼骊山顶上修建了翠微宫。谁知刚刚建立不到三个月,李世民又嫌弃宫室规模太小,辱没了大唐的威仪,于是又下令重修了玉华宫。

结果,等到玉华宫建完之后,他又觉得玉华宫太过华丽和奢侈,实在有辱他明君的称号,于是他又下令将其拆毁。

然后,他又命人大力重修隋朝留下的仁寿宫等五个宫殿。这些宫殿耗资巨大,一直到年底才竣工,结果等修建完,他发现这些宫殿不是他喜欢的样子,于是又命令将其夷为平地。

类似的事情,李世民晚年经常干,不仅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是完全是把广大百姓当成牲口或奴隶使唤,以至于很多老百姓为逃避徭役,不得不自断手足。

然而,当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非但不反思,反而痛骂这些百姓是刁民,下令要将他们全部处死,最后逼得剑南道(川贵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第三,李世民晚年的时候,变得是一意孤行,不再听从别人的意见。

遥想当年,魏征刚死的时候,李世民流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幕画面,何其感人,套用《长安十二时辰》中何监评家李隆基的那句话:“圣人于泰山之巅,自比尧舜,我们都觉得他像,他配!” 当时的李世民,同样也配得上这样一番评价。

然而,魏征死后还不到半年,因为魏征举荐的侯君集、杜正伦都被牵扯到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中,李世民便认为魏征竟然串联侯、杜害自己;于是他当即翻脸,先是下令解除了公主与魏征之子的婚约,接着又推倒他亲自给魏征撰写的墓碑。

不仅如此,李世民为杜绝群臣来劝谏自己,甚至公开警告他们说:“若不为此,不便我身。”贞观十九年,谏臣刘洎只因为说了句“疾势如此,圣躬可忧”的肺腑之言,李世民便给他加个“谋执朝衡”的罪名,赐其自尽。后来,房玄龄临终时也难过的说,现在朝廷已无人敢犯颜强谏。



在这种局面下,李世民仍然是变本加厉,他晚年一方面沉醉美人温柔之乡,大肆搜罗美女充实后宫,搞的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后来篡夺了李唐天下的武则天就是这个时候被吸纳进宫,成为“才人”,当时她才十四岁。

另一方面李世民又好大喜功,他拒绝张亮、李大亮等人的谏阻,三次下诏攻伐高丽,却遭到了高丽的顽强抵抗,唐军损兵折将,最终无功而返。

当时李世民的种种行为,已经到了怨声载道的地步,甚至最后竟然引起了羽林军哗变,卫兵们“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

再后来,晚年的李世民还变得贪生怕死起来,他下令国内的方士为其炼制长生不老丹药,为此他还专门从印度抓了一个和尚回来,让其一起炼制药丹。

一年后,丹药终于练成,李世民毫不迟疑地吞下,结果中毒暴亡,仅仅52岁!由此李世民也成了第一个被长生不老药毒死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